<h3>畈田蒋坐落在金华东北角、现隶属金东区傅村镇的一个村庄,因诞生一位20世纪的中华诗魂、诗坛泰斗和诗学大师而闻名世界,畈田蒋也是我婆婆的老家。婆婆出身大地主家庭和艾青沾亲带故,老公七个兄弟姐妹,只有解放前出生的大姐二姐由畈田蒋村的外公外婆抚养直至到土改;在那个带有"阶级成分"的年代,被每次运动搞怕的公公是不允许子女甚至妻子回他金华老丈人的家,因此婆婆出畈田蒋来杭后再也没有回故里直至逝世;老公其余五个兄弟姐妹更不要说回外公外婆家,就连外公外婆畈田蒋也知道的甚少。</h3><h3>不知是心灵深处朦胧的几多牵挂,油然产生了踏上婆婆的故土寻亲访故的念头,于是四月与五姐一家来到了魂牵的畈田蒋村。。。</h3> <h3>穿越牌楼,来到了魂牵的畈田蒋村,艾青的故里</h3> <h3>畈田蒋村位于傅村镇北部双尖山脚下,以"蒋"姓为主,自古具有崇尚教育的传统。</h3> <h3>蒋氏祖先在明朝洪武年间由义乌一带迁徙而来,畈田蒋村所在地是个风水宝地,东面潜溪环绕,南面大道穿过,西面良田万亩,北面乔山为屏。畈田蒋村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勤劳聪慧,到清光绪年间,有富余大户三十多家,村民置田产方圆二十里,染坊、酱坊林立,当时被称为"财主村"。由于财主较多,生活殷实,一批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保存至今。已修复或正在修复的古建筑包括:蒋氏宗祠、鹿鹤堂、艾青故居、礼耕堂、红屋、十八间、九间等</h3> <h3>蒋氏宗祠</h3> <h3>蒋氏宗祠始建于康熙4年,但在1974年毁于文革浩劫。现在的宗祠由蒋氏族人集资180万元在原址上重建,占地640平方米,坐南朝北,平面布局呈长方形,为三进五开间,天井格局,宗祠建筑风格为典型的徽派建筑</h3> <h3>它位于穿村而过的"孝溪"公路旁,祠堂建得宏伟庄严,门前蹲了一对石狮子,左右各立有高大旗杆。大门上方挂着门匾,上书"蔣氏宗祠"四个浑厚苍劲的金字,是蒋介石的孙子蒋孝严先生亲笔所题。左右门柱上写着"村聚太和春溪水畈田同藴藉,祠笼宵汉瑞天光云影共徘徊"。</h3> <h3>走进祠堂,只见大厅正中上方挂着巨大横匾,上面写着"钦赐蔣可大—开国元勋",匾下是他的画像,这是畈田村历史出的最大的官,因战功卓著,被明代朱元璋封为大元帅。</h3> <h3>捐款芳名录看到了大舅小舅捐款的名字</h3> <h3>在这里感受到诗人的呼吸</h3> <h3>历史上该村人才辈出,出过几十位名人和能人。到了清代光绪年间达到鼎盛,号称"财主村",大地主就有20多户,中小地主不计其数。方圆几十里都有畈田蒋的房屋、财产、土地,看来畈田蒋村民有史以来都是勤劳能干、远近闻名的。</h3><h3><br /></h3> <h3>看完蒋氏祠堂,走进村里</h3> <h3>村委会</h3> <h3>那些青砖古瓦的百年老屋巍然伫立。显示着时光的印记</h3> <h3>畈田蒋村有很多是复古的老式建筑,青砖古瓦飞檐高翘,颇有浙商韵味</h3> <h3>艾青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塑雕屹立在村的文化广场</h3> <h3>村中的文化广场,聚集着三三两两的老人,五姐上前打听外婆外公的家,老人们一一知情</h3> <h3>老人不顾年事已高,欣然带路来到外公外婆的故居。故居位于九间老房子那一片</h3> <h3>感谢乡亲大伯的带路</h3> <h3>其实外公外婆的故居早十年前婆婆兄弟姐妹几个商量已卖了,。