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野战医院战友合影集之二

蒋玉新

<h3>155野战医院旧址:住院部及办公楼。</h3> <h3> 建院初期,院长刘毅,政委陈殿明,医务处主任王如男等领导,顶着“文化大革命” 的干扰,很抓业务培训和人才储备,从1971年开始,坚持每年办学习班、培训班、护训队。坚持每年安排数十名医生、护士、卫生员到全国各地进修,培养了一批医院建设的骨干力量。</h3><h3> 图为1973年,卫教排合影留念。</h3> <h3> 1972年战友合影留念</h3> <h3>  战友在乌鲁木齐留影 1973.10.1.</h3> <h3>1975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5野战医院新兵排合影留念。6月病房大楼及附属工程、传染科病房,所有生活用房竣工验收。10月正式收治伤病员。</h3><h3> </h3> <h3>在三年多的营建施工中,医院干部战士主要是配属营建部队烧砖、备砂石料、挖土石方,养猪、种菜、喂鸡等。医院数十栋建筑的基础石料共一万多立方。砌墙用红砖的80%,均由医院官兵拉运和烧制。拉石料只能在冬季用雪橇从后山运料。每天清晨6点钟就起床,整整拉了三个冬季。烧砖最吃力的是出窑,砖烧好放风后,室内温度仍在70多度以上,大家冒着高温酷暑,从窑里往外背砖。1973年以前入伍的大部分战友都曾参加过这些劳动。</h3> <h3>艰苦的生活,繁重的劳动,成就了我们人生的另一道风景。特别是那些从小在军营长大或从大城市入伍的战友,她们有些甚至从未见过农村的景象。但在医院,她们都成了建院的骨干,所有的脏活、累活都有她们的身影。她们和男兵一样拉石头,和男兵一样出窑背砖,和男兵一样养鸡、喂猪、种菜……。当然,由于严重的体力透支,她们吃饭也不输男兵。那时,一般女兵的饭量都是每餐五、六个馒头。张燕同志时年不到20岁,能背近30块砖,最多一次吃过12个馒头。现在还有人能吃这么多吗?</h3> <h3>  武京华提供的照片 </h3> <h3>  武京华提供的战友合影照片</h3> <h3>  武京华提供的战友合影照</h3> <h3>  武京华提供的战友合影照</h3> <h3>  武京华提供的篮球队队友合影</h3><h3>有:武京华、王和碩等战友</h3> <h3>  武京华提供的战友合影照</h3> <h3>  武京华提供的战友合影照</h3> <h3>  1976年4月,155野战医院战友合影照</h3> <h3>  1977年10月,第155野战医院立功受奖人员合影留念。</h3> <h3>  1977年冬末战友在七师礼堂前合影照</h3> 1981年苏铁翔政委调离155医院时,与护训队全体学员合影留念。(唐萍提供) <h3>  驻军第21医院第二届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合影留念</h3><h3> 1984.5.26.</h3> <h3> 1984年8月29日至9月5日,全军医院、疗养院检查验收组,对21医院(原第155野战医院)进行了全面检查。认为:21医院医护人员医德医风高尚,服务态度热情,临床科研突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领导班子团结,官兵工作热情高、干劲大,圆满完成了军区赋予的各项任务。其中,获奖的临床科研成果,发表的学术论文、文稿,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等,在乌鲁木齐军区14所驻军、中心医院中名列第一。床位周转率、治愈率等均名列前茅。外二科上报三总部通报表彰。特别是闫洪法主任在三千米高山为筑路部队负伤战士成功施行开颅手术的消息,在解放军报头版头条发表后,在全军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h3><h3> 1984年9月,全军医院大检查,检查组成员与21医院同志合影留念。</h3> <h3>  护训队二班学员新兵训练结束后合影留念</h3><h3>前排左起: 闫爱华、段学玲、熊丽娅、崔金花。</h3><div>后排左起: 金晓鸥、韩业华、石俊英、唐萍、余哲英。</div> <h3> 江助理提供的战友合影照</h3> <h3> 战友合影留念</h3> <h3>  1984年二十九分部射击队全体欢迎留念</h3> <h3>  战友合影:前排左起是:牛润芝、李征、郑丽云、李丽华、吴静君、南梅。后排左起:张伯乐、姬永国、刘进生。南梅提供的在14医院进修时合影</h3> <h3>在14医院进修期间合影 (南梅提供)</h3> <h3>  王显富干事与战友合影留念</h3> <h3>  苏岩、李芳兰、张敏在医院合影留念。