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一路行来永遇乐 凤凰古城传奇多

物微志信

《凤凰古城》特种邮票于2009年5月23日发行,一套三枚,面值均为1.20元。凤凰古城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浓厚,《凤凰古城》特种邮票是对凤凰古城的实景创作,由杨文清先生手绘设计印制而成,第一张就是最能够代表凤凰地方特色的古街道,图上深深的古街一直延伸,两边是独具凤凰特色的建筑群。古街上有悠闲聊天的人们和嬉闹的小孩,显得宁静而又神秘;第二张是虹桥,是凤凰古城的标志性景点。邮票上高耸的虹桥和桥下吊脚楼旁匆匆划过的渔船显得是那么的古朴和原始。第三张是北门跳岩,为凤凰最漂亮的地方。图案上雾蒙蒙的吊脚楼群,一字排开的游船和神奇的跳岩,让人感觉这里简直美得像仙境。《凤凰古城》特种邮票是为了宣传凤凰古城而特别发行的邮票,也是凤凰古城的第一套邮票,将自然与人文进行有机融合,充分展现了凤凰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秀美景色,诠释了古城的质朴与神秘、厚重与典雅以及历史文化的沉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永遇乐·天下凤凰 千年古镇, 三省边城, 和谐融洽。 天造地设, 神韵山水, 胜景美如画! 虹桥映月, 沱江泛舟, 老宅旧祠名塔! 好一个、凤凰传奇, 迷恋沉醉潇洒! 地灵人杰, 名流云集, 瞻仰称颂惊讶! 从文文豪, 永玉玉佳, 叔侄皆典雅! 宝箴宝珍, 希龄希灵, 享有极高评价! 永遇乐、乐此凤凰, 誉满天下! 时间有限 游览难全 人满为患 影响观瞻 好在网络 提供方便 搜索摘录 存以为念 凤凰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透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这座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作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时,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 一切光景静美而略带忧郁。随意割切一段勾勒纸上,就可成一绝好宋人画本。满眼是诗,一种纯粹的诗……一个人若沉得住气,在这种情境里,会觉得自己即或不能将全人格融化,至少乐于暂时忘了一切浮世的营扰。 ——沈从文《湘西》 沁园春·凤凰古城 月影新桐 生在湘西, 出在武陵, 美在古城。 看虹桥横跨, 千街流彩, 沱江初照, 万户霓虹。 仙岛观光, 瑶池品酿, 金殿银楼月色中。 客尤醉, 赏风情歌舞, 夜半歌声。 祥云紫气升腾, 这秀丽风光邀众朋。 颂黄牛弄墨, 构思奇特, 希龄轶事, 投笔从戎。 碧水行舟, 青峰抱塔, 足令骚人赞不停。 莫辜负, 这山河锦绣, 乐在其乘。 题凤凰古城 梓煜 小舟几叶泛清江, 吊角闲阁酒帜扬。 一曲山歌穿雾霭, 朝阳煜煜醉诗行。 凤凰古城 梓煜 荡起轻快的小桨, 徜徉在这梦里水乡, 寻找我那梦里的姑娘, 你的山歌夜夜萦绕在我的耳旁, 让我如何不把你日思夜想, 那溪边浣纱的山妹妹哟, 歌儿象百灵儿一样婉转悠扬, 我忘了摇桨, 不住的心慌, 急切的寻找那熟悉脸庞, 美丽的姑娘哟, 你天天在我的梦里, 我有没有在你的心上? 只要你给我一个回眸, 我的心就会为你跳动千年万年长⋯⋯ 凤凰虹桥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虹桥中路附近,与民族一条街竖横交错,互为辉映,构成了古城市井风俗画面的,便是虹桥风雨楼。 虹桥横卧于沱江之上,风雨楼以它的壮观和俊美拔然而起,这其实就是成了一道重叠的风景,这道风景,由下而上、由古而今穿越着六百多年的历史。这座桥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桥下的那条潭,自古以来就叫“回龙潭”。靠近南岸,以前依山傍水还修建有一座“回涛阁”。清代诗人王家宾还为 此作诗一首:危楼俯瞰碧波寒,回绕苔矶涌雪湍;绝似中流擎砥柱,不教江水起狂澜。” 广告语这样写道:推开轩窗,是你一路点亮的汉唐! 重新饰就的虹桥风雨楼在原有的建筑风格上更为完善,雅宏雅致,古色古香。楼为两层,二楼为民俗文化楼。进入楼内,不管是两侧的文化艺术长廊,中间的艺术回廊,还是那盘根错节的古树蔸做桌椅的茶室,都让你眼界大开,惊叹不已。那里面除了许多民间的珍稀工艺品如苗王木椅、巨型烟袋等还陈列有古代王羲之、康有为,现当代名家于佑任、虞逸夫、颜家龙、史穆、陈羲明等书画家的作品,那些作品的内容,许多都是关于凤凰,凤凰的诗,凤凰的景,凤凰的风物……而透过那木制套方式“灯笼”式门窗,凭窗外望,小城八景之中的五景“东岭迎晖、奇峰挺秀、梵阁回涛、龙潭渔火、南华叠翠”,沙湾景区的许多著名景点,以及从高原台地奔泻而出,以一种舒缓明澈的智者风范和宠辱不惊的豁达态度作为凤凰人的生命之源而流淌的沱江、两岸鳞次栉比的吊脚楼、著名画家黄永玉的夺翠楼尽收眼底。在一楼,宽敞的红岩板人行通道人来人往,24间木板店面经营着各种民间工艺品,杂货土特产,鼎沸的吆喝,低语的讨价还价,演绎着一幅凤凰的“清明上河图”。 