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风陵渡三省交界的交通要道。</p><p> 古老的小镇—风陵渡,位于黄河之畔,与潼关隔河相望,它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还拥有着一段充满侠骨柔情的凄美武侠故事。</p> <h3>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h3><h3> “四知”美名留青史,清白家风代代传。</h3> <h3> 骑行拉萨部分成员。</h3> <h3> 我们的摄影师——老左正在捕捉精彩的画面。</h3> <h3> 甘肃天水伏羲城景区。</h3> <h3> 山中清新的空气、和槐花的花味,使骑行者暂时忘却了上坡的艰辛。</h3> <h3> 体育老师出身的老宋骑行时永争第一,就连上坡也不例外。</h3> <h3> 内有乾坤的甘谷5A级大象山景区。</h3> <h3> 辣椒、与花椒之乡的甘谷县。</h3> <h3> 由德国人于1909年建成的兰州黄河第一桥。</h3> <h3> 路遇民和县八十岁健谈的回族老人,当他得知我们来自何方及终点时,老人哈哈大笑,笑声中发出对我们此行不理解的信息。这是地域与年令的差异产生的结果。</h3><h3> 虽说是“不同政见者”但不影响我们在一起合影留念。</h3> <h3> 老李第一次跑长途骑到西宁实属不易。后面的路途更加艰苦,打道回府也是个明智的选择。</h3> <h3> 本想参观青海博物馆,谁知博物馆九点半上班,只好放弃往下一站进发。</h3> <h3> 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清真寺——东关清真大寺。</h3> <h3> 路边小憩。</h3> <h3> 睛空万里,半山腰流下来的是泉水吗?不得而知。</h3> <h3> 多巴高原训练营——冠军的摇篮。</h3> <h3> 日月山口海拔3520米,翻山时晴空万里,到达山口狂风大雨下个不停,狼狈之极逃进倒淌河镇。</h3> <h3> 倒淌河——由此进入青藏高原。</h3><h3> 天下河水往东流,</h3><h3> 偏有此河向西淌。 </h3> <h3> 举目望去、远处的雪山皑皑生辉,令人遐想万千。</h3> <h3> 蓝色的湖水与雪山相映成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h3> <h3> 骑行拉萨全体成员,西宁返回一位队员。</h3> <h3> 游完青海湖,老左与老金也一同返郑。五位队员继续向拉萨挺进。</h3> <h3> 从黑马河出来骑行不久,一座大山像屏障一般耸立在前方,骑行还是颇有难度的。</h3><h3> 第一次骑行到这个高度,掩饰不住兴奋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h3><h3><br></h3><h3><br></h3> <h3> 骑行到橡皮山垭口,我有了短暂的高原反应。十分钟过后恢复正常,以后过五道梁、唐古拉山口竟没有任何反映。</h3> <h3> 与茶卡盐湖不同的是莫河盐湖开发较少、风景更加淳朴、自然 !</h3> <h3> 小学的一篇介绍柴达木的课文,使我来到这里倍感亲切。</h3> <h3> 茶卡盐湖——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h3> <h3> 盐湖镶嵌在雪山草地之间,盐湖水域宽广。远处苍山峥嵘,蓝天白云,雪山映入湖中,如诗如画。</h3> <h3> 用盐堆积的人物塑像。</h3> <h3> 海东藏民</h3><h3> 一句扎西德勒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通过交谈得知他们以这种方式每天行驶4至8公里。大约两年才能到达朝拜圣地拉萨大昭寺。(天冷时不能行走)几年的积蓄全部化在朝拜的路上,周而复始、虔诚之极。</h3> <h3> 通过交谈双方各不理解对方的行为,故称为“同病相连”。没有想到的是对方的普通话讲的非常好。</h3> <h3> 旺尕秀山垭口,海拔3672米。</h3> <h3> 乌兰山垭口,海拔3088米。</h3> <h3> 脱土山垭口,海拔3015米。今天顶着3级风骑行了100公里,翻越了乌兰山与脱土山。</h3> <h3> 格尔木境内有长江源头、万丈盐桥、雪山冰川、昆仑雪景、瀚海日出、沙漠森林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h3> <h3> 九十年代我看了一篇介绍修筑青藏公路的报道,报道写的很精彩看完后我掉泪了。从此慕生忠这个名字在我的脑海中扎下了根。</h3><h3> 此番来到格尔木,老将军当年那豪迈与霸气的话音似乎在耳边响起……。