</h3> <h3>  在1985年开始的百万大裁军中,第21医院(原第155野战医院)被军区定为撤编单位。消息传来,干部战士在犹豫彷徨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面对进退去留,面对牵涉每个人的利益调整,战友们都以军人的责任感坚决服从组织分配。但每个人心中割舍不下的,是对医院医院那份无限的眷恋。17年间,一代又一代战友,为了医院建设,冲破了多少艰难险阻,完成了多少艰巨任务,经历过多少次生与死的考验,洒下了多少充满艰辛的血与汗水。医院的一草一木,都凝聚着战友们的情感,医院的每条道路,都留下了战友们深深的足迹。而医院也给了温暖,给了快乐,给了成长的优厚条件。我们的进步、荣辱、前途都和医院紧密相连。没有医院就没有我们火红的青春,就没有我们激情燃烧的岁月。</h3><h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医院整编(撤编)留影</h3><h3> 1987.3.26.</h3> <h3> 江德武、赖克松、余志平合影留念</h3> <h3>  1976年张燕、向萍与战友合影留念</h3> <h3> 向萍、张燕、热依汗等合影留念</h3> <h3> 1980年、1982年受军区委托,为军医学校代培了两期护训队。图为 护训队学员聚餐</h3> <h3> 护训队学员聚餐</h3> <h3>  1982年1月,82年新兵排全体战友在七师礼堂前合影留念</h3> <h3>  82年新兵排二班全体战友。前排左起:张淑梅、曹军(班长)、徐敏、余春霞。后排左起:张敏华、张月芬(已故)、邓筠、蒋玉新。</h3> <h3> 82年新兵排4班合影。前排左起:肖勇(已故)、张学华、赵希修(排长)、敬洪建、李秀文。后排左起:李太长、冯绍志、马征超、范瑞伦、梁涛。</h3> <h3>战友合影留念。前排左起:余志平、雍开武、何玉德(已故)。后排左起:敬永堂、未知名、付云、范瑞伦。</h3> <h3>  战友合影留念。前排左起:李太长、敬永堂、杨体茂、何仕远。后排左起:马征超、未知名、敬洪建、斯小明。</h3> <h3>  战友分彩。前排左起:南梅、郝玉萍。后排左起:李萍、李莉。</h3> <h3>  医院办公楼前合影。前左: 南梅、郝玉萍。后左: 李萍、李莉。</h3> <h3>  杨忠福、张燕、李莉与战友的合影照</h3> <h3>  刘进生提供照片:外一科在礼堂前合影留念。前排左起:刘进生、刘海、赵海发、李强、俞天生。后排左起:孙凤琴、蒋玉新、赵菊蕊、富秀兰、何亚芬、王文兰、李梦春。</h3> <h3>  从前往后: 富秀兰、蒋玉新、孙凤琴、赵菊蕊、何亚芬、李梦春、王文兰。(刘进生提供照片)</h3> <h3>  外一科门前合影。前排左起:蒋玉新、何亚芬。后排左起:王文兰、富秀兰、李梦春、孙凤琴、赵菊蕊。(刘进生提供照片)</h3> <h3>  外一科合影。从左至右:王文兰、富秀兰、蔡海丽、李梦春、孙凤琴、马青华。(刘进生提供照片)</h3> <h3>  刘进生提供:战友合影照</h3> <h3>  马青华、蔡海丽、富秀兰、孙凤琴合影。(刘进生提供照片)</h3> <h3>  战友合影留念。前排左起:蔡海丽、马青华、孙凤琴。后排左起:李梦春、富秀兰。(刘进生提供照片)</h3> <h3>  赵菊蕊、周英全、唐萍与战友合影</h3> <h3>  帕尔哈提、热依汗与战友合影照</h3> <h3> 1983年1月25日,“双先”代表大会留念</h3> <h3>  院领导及政治处干部领奖后合影照</h3> <h3>  155医院女子篮球队合影留念</h3> <h3>  战友合影留念。前排左起:曹军、纪管理员、赵希修、陈岸辉。后排左起:李秀文、张学华、王宪法、江晓峰、孙巍。</h3> <h3>  1984年8月1日,在巩乃斯林场山上战友合影留念。从左至右: 蒋玉新、王德文、张少勇、张敏华、李照军、马少坤。</h3> <h3>  前排左起:孙巍、李秀文。后排左起:江晓峰、张学华。</h3> <h3> 84年新兵排合影留念。</h3> <h3> 84年新兵排女兵班合影留念</h3> <h3>  155医院女兵到七师参加射击队训练合影照</h3> <h3>  刘进生护士长全家福</h3> <h3>  1984年8月1日,医院组织到巩乃斯林场郊游时的战友合影照</h3> <h3>  155医院的下一代</h3> <h3>  1981年1月,155野战医院子校全体教师合影</h3> <h3>  蒋玉新、路燕、张敏华在新源县合影照</h3> <h3>  马征超、孙巍、李秀文在医院合影照</h3> <h3>  谢中超、马征超表演照</h3> <h3>前排左起: 张荣召、张德山、姬永国、李会根。后排左起: 白秋林、陈艳坡、王德新、张燕生、 刘宝会。(照片、文字由南梅提供)</h3> <h3>  张燕、向萍合影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