2001年4月8日下午,国家总理朱镕基亲临此楼,激动之情露于言表,并在此欣然挥毫,留下“朱镕基 辛巳春 凤凰城”珍贵墨宝。 沱江河是古城凤凰的母亲河,她依着城墙缓缓流淌,世世代代哺育着古城儿女。坐上乌蓬船,听着艄公的号子,看着两岸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别有一番韵味。顺水而下,穿过虹桥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便展现于眼前:万寿宫、万名塔、夺翠楼……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悠然而生。 广告语这样写道:凤凰古城内唯一能穿越历史的景点! 凤凰古城 憩园农夫 十里灯河星月弥, 秦淮移韵到湘西。 从文书卷龙船调, 都种梧桐引凤栖。 凤凰古城夜色 如嫣 水岸湘风沁晚凉, 华灯溢彩醉流光。 携朋酒肆围炉饮, 漫话今昔夜未央! 凤凰古城 从文华章释边愁 永玉丹青竞风流 希龄老少知崇德 宝箴先后悟乐忧 升恒可赞文昌阁 壁辉又映吊脚楼 凤凰传奇唱新曲 古城雅韵吟春秋 江城子·凤凰古城 肖CC 巷子深深深几许, 青石路, 吊脚楼, 挑担老翁, 蓑衣雨中行。 江水新涨苗歌起, 绕山端, 林中行。 灯红酒绿人瞳瞳, 歌方罢, 舞又起, 酒酣人醉, 古城难称古。 浪子情浓商贾兴, 城欲静, 如何静? 凤凰古城(组诗) 扶醉吟清歌 醉红之夜 这是四月的夜晚, 我追赶着春天    走进了一座古城的梦境    脚步轻轻,不敢惊动    草尖上安睡的风 和屋檐下 垂着的红灯笼       一堆篝火,隐在石桥的身后    燃到了结尾部分    木材吐出的小火苗    舔舐着,山歌古朴的余韵    把塔楼的倒影,拔高       还有一些人醒着,多么好    身着蓝布衣衫,站在酒坛之后    微笑如花朵,我饮下    二两女儿红,三两好时光    便把十里沱江,都缠绕到了指上                  雨水之韵 是滴答的雨水 喊醒了凤凰    油纸伞探出吊脚楼    沿着窄窄的巷子 走成一首诗       长长的石板路 被绣花鞋    踩出斑驳的颜色 构成古城的脉络    墙边的青苔纷纷现身    把裙角带起的风声 细细琢磨       云的翅膀低下来 沾了烟火    变成薄雾 让飞檐勾住    阿妹坐在木窗下 拍打着手鼓    把古老的情歌唱出       我相信,此时的雨    是有温度的 适宜让心事发芽    抽出深藏的念与痴    把一朵花的忧伤 舒展到了极致   一个人的城 饮一杯甜酒,从湘西    边缘的部分进入, 让文字 在故乡的泥土上, 化成芬芳的雨露    一座城褪去了神秘    从历史的深处,翩翩走出       质朴是它的风骨,承托起    一些叠意的名字,翠翠,夭夭    和更多明眸皓齿的女子    推开朱窗,将命运浸入墨汁    在雪白稿纸上,写就各自的传奇       时光静止,风停在石头的掌纹里    故事的脉络依旧清晰    一个战士终于归来    最后的目光,垂落在听涛山上       这是一座城的圆满, 也是 恒久的守望, 让我 在之后的梦里, 还能看见   一只美丽的凤凰, 驮着古城,振翅飞翔   古街漫步 素衣,素颜, 一见钟情的    是一块五彩披肩    枣红的底色, 印着凤穿牡丹的图案    流苏细垂, 摇曳出一角春天       带露的花环, 挑在木质的门楣上    令白墙青瓦鲜活起来    古风犹在,绕过雕梁画柱    拂动铁马的风铃,叮当作响       歌声从四合院里飘起    自然地和入,土家族的方言    温雅,清婉,越过古长城    将走远的人和山,深情呼唤       浓浆挂上弯钩,被翻飞的手指    扯出金丝姜糖,辛辣,香甜    老染匠熬化了蜂蜡,在白布上    用铜刀作画,刀刀生花       沿着小巷,我一遍遍地行走    把这些朴素的景象,反复挑拣    直到黄昏时分,才选定一个银手镯    把美的魂魄,圈在了手间          2011年4月,凤凰籍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捐资1100万元,在家乡凤凰古城沱江亲自设计并建成了“风”、“雨”、“雪”、“雾”四座景观桥。2012年11月,四座景观桥全部建成通行。“雪桥”坐落在沱江北门景点附近,设计风格独特,从桥墩、桥柱到桥顶全是仿古修建,与沿江两岸古建筑相吻合。另外,“雪桥”还是纵览沱江风光美景的好地方,登上雪桥,古朴的吊脚楼、临河两岸的客栈、酒吧,以及虹桥等美景一一尽收眼底。 沱江风情 脚步泛蓝, 把沱江的行程勾弯    大片的水草, 从江底浮上来    手指碧绿,自由伸展    波光潋滟时, 腰肢比杨柳柔软       黝黑的老水车,缓缓转动    周而复始地清洗岁月    滴穿的石头, 为流水作着证明    跳岩点缀在其中    把深浅不一的呼吸收拢       阿妹蹲在水边捣衣, 长辫子 垂入水中, 撩动小红鱼的美梦    吊脚楼成为唯一的背景    檐檐相接,咬着耳朵,评述风情       乌篷船驶过来了    长篙一点,滑落悠扬的歌声    我突然羡慕虹桥, 可以用炊烟调色    在夕阳下, 呈出一幅水墨丹青      凤凰古城游 上海之子 绮丽古楼酒吧,两岸傲立。 清清流水,山歌回荡,震环宇。 条条小船,悠悠我心,亚妹亚郎。 聚相欢,好一个人间情场。 幸福虹桥两座, 左右骑江,古道商铺,银饰辉光。 