</h3><h3><br></h3> <h3>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老将军雕像。</h3> <h3> 格尔木市藏羚羊雕像。</h3> <h3> 格尔木将军广场——偌大的将军广场种满了鲜花与树木,广场已成为全国人民缅怀有功之臣的地方。相信老将军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欣慰的。</h3> <h3> 格尔木到了,艰难的行程就要开始了。格尔木到纳赤台94公里,海拔上升了近800米。这张像片照完,老宋也坐火车返郑了。郑州出发时的八名队员已减员过半,这都是艰苦的环境造成的。</h3> <h3> 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的格尔木清真大寺。</h3> <p> 昆仑山——我国第一神山、万山之祖。</p> <p> 昆仑山——中华龙脉之祖。</p> <h3> 看到巍峨壮观的昆仑山,想起了儿时看过的一部电影——“昆仑山上一棵草”。</h3> <h3> 永不封冻的昆仑神泉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被誉为神泉圣水、琼桨玉液。驻地部队不惜跑一百多公里来此取水。</h3> <p> 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p><p> 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许多地质遗迹在国际和国内都有较高的对比性,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p> <h3> 远处的火车通过青藏铁路向拉萨源源不断地运送着物质。</h3> <h3> 纳赤台到西大滩三十八公里的距离海拔上升了八百米,但不影响中午在这里吃饭休息。</h3> <h3> 五十多岁、双腿残疾的唐山人开着三轮车,带着行李周游全国。其精神与勇气令人敬佩。</h3> <h3> 独自一人,双腿残疾,周游全国。这种胆魄与勇气真是难能可贵,敬佩!</h3> <h3> 住西大滩就是为了观看玉珠峰的日出。</h3> <h3> 被称为美丽而又危险的少女——玉珠峰!</h3> <h3> 建在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铁路。</h3> <h3> 索南达杰保护站的住宿条件还是不错的。</h3> <h3><font color="#010101"> 玉珠峰,又称可可赛极门峰。海拔6178米,是昆仑山东段最高峰。</font></h3> <h3> 可可西里——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索南达杰就是在这里被盗猎者枪杀的。一生保护藏羚羊的他,却死在了十八位盗猎者的枪下。</p> <p> 一出昆仑山口便是美轮美奂的可可西里大草原。</p> <h3> 荒凉、粗犷、宁人难忘的可可西里!回来后,可可西里的画面时常在梦中出现。</h3> <h3> 气候干燥寒冷、严重缺氧、海拔在5000米左右。</h3><h3> 有此一说:在可可西里,您的脚印有可能是地球诞生以来,人类留下的第一个脚印。</h3> <p> 一望无垠的可可西里无人区——面积4.5万平方公里。您是否去过可可西里,那是人类生命的禁区!</p> <p>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天堂。再见了令人难忘的——可可西里!</p> <h3> 特殊的环境促使人的记忆力加强,一个来了就不可能忘记的地方——可可西里。</h3> <h3> 沿途司机见我们在休息,主动停下来与我们交谈。临走时送几筒红牛饮料,盛情难却只好收下。</h3> <h3> 五位摩友来自不同的三个省份,真可谓:天下骑友是一家。</h3> <h3> 五道梁由于地形、土壤等多方原因,空气中含氧量很低,被世人称为“生命的禁区”。</h3><h3> 老章从五道梁坐车去了拉萨,剩下了3名队员。骑车到拉萨虽然有些队员中途退出了,但是、他参与了、他追求了所以并无遗憾!条件的艰苦,环境的恶劣使不少骑行拉萨的骑友们中途退出。</h3><h3><br></h3><h3><br></h3> <h3> 公路两旁的空心铁管是用来调节此段公路地面下的温度。(此段是非永久性冻土层)</h3> <h3> 青藏铁路第一高桥三岔河特大桥。</h3> <h3> 通过与牧民交谈,牦牛和藏羊是牧民的主要收入。一头牦牛大约七、八千元。</h3> <h3> 意志的强与弱在这里能得到很好的诠释。</h3> <h3> 风火山海拔5010米。