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摄影/文字:格子</h3><h3><br></h3><h3>色达,城市喧闹浮躁之外灵魂的净土。密布的红色僧房,如遍野盛放的曼陀罗之花,排山倒海直扑眼界心海。那种震撼人心,恐怕再难找出堪比之处。</h3> <h3>许多不是佛教徒的人,原本只是去色达看一看,结果却留在那里修行,几年还是几十年?不,是一生!连他们自己后来回想起,都觉得因缘不可思议</h3> <h3>这里的黄昏过于漫长,每天日落时分,当中国的城市从东边开始,一座座沦陷于黑暗,它依然笼罩在万丈光芒之中。金色的的黄昏,红色的房屋,闪着光的佛塔,似乎在海拔4200米的这里,你能找到永恒。</h3> <h3>而最近,我们遭到了一枚重磅炸弹的袭击:</h3><div>色达即将面临拆迁整治。而色达佛学院4月计划拆除房屋3325间,未来将要拆除的数量不明,非四川本地学生将陆续遣返。</div><div><br></div> <h3>目前经多方信息渠道考证,可确信拆迁整治一事属实,至于拆迁的程度和规模目前未可知,但终归不会是现在的模样了。</h3> <h3>在佛学院最高的山峰上,有一个金碧辉煌的建筑,叫做坛城。它的上半部分是转经的地方,据说如果你有什么疾病,在这里转上一百圈就能够好。每天这里都一有很多人来此虔诚的祈祷。一个、二个、三个,一辈子不知道需要重复这样的动作有多少!十万次只为一轮回!夜已经深时,仍有人围着坛城转经。这是他们一生的追求,这就是他们的梦想! </h3> <h3>要知道,色达佛学院曾经吸引了无数怀揣虔诚信仰的僧侣和热爱人文纪实拍摄的摄影人前往。这些密密麻麻的小红屋,也许在下一个年头,即将消逝......</h3> <h3>4月19日,我们一行14人,来到色达,虽然很多人要忍受着高反,但一切都是那么值得</h3> <h3>一路走过高山峡谷,雪山草原,</h3> <h3>处在半山腰的两家寨楼。甲居藏寨是独特的藏式楼房建筑,一户人家住一幢寨楼。一般寨楼坐北朝南,有的三、五成群相依相偎,有的远离群楼,孑然独立。</h3> <h3>西藏民族学院的学生在甲居藏寨写生</h3> <h3>好兄弟西子带着他的妈妈也来了</h3> <h3>甲居,藏语说的意思是百户人家。它们从大金川河谷层层向上攀缘,一直伸延到卡帕玛群峰脚下,整个山寨依着起伏的山势迤逦连绵,在相对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一幢幢藏式寨楼星星点点,掩映在绿树丛中。</h3> <h3>藏区的藏族人分为康巴、安多、白马和嘉绒人。他们各自的寨楼式样是有区别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们的屋顶,嘉绒藏人的屋顶四周都有四个用白石垒砌的尖尖。</h3><div><br></div><div><br></div> <h3>韩瑶与高岩</h3> <h3>甲居民居的木质构架部分和屋檐均为红色。在二层以上的墙体刷白色或墙体原色与白色相间。整个建筑物外形犹如虔诚的佛教徒盘腿正襟危坐颂经姿态。每年春节前夕,寨房主人们都依照传统习俗,以当地的白泥巴为主要原料,通过配方煎制成白色染料,精心涂染寨楼墙面。</h3> <h3>欢乐的锅庄舞</h3> <h3>原来这个是能吃的槐花</h3> <h3>第二天,一路在丹巴峡谷行驶,春意盎然</h3> <h3>春天的颜色,五颜六色</h3> <h3>川西的美,路边随便一条小河,都会让你惊艳</h3> <h3>清澈得像一块碧玉一样</h3> <h3>李娟阿姨,就像一家人那么亲切</h3> <h3>亚拉雪山是一座代表牺牲和奉献的神山,是八美地区的保护神,不容亵渎</h3> <h3>5820米们山顶终年白雪皑皑,云雾缭绕,是康巴地区藏民顶礼膜拜的神山, 从塔公草原观望,亚拉雪山呈莲花宝座形状,从八美镇观望,亚拉雪山呈皇冠形状;从农戈山上观望,亚拉雪山呈坐佛形象,十分逼真,每逢良辰吉日,雪山端坐于蓝天之下,升起一朵蘑菇状白云,犹如祭祀的轻烟;黄昏时分,亚拉雪山彩云飞渡,仙乐飘飘,游人仿佛踏入天堂之门</h3> <h3>你拍他,我拍你</h3> <h3>八美有绚丽景色,宽广的草甸、起伏的雪山、迷人的藏寨和土石林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绝妙的风情画。 </h3> <h3>惠远寺,海拔3600米。是唯一一座由国家拨专款建造、维护、供奉香火的格鲁教寺庙。惠远寺还是甘孜州唯一、藏区少有的封建王朝皇帝钦定修建的寺庙。寺庙经3次重建,殿宇豪华,是康巴建筑艺术的精品,寺内还藏有各种贵重文物。</h3> <h3>喇嘛</h3> <h3>面对神圣的亚拉神山,思索天,思索地,思索人生,任何会思考的人都会融入大自然,净化自己,然后畅想真正的人生,享受真正的人生</h3> <h3>汉藏风格融为一体的建筑。不仅这里不收门票,寺内寺外无一处收票、停车费的,也没遇到有做生意的,这在我们此行途中绝无仅有,只此一处。