姜糖暖心肠, 逐人流,胜名城,集神州多少游客。 道道飞扬, 风水宝地,出永玉,从文,希龄,宝箴。 未去怎不向往。 游凤凰古城(散文诗) 野风 微风踮着脚尖走来,我撑开思绪亲密接触,偶尔伸出手掌,用脉络清晰的温度回应。游客如织的小城,始终浓缩几许精华。故事完美的山水风俗人情,在书画卷册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就像城中的一尾小鱼,游走在重叠了无数脚印的大街小巷。满河的晨雾闯进我的眼里,成为心中饱满的记忆。思想就是一粒种子,在桥上开花,长成船上飘荡的歌声……你不醉,我却醉了,在这暖阳高照的季节。 用脚步丈量城市的路程,目光里处处春暖花开。我知道那些灯光长了眼睛,也刻满了精准的尺度,从城市的这端一直铺设到城市的那端。这些是我走惯了的距离,感情依旧那么浓烈,整个夜色甚至整个春天一如既往浓淡相宜。 我将自己的一些长诗短句或者唐诗宋词,轻轻地,轻轻地散放在夜色里,使最执着最浪漫的那份念想,竟相绽放在大街小巷抑或店铺河边,就像凤凰的民俗郁郁葱葱地生长…… 湘西凤凰古城 激扬文字 一 吊角居楼得水园, 飞沙展翅取城山。 辉升鸟转南华麓, 点落渔归向敞船。 二 一洞飞泉乳阔园, 千姿百态瀑连山。 堆篝火起分槌鼓。 唢呐吹箫聚望船。 烟迷水乡景朦胧 雨霏丝丝育花红 凤鸣晨曦兰舟影 凰鸾曲婉古楼中 东门城楼位于城东,紧靠沱江,原名"升恒门",为凤凰古城四大城门之一。东门城楼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城门下部由紫红砂岩砌成,上部城 楼则用古砖砌筑。城墙修筑全部用红砂条石,精工细钻,规格一致,城墙厚0.8米,下部内外两侧用条石加石灰浆砌成,中间填以碎石粘土,层层夯实;顶部的中 间填充物改为石灰、鹅卵石、黄土拌成的三合土,厚约0.33米,上面铺以红砂块石。城楼高11米,大门上方有枪眼8孔。歇山屋顶,覆以腰檐,飞檐翘角,精美壮 观。 东门城楼面对东岭,紧靠沱江,古朴典雅。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其城楼式样,仿北京前门用城砖砌筑,对外一面开枪眼两层,每层4个,楼高11米,歇山屋顶,下层覆以腰檐,飞檐翘角,造型庄严雄伟。城门宽3.5米,高4米,呈拱,城门两扇系以铁皮包裹,用圆头大铁钉密钉。城墙修筑全部采用红砂条石,精工细钻,规格一致,按内外两侧用条石加石灰浆砌各0.8米,中间填以碎石粘土,层层夯实,砌至顶部,中间则有石灰、鹅卵石、黄土合土,厚约0.33米,填实,其上铺以红砂块石,外侧砌筑墙垛。石城建筑,工艺精湛,砌缝整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城楼巍峨耸立,庄严雄伟,雉堞历历,整齐壮观。 北门古城楼始建于明朝。凤凰北面,俗称北门城楼,本名“壁辉”。北门古城楼始建于明朝。凤凰元、明时为五寨长官司治所,有土城。明嘉靖年间从麻阳移镇竿参将驻防于此,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将土城改建为砖城,开设四大门,各覆以楼。清朝先后在这里设凤凰厅、镇竿镇辰沅永靖兵备道治所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遂将砖城改建为石城,北门定名为“壁辉门”,一直保存至今。北门古城楼采用本地红砂条石筑砌,做工考究,精钻细琢。城门呈一半月拱,有两扇铁皮包裹。圆头大铁钉密铆其上的大门。城楼用青砖砌筑,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石座卷顶。城楼对外一面开枪眼两层,每层4个,能控制防御城门外一百八十度平面的范围。 凤凰万名塔位于沱江沙湾北岸,与遐昌阁、虹桥相映。塔用青砖和混合沙浆以及钢筋混泥土砌筑而成。塔为六方、七级,每层六个翘角,精美秀丽,且悬挂铜制风铃。塔高22.98米,一层直径4.5米,向上每层直径缩小0.3米。塔面装饰雅致,塔身挺拔秀丽,宛若少女婷婷玉立于沱江之畔。一层有楹联六副,皆为名人所题,或颂或感,风格各异。如原县长吴官林题联:“塔静梧高凌空引凤;河清岸曲流水藏蛟”。民主人士田鹤丹题联:“喜层层凌云高起;恰悠悠在水一方”。塔身映入沱江碧波之中,摇摇晃晃,显得格外秀气动人。凤凰万名塔是在古时“字纸炉”基石上重新改建。古时的字纸炉为三层砖瓦结构,小巧秀丽精致。后已损坏,仅留残迹。1985年由著名画家黄永玉牵头倡议重修,得到县人民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响应,并积极赞助资金。1988年10月建成,耗资5900元。根据民众资助建塔之意,定名“万名塔”。 凤凰古城陈斗南宅院建于清光绪28年(1902年),占地面积366.6平方米,由前进、天井、中堂及后进组成,为四水归堂回廊式院落,四周防火墙高深严密,是江南典型的四合院。宅院是民国时期的将军府,陈宅出了两位国民革命军少将:陈斗南将军(1886-1931),1924年-1925年间与贺龙为湘西巡防军同僚,关系密切。1926年参加第二次北伐,1928年年间贺龙领导工农革命军时在鄂南、湘北闹革命受挫来湘西,陈渠珍委派陈斗南支援贺龙领导的工农革命。1931年患恶口疮抢救无效,病故于汉口医院。陈范将军(1909-1943),为陈斗南之侄,1937年率部参加抗日战争,血战嘉善。