山体呈红褐色,如同被烈火焚烧过一般。此地气候变化无常,人迹罕至。青藏铁路横穿其间。这段路对骑行者来说也是非常艰辛与难忘的!</h3> <h3> 开心岭——青藏公路之父所命名的地方。</h3> <h3> 唐僧取经时波涛汹涌的通天河,在这里显得异常平静。</h3> <h3> 似乎没有尽头的109国道,在推毁着骑行者的信心。</h3> <h3> 特殊数字的里程碑,驴友们怎能放过!</h3> <h3> 艰苦的环境是考量人的意志的——试金石。</h3> <h3> 随着近年来旅游者和骑友的逐渐增多,唐古拉山垭口也在大兴土木。建在世界第三极的高原景点正在逐步形成。</h3> <h3> 唐古拉山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也是青海与西藏的天然分界线。山口天气极不稳定,即使是夏天,公路也经常被大雪所封,冰雹、霜雪更是司空见惯。<br></h3> <h3> 站在山口思绪万千:难道就这样骑上了唐古拉山口?难道唐古拉山口就这样温柔地迎接我们?难道是上天的恩赐使唐古拉山口的风雨暂时躲了起来?</h3><h3> 唐古拉山口终年风雪交加,“号称风雪仓库”。</h3> <h3> 开车太快,走路太慢,只有自行车,才能留住人生的美丽。 </h3> <p class="ql-block"> 那曲到古露镇92公里的路途显得异常轻松。来到古露镇路上没有行人,打听后得知,夏至前后这一个月是挖虫草的季节,镇上的青壮年都去挖虫草了,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来到藏民开的旅店,老藏民只会一句汉语:一人贰拾。</p> <h3> 安多草原是藏北著名的草原,骑行在109国道上,远处的雪山和草原上成群的牛羊相映成趣,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h3><h3> 一群老鹰在低空盘旋,走近一看,一头牦牛被老鹰啄的只剩下骨架和头盖骨。</h3> <h3> 已经记不清翻了多少山了,但、目的地未到、同志尚须努力!</h3> <h3> 从古露镇出发骑行70多公里进入当雄,看到了进藏后的第一棵树。午饭后包车去了圣湖纳木错。</h3><h3> 那根拉山口海拔5190米,去纳木错湖必经之地。<br></h3> <h3> 站在纳木错湖边远远望去,念青唐古拉山显得巍峨挺拔、纳木错湖辽阔无边、还有风中摇曳的五彩经幡、纳木错圣洁的美让人震撼、让人无法抗拒。</h3> <h3> 纳木错湖就像镶嵌在念青唐古拉山中的一颗蓝宝石,异常美丽!</h3> <h3> 照片带走了美丽、神奇的景色。留下来的是永久美好的回忆!</h3><h3> 景色之所以美丽,皆因它来之不易!</h3> <h3> 纳木错湖就像一块无瑕的翡翠,闪烁着美丽迷人的光泽。湖对面即是念青唐古拉山。</h3> <h3> 念青唐古拉山主峰海拔7111米。</h3> <h3> 念青唐古拉山终年白雪皑皑,云雾缭绕。虔诚的喇嘛教徒们在向他们的神山顶礼膜拜。</h3> <h3> 公路两边的藏族特色的民居,是由全国各地政府统一兴建。</h3> <p> 羊八井油菜花</p><p> 羊八井镇,位于距拉萨90多公里的羊八井盆地,以地热资源闻名。</p><p> </p> <h3> 从当雄出发骑行165公里来到此行的终点——拉萨。没有任何一座城市像拉萨那样让我难忘、让我——刻骨铭心!</h3> <h3> 拉萨到了,那种每天骑行在广阔无垠的高山草原上、那种每天与蓝天白云相伴的日子结束了……。留下来的只有:美好的回忆——骑车到拉萨。</h3> <h3> 经过艰苦的长途跋涉到了目的地。拉萨到了但似乎觉得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h3><h3> 在众多骑友们的心目中,西藏是块神秘的土地。那转动的经筒、飞扬的经幡为西藏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h3> <h3> 2013年5月8日从郑州出发,6月11日到拉萨。历时35天共骑行3600多公里,扣除西宁和格尔木休整两天。实际骑行33天,日均110公里。</h3><h3> 拉萨之行结束了,下一个目标又浮现在眼前。一个梦想接着一个梦想,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h3> <h3> 拉萨——骑行者心目中的“圣地”。</h3><h3> 骑车到拉萨早已脱离了锻炼身体的范畴,那只是骑行者的一种追求和自我挑战。</h3><h3> 从郑州出发时八名队员,到达拉萨剩下三名队员。下图是到达拉萨的三名队员在布达拉宫前的合影。</h3><h3> 结束语:没有什么比梦想更值得坚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