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的乡愁-新场古镇

驻留的过客(廖祖谦)

<h3> 新场建镇约在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至今有近900年的历史,得名源于下沙盐场之南迁形成新的盐场,故名"新场",元代初年,即有两浙盐运司署松江分司迁衙于此,是一座因盐而成、因盐而兴的江南古镇。曾经镇区歌楼酒肆,商贾云集,其繁华程度一度超过上海县城,有"新场古镇赛苏州"之誉,是当时浦东平原上的第一大镇。后来因盐场变迁以及战乱等变化,曾几经兴衰,但新场镇仍是一个很有文化气息的江南水乡古镇。新场古镇上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雕刻精致的一座座石拱桥,傍水而筑的民居,高垒的石驳岸,沿河人家的一座座马鞍形的水桥,成为上海存留不多的特色古镇。2008年被评为第四批&quot;中国历史文化名镇&quot;,其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有其独特而珍贵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h3> <h3> 新场古镇呈现为&quot;井&quot;字型格局的历史原貌,河道上各式水桥河埠70余座,其中留存下来的马鞍水桥15座,著名而遗存的石拱桥有:洪福桥、千秋桥、白虎桥、扬辉桥、玉皇阁桥、永宁桥、盛家桥等。众多古桥使新场保留着江南特色古镇风貌。</h3> <h3> 明太常寺卿朱国盛为其家三代都有二品官而在新场古镇中市的街口建"三世二品坊"一座,三世二品石牌楼,气势宏伟,高耸挺拔。石雕也很精美,上刻"九列名卿",朱家中进士的历代就有二十几人。 </h3> <h3> 新场古镇现保存有15万平方米的成片古建筑,1200米元、明、清时代的石驳岸,古镇河道两侧古民居绵延铺展,街巷密集,呈现着千年以来典型的水乡人家的独特生活形态。</h3> <h3> 建于元代初年的两浙盐运司署松江分司衙门。</h3> <h3> 作为上海浦东最后一块文化遗产,新场古镇完整保留着庭院深深、宅园相连的江南水乡古镇风貌。建于清宣统年间的张氏宅第,四进式院落,吊角飞檐,雕梁画栋,极为精致典雅。</h3> <h3> 新场古镇的美,不紧不慢,不急不躁,在笃悠悠的时光里徐徐打开。国际知名大导演李安说新场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江南小镇的味道,因而先后将电影《色戒》、《摆渡人》在新场古镇拍摄。后来一拨拨的剧组和明星来新场,看中的,正是这里的原汁原味,因为新场始终保持着上海人似曾相识的老味道。幢幢老建筑,一间间阁楼里,依然住着爷叔或老阿姨。老街上一排排门面房里,依然卖着荠菜馄饨、野鸡蛋糕或臭豆腐。原住民、原生态,小桥、流水、人家、长街、茶楼、老店与古建,共同构成了一幅江南水乡图,这才真正是能唤起上海人的乡愁和引起外来人共鸣的风景。用古建筑保护专家阮仪三的话说,这是一座"活着的古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