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作者介绍:徐瑞福,男、蒙古族,1954年出生于赤峰市松山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工程师职称。现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根艺美术学会会员;松山诗词学会副会长。本人著有《乡土诗声》、《乡土声韵》《热土情怀》三部诗歌散文书籍,并先后出版发行。</h1> <h1> 《水长城》<br> 长城内外是故乡,你知道长城有多长?不知古人,谁先定来个万里长城,其实长城可不只是万里,据国家测绘部门数据说明,长城不是一条连接线,有很多重复连接线,算到一起有两万里之多,所以说,万里长城也只是个统称。提起长城是谁修的,妇孺皆知,秦始皇修万里长城。万喜良、孟姜女的爱情故事,口口相传了几千年。并且孟姜女哭倒的长城,为了渲染故事的真实性,还奏授了一个哭倒现场,姜女墓,喜良墙。 <br> 历史记录不错,就是错了也是对的,秦始皇开始修的长城始起山海关终尾嘉峪关,从东望是汪洋大海,到西望是漫漫沙海,这两个海可横跨祖国东西一万里。叫他万里长城也是对的。秦朝从始皇称帝到秦二世灭亡总共延续26年,这 26年间,不是全部时间都在修长城,大概是秦朝中期开始的,当时战乱多年,男丁大多战争死亡,秦国统一后人口不足7000万,修长城人手明显不足,因此,长城总长也不会修现在的长度,据说重要部位确实是砖石结构,坚固无比,但是个别段段还有土长城。</h1><h1> </h1> <h1> 秦灭以后,汉朝、唐朝、明朝等朝代,都在延续秦长城修建。这个印记,一直继续到现在,今天我们还在不断地补修。可是今天的修,性质大变,是保护性的修。创造性地修。比较典型的就是北京市顺义区的《水长城》。</h1> <h1>《水长城》还是顺义区有非常特色的景观,峡谷两端雄伟的长城蜿蜒曲折,直上重岭,峡谷中间横拦了一条大坝,峡谷变成了水库,大坝往外溢水,又形成了扇形瀑布,清澈的湖水从100多米高大坝下泄,形成壮观的水帘,鸣震峡谷,也算是长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群山峻岭画上一个“水字桃符”。古人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没有水就缺风水,顺义人聪慧,把人文和自然巧妙结合,把“山”和“水”利用到了极致。成为大都市人们回归自然的理想去处。四周环顾,目力所极,的确风景如画,看水库里鹰燕上下翻飞,游船龙舸来往穿梭,湖边网钓休闲自在,大坝攀岩者惊险绝伦,长城古堡歌舞管乐不断,峰火台呐喊气韵悠长,长城内外桃杏芬芳,细柳烟波姹紫嫣红,酒郭旌旗耀眼夺目,山珍野果遍布游路,商家旅馆叫卖不暇,游车穿梭商客盈门,老幼携眷亲温相扶,分杂乡音异族笑语,黑白皮肤不同国籍。好一番热闹景象。我们一行的内蒙古骑兵一师车友们,抒怀开心,气度不凡,装扮别致,吸人眼球。在长城上表演了几段文艺节目,吸引中外游客立足观看,同趣共乐,欢快可鞠,节目虽然表演的时间如闪电,但是气质轩昂,赏心悦目,引来了喝彩声不绝,掌声雷动。</h1> <h1>《水长城》在燕山,燕山山脉,凡是有能通过人或车的峡关隘口,古人们都修有长城,设立兵站,现存完整的就有几十道。据导游介绍,燕山的大多数墙段和烽火台,都是明代修的。还有郑成功修的。明代修的可信,因为,我下榻的宾馆旁边有一道长城,大清早我们游客一起花了5元钱的保护费,曾登上了长城顶端,亲眼见到墙砖上有明代记号。但是,郑成功修的我存疑,收复了台湾后又调到边塞修长城吗?这就有待细考了。</h1> <h1> 一天的时间来游《水长城》不算十分紧张,我有空闲时间来品味它的韵律,我先是写一首五律,写完后我又撕掉了,感觉四十个字怎么也表达不完整,干脆我用拙笔写一篇游记吧!这是我一人之见,最后我概括的评价了《水长城》,我认为它是古代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典范,既保护了古建筑,又开发了新的景观,延续了长城文明,歌颂了华夏大统一的思想理念,值得一观,值得一赞。