2005年中共中央授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奖状及奖章。陈斗南宅院还是《乌龙山剿匪记》、《未代苗王》、《我心飞翔》、《湘西往事》等十多部著名影视剧内景拍摄地。房屋为纯木结构,古典严谨。四周有8米高的封火院墙围护,院墙下砌有1米多高的红砂条岩石,整齐有序,颇具内向性、收敛性,说可以几乎是“与世隔绝”。 陈家祠堂分正殿、戏台、左右包厢等,组成具有浓烈地方民族特色的四合院,尤其是进门处的古戏台,更是别具特色。一幅 数尺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千秋人物有贤有愚有神仙 的对联和戏台上的八幅戏曲壁画,是不是令大家生出一丝半怀古之情呢?凤凰有名的地方戏叫傩堂戏,古老而浓郁,具有神秘色彩,表演细腻,纯朴逼真,人们称赞有 土、俗、纯、细 四大特色。代表剧种主要是 三女 ,即《孟姜女》、《龙王女》、《庞氏女》,演出时以锣鼓伴奏,节奏明快,曲调优美流畅,内容原始古朴,情节简洁有趣。 陈氏祖宗泥塑像是泥人张传人张秋潭大师的封世之作,被专家、教授赞誉为国家级乃至世界极的泥塑艺术精品。 杨家祠堂座落在凤凰古城东北部的古城墙边。太子少保、果勇侯、镇竿总兵杨芳捐资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 戏台为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高16米,面阔7米,进深8米;檐下如玉斗拱,台柱雕龙刻凤。正殿为抬梁式建筑,山墙为猫背拱,分为一明二暗三间。两边配有厢房。杨家祠堂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窗户、门、檐饰件均系镂空雕花,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杨氏家族每逢大节日请戏班唱戏的戏台为穿斗式结构,斗拱高16米,单歇山顶,檐下饰如意,四根台株撑起。有趣的是这里有一组雕刻的图案,描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并冲破重重困难终于幸福的结合在一起,从此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 戏台前开阔的地方就是看戏的场地,看戏的时候,族中的长辈坐在楼上的包厢里,而两边的廊房是供喜事用餐的地方,窗户都刻有精美的图案。后面是正殿,为抬梁式,是族长执行族规、家法和作出重要决策的地方。墙上的三副吉祥物,狮子踩绣球、鲤鱼跳龙门、麒麟送子,都是以前留下来的。杨家祠堂极富民族特色,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告语这样写道:最完美的苗汉争霸战争史!, 凤凰古城城内九景之一万寿宫位于沱江泛舟下游处东门外沙湾。它始建于明末清初,原名水府庙,又称水府三百殿。乾隆二十年(1755年)又大规模兴工,依山势层次叠建殿宇,堪称楼台建筑艺术的荟萃,也是江西商贾在此繁荣兴旺的历史遗存。万寿宫内珍藏有黄永玉国画大师的四幅绝版之作,有爱好字画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这难得的机会,可在此真切地感受那个极富谐趣的“晚上八九点的月亮”黄永玉。 广告语这样写道:追寻凤凰历史变迁的教课书。 熊希龄(1870.7.23—1937.12.25),出生于湖南湘西凤凰县,祖籍江西丰城石滩。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和慈善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曾实业救国创造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天生聪慧,被喻为“湖南神童”,十五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五岁中进士,后点翰林。1913年当选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由于他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不久就被迫辞职。熊希龄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业,1920年创办著名的香山慈幼院。 熊希龄故居位于凤凰古城北文星街内的一个小巷里,故居往东200米便是秀丽的沱江。故居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结构,比较矮小但很精致,故居现存房屋4间基本是保持原貌,很富于苗族情调,故居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告语这样写道:文星街里感悟熊内阁韵心忧天下! 故居环境幽静安谧,建筑古老质朴,四方形布局,中有一天井宽坪。进入宅门,左侧是一个约十平方米宽的前室,又称会客室,天井东侧为专门的柴房,内有石磨、石碓等食用家具装置,充分显示了这家主人当时勤俭持家的良好风范。熊希龄小时最喜欢到这间柴房里走玩,并经常学习推磨和冲碓的技术,从小就培养出了一种悉心体察民间疾苦、关心贫民忧乐的高尚情怀。 