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夜魅上海</h3><h3>深夜,我独自在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城市,我端着空空的酒杯,透过窗外的流光溢彩,霓虹幻影下依稀看到自己淡淡而忧伤的映影。</h3><h3>我在想什么,在寻找什么,在这光怪陆离被人称作魔都上海,夜的闪耀反倒让自己感到一种寂寞,打开电台,各种欢乐节目并没有洗去我内心的悲凉,相反我更爱站在窗台前俯瞰远方往返浦江上的船只。</h3><h3>灯影流漓闪烁,我用心去聆听内在的声音,远处是那一抹光影似利剑一般像我飞来,我却不知道在想什么。</h3><h3>想着曾经过来的每一步路,每个我不经意路过却只是匆匆一瞥,却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一段过往。</h3><h3>我告诉自己那只是一个开始,却并没有结束的时候,即便在那以后,也只是一个无法触碰的结局。</h3><h3>站在上海中心,这座亚洲第一高,世界第二高,这个高约632米,118层观光厅,有那种居高临下的威严,望着天空却发现是如此清晰,无需仰视天空,夜幕下四周的高楼大厦顿时变得缈小。</h3><h3>不知道已到不惑之年的自己还能保持着一颗纯净的初心,我至今深藏着去年在珠峰上嗨翻了的自己,只要还有梦想与追求,青春永远驻留在自己的心中。</h3><h3>生命就像这闪烁的霓虹,越是在黑暗中越会绽放光彩,而生命亦是如此,在经历了重重艰辛,却始终相信明天绽放光彩。</h3><h3>远方的船儿离开了海港,它将驶向新的方向。</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br /></h3> <h3>上海故事</h3><h3>我很少会去写上海故事,不是不想写,而是上海故事太多,不知从何入笔。对于上海的感觉也是喜忧参半,有着浓郁的情感又多了些复杂的情愫在其中。借用周华健的歌名,让我欢喜让我忧最恰当不过。</h3><h3>有人称上海是魔都,包含着几层意思,魔都并不是贬义。魔幻靓影,上海之所以魔幻,它迅速变化快,日新月异,万幢高楼平地起,一年一个变,一会多了个世博馆,一会儿多了上海中心,一会儿多了迪士尼,就连轨交也成了蜘蛛网似的,飞速迅猛扩张,带动着周边地区的发展。你说魔不魔,只要你离开上海三年,上海就像整了容一般变得面目皆非。</h3><h3>上海不同于成都,拉萨,丽江等城市适合慢生活,清晨四五点,有人开始整开始新一天的战斗。每一座城市都有其不同寻味,而上海似乎包罗万象,既融合了都市海派风情又有着其传统地域老上海的传统。过去曾说的市井夜话,那时上海还未有太多高楼大厦,最具代表的是几代人在一起生活的黑漆小院,深灰色的石墙壁残缺了几块,上面布上了青绿色的苔藓。</h3><h3>而今这样被称作石库门的建筑已很罕见,如果你有幸走过徐汇区安福路,静安的愚园路,黄浦区的复兴西路,虹口区的甜爱路,兴许还能找回到那些旧时的追忆。</h3><h3>上海极具标致的地点便就是外滩,它见证了上海百年的历史,上海过去只是以外滩作为最东面。那时并没有浦西浦东之分,也没有连接的跨江大桥,而仅仅是以渡江轮渡穿行。而今这些历史早已湮灭在岁月长河里,别说浦东,甚至离上海最远的崇明都已经不是遥不可及。</h3><h3>上海也是个吃货天堂,容纳各地风味,我对上海原初的口味已有些陌生,只是比较代表的是上海熏鱼,油爆虾,糖醋小排,油条这些浓油赤酱的甜味菜,其实九哥是喜好酸辣口味的,自打川菜渐渐侵占了上海本帮菜的市场,上海的口味便没有那么甜腻,其实上海还是很愿意接受风味的改变,也逐渐驱于辣味天堂。</h3><h3>上海是中国的幸运儿,有着得天独厚地理优势,自贸港口,为自己的发展打开了大门吸引世界的关注。但与此同时带动的效应就是物价飞涨,房价飞涨,生活消费高,城市交通常处于崩溃的边缘。因为这些原因,生活在这样快节奏城市中的人无形中有了压抑感。上海给了年轻人奋斗创造生活,却不适合老年人享受安逸舒适晚年,上海的老年人通常是没有自己的空间而忙于带孙辈的。比起内地安逸舒适的城市,上海应该是属于劳作型,任劳任怨的。</h3><h3>很多来上海的朋友用怀疑问上海是什么海,并没有看到蓝天白云大海。这个问题有些深远,远古时上海确实是汪洋,上海其实现在没有海,如同丽江没有江一样,而上海可以远深一些因为它是自由贸易港,到了上海已经走到了海港边,从上海出发到达全世界的线路不计其数。</h3><h3>上海的夜是宁谧的,难眠的,流光溢彩背后便是一片灯火阑珊。</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