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陵城 那些美丽的传说

龙山故事

<h3><font color="#010101">建设文旅名城,龙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灿烂悠久的龙山文化,更是闻名华夏,享誉世界。而亘古流长的古平陵城,更有着“先有平陵城,后有济南府”的历史记载,济南古老绚丽的文明,始于平陵古城。据了解,平陵古城的历史文化记载,可与山西平遥古城相媲美,疑似更早一些,只可惜对平陵古城的保护、挖掘和利用,却是远远滞后于平遥古城。一座可以造福后人的古迹,仍沉眠至今,且成为横亘于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的一条鸿沟,令人扼腕叹止。</font></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平陵城遗址(图来源网络)</h5> <h3><font color="#010101">近来,对平陵古城的维护工作正紧锣密鼓的进行。一些流传于民间,关于平陵古城的美丽传说也逐渐成为大家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侃料。这些神奇的传说,看似荒诞不羁,古怪离奇,但家喻户晓,流传千年。对平陵古城形成的传说,已经耳闻能祥,但对于“现城献宝”的各种离奇故事,恐怕除龙山本地人外,很少有人知道。</font></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来源网络</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城墙“植筋”不带勾</div> <h3><font color="#010101">一看到“植筋”俩字,可以想象很多人会蒙圈,更多人期待脑补,脑海中开始翻腾着“植筋”的概念。龙山人口中常说的“植筋”,就是一种长刺的植物。而在平陵古城墙上说的“植筋”,说得是酸枣树上锐利的刺。在其它地方酸枣树上长的刺,绝大部分刺尖是弯曲的,好像钩状;而平陵古城墙酸枣树上的刺,却是直的。为啥都是酸枣树上的刺,平陵古城墙上酸枣树的刺是直的呢?这就得从公元9年王莽称帝后说起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王莽称帝后,一天到济南郡“视察”城防。由于古平陵城墙是由“三合土”垒筑而成,年代一久城墙上长满了酸枣树,可以脑补一下城墙上情形,而酸枣树上密布着尖锐的“植筋”,无形中也就成为了一种天然的护城屏障。王莽在“视察”过程中,龙袍不小心被酸枣树上弯曲的“植筋”钩住,撕裂了一个口子,不由得龙颜大怒,就下令给“城防司令”将古城墙上所有带钩的酸枣树全部铲除。据说,自那以后,平陵古城墙上的酸枣树就再也没有长过有钩的“植筋”。信不信?那就来龙山平陵古城一探究竟吧!</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媳妇没得到 收一大元宝</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陵古城现城(来源网络模拟)</h5> <h3><font color="#010101">老人们常说,龙山是宝地,“六十年一现城” ,“现城”期间先人为后人“献宝”。为此,“现城”不但成为了龙山人杰地灵的参照,更成为了千百年来,众人期待的事。问过了很多人,有人说有的老人见过“现城”奇迹,据说是车水马龙,游人如织,一派繁荣胜景。也有人说,出现的“现城”奇景,就是我们所见过的海市蜃楼。可海市蜃楼一般出现在海上或是沙漠中,作为内陆地区的平陵古城怎么会出现海市蜃楼呢?其中奥妙,只有等亲眼见过后也许能得到正确答案。可“现城”“献宝”的传说,却是很多,且将“现城献宝”其中一传奇之事,娓娓道来。</font></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汉女(图来源网络)</h5> <h3><font color="#010101">话说一农家孩子,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而家境贫寒,成冠之年未能婚娶。一日,老母亲告诉儿子:“明天六十年现城之日,吾儿可到城中得先人荫蔽,只取物件不要人。”翌日,此人在“现城”之际,进入到城中,但见车水马龙,货物琳琅满目。其左顾右盼,目不暇接。行至一商铺,见一美女独在室内,芳龄春华,青丝如瀑,面如粉黛,十分娇美可爱。于是他想,得宝卖而娶妻,焉如直接把美女领回家?就上前欲拉美女离去。可就在拉扯美女衣袖之时,“现城”时间已到,商铺门关闭,他只扯下美女衣袖一角,只好悻悻回家,并把事情经过告诉娘亲。母亲批评了儿子不守“规矩”后,就把衣袖供之佛台之上,哪想到第二天,那断裂的衣袖变成了一个硕大的金元宝。至于后事如何?就打开脑洞自己琢磨吧。</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巧治济南王 平陵城“白蒿”一夜成名</div> <h3><font color="#010101">据记载,野生白蒿具有药用价值。度娘称白蒿“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功效,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长年。还可治疗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等疾病。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降低头热,去伏瘕、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等。”功效,因此从古至今每到春天来临,乡村长满白蒿的地方,都会有懂得养生之人前往采挖。然而,这白蒿也有时间节制,古人云“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只能当柴烧。”,所以,只有在农历四月份前采集的白蒿,才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据传,东汉刘康任济南王,曹操任济南相期间,身染重病,久治不愈,太医寻良方良策于民间。得知,在农历三月,平陵城墙上会长出许多可用于医药的野菜,尤其是白蒿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而且药效要比其它地方的白蒿好很多。于是,太医遂让人在城墙上采挖白蒿入药,哪知服药下去,一夜间刘康的湿热症状渐轻,开始渐渐好转。后来,在太医建议下,御膳房将白蒿列为御食,每到白蒿长出时,都会到平陵城墙上采集。迄今,平陵城墙上的白蒿,依然成为大家最喜爱的野菜之一。</font></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蒿(图来源网络)</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铁墓顶”是章丘铁匠的杰作</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圣井危山原铁墓顶(图来源网络)</h5> 站在东平陵故城城墙遗址上南望,可见一座小山,名危山,民间亦称无影山,山顶一带有一处大型墓葬,俗称铁墓顶(一说铁顶墓),传说西汉景帝时期,东平陵城内的济南王(亦称平陵王)刘辟光参加了“七国之乱”,兵败自杀。他的儿子继承王位,为了能够坐在高高的宫殿宝座上一眼就可见其父之墓,把刘辟光安葬在南边距离东平陵城最近、最高的危山上,即现在的平陵王墓。<div>西汉时期,济南国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冶铁业相当发达,相传最早“章丘铁匠”就诞生于此。刘辟光死后,为了防止盗墓,刘辟光的儿子派境内最好的铁匠把铁烧成水,将其墓浇铸成半圆形,又因位于危山山顶,故称铁墓顶。</div><div><br></div> (传说来自于民间,由马树芬、杨莹、高晓燕、刘爱民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