过天井便是正室,在正室的木门两边,有一幅笔力雄健、字迹清晰的对联:“一生赤诚爱国盼中华振兴,半世慈善办学为民族育才”,写出了熊希龄忧国忧民的伟大抱负,同时也写出了他披肝沥胆倾注心血办慈善事业为中华民族培养栋梁之才的伟大功绩。 正室三间两层木质结构,陈列着熊希龄生前生活、工作用过的什物,一张张清晰的图片,一段段生动感人的文字,记录了熊希龄人生的脚步,演绎着他人生的轨迹。家事、国事、天下事都在他文晦蹈略之中。 正室三间两层木质结构,陈列着熊希龄生前生活、工作用过的什物,一张张清晰的图片,一段段生动感人的文字,记录了熊希龄人生的脚步,演绎着他人生的轨迹。家事、国事、天下事都在他文晦蹈略之中。他胸藏珠玑,学富五车,在中华民族堪乱危难之时,为国家和民族倾注了一生的心血。毛泽东同志曾评价熊希龄:“一个人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熊希龄是做过许多好事的。”周恩来总理曾中肯地评价:“熊希龄是袁世凯时代第一流人才,是内阁总理。熊希龄的事,我看后就记得很清楚。”两位伟人对熊希龄这么高的评价,充分说明了熊希龄先生思想情操的伟大和爱国恤民精神的不凡。 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因此,沈从文的民族身份可以是此三个民族的任何一个,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 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诞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四合院是沈从文先生的祖父沈宏富(曾任清朝贵州提督)于同治五年(1866年)购买旧民宅拆除后兴建的,鳌头,镂花的门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 沈从文故居于1991年被列为省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现陈列有沈老的遗墨、遗稿、遗物和遗像,成为凤凰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观之一。2006年05月25日,湖南省凤凰县的沈从文故居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故居始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系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占地600平方米,分为前后两栋共有房屋10间,沈从文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88年沈从文病逝于北京,骨灰葬于凤凰县听涛山下,同年故居大修并向游人开放,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沈从文故居是已有百余年历史,是清朝晚期建筑,建成了沈从来生平事迹的展览室。沈从文故居是凤凰古城旅游景区中人文景观的最耀眼点。这是一栋已有百余年历史的清朝晚期建筑,建成了沈从文生平事迹的展览室。正屋之外,暖暖的春阳洒满了四合院的天井坪坝。故居购物室里,时常有许多年轻人拥挤在购书柜台前,争先恐后地购买沈从文的精品著作。从他们年轻稚嫩的脸上,洋溢着渴求知识的欲望,让人们看到了充满希望的新一代。沈从文一本本闪耀着知识光辉和魅力的精品力作,吸引了多少年轻火热的心,他们一批批从远方而来,来了又去,把从故居获取的文化种子,撒播在每个人的心田,开花结果,打造和构架中华民族二十一世纪光辉美好的文化春天。 广告语这样写道:中国乡土文学的发源地,边城“翠翠”的娘家!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先生病故于北京,终年86岁。家乡人民非常崇敬他,县委、县政府与其家属商议,决定将先生骨灰安葬在沱江畔的听涛山下。沈家主动自理安葬费。沈从文墓前身是清代曾任钦差大臣、云贵提督的凤凰籍苗族人田兴恕为孝敬其母杜氏修建的花园,也是文人墨客在凤凰休闲观光的场所。又名“杜母园”。 墓地建在一块狭长的小草坪上,没有坟冢,只树有一块6吨多重的天然五彩石,石正面镌刻的是沈从文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石背面是沈从文的姨妹张充和的撰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其联句尾四字:“从文让人”透射出先生一生的高风亮德。 从山道向右拾阶而上,不远处便能看见一块石碑,上写“沈从文墓地”5个遒劲大字。再不远处置有一块竖长的石碑,上面刻有画家黄永玉为表叔沈从文题写的碑文:“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沈从文墓地清幽静谧,四周绿树环抱,墓地上和四周的草坪上摆放着无数的野花和竹編的一些蝴蝶,这些都是前来膜拜的旅人们留下的。 凤凰古城(私立)博物馆坐落在凤凰古城道门口,馆长雷雨田。坐落在原陈宝箴世家的百年老宅,占地面积达1600多平方米,是一个集凤凰古城博物馆、陈宝箴世家、雷雨田艺术馆三大载体为一体的文化载体。