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鸣凤山是国家AAAA级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北省远安县城西3.5公里处,距宜昌市约100公里。鸣凤山是道教圣地,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时期,距今1500多年历史,并与武当山全真派一脉相传,自古就有“武当远、鸣凤险”的说法。但山中同存佛教寺院,这种一山佛道并存的现象是比较罕有的。 从宜昌到远安有城际公交,随时有车,很方便,一个半小时到达。远安是个古城,至今还保留了一段明代成化年间建造的城墙。 沮江从城西流过,在市区隔江向西望去,不远处就是鸣凤山,山顶的金顶清晰可见。 鸣凤山景区入口 从入口行进约2公里,到达景区。这是鸣凤山山门。 山门内设有游客中心 检票口及入口长廊 鸣凤山一带是红色砂岩分布地区,因此景区属于丹霞地貌,进入景区,迎面看到河边的山崖上刻有“鸣凤”两个大字,是原文化部长王蒙的手笔。 河对面有“烟霞洞”。 沿小河向里走,不远处路边有“东神道”及“观音殿”。东神道也是一个上山到金顶的入口,但因道路位处背山,少有人行走。观音殿当属佛教建筑。 观音殿隔河相望的“多子岩”,据说如能将石子丢入到中间的石缝中,就能得贵子,于是多有人来这里向观音求子。 路边竹林 再向里走,一个直径60米、高1米的巨大道教标志——太极图,坐落在鸣凤河边的平坝之上,与山顶的金顶遥相呼应。 八卦太极图一侧,有老子乘牛雕像——紫气东来。 老子,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后被道教奉为始祖,被称为“太上老君”。 路边的土地庙及“喜雨亭”。 云霞洞,坐落在半山腰崖壁,这里也是佛教所在地。 再向里,有“永圣宫”,这是一座很气派的道观。 永圣宫内,正殿是“三清殿”、两侧分别为“文昌殿”及“财神殿”。 从永圣宫再向前走不远,有一拦河大坝,对面河滩之上崖壁处有一“长寿殿”。 长寿殿近景 通往长寿殿的栈道与石阶。 拦河大坝及其长廊。 位于河中小岛上的观音菩萨雕像。 河上一拱桥。从这里也可望见金顶。 “头天门”,位于拦河大坝的一侧,这里是登金顶的起点,向上还有二天门、三天门。 头天门门内,有一金碧辉煌的“祖师殿”,供奉着道教的真武祖师、无量佛和头天王爷的塑像。 进入头天门,到了鸣凤山最险要的地段,此处山体三面环水,两侧悬崖峭壁,上面一峰独秀,山巅海拔高度408米,相对高度 288米。 从陡峭的红砂岩凿刻成石阶,共1988级,遥想当年先民们凿此石梯该是何等不易。石阶高矮不等,也不规则,两边是悬崖峭壁,又多无护栏,上去需体力,下山更难。我们试爬了十余米,就打退堂鼓了(其实我们本来就考虑到年岁不饶人了,并没有爬金顶的打算)。这也留下了一些遗憾,没有能看到山上的大好风光。 山顶的建筑称“鸣凤山大观”建筑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均依山凿石而建,共5层,分正宫、东大宫和西大宫。正宫为紫皇宝殿,耸立在鸣凤山之峰巅,殿顶之上盖有全国各地香客所捐的两千多块铜瓦,故称其为“金顶”。这是鸣凤山最独特、最漂亮的风景,从多个方向都可望见山顶高高耸立的红墙黄顶宫殿。 没有上到山顶,只能用相机遥拍了,可惜没有长焦镜头,只能拉到这样近了。 选用了一张从网上下载的航拍照片,它的视角更好,更能看清鸣凤山大观的全貌。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