老人说房子一直空着至今无人居住</h3> <h3>院子里杂草丛生无人打理。狭窄的巷子里满是绿苔,在说明着主人的忘归。木门挂着锈迹斑驳的铁锁。那锁子貌似很久没人开启了。</h3> <h3>故居前留一张合影,证明我们曾来过</h3> <h3>村里的人热情好客</h3> <h3>村里人还热心地找来了外公最小的堂弟,有八十几岁了,我们称之堂外公。堂外公大致讲诉了蒋家的变迁:蒋家的祖上家境殷实,太太公共有五个儿子,外公和堂外公都是三房的,艾青是五房的。辈份上我婆婆得叫艾青为叔叔。艾青的故居是太太公建造的,太太公辞世时,五个儿子分家都有份。当时分得的银子用担子挑回家来,都记不清挑了多少担。故居土改时归属政府</h3> <h3>坐北朝南,五开两厢,一栋二层的清代四合院,碧绿苔藓斑驳了墙面,这就是艾青的故居。进入艾青的故居堂外公说,自家人回家不用门票</h3> <h3>看残留旧时光影的门扉,静听堂外公讲述它的故事</h3> <h3>主体建筑为一进堂楼,左右两侧为厢房,厢房后侧山墙之间做回廊围合,形成封闭式院落,占地面积200平方米</h3> <h3>礼耕堂由艾青祖父蒋文蓬排行第三的兄弟蒋文采建于光绪年间,建筑分为上下两层,占地面积720平方米。中间是半露天开放式的厅堂,两边各三房,楼上有粮仓、储物间、杂物间、长工房。这也是外公这房的袓业</h3> <h3>不难想当年钟鸣鼎食的奢华</h3> <h3>静谧的江南天井,长满青苔的接水缸,古朴的明清太师椅,端庄的八仙桌, 雅致翰香的书案书柜......室内的布置简洁而大方,清雅而幽静,,整座故居,无处不渗出悠悠淡淡的文墨余香......</h3> <h3>红屋,又名中龙堂,艾青堂兄弟蒋祖义建于民国时期,分为上下两层,楼底为中堂和天井,二楼为起居室和东西厢房,占地面积540平方米。</h3> <h3>从静谧故土不难发现,婆婆家乡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祖宅是充满画意的旧宅。就连屋与屋直接的间隔也不放过浪漫的机会。</h3> <h3>更为特色的完整保存的壁画与木雕。除了卓越的技艺,还体现在画·雕所雕刻具有独特寓意的动物花卉及民俗</h3> <h3>艾青与毛泽东在延安见面场景以雕像形式得到还原</h3> <h3>仁德堂(十八间)</h3> <h3>仁德堂前,大门边,阳光洒落在静静的的窗栅上,光阴在这里凝固成画。</h3><h3><br /></h3><h3><br /></h3> <h3>随着农村建设的发展,一栋栋别墅整齐地排列在村中,很是气派。</h3><h3><br /></h3> <h3>当地著名景区不多,但名人故居却有几个。艾青和吴晗童年相伴,两人一起在畈田蒋的乔山小学就读。吴晗外婆家与艾青家紧邻,两家一向有来往。(下图马头墙就是吴晗外婆家)还有明开国文臣之首一代大儒宋濂,宋元江南儒林四杰的柳贯故居都在其傍,</h3> <h3>"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人杰地灵"在这里得到更加贴切的诠释,据荣耀榜介绍畈田蒋村在解放前是远近闻名的财主村,光大地主就有二十多家,富户小地主更是满村皆是,现在有大学生二百三四十名,博士研究生十数名,局级领导干部数名,真可谓文风未衰,气韵依然,"长江后浪推前浪",相信这块弥漫着文脉气息的宝地上,还会走出象艾青一样的文豪,宋濂一样的巨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