凤凰古城博物馆将成为凤凰县人文景观的又一道风景,为对外交流及沟通海峡两岸文化提供重要的展示平台,必将对凤凰历史文化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也为凤凰县的五项申报增添优势,对打造旅游经济强县起到推动作用。 中国凤凰陈宝箴世家、陈师曾故居及凤凰古城历史文化博物馆位于同一个大院内,坐落于凤凰古城道门口中心22号,是古城大宅院的代表。三大馆所共占地2696平方米,由56间房舍、26个回廊、28面马头墙、386扇古雕画门窗组成,是前清凤凰厅道台衙门的组成部分,也是原道台陈宝箴举家来到凤凰定居生活的地方。   陈宝箴(1831—1900),字右铭,清末维新派。江西义宁(今修水)人。1851年为举人。1894年,任直隶布政使。1895—1898年,在湖南巡抚任内与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等办新政,开办时务学堂,设矿务、轮船、电报及制造公司,出刊《湘学报》。陈宝箴的儿子陈三立是代表中国旧文学的晚清民初的著名诗人,“同光体”诗派的代表人物。陈三立长子陈衡恪,字师曾,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与齐白石交谊极深,曾劝齐白石变法,自创风格,王雪涛、王子云、李苦禅、刘开渠等皆出其门下。陈三立三子陈寅恪为史学大家,留学海外二十年,通十余种文字语言,真正的学贯中西。三十多岁就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一起受聘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所四大导师,为公认的现当代国学大师之一。陈衡恪次子陈封怀,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为我国的植物园建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为我国植物园创始人之一。陈宝箴世家有“一门四代五杰”、“中国文化之贵族”之称,是中国近现代名人史上最耀眼的文化型家族之一,也是新《辞海》中唯一享有五个独立辞条的人才群体。 陈宝箴,晚清重臣,深受曾国藩所赏识。曾经任浙江/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兵部侍郎、湖南巡抚等职,被光绪皇帝称为“新政重臣”的改革者,是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地方督抚中惟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馆内陈列的陈宝箴的后裔向博物馆捐赠的家族遗物、遗照、图片等珍贵历史资料,还有清同治皇帝钦赐的“纶音封典圣旨碑”、清光绪皇帝钦赐的陈宝箴出巡行车所用的狼皮坐褥。博物馆内,还陈列了500多种几亿年前的矿石标本和古生物化石。 凤凰古城博物馆的馆长雷先生是位民间收藏家和艺术家,他集资修复了陈宝箴故居,全面展示陈宝箴世家的生活遗迹,以及他们与古城凤凰的深厚渊源;修建了古城博物馆,集中展示自己收集的艺术品及文物、古董。“雷”字拆开成“雨田”二字, 雷先生又被称为“雨田”馆长。在博物馆游玩时,还能观赏到博物馆创始人——雷雨田先生的作品《凤凰城小景》、《报春图》等。 广告语这样写道:一门四代五杰的中国家族传奇史! 文昌阁又称文昌庙,是祭祀文昌星的地方。位于城南虎尾峰下。这里古木参天、风景旖旎秀丽、老榆古槐相掩、翠竹芭蕉相映、建筑精巧、规模宏大。民国时,这里是“模范国民学校”。沈从文、黄永玉、刘祖春、朱早观、李振军、肖继美等众多凤凰名人都在此念过书。这里是文昌阁小学所在地。 凤凰古城文昌阁小学建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位于湘黔边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城南,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北麓,凤凰籍青年田兴奎东渡日本,留学弘文师范学堂,结识了黄兴、秋瑾等人,参加了同盟会。1905年学成归国,怀抱“振兴华厦, 重在树人”的思想,在家乡凤凰南华山下创办了“蒙养学堂”(文昌阁小学前身),成为第一任校长。 崇德堂位于凤凰古城中史家弄街,崇德堂是史氏堂口。于1884年由江西丰城人裴守禄修建。  崇德堂建筑规矩雅致,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院。于1884年由江西丰城人裴守禄修建。总面积622平方米。为上下两层的建筑,将起居与待客的公共区域与主人卧室等私人区域合理划分。 崇德堂主人是江西人,中过进士(有许多匾额为证),后来做生意发了财,在40岁时修起了崇德堂,成为凤凰城中首富。崇德堂最出名的便是这些匾额。 广告语这样写道:首富宅院,带您探寻“商道”宝藏! 崇德堂最出名的就是吊脚楼和这些珍贵的古匾,崇德堂的主人多年更是收藏了80多块皇家给臣子的牌匾,游客如果来到崇德堂游玩一定要记得好好欣赏下啊!崇德堂正房前后共12间,而古匾陈列室就占了7间。大门过厅右侧第一间为办公室,第二间就是古匾陈列室。 “跳岩”是湘西特有的交通方式 。