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母爱,永久思念(五)

leini

先贴几张母亲的老照片。<div>这张照片曾经在南京东路的照相馆大橱窗里展出好长时间。因为年代悠久,照片上有许多地方损坏了。</div> <h3><font color="#010101">这张老照片也是模糊不清了</font></h3> 还是这张照片保存得比较好。<div>下面继续讲母亲的故事。因为来自断断续续的记忆,可能叙述得条理不清,有点乱。</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自强自立的母亲</div><div>97年11月,父亲过完50周年金婚纪念日后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怕母亲承受不了如此沉重的打击,大家都想把她接回家中。母亲当时有86岁了,和小辈住一起,也可以有个照顾。但母亲不愿意,她只轮流去女儿家住了几天,最后还是坚持要回到自己的家中。当时我们想请个保姆和她住在一起,可以随时照顾她,但她坚决反对,后来只好请了一个钟点工,帮她洗衣服,收拾房间和烧菜等。 </div><div>直到母亲93岁高龄,她能自己做的事情总是不要别人帮忙。她自己用电饭煲烧饭,自己洗头、洗澡。每天早晨母亲都起得很早,经常在钟点工阿姨来以前就洗好头,洗好澡,把衣服放浴缸里,等阿姨来洗。 </div><div>那时候母亲还能够自己去银行存取款,去超市买东西。她头脑很清楚的,自己存折里应该有多少钱,包括利息,她都知道(在理财方面,我是远远不如母亲的)</div><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因为母亲是高龄老人,属于街道地段医院照顾对象。每周五,地段医院的吴医生都上门为她量血压,检查身体,如果需要用药,吴医生会开出药方,每次都是小妹来帮助母亲去医院配药。医生每次来,母亲都要给他一罐可乐饮料,代替茶水。几年下来,养成惯例。有一次,母亲自己跑到超市去,买20听可乐,请他们送到家中。其实我们几个经常轮流去探望她的,但她有时候还是很想自己去做这些事情,每次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她都非常自豪,也不管我们有多么的担忧。</font></h3> 记得在她80多岁时,曾经一个人步行3、4站路,到新改建好的静安公园去游览,在公园长椅上休息一会再走回来。 <div>母亲床边有一个装置,是专为独居老人设置的,好象叫安康通。上面有一个红色的按钮,可以接通一个24小时都有人值班的地方,那儿存有母亲的所有资料,健康情况和子女的联系电话等。还可以遥控,如把遥控器戴在身上,即使在卫生间,也可以传递呼救信息的。有一次电视坏了,就是通过这个安康通,帮助找到维修人员上门服务。如果有歹徒入室,也可以马上帮助接通110。</div><div><br></div> 母亲94岁那年,有一次因为独自一人外出不慎跌了一跤,去医院拍了X光片,所幸没有伤着骨头。她只好在床上躺了好几天。我们实在放心不下,一致决定,立即去请一个保姆,可以日夜陪伴她。<div>我每天给母亲打电话,询问情况,她说得最多的是:“我现在很好。你路远,来回要用三个多小时。你别特地跑来看我了,等放了暑假再来吧”。 唉,我好强的母亲,自己因病痛躺在床上了,时刻想到的还是子女……</div><div><br></div> 我家保姆是个聪明能干的苏州阿婆,七十多岁了。但是她身体很好,做事干净利索,又烧得一手好菜,我们都很喜欢她、尊重她,把她当亲人,她也答应我们陪伴母亲,等她离开后才回乡下去。其实她家条件很好,有一个儿子在苏州工作,还有自备汽车。一个孙女在上海读研究生,一个外孙女今年也考上上海的一所重点大学。她说在家也没有什么事情做,出来陪伴老人,可以散散心。她拿到工资就去买些糖果瓜子,黑芝麻核桃粉等休闲食品来吃,看我们在讨论火爆股市行情,阿婆把压在枕头下的5000元交给我们,她也想买点股票呢。<div>因为母亲年岁大,又患了白内障,她不能自由行动了。幸亏有个苏州阿婆在陪伴照顾她,我们感到很幸运也很放心。我们四姐妹轮流去看望她,陪她说话。我每天都要给她打个电话,聊上几句,她很高兴,她时刻都在牵挂着子女和小辈。每次拿起电话,她第一句话总是问:“你好吗?晚上睡得怎样?”然后还挨个问我先生好吗?女儿好吗?当知道大家都很好时她才放心。