<br> (撰稿人:徐瑞福,2017年4月)</h1> <h1> 神秘的《古崖居》<br> 燕山脚下,北京市延庆腹地,亿万年前,由于地壳变迁一个板块迅速移动,猛烈撞击、挤压,形成一簇簇花岗岩形成的山峰,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一代代人们,来了走、走了再来,不知那杆子人马在山峰上开凿出了一处浩大工程,这个工程名号叫《古崖居》。乍一听来这个名字是很古老,其实,既古老而又年轻。说它古老,深山里藏着上千年工程,不知名、不知姓、不知你那年开凿,不知什么人所为,说它年轻,从2007年开始的全国文物普查,普查队在深山普查时,当地百姓引到山沟里,这才知道有几处石屋尚存,可谓是惊人的发现。专家学者七嘴八舌,各说不一,最后给它取了个新名《古崖居》,估计古人们肯定还有另个名字,那就不得而知了。<br> 延庆西北这条幽静的峡谷中现存的这么神奇的古遗址,悬挂在800余米的悬壁之上,138座,10万平米石屋之多,分前、中、后三个区域,石磅石底,上下分布,错落有致,三室,两室居多,门口窗口别致,方形、圆形、拱型不一,屋内上下左右相互连通,廊道、烟道密布,先民们用丰富的想象空间和线条优美复杂的设计,倚山就势而为,转弯抹角,廊型拐道,忽隐忽现,复杂多变,值得后人好一番考究就是了。</h1> <h1> 《古崖居》景点考究石刻曰:“为水之滨为舜都,尧禅位舜,将女娥皇女嫁与舜,辛勤劳作把为川便富庶,传为佳话。”又一山崖聚考说:“断木妫臼,瓦鼎为食,杂寒水而食其马善,登高其羊黑,夏必陡,冷径山,山置妫西北去诸引别部内附保妫州北山是为西奚。”根据古唐书记载,妫河一代曾经漠奚民族聚居,据考证,奚国中心应该在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和宁城县一带,后来被契丹兼并,(奚国、是唐朝以后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部落)那么奚人是草原的马背民族,为什么穿过燕山,越过八达岭长城,去了延庆了呢?<br> 《古崖居》到底是什么人所为,干什么用,史学界争论不休,有屯兵之说、有避瘟疫之说,有躲战乱之说,不管怎说,肯定一点,是供人类居住的山寨无疑。《古崖居》可想而知,这么一项浩大的工程,得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和时间呢?况且古时候生产力落后,一没有先进的测量工具,二没有机械动力,全凭手工开凿,并且把大量的废石渣运出上千米的山外,并铺垫出一个平台,后人巧借平台,作了一个大大的停车场。 <br></h1> <h1>在我的想象中,那些先民们需要付出多么艰辛。我猜想,当时是否有个极大的团队在现场施工,团队有个精干的首领统一指挥,首领下边有一帮子人分管专项,搞设计,搞后勤、搞督查,所用的工具是否统一购买一些金属,再把金属按人分发到每个人或者个户,个户再把金属淬火撵成刚钎、制成铁锤。男工们不分昼夜的抢时间、挣速度。那金属的撞击声,撕心裂分的呐喊声,萦绕着整个山峦,在篝火通红夜里也不停顿的凿呀!凿呀!他们的双手虎口震得冒血。女工们背着孩子,挎着篮子提着瓦罐子送吃的,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还经常流悲愤的眼泪。男人干不好还挨鞭子。<br>我可能想多了,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古崖居啊!古崖居,你的诞生总有千万个不容易存在!你的成功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你给后人留下的不只是,疑团霍霍,而且是大一笔物质财富,一大笔精神财富,它矗立在幽谷之间,万万年不会风化,它要用智慧打开国人的眼睛,再打开世界人的眼睛。它用实实在在的物质文化,传承着华夏民族的血脉,它告诉后人们,应当无代价的爱护它们,推介他们。<br>宇宙没有物质不灭定律,可能或迟或早也会消失掉,那是无限期的事。在推理中,只有来个混沌,天塌地陷,《古崖居》连同着燕山山脉一起消失,如果那样的话,再来个传说中的“女娲补天”,塑造世界吧!</h1><h1>(作者:徐瑞福,游《古崖居》感赋2017年4月26日)</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