沱江跳岩位于凤凰古城北门外沱江河道中,始建于清代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旧时为东北向进入凤凰古城的主要通道之一。跳岩全长100米,15个岩墩依次横列在沱江河床上,墩与墩之间相距5米,上面用木板搭铺,木板再用铁链捆牢,固定在河两边的铁桩上,以防被洪水冲走。 沱江跳岩曾是进出凤凰古城的主要通道之一。乾嘉苗民起义、辛亥革命凤凰光复起义、解放战争,这里都是进攻凤凰古城的主要通道。沈从文、黄永玉等文学艺术大家,也是从沱江的“跳岩”走向世界的。沱江上的跳岩古朴有趣,不仅有潮涨潮落的情趣,而且时常有苗家姑娘背着山货飘逸行走的风景。桥岸那一溜清光岩石铺就的码头,整天不绝的棒槌声,嘻嘻哈哈的喧闹声,汇成了女人们世袭的乐园。 回龙阁吊脚楼群坐落在古城东南,前临古官道,后悬于沱江之上,是凤凰古城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大都分都是上下两层,俱属五柱六挂或五柱八挂的穿斗式木结构。上层宽大,制作工艺复杂,做工精强考究,屋顶歇山起翘,有雕花栏杆及门窗;下层占地很不规则,不作为正式房间,但木质下吊部分均精雕细刻,有金瓜和各类兽头、花卉图案,上下穿枋承挑悬出的走廊或房间,使之垂悬于河道之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吊脚楼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古老建筑,最原始的雏形是一种干栏式民居。当人类的记忆尚处于模糊不清的原始时代的时候,有巢氏创造的吊脚楼就作为最古老的民居登上了历史舞台。它临水而立、依山而筑,采集青山绿水的灵气,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凤凰古城的吊脚楼起源于唐宋时期。唐垂拱年间,凤凰这块荒蛮不毛之地王化建县,吊脚楼便有零星出现,至元代以后渐成规模。随着岁月沧桑,斗转星移,旧的去了新的来了,建筑物在日月轮回中不断翻新更替,目前凤凰古城的吊脚楼多是保留着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凤凰古城河岸上的吊脚楼群以其壮观的阵容在中华国土上的存在是十分稀罕的。它在形体上不单给人以壮观的感觉,而且在内涵上不断引导着人们去想象去探索。它在风风雨雨的历史长河中代表着一个地域民族的精魂,如一部歌谣,一段史诗,记载着风雨飘摇的历史,记载着寻常的百姓故事。 回龙阁吊脚楼群坐落在湘西凤凰古城东南的回龙阁,前临古官道,后悬于沱江之上,是凤凰古城具有浓郁苗族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该吊脚楼群全长240米,属清朝和民国初期的建筑,如今还居住着十几户人家。吊脚楼群的吊脚楼均分上下两层,俱属五柱六挂或五柱八挂的穿斗式木结构,具有鲜明的随地而建特点。上层宽大,下层占地很不规则;上层制作工艺复杂,做工精细考究,屋顶歇山起翘,有雕花栏杆及门窗;下层不作正式房间,但吊下部分均经雕刻,有金瓜或各类兽头、花卉图样.上下穿枋承挑悬出的走廊或房间,使之垂悬于河道之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这种建筑通风防潮,避暑御寒,是苗族独特的建筑工艺,具有很高的工艺审美和文物研究价值。 凤凰第一怪:木楼长腿水边盖 凤凰古城有一条母亲河一一沱河,伴城而过,如黛似练,当地人呢修建起一种叫做吊脚楼的独特建筑逐河而居。吊脚楼一侧临水,一侧倚岸。临水一侧,以木支撑,是为“吊脚”。整栋小楼轻盈俊俏,楼临水,水映楼,清晨黄昏,霞光如水水如烟,三五月圆之夜,景色更是怡人。 凤凰第二怪:高山顶上结村寨 村寨建在高山顶上,这是以前战争留下来的痕迹。吉首至凤凰公路对面的山顶村寨,原先是因为每个山头建有烽火台和屯堡,因为山对面即是苗区,在山顶建烽火台和屯堡,可以密切监视苗区动态,保护凤凰城与吉首地区乾州城的联系。如今虽然已不需要这样的监视,但当年那些烽火台和屯堡戍卒的后代,多年繁衍,当初的烽火台和屯堡已发展成村庄。而苗区的村寨建于山顶,则是有利于战争中易守难攻,在战乱和匪乱严重时迁建于此,一两百年过去了,如今却成为当地一大特色。看到这里,也就见怪不怪了。 凤凰第三怪:猪肉三年不腐败 湘西气候潮湿,食物不易保存,猪肉怎么会三年不腐败?凤凰人自然有自己的办法。乡下冬日宰猪,除尽毛脏后,把肉砍成一条条放进锅中用热盐腌制后,拌上秘制香料存入缸中发酵数日,发酵过程中肉中物质发生变化,水分分解出来,三五日或一周后,把肉从缸中取出,一块块挂于火炕、灶旁,注意火候,烟火熏之,直至水分除尽,肉硬如木,闻名遐迩的腊肉就这样做成了。熏制得当的湘西腊肉,可以在谷仓或柴火灰堆中存放三年不腐,且肉质香醇,味美无比。 凤凰第四怪:白米饭中放野菜 凤凰古城有一种小吃叫做社饭,沈从文故居对面的那家做得很是地道,号称凤凰社饭王,这白米饭中放野菜说的就是社饭。煮社饭的方法与一般饭不同。首先要到园边地角或溪边采撷鲜嫩的蒿菜(也称社菜),把它洗净剁碎,在石板上把苦水揉尽,然后放在锅里焙干,与切成碎颗的腊肉拌葫葱炒香。其次,按三比一的方法,把三分之一的粘米煮到半熟,再把三分之二的糯米倒入锅内与粘米煮熟,然后把事先炒香的蒿菜放进锅里拌合均匀,有些时候还可以加上花生米等干果,盖上锅盖焖上半个钟头就可吃了。