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叶圣陶老先生说: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如何研究好教材、运用教材让孩子们的写作不再那么困难,4月27日,来自福建的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张依芳老师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小木偶的故事》中的对话描写为例,和乐都区城镇学校四年一班的孩子合作展示的《对话描写》一课,给了我们最好的范例!</h3> <h3> 张老师以儿童言语能力培养为基点,循序渐进,引导孩子们观察课文对话描写中提示语的位置与意义,深入感受字词间传达的情感与作用。</h3> <h3> “对话分段写,要有人物的语言,提示语的位置有变化,标点有变化,‘说’要有变化,有动作、神态描写”张老师和孩子们在共同的学习合作中发现并归纳对话描写的方法,条理清晰,让孩子们的“牛刀小试”变得轻松快乐。同时,恰当的点评与引导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热情,获得了写作带来的成就感。</h3> <h3> 何捷老师曾说“学习的进步,不在于知道多少知识条目,而在于能够用知识解决多少实际问题!实战中的程序性知识才是教学目标中更为重要的存在,以写作教学来看,学生的写作思维是否有发展才是判断依据。”而张老师的课,就是带着孩子们走进语言,运用语言,将陈述性知识转换为提高写作思维能力的程序性知识,举一反三,脚踏实地,拾阶而上。</h3> <h3>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对于小学语文中如何让孩子拥有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如何让立德树人落实于课堂,让孩子们的语言素养,审美素养,文化素养在语文课堂中落地,张老师的课引发了观课老师的深刻反思。</h3> <h3> “我们的课堂不是要研究多少创新角度,而是要脚踏实地的立足课程标准来研究儿童与教材”,张老师在课后的以《小学语文课文习作密码解读》为题的报告中这样说,在她的课堂上也是如此实践。</h3> <h3> 能够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真正“深度学习”,让学习真实发生,取得实效,是每一位观课的语文老师在张老师的课堂上共同的认识,更是今后自我语文课堂实践追求的方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