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古村落----夏富古村

采新

<h3> 今年"五•一"前夕,县摄影家协会组织部分摄影家外出摄影采风活动。我们第一站来到了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的夏富古村。</h3><h3> 夏富古村地处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山景区和“大丹霞”核心区域,为广东省十大最美古村落,这里东临丹霞山、阳元山,西接大石山区的仙山琼阁、巴寨、茶壶峰,南望朝石山、“五马归槽”、扬州寨、北连燕岩、西竺岩、平头寨,丹山锦水再次组合成一处恬静、瑰丽的世外桃源,是一方生态和谐、土肥水美的人间乐土。夏富古村,有一千多户人。常住人口有6000多人。</h3> <h3> 夏富古村自古就以风水宝地著称,村庄布局前水后峰,左边“文星里”门楼倒映水中,右边“武曲山”将台握拳环峙。村头高昂文星里牌坊古风依旧,村中街道布局紧凑、回环有序,暗藏八卦阵势,街道大多由青砖铺就,干净整洁。夕阳夕照,古村在夕阳的照耀下变的古铜色。安静的锦江河静静的流淌,宽阔的农田、莎莎的竹林、奇形怪状的丹霞山山群。如诗如画搬的美丽。古村弥漫着迷人的历史底蕴,散发着一丝丝的中国古村的韵味。</h3> <h3> 村中依旧保留大多传统建筑的原貌,一代传一代的民俗活动也证明了夏富古村的文化底蕴,其中“装故事” 的活动历史悠久,每当活动时,村民们穿着各式各样的戏服,前面彩旗开路,四个壮汉抬着“故事台”紧跟其后,“故事台”上坐着两位小朋友,分别扮演“文状元”和“武状元”,随后的村民各自举着纸扎鸡、纸扎鱼等道具,鞭打春牛,一路燃放鞭炮,鼓乐齐鸣,按预定的路线游行,活动场面壮观,热闹非凡。</h3> <h3> 村中有树龄在三百年以上的古榕树七棵,见证了数百年的朝代更替。</h3> <h3> 古村为李氏始祖子乙公生于南宋嘉定八年,由原陇西(现甘肃省境),沿湖北孝感府(境),后迁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樟树村。他勤奋好学,聪慧过人,公饱读经诗,精通天文地理,认定夏富是风水宝地,在此定居必定人才辈出,兴旺发达,故毅然卜居夏富村,并制定训示子孙以耕读为本,纲常伦纪的发家宏略《家训》,世代相承。果然是贤人志士代不乏人。 子乙公辟基夏富村至今已有七百三十多年历史,枝繁叶叶茂。蕃衍子孙至今已二十六世,基业磐固昌隆,世孙相守,人财兴旺,其后裔遍布各地。</h3> <h3> 正应其村名,李姓自迁居夏富以来,由于土肥水美、物产丰饶,子孙生活富足。且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历宋、元、明、清到民国,代有精英。计考出举人、贡士19人,武举多人、黄埔生多人,为官致仕经商者,皆有业绩。清末民初,该村先后有11人留学英、法、比、意等国,有些还在“戊戍变法”运动中出过力。光绪年间进士李占元,担任过民国初期的仁化县令,其弟李兆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曾任北伐军副师长。现代各行各业有贡献的人才,都不甘人后。</h3> <h3> 沿着古老的石阶缓步向前,远远望去,一座古村前水后峰,掩映在满坡翠竹林木之下。周遭流泉叮咚,鸟语花香,石墻青瓦的明清建筑带着古韵之气,慢节奏的乡村生活多了城市间难寻的惬意与安宁。</h3> <h3> 古村的明清、民国徽式建筑质量很高,青砖糯米灰浆砌就,李信刚祖屋墙基都为丹霞条石,厅有藻井、天井、照壁,雕饰都精美。还有古楹联、古匾、神龛、官牌……</h3> <h3> 在众多古建筑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李氏宗祠”,它传承着李氏家族的血脉,也见证了一个家族的数百年风云变幻。“李氏宗祠”从外面看就尽显大气磅礴,高高的门楣,令人肃然起敬,门口的门当户对用丹霞红石雕刻而成,至今保存完好,依稀可辨上面精美的图案,迈步进入祠堂,四方天井下“世代昌隆”四个大字映入眼帘,代表了这个家族世代的希望,宗祠两进一天井,宽敞大气,石柱巍峨,檐画雕饰精美。</h3> <h3> 李氏宗祠的门楼风光、丹霞石柱、西北碉楼的凛然兀立,五座祖厅的建筑艺术庄严肃穆,以及画檐、藻井、天井、照壁,其精湛的砖雕、灰塑,精美的供桌、神龛,门窗的雕花、边饰,古老的楹联、匾额,渗透出一种古朴文化的传承。</h3> <h3> 抬头向上望,村里的古屋,屋脊翘起,瓦脊上雕镂有花鸟虫鱼、龙凤麒麟等民间工艺品,手工精巧,惟妙惟肖,并有书法、摹描、图画图案等,真是图文并茂,且同一个建筑,换个角度,看到景观的又颇有不同,颇有怎么都看不完的感觉,这也许就是其魅力所在。</h3> <h3> 夏富古村依山面水,广有田园,竹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岚光绕桔柚,云霞映稻花,开轩面场圃,江湾话渔樵,是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的最佳融合。</h3> <h3>作者简介: </h3><div>廖彩新(网名采新),江西龙南人。</div><div>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 </div><div>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div><div>中国橡树摄影网特评员,</div><div>江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div><div>江西赣州市摄影家协会员,</div><div>江西赣州市作家协会会员。</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