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第四站:百年相聚于湄洲岛

神仙鱼(卢婷)

第四站我来到了福建的湄洲岛。久闻惠安女、蟳浦女和湄洲女并称福建省三大渔女。这次的旅途自然会见见岛上的渔女。 湄洲岛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东南42公里,距大陆仅1.82海里,是莆田市的第二大岛,素有“南国蓬莱”美称,国家5A级景区。到这里需要摆渡过去,有给游人的快艇和供摆渡车的大船,每小时一班。 湄洲岛上最负盛名的就是妈祖祖庙。由于有2亿妈祖信徒供奉,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期间,朝圣旅游盛况空前,被誉为“东方麦加”。 而且据闻湄洲女已经不如惠安女和蟳浦女那样平日穿着民族服装,只有在上述两个大型祭祖庆典活动中才会穿着具有湄洲女特色的服装。所以对这次的旅行中最没有底气的就是湄洲岛,只能是脚踩香蕉皮,滑到哪儿是哪儿了。 一进岛就能看到指示很明确,我直奔妈祖庙而来。没想到自己会被眼前这些身着盛装的大家族给震惊了! 通过打听知道这是郭姓家族的百年聚会。浩浩荡荡的队伍,至少有五六百人。由于留在本岛的村民人数不多,整个家族便约定在2015年11月初到月底举行为期一个月的祭祀庆典仪式。而那天11月25日则是整个仪式上最为隆重的祭典仪式。全族成员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为的就是这百年相约的一聚。 关于妈祖,据说她生于宋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公元960),逝于宋雍熙四年九月初九(公元987年)生前兰心蕙质、聪明好学,8岁能诵经,10岁能释文,13岁学道,16岁踩浪渡海,懂医术,识气象,通航海,在她短暂的一生中,为邻里和过往的海上商贾渔民做了很多好事,经常在海上抢救遇险渔民。在她28岁时,辞别家人,在湄洲岛屿峰归化升天。人们敬仰她的行善积德、救苦救难的精神,当年就在湄洲峰“升天古迹”旁立庙奉祀。因此可以想象,在当地民众心目中,妈祖时永恒的海神,和平的象征。 我非常好奇那些女人的发型,设计得很独特,于是打听了一下。原来这叫梳篷形髻,也叫做帆船发髻。因为湄洲岛习惯男人出海捕鱼,女人在家理事。朝夕祈祝妈祖保佑出海人平安。湄洲岛妇女特别是中、老年妇女,头顶发型都是船帆状的。即在头的中后部,梳成一个别高出10多厘米,成半孤型竖起的类似船帆的发髻,也叫“妈祖髻”。梳法是先把头发分成左、中、右3部分,再把中间部分头发梳成发髻,再梳左右鬓发。然后统一固定起来梳成船帆一样的髻。有时还在摞髻上插上一根大的缝衣针或银针,针上坠着一条红线,使发型更好看。 据湄洲岛渔民介绍,妈祖生前也是梳成这种船帆发式的,后人为了仿效妈祖,而形成习俗。梳成这种船帆发髻,除了表明自己是湄洲岛居民外,也希望得到妈祖的庇护。 每个大家族中都会有家族的族长。这对老夫妇就是整个郭姓家族中年龄最大、德高望重的族长。那天他们是整个家族的中心。尽管已经年近九旬,老人家身体健康,互相搀扶,与儿孙们并肩前行,无不洋溢着喜庆祥和之气氛。 每个人手里都会拿有一支绿枝,像桂花枝,带有幽幽香气,据说可以辟邪消灾,保佑平安。只见有的老妇人把绿枝戴在发髻上,有的男人把它插在衣襟上。 给庞大的家族拍张合格的全家福对于每位摄影师来说都是不易之举。 只见已婚女人们统一身着大红色翻领外套,里面蓝色锦衣,下面穿着大红色长裤,脚蹬一双暗红色平底鞋。未婚的女孩们都穿着暗红色校服以示区别。 已婚男人们着蓝色丝绸马褂。有的外面加上一件棕色丝绸马甲以示他们是族内郭姓嫡亲的男子。男孩们则和女孩一样穿着校服。 站在头一排头上戴着发饰脖子挂着金锁腰间系着长丝带腿上缠着红色布条的八个孩子最吸引眼球。经过打听,原来挑选了这八个孩子扮成八仙的模样,应了那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典故,预示着整个家族后继有人,平安幸福。 祭典仪式开始了。只见这六百来人如潮水般涌入妈祖庙,点香,许愿。祭典由主祭一人、与祭若干人、司仪、司香、等各一人主持。 妈祖祭品较奇特,一般除了常用的食物外,还备用面粉制作的“水族朝圣”36盘,其中有鱼虾、蟹、蚌等36种。有的租祭祀时要挂天文图,造船图,排海螺壳,有的祖祠祀时,要安放帆船模型。这些奇怪的祭品,都与海有关,所以说祭拜妈祖,实际上也是祭海。 大家轮流虔诚地上香,行三跪九叩大礼。大殿中香烟缭绕,雍容肃静,瑞气氤氲。 等大伙儿都祭拜完了妈祖后,此时锣鼓喧天,原来家族请了部队女子仪仗队打头阵。他们开始从妈祖庙返回自己的村子里进行巡游仪式了。 妈祖"出游"(或"出巡")时,有"銮驾"和"卤簿"等两者兼而有之的执事和仪仗队。所谓"銮驾",就是妈祖"出游"时所坐的神舆。所谓"卤簿",就是仪仗队。 除了邀约的部队仪仗队外,还有举着龙头杖、大锣、长管铜号、铜镜、红灯、彩旗、"天上圣母"街牌、"肃静"牌、"回避"牌,以及玉斧、大刀、画戟、驱妖牌、斩怪刀等器械仪仗;有由人装扮的开路神、八班、御林军等神曹;还有吹笙、车鼓、十音、八乐、马队、妆阁等队伍;最后是香亭、"鲎扇"和凉伞等拥护着妈祖的神舆。 "卤簿"的缘由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卤",就是大盾。"出游"时兵卫以大盾为前导,其余仪仗队排列的次序,都记在簿籍里,故叫"卤簿"。一是说:"出游"时以卤水洒道,使路面不会马上干,可以清除尘埃。 回到村子后,这家族的所有成员必须从每一郭姓家族门口路过。整个过程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每户郭姓人家都按当地习俗在门口用石块垒起半个炉子燃烧着木头,以示消灾辟邪。 祭典仪式的最后就是邀约上村子里的人们一起到特地请来临时搭建的戏台子去看一场莆仙戏。莆仙戏是福建古老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尽管最后我还依恋着这个地方的祭典仪式以及人们朴实欢乐的笑容,随着夕阳的最后一道光芒渐渐隐没在海上,我不得不和湄洲岛告别,但是这百年一遇的参与感将深深留在我的记忆中。 谢谢大家的支持,欢迎各位的指正! 未完待续,期待着下次启航的福建第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