</h3> <h3>远处的雪山</h3> <h3>藏族同胞相信轮回人有来生,所以企盼来生幸福。他们一心向善,转经祈佛,希望佛能保佑自己转世时有好的归宿。</h3> <h3>炉霍的早晨,像仙境一样</h3> <h3>新一天的朝阳,已经将穿行在炉霍境内山川峡谷中我们头顶的山峦照成日照金山,美轮美奂!</h3> <h3>即将退出舞台的老折山</h3> <h3>海拔4200米的山顶上俯瞰下面云雾弥漫,远处一座座绵延的雪山在云雾间漂浮隐现,浩瀚无边,令人心旷神怡</h3> <h3>来个合影</h3> <h3>我们的开心果,苗苗</h3> <h3>睿智的王老师,跟王老师聊天,总能从王老师那里学到很多很多</h3> <h3>一个人独闯阿里,转山的女侠,佳佳</h3> <h3>在父母眼中,你永远都是小孩子,色达途中的藏尼猴!</h3> <h3>这只小猴子,绝对是猴群里的小帅哥</h3> <h3>威武的猴王</h3> <h3>在这里,生命的结束亦也是个开始, 在这里,无关过往,无关伤痛,无关生死。</h3> <h3>在天葬台感受到死亡的气息,你会重新估量生命的意义,荣华富贵,抑或贫贱低下,都是过眼云烟</h3> <h3>秃鹫,在这里非常多,通常翼展可达1.5米,个头之大令人惊奇</h3> <h3>万物皆有终,入土皆白骨。所有的念想都不如开心的过好每一天,做自己想做的事。人的一生做自己最重!感恩我遇见所有所有! </h3> <h3>通往天堂的天路</h3> <h3>很萌的秃鹫</h3> <h3>五色幡,五种颜色象征自然界的五种现象,悬挂经幡是祈求福运隆昌,消灾灭殃。这些方形、角形、条形的小旗被有秩序地固定在门首、绳索、族幢、树枝上,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构成了一种连地接天的境界。</h3> <h3>在色达药王山,这种腼腆的动物却表现得非常友好。我们会把洞里的旱獭叫出来,给它们喂吃的,还和它们握手和交流,彰显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h3> <h3>土拔鼠是一种非常害羞的动物,一看到人类,就会钻进洞里,最迷人的地方,莫过于那条可爱的尾巴和短短胖胖的手脚了,它的嘴巴前排有一对长长的门牙,呆呆傻傻的模样充满喜感,相当地讨人喜欢</h3> <h3>手脚短小,身体圆嘟嘟,非常可爱。通常情况下,土拔鼠一看到入侵者便表现出防御姿态,咬牙和拍打尾巴,试图将入侵者吓走。</h3> <h3>其实旱獭俗称土拨鼠,喜欢住在自己挖掘的地洞里。它们多数都在白天活动,喜群居,善掘土,所挖地道深达数米,内有铺草的居室,非常舒适。它们不贮存食物,而是在夏天往体内贮存脂肪以便冬季在洞内冬眠。</h3> <h3>从朝至暮,色达的路上随处可见身披朱红色僧袍的修行者。他们用手指拨动了那转经路上经过的一个个转经筒,希望这转动的经轮像佛经里说的那样转去今生的苦难,转来来世的幸福。</h3> <h3>这里是信仰的乌托邦,穿行在这红色的海洋,感受身披降红色僧袍的喇嘛和觉姆来来往往,心灵在不自觉中就被强烈震撼。很难想象那是怎样的一种力量,才让这块原本荒凉的川西高原,变成了佛的国度;</h3> <h3>走出色达佛学院,回望每一个生动的瞬间,就像在心灵的剪贴簿挂上自己的一幅幅作品,不一定满意,却回味无穷……</h3> <h3>有人说色达比西藏更适合净化自己。可能因为在这里,似乎每一个修习的僧人体内都蕴含着一种柔软的力量,能将外来众人的暴戾之气化解与无形,让疲惫旅人暴躁的情绪回归安逸与淡然。</h3> <h3>很多人问色达为什么要拆除这么多红房子?佛学课后,上师索达吉堪布向他的学生们说明情况,他说:4月计划拆除房屋3325间,未来将要拆除的数量不明,非四川本地学生将陆续遣返。</h3> <h3>最终佛学院会留下仅5000名学生和6000栋房屋,以控制规模。他说,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哪怕你哭得很大声也不行。</h3> <h3>很多人都惋惜,延绵壮观的红色佛学院将很快不复存在</h3> <h3>今天开始,部分房屋已经在拆除中,不久后,再也见不到如此规模的色达佛学院,赶快出发去看它最后一眼吧!</h3> <h3>色达改造已不可改变,而且何况是向着好的方向。不论今后的色达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都希望这片灵魂的净土能保持它最纯粹的样子,不被世俗打扰它的宁静。</h3> <h3>每次来到色达,不禁慨叹万千。有一些风景不会一成不变,有一些朋友不会一直在身边。期望下次遇见,我们都变得更精彩、更美丽。</h3> <h3>很多人都是等,等明天,等后天,等大后天,别等到最后就和它无缘了。</h3> <h3>旅行的意义千万种,旅行的心情千万种,我只希望每一次,用自己的方式去每一个想去的地方:“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