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埃及的第三天(4月10日),我们下午从红海行车6小时到卢克索城市已是晚上8点钟了,就在尼罗河畔边的一个小小的中餐馆进晚餐,菜品味道还不错。</h3> <h3>餐后来到了卢克索神庙附近的"美居卡纳克酒店"住宿,此时已是埃及晚上8点50分了。这家酒店很有特色,本想去散散步,可是这里太像迷宫了,天黑没有方向感,就只好放弃,等第二天早晨再出去观光了。</h3> <h3>早晨我们收拾好行李后就去欣赏酒店花园及尼罗河畔的美景。</h3> <h3>晨曦。</h3> <h3>尼罗河畔。</h3> <h3>酒店游泳池。</h3> <h3>中埃友好,来一张合影吧。</h3> <h3>那边的风景也很美耶。</h3> <h3>在埃及第四天(11日)上午8:30我们从酒店出发来到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卡尔纳克神庙参观,该神庙是供奉历代法老王之地,是埃及帝国遗留的最壮观的神庙,因其好大的规模而闻名世界,令人叹为观止。神庙曾作为著名影片《尼罗河上的惨案》的外景地而名声大振。在参观前先听导游介绍一下神庙的模型吧。</h3> <h3> 参观卡尔纳克神庙有两个艺术重点: 一个是高大的大门和长长的甬道,另一个便是方尖碑了,神庙越向里走,年代越久远,建筑形式也越简单。神庙是由里向外扩建,经过了一千多年的整建。</h3><h3> 据资料介绍,在古埃及人的心中,万物生长与国家繁荣都得仰仗神明的恩泽。古埃及新王朝的每一代法老在祭祀时都要为这个神庙添砖加瓦,同样,人们也只接受太阳神阿蒙。三千多年前的每日清晨,法老和他的臣民都会来到卡纳克神庙前迎接太阳的升起,虔诚唱起对太阳神的赞歌,并恭敬的举起贡品,迎接他们心中最崇敬的神灵从睡梦中苏醒。 随着太阳的渐渐升起,通红的阳光先照射在卡纳克神庙中的方尖碑上,然后爬过个个高大塔门,接着渐渐染红多柱厅里那无数根莲花石柱,最后静静投射在拉美西斯三世的神殿上。 此刻,长长的公羊甬道也慢慢被掩盖在高大塔门那半明半暗的影子里,而每一尊神像的脸孔随着阳光的移动,好像都显露出了若有若无的神秘笑容。比那些庞大的金字塔,这神庙似乎更能代表古埃及人的生活。人们从这些破损的石雕上,依然能看到那个时代有过的繁华,实为震撼。</h3> <h3><font size="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background-color: rgba(255, 255, 255, 0);">羊头狮身的公羊塑像,每只公羊下巴下站立着一位法老,</span></font>接受着神的庇佑。<br /></h3><h3><br /></h3> <h3>下图中,当地导游介绍说:在建造柱子时,最先是建的一根方柱,然后立第二根柱时就进行了修改,最后以第三根柱为标准建造。墙边的沙土堆是展现3000多年前的在建过程,埃及人就是用堆沙土的办法把石头从下面逐步往上推而垒起来的。</h3> <h3>神庙大厅。</h3> <h3>大庭院中央还有一根孤零零的纸草状立柱,这是原先曾有的一座25王朝努比亚法老塔哈克时代的结构独特的亭子所遗留下来的。</h3> <h3>八米高的拉美西斯二世站像,下面小人是王后。他在位67年,有8个皇后,嫔妃不计其数;大约有100多个儿女,其中12个有合法继承权的儿子都早他逝世;在当时古埃及人平均寿命仅有40多岁的情况下,他活到90多岁高龄。</h3> <h3>法老雕像。</h3> <h3>眼前的这座方尖碑是世界上第一位女王、古埃及惟一的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所立,碑身全高30米,重323吨,是一根完整的花岗石制成,表面磨光,刻上象形文字,是当时最高的方尖碑,也是现在埃及境内最高的方尖碑。不知它是怎么从阿斯旺的山体上分离出来,又如何在卡纳克神庙竖起的,真是奇迹。</h3> <h3>这位埃及历史上唯一的女法老,统治了埃及34年后离开人间,而这高耸的方尖碑,却仿佛向今天的人们讲述着她那不凡的一生。</h3> <h3>这是另一座方尖碑,因顶部女王像和阿蒙神像雕刻在一起,而被拦腰斩段摆在神庙里的一个角落里。前方是现存的两座方尖碑。</h3><h3><br /></h3> <h3>学学雕塑人物站立双手合十的样子。</h3> <h3>神庙里随处可见这样的埃及人,他会邀你与他合影,之后要你给他一点小费。</h3> <h3> 经过第二道城墙,是一座气势磅礴的柱廊大厅,也是拉美西斯二世建造的,大柱厅宽102米,深53米,共有134根圆柱,分16行排列,中央两排特别粗大,每根柱高22米,柱径3.57米,每根"盛开"的莲花大圆柱顶可以站立100余人。柱顶上雕着纸莎草图形,柱身也经"纹身"。这些石柱历经三千多年无一倾倒,使人感觉很震撼。柱壁和墙垣上都刻有精美的浮雕和鲜艳的彩绘,它们记载着古埃及的神话传说和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h3> <h3>这跟石柱非常粗壮,我们团的12个人牵手才把它围住。