这种方式煮的社饭具有饭香、肉香、菜香三味,尤其是柴火土灶煮出的社饭锅巴,真是香脆异常,让人难以忘怀。吃社饭,正是仲春时节,桃红柳绿空气清新。虽然家家户户都做社饭,但总有不相同的时候,邻居要互相赠送品尝。这种淳朴的乡风民情,至今还在一代代延续。 凤凰第五怪:大河中央谈恋爱 沱江中有一种称之为跳岩的过河设施,就是在水中每隔尺许左右距离,埋下方形石柱一根,水从石柱间流,人从石柱上走,因为水位刚好和石柱平齐,不时还有江水漫上石柱来,脚下可感到流水汤汤,清凉之气沿裤管上沁,自有一番情趣,远远望去看不到石柱,只看到人从水面上疾步而去。但跳岩最惊险处莫过于相向而行,于河中让路,由于石柱窄小,往往需小心翼翼。这时,女人多半心惊肉跳。很多凤凰情侣的第一次牵手多半在跳岩过程中实现突破。当时的情况:女方为形势所逼,要找安全感;男方则蓄谋已久,早迫不及待,两手相牵,情意自生。 凤凰第六怪:媒人家里猪头带 谢媒的礼仪在凤凰古城,除了给媒人送上常规的糖酒之类外,还有一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猪头。当地人认为,头是一个生物最重要的部位,也是最精华的部位,所以通常將鸡头敬献给长者,鱼头留给年幼的孩子。猪头敬献给媒人,则是为诚挚感谢其牵线搭桥而送上的礼物。 凤凰第七怪:刀山火海脚板踩 凤凰苗族,有所谓“老司”,即在祭祀等系列重大活动中驱鬼、祈神、祝福的法师。“老司”做法时且歌且舞,还有绝技表演,如吃火炭、吃碗块、摸油锅、胸碎石、定公鸡,最绝的莫过于上刀山和下火海。所谓上刀山,也称上刀梯,刀梯由一根高10米的铁柱,72把锋利无比的钢刀和顶端上边3把寒光逼人的钢叉组成。苗老司身着民族服装,赤脚、光膀,做过法事念过经文之后双手抓住银光闪闪、寒气逼人的刀刃步步登高,爬上三十六把横档刀,到顶端后,横身趴在顶端的刀叉上,刀叉可以旋转的,还要旋转几圈,摆出更为惊险的姿势和动作。下火海又称踩犁铧,下火海表演时,表演者要踩过经火烧一个半小时、通红无比的几块铁板(湘西地区多半以犁地的铁犁铧做道具)。铁板被放在长长的木板上,由于温度极高,铁板一放上去,木板立刻燃起火来。表演者要轮番用脚踩过滚热的铁板。表演完后他们不仅要抬腿向人们展示毫无损伤的光脚,而且还把滚热的铁板放到一个盛满青水的大盆中,霎时间大盆里的水被铁板烧的沸腾起来,冒起滚滚的水泡;白色的雾气也随之升腾而起。上刀山和下火海是苗族的两大秘技,表演过程中积淀了技巧、胆识、工夫,堪称一绝。 凤凰第八怪:床底总有咕咚在 “咕咚”说的是泡酸菜的坛子里发出的声音。凤凰有句俗语叫“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倒窜(即走路走不稳,摔跤)”。凤凰人尤其喜欢吃酸味的食物,酸菜种类多如牛毛:酸豆角、酸罗卜、酸白菜、酸辣椒、酸包谷粉、胡葱酸、酸茄子、外婆酸、酸辣块、酸肉、酸鱼,实在不可胜数。湘西及同纬度的山区,是地理上的一个发酵带,泸州老窖、茅台、五粮液、酒鬼酒、国窖1573均在相近的纬度,此特性吉首大学张永康、麻成金教授有专著论述,即湘西三带理论:地理发酵带、土壤富硒带、植物群落亚麻酸带。酸菜生产技术简单,几乎人人会做,由于做酸菜需要坛子,且坛子不能离地(坛子要依靠地面湿气保持湿润)但坛子很占地方,所以湘西百姓家里的酸菜坛子一般都放在床底下。夜晚睡觉,酸菜发酵时,吸收坛子上面的水,几分钟就发出一次“咕咚”声音。外地人不知就里,搜索声源半天,却一无所得,堪称一怪。 凤凰第九怪:美女身上叮当戴 凤凰县全称凤凰苗族自治县,自然是以苗族为主要少数民族,大家都知道苗族人对银饰有着不可割舍的情缘。凤凰苗族美女,均喜戴银饰,银饰全为手工打造,做工精细,某些配件用银丝缠绕而成,苗族银饰匠人仅凭手工打出的银丝,就可细如发丝。全套苗族银饰,从头到脚,无处不饰,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个别地方还有脚饰,总重量达数斤,其中最俊美精致的,莫过于头冠。苗乡节庆之时,少女们身佩银饰,窈窕而来,帅气动人,银饰上小的铃铛和配件随着少女脚步相互撞击,发出清脆的“叮当”声响,十分动听。如果是一群姑娘,则声音更是如同交响乐一般悦耳。 凤凰第十怪:窝窝弄里出将帅 凤凰话“窝窝弄”就是指和不起眼和偏僻的小胡同和巷子的意思。凤凰人自古以来崇文尚武,凤凰古城本因兵筑城,先有军营军队,而后有城市和居民,历史上的凤凰城,几乎所有人的生活都围绕着军队而存在,或本身家中有人身在军籍,或为军队提供服务和供给,当兵成为那个时代的凤凰男人的唯一出路,凤凰走出去的第一批人物均是将军。但这些人,很多出生非常卑微。窝窝弄里出将帅,说的就是这些将军们往往出生并不起眼,甚至很卑微,只是历史的风云际合,再加上自身的勇猛,往往最终用一身枪伤换得一份功名和传奇,使自己子孙能够跻身到所谓的上流社会。如以镇压广西太平军有功而最终做到贵州巡抚的田兴恕将军,本只是一个为军营割马草的小厮,沈从文的爷爷官至贵州提督的沈宏富也只是凤凰城南中寨村的一个普通农人。清末至民国,凤凰行伍出去的将军,大概在三四百以上。仅民国,少将以上的军人就有近百人,其中包括多名同盟会会员、黄埔军校校员和抗战英雄。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凤凰古城广场附近还有一个民宅挂着黄埔军校凤凰联谊会的牌子,这所名校在如此边远的凤凰居然能有这么多学员,并成立联谊会,这在全国来说也是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