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阳春四月,一年一度的离退休人员《年审》----视频认人开始了。</h1> <h1> 平常门庭冷落的离退休科,这几天热闹起来了。</h1> <h1> 记的第一次退休人员《年审》时,是按手印。</h1><h1> 那时,离退休科里人头攒动,墙上密密麻麻几十张人员编号表前,挤满了查号的人们,看不清的找老花镜,记不住的找纸笔抄。找自己的号如同大海捞针。真是退休了人老眼花,一点不假。</h1><h1> </h1> <h1> 现在进步多啦,驻外地的用QQ视频就可办理,省了许多麻烦。</h1><h1> 今年因电脑系统升级,QQ视频淘汰,又重新视频认人。</h1><h1> 离退休科内,秩序井然地排队视频,效率提高许多,很快搞完。</h1><h1>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年审》的升级也算是与时俱进吧。</h1><h1> </h1> <h1> 且不谈论主管部门创造的这种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离退休后一年见一次面的机会倒是蛮珍贵的。</h1> <h1> 回厂按手印或视频,与其说是检查离退休人员健在与否,倒不如说是创造了退休后难得再见的聚会。</h1><h1> 若不是这种场合,这种机会,有的多年不见,有的干脆就永远见不上了。</h1> <h1> 退休多年回北京的知青老工友,风尘扑扑坐火车赶回厂里,不仅仅是为《年审》视频,更重要是与老工友会面欢聚,畅叙友情。</h1> <h1> 当地的工友早早等候着,调走多年的老工友从运城,翼城,临汾,洪洞,新绛等地赶来了。</h1><h1> 先到的先留个影吧。</h1> <h1> 来了,刚下火车的北京老工友,不顾夜车劳累,直奔大家等候的世纪广场而来。</h1> <h1> 几十年的老工友,一见面,惊喜声欢笑问侯声不断,久别重逢,好不热闹。</h1> <h1> 原甲班穿筘的来一张。</h1> <h1> 乙班的来二张。</h1> <h1> 丙班的来一张。</h1> <h1> 分不清啦!</h1> <h1> 老工友欢聚一堂,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尽的别离情。</h1><h1> 说吧,谈吧,忆吧!天南地北,见一次不容易。</h1><h1><br></h1><h1><br></h1><h1><br></h1> <h1> 心依旧,情如故,友情永固。</h1> <h1> 同一班组,几十年未见了,一见如故,好开心!</h1> <h1> 穿筘群主及最早进升调走的老穿筘工,无论离开侯纺多少年,无论走到那里,无论岗位如何变换,候纺人的精神风貌犹在。</h1> <h1> 在生活工作了几十年的小城候马大舞台上留下永恒的记念。</h1> <h1> 走进久违了的车间,又见织布机,又见织轴。</h1> <h1> 三步并做二步走到穿筘间,布场回来的架子,就在这里,我们来维修架子。</h1> <h1> 手摸综丝,根根牵着我的心,几十年,我与你朝夕相伴在一起。</h1> <h1> 上车穿抽!当年就是这样上了白班倒夜班,昼夜工作在这里。</h1> <h1> 穿完再一起整理好,当年穿完轴,检查无差错时,才能舒心地喘口气,才是最开心之时。</h1> <h1> 偶遇还在发挥余热的老修机工留个纪念,那时机子坏了就喊你们的影子,似乎就在眼前!</h1><h1> </h1> <h1> 还未到退休年令的小师妹还在穿着筘,但管理已不是那时的车间班组长,而是为私人老板打工。</h1><h1> 心中五味陈杂。</h1> <h1> 这个厂门,已不是当年我们那个</h1><h1>上下班熙来攘往,纱布销售车水马龙的那个让我们骄傲的厂大门。</h1><h1> 而是让人一眼看到厂区,令人心酸的后厂门。</h1><h1> 来看魂牵梦绕,工作了几十年的工厂,再痛也忘不了你————候马纺织厂</h1><h1><br></h1><h1><br></h1> <h1> 回眸再望一眼那高耸的烟囱,它记载着我们走过近半个世纪的足迹;数不尽的艰辛与付出; 也挂满了以往的欢笑和泪滴。曾经的一切都厚重地沉淀在尘埃落满的躯体上。</h1><h1> 再见,我们的工厂我们的家!</h1> <h1>摄影 众工友</h1><h1>文字 月亮湾</h1><h1>编缉</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