</h3> <h3>在那个石柱下面往上面一看,就让我想起《尼罗河上的惨案》从那儿推下一块大石头,差一点把他砸死,太不可思议了,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中高大的圆拄和巨石坠落的惊险场面,就是在这个圆拄大厅里实地拍摄的。在去埃及之前,我们有意识的再一次观看了《尼罗河上的惨案》的电影,加深一点印象吧。</h3> <h3> </h3><h3>柱顶残留的彩绘,可以想像出神庙3000年前的风采。</h3><h3><br /></h3> <h3> 柱上雕刻精美图案和象形文字。</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墙上的象形文字和人物雕刻,正在描述着古埃及的动人故事。</h3><h3><br /></h3> <h3>针对碑上刻的图案,导游一一给我们作了介绍。幸福钥匙、金字塔、甲壳虫、蜜蜂......等,使我们对象形文字有了很深的印象。</h3><h3><br /></h3><h3><br /></h3> <h3>下面是下等人,他们高高在上。</h3> <h3>在这些仅存部分,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和想象到3000多年前的卡纳克神庙当年的气势与恢弘。这么多的历史故事,我们参观时间只有2个半小时,只能算是走马观花看看了解而已了。</h3> <h3>从卢克索卡纳克神庙出来,我们就去坐马车观光市区的街道和卢克索神庙的外景。</h3> <h3>卢克索神庙它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十九个法老(公元前1398-1361年在位)艾米诺菲斯三世为祭奉太阳神阿蒙、他的妃子及儿子月亮神而修建的。到第十八王朝后期,又经拉美西斯二世扩建,形成现今留存下来的规模。据资料介绍,前院的西南是一座巨大的大门。在古代这里有拉美西斯二世的两尊坐像、四尊立像和两根方尖塔。今天这些像中只剩下了两尊坐像、一尊立像和一根方尖塔。1836年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将一根方尖塔送给了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今天这根卢克索方尖塔位于巴黎协和广场,作为交换穆罕默德·阿里为开罗的一座清真寺获得了一座钟塔。</h3> <h3>神殿前半部的列柱群上建有一个清真寺。据资料介绍,因为19世纪时整座神殿被尼罗河泥沙掩盖,当时居民便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建了清真寺,直到神殿挖出后,才形成这般突兀的画面。</h3> <h3 style="text-indent: 0px;"><font size="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background-color: rgba(255, 255, 255, 0);"><span style="text-indent: 28px;">我们来卢克索城市的当天晚上看见卢克索神庙的夜景非常美</span><span style="text-indent: 28px;">,灯光照耀与白天的感受大不相同。因为是在车上浏览,照片拍摄比较晕,所以就没有上图。</span></span></font><br /></h3><h3><font size="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background-color: rgba(255, 255, 255, 0);"><span style="text-indent: 28px;"><br /></span></span></font></h3> <h3>我们乘坐的马车,车夫是一位身材高大魁梧的当地人,他的马鞭一挥,马蹄哒哒,车子就跑起来了,到站时他给我缰绳与他合影。</h3> <h3>坐完马车后我们就去游尼罗河。尼罗河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全长6740公里,是非洲第一大河,是世界第二长河,流域面积为28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非洲大陆面积的1/10。也被埃及人称为母亲河。</h3> <h3>本来我们是乘坐帆船游尼罗河的,但是导游告诉我们今天没有风,只能改坐游船。</h3> <h3>向我们的团队挥挥手。</h3> <h3>沿河岸边的民宿。</h3> <h3>我们登上了香蕉岛。</h3> <h3>准备进午餐了,我们吃的是这里地道的埃及餐,还习惯,味道还可以。吃完午餐后,我们下午又回到红海住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