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来自网络)时代变迁,很多古堡已被废弃,基本面貌还保存着,铁山堡就是一例。铁山堡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筑,万历二年(1574年)包砖,由两个堡垒组成,现存周长848米。雍正十年(1732年)驻把总1员。铁山堡分管的边墙北自朔平营边界,南到云石堡边界,长10.5里。防守士兵都划分有土地。现在的城堡部分墙体坍塌,早年间村民在厚实的堡墙里打窑洞居住,也对墙体造成很大破坏。城堡内部被开垦为农田,原来的居民已搬到东侧的河谷居住。平缓丘陵上的城堡墙体上泛着黑色,也许这就是铁山名字的由来?</b></h3> <h3><b>城堡最西边的边墙有三个城垛,每一个城垛外面都用一个半圆形的深坑围绕。我想这也应该是护城河吧!</b></h3> <h3><b>网络又说:铁山堡</b></h3><h3><b> 右玉县位于晋蒙交界之处,是汉、魏、唐、金、明长城古堡遗址较为集中和丰富的地区。以右玉杀虎口为中心,万里长城横亘东西,万里茶道纵贯南北,两条大动脉在此交汇。境内有北魏长城8公里,明长城87公里,明代古城堡100多座,烽火墩台2000多座,被中国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国古堡之乡”称号。</b></h3><h3><b> 右玉县城西南方向的铁山堡,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1574年砖包,清代得到进一步修缮。 周1里4分有奇,高连女墙3丈6尺。门外有关,题"保障镇鲁",关外有名碑,"题"铁塞金汤"。清初奉裁。雍正十年(1732)重设官兵,内驻把总1员。铁山堡分管边墙一道,北自朔平营边界起,南至云石堡边界止,沿长10.5里。原设边墩22座,清改设边墩8座,每座设边兵5名,每名给瞻军地1顷。还设火路墩10座,每座设火路军2名,每名给赡军地1顷。本边三台旱口险要1处,新设营兵4名防守。</b></h3><h3><b> 勘查情况:位于铁山堡村西1公里处,由东西连环组成,开东门,东西堡之间有烽火台一个,墙体底宽6米,上宽2米,高9米,夯层13-18厘米,且西堡之东有筑城遗迹,西堡正方形,边长150米;东堡长方形,东西75米,南北108米。</b></h3> <h3><b>多个不同的版本,是有关这些城堡壁上的窑洞;有人说是早年本地居民在废弃的城堡墙上开掘,用于居住。又一说是驻扎城堡的兵士用来居住,属于兵营,兵窑。出于好奇我也挨个儿的看了好多。走进这矮小的窑洞,仔细观察着,发现有好多窑洞有生火走烟的烟道,也有些并没有这些烟道。我想会不会是早年间的兵窑,后来这些士兵在这里娶妻生子,繁衍生息;几百年过去了,他们的子孙后代就变成了当地的土著居民,继续沿用这些兵窑,并不断地扩建呢。</b></h3> <h3><b>泛着黑色的墙体也许就是铁山堡名称的来历吧</b></h3> <h3><b>审视着这历经了几百年沧桑的古堡,耳边仿佛还能听见那渐渐远去的金戈铁马;想象着窑洞里那曾经的悲欢离合,感受着驻边士兵的那风霜雪雨,回头望着西边那一抹残阳如血。斯人远去……</b></h3> <h1><b><font color="#ed2308">安晋华</font></b></h1> <p><br></p><p>大同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p><p>山西省长城摄影协会大同分会副主席</p><p>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p><p>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p><p>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p><p>中国长城学会会员</p><p>大同长城学会副秘书长</p><p><br></p> <h1><b> 长按二维码关注这里看大同</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