唉,我每天打过去的问候电话总是以她对我们的问候来开场……</div><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诚实守信的母亲</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我父母都是商业工作者,他们一生接触过无数商品和钱财,但他们公私分明,从来没有过贪财念头。商店里的东西,即使是一张纸,一支笔,他们也没有拿回来过。小时候,我们去淮海路阿姨家玩,顺便去妇女用品商店找妈妈。她看到我们就急着要撵我们走,说万一店里缺少东西会说不清的。</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55年公私合营,英商惠罗公司解散了。通过集中思想学习后母亲被分配到妇女用品商店,当一名普通的营业员。母亲原来是惠罗公司部门经理,工资有200多,现在工资被割掉了四分之三,只有几十元。母亲没有生气,也没有消极怠工。她仍然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本分工作,耐心接待每一位顾客,热情为人民服务。六十年代母亲被评选为先进工作者,单位批准她去杭州屏风山工人疗养院休养,后来因为她身体不好,在杭州疗养了半年。我和爸爸曾经去探望过她,记得晚上还看过一场电影《高山上的花环》。</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母亲从小就教育我们,不可贪小利,公家的东西即使是一张纸一支笔,都不能拿。做事要一点一划,做人要清清白白。</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 <h3><font color="#010101">后面的那幢楼就是上海总工会在杭州屏风山建立的工人疗养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和母亲在杭州西湖划船。那时候我读小学四年级。</font></h3> <h3>妹妹曾经讲过一件往事,那时候我还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h3><div>1975年上海万体馆竣工,这是上海人民的一件大喜事。</div><div>这个万体馆不是现在的八万人体育场,而是现在的体育馆。因为能够容纳一万七千多个观众,所以被上海人简称为万体馆。</div><div><br></div> <h3>1975年竣工的上海万体馆</h3> 当时的万体馆不单进行体育比赛,还有文艺演出。有一次,母亲和妹妹有幸获得万体馆的演出票,一起去观看。<div>因为交通设施没有跟上,散场时一下子涌出一万多观众,42路车站上真是人山人海。母亲和妹妹挤散了,但是她们挤上了同一辆车。</div><div>中门的售票员看车上人挤人,没有任何空间。乘客们都无法拿出钱包来,所以她也不招呼大家买票了。只有母亲在前门处多次请求别人帮助她传一下钱,买张车票。有人好心劝她,人太多不用买了,但她不肯。也有些人恶狠狠地埋怨她自找麻烦,不肯帮她传钱。母亲不断打着招呼说:“麻烦了”,“谢谢”,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买到票,车到陕西路她就挤着下车。妹妹说看到她一个人在深夜空寂无人的路上匆匆走着……母亲为了省点钱,还要步行一站路才能到家。等母亲回来看到妹妹时很惊奇,说你怎么那么快就到家啦?妹妹说全车人都不买票,就你一定要买票。妈妈只说了一句:我不买票心不安。</div><div>这个故事使我很感动。母亲的言传身教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都牢记为人一定要诚实守信,因为这是做人的基本底线。</div><div>记得有次买水果,商家粗心多找给我二十元,我马上还给她。因为这不义之财拿了自己会心不安。</div><div>有次和女儿乘车,为了有个座位,我们特地乘一站到终点站再往回头乘。司机下车拿行程单,乘客也都上来了。我去拉卡,但扣不了钱,总是说“不能重扣”。因为这辆车我们已经拉过卡了。司机上来后往回程开了。我走过去要求司机取消前面的记录,使我们的卡可以扣除车费。</div><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最后再贴两张我们四姐妹小时候的照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张我和一个妹妹已经是少先队员了。</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