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土塘村/街

雁鸣雪潇潇

<h3>  在北京丰镇同乡会平台上读了尚全旺先生的《丰镇土塘村——海棠村?》一文,想着离土塘村这么近,从小到大曾无数次地路过,但从未走进…恰好此时有文指引,2017年3月19日,逢周日,我携母带幼,三代人去土塘村走访了一遭。</h3> <h3> “土塘村”,一座当地人皆知的村落(现被划为丰镇市旧城区的一个街区),它依山造屋傍水结村而成,建筑布局相宜,符合儒家传统意识形态的“天人和一”。这样的“小桥流水人家”,堪称“北国的江南",而且100多年前,这里曾有一个诗意的名字——海棠村,但比传说更贴切的现实却是:寂寥的村落,空落的街巷,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年长者留守,而且我们去的也不是时候,北方春意较晚,看到的都是光秃秃的树木及北山断崖处裸露的山石,别说寻海棠了,绿意也无一丝…心中自是后悔来得有点早了,该再过一个月或较晚些时日再来,那时看土塘村庄,该会是生机勃发吧…不过已来了,不想一落脚就返程吧,因此花了一上午时间,走了大约整个村庄。由于这一次拍摄的不尽人意,于4月22日我们又一次走进土塘村,补拍了一些照片。</h3> <h3> 土塘村布局算是整齐,南北走向的是两条主路(东胜巷和西胜巷),中间有四道东西走向的老巷子(头道巷、二道巷、三道巷、四道巷),也正如尚先生文中所说“两杠抬一轿”。再往北及东胜巷东面的住户基本上都是80年代后新盖的红砖瓦房,老巷子院中也有许多新翻盖的房屋,还有许多破败不堪的年久失修的老屋,当然还有少许住着人家的老屋。从老屋的结构用材,可以看出土塘村曾经的富足、繁盛…它和大多数北方村落(旧时多为土坯房)是不一样的。</h3> <h3>  土塘村四通八达,从哪里都能进去,从城区这边进村的话,通常是先路过有名的灵岩寺,进入东胜巷,然后走进村庄。</h3> <h1>东胜巷旧称东头起(从南往北拍摄)</h1> <h1>西胜巷旧称西头起(从北往南拍摄)</h1> <h3>第二次去的时候,已是阳历四月中旬,天气非常好,冷暖适宜。这么好的天气,但村子里行人寥寥无几,一点儿也不热闹。记得小时候,村里如果来了“外人”,一大帮小孩子会跟在身后看“红火”。而如今只能碰上不多几位上了年纪的留守村民。</h3> <h3>西胜巷一棵枯老的古树枝桠,不知今年能否再发芽…</h3> <h3>80年代的水泥模子工艺</h3> <h3>(注:东、西胜巷原称东头起、西头起,文革初随全县大改红色名称时改变的。可见东西同样可以兴盛,而且,西头起是大户和老居民集中居住的街道。——引自尚全旺先生的文字)</h3> <h1>头道巷景物</h1> <h3>头道巷全景(从西向东拍摄)。头道巷是个死巷子。</h3> <h3>头道巷的尽头是林家大院,院子翻盖一新的东房住着一位林家留守老人。</h3> <h3>遗留下来的门顿石,雕刻着纹饰,寓意美好。见证了当年的辉煌与精湛的传统工艺…</h3> <h3>透过玻璃窗,看到一幅“中堂”,想进去拍摄。屋内只有一位主人的年轻儿媳,但她不明白我要拍“啥”,经解释,她才知道挂在墙上的原来叫“中堂”。</h3> <h1>二道巷的景物</h1> <h3>二道巷全景(从西向东拍摄)。这也是一个死巷子。</h3> <h3>二道巷的另一处林家大院已是铁将军把门。</h3> <h3>二道巷口的一个院落</h3> <h1>三道巷的景物</h1> <h3>三道巷全景(从西向东拍摄)。这是一个两头通的巷子。</h3> <h3>三道巷全景(从东往西拍摄)。</h3> <h3>三道巷一院落里的二道门,足见主人之讲究。</h3> <h3>影壁墙中央有供奉土地爷的神龛。</h3> <h3>从残存的老屋及雕刻精致的轩窗,依稀可见昔日的繁华。</h3> <h3>一位热情的老人邀请我们进屋拍摄。</h3> <h3>这座老屋,历经风雨,世事沧桑,还可居住,主人邀我们进去,共堂瓮三间,东间的门已封死,成了另一户人家。</h3> <h3>进入西间的门还保留着旧时的样子,这种门现存下来的已不多见。</h3> <h3>精美的花格窗让我驻足凝望……</h3> <h3><b>老式家俱</b></h3> <h3>连二大柜</h3> <h3>马褂柜(此名称是不是很形象)</h3> <h1>四道巷的景物</h1> <h3>四道巷全景(从东向西拍摄)。这也是一个两头通的巷子。</h3> <h3>古老的筒瓦灰砖房,年久失修,几乎倾圯…</h3> <h3>一村民正在查看储土豆(山药蛋儿)的地窖(窨子)。</h3> <h3>四道巷口的供销社及留守老人们。</h3> <h3> 这个院落的早些时候主人名叫于毛虎(已故),是母亲的发小俏云姨的姥爷家,母亲十来岁的时候,曾多次和俏云姨及其他小伙伴们不远“万”里,从八大股出发,带上要洗的衣物去东河湾清洗,可以想象,一群小女孩边洗衣边嬉水的场景是多么的美好…往往在返程时,大家已精疲力竭,于是在俏云姨带领下去于家歇歇脚,喝口水。时隔近60年之久,母亲径直把我们领到此院,为了准确,问了路人。只是物是人非,当年的一排西房不见,后盖的瓦屋正房也不见主人。</h3> <h1>西胜巷东面依山建筑及景物</h1> <h1>立崖岔。土塘村依傍的北山断崖沉默不语,昔日的海棠,你在哪里?</h1> <h1>村口的灵岩寺</h1> <h1>即将被拆的水文站</h1> <h1>从立崖岔俯拍的土塘村,村子全貌尽收眼底。</h1> <h3>  土塘村,这个近郊的村落,它的过去有着美丽的传说,除了海棠村诗意名称代表游走思乡、离愁别绪、苦恋…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故事。一座座老屋,几道道街巷…它们都是时光记忆里的符号,点点滴滴、片片断断不仅是历史更是先人的智慧。它们曾走过诗意岁月,走过繁华的光阴,走过沧桑,走过盛世,如今似乎已年老寂寥…土塘村离城区较近,被拆的可能性很大,加之城市化建设之快速…也许不久它将淡出我们的视线,甚至无影无踪。而我却天真地希望它变回海棠村…</h3> <h3>  [后记]土塘村,我曾在此仅驻足半日,只为追寻那些稍远的痕迹,匆匆走过一道道巷子,看着破落残存的老建筑,徒留伤感,村庄离美丽诗意的“海棠村”名越来越远…但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村民们民风淳朴,都很好客,对于我们这些外人(溯源而论,也不算外人,我的高祖姥姥就是这里的女儿,况且我们是同饮一源水的丰镇人)的问寻,拍照,大家都非常热情。我走的地方不多,思考也有限。文中如有不妥之处,望土塘村的老乡们包涵并提出宝贵的建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