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的是精彩,演绎的是智慧——《“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同课异构

陈晓菲

<h3>时间:4月25日</h3><h3>地点:红旗二校三明路校区</h3><h3>参加人员:许新福、吴艳、陈晓菲、卢小红、张晓庆、余枚霏</h3><h3>内容:同课异构《&quot;凤辣子&quot;初见林黛玉》</h3><h3>流程:</h3><h3>首先,由红旗二校刘平老师和沙石中心小学钟雅倩老师分别执教《&quot;凤辣子&quot;初见林黛玉》;然后由指定的两位老师进行评课;最后,听课的老师自由交流。</h3> <h3>教材解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三个片段描写,本组教材以"作家笔下的人"为专题,采取了不同的手法,刻画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h3><h3>《"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贾府,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善于阿谀奉承、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课文通过两个方面的描写,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一是从正面对王熙凤的描写,二是从侧面对王熙凤的描写。</h3> <h3>首先刘老师为我们展示精彩的课堂。她用游戏导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接着先从侧面描写切入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凤辣子"的"不拘小节""放诞无礼",然后重点学习正面描写,体会王熙凤丰富的人物性格特点。对于难度的句子、短语,刘老师采用词语拆分法,给学生划节奏读,层层递进,大大降低了朗读难度,取得很大的成效。</h3> <h3>钟老师紧扣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课文中的相关描写感受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肖像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循序渐进,层层突破。</h3> <h3>评课: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取代学生的阅读。"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是学生的自读感悟和教师的引导并举,突出学生的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感悟语言文字。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人物的形象,在感悟的同时,也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重点体会语言、肖像描写。</h3> <h3>王熙凤的外貌描写既是本文的重点,作者特别用心的地方,也是同学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学中教师特别注意让学生结合具体词句来解读,这就放置了空泛地解读,做到了有理有据,而且学生还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解读得比较到位。不仅如此,本段教学仍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在汇报交流中,学生迫不及待地发言,可谓争先恐后,侃侃而谈。一种自动学习、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充盈课堂。</h3> <h3>感受:今天听了这两位老师执教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课,受益匪浅,相信我校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在以后得教学中能够取长补短。同课异构,碰撞的是智慧,演绎的是精彩。两位老师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语言的亲和力,对课文以及课堂的把控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