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龚宜政, 2016年1月加入大竹县摄影家协会,2016年12月加入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其摄影作品《新春遗忘的角落》、《规矩》等先后获得县上一、二、三等奖。</h3><h3>举起相机,记录历史进程,定格精彩瞬间,聚焦火热生活,对我而言,既是偶然,亦是必然。一直以来,我喜欢徜徉于文字的海洋里,寄情方块字,放飞心中梦。因为工作,因为懒惰,我放下了手中的笔。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缘摄影,并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感情。</h3><div>热爱是最好的动力。技在艺先。摄影是一种妙趣横生的艺术形式,一张张精美的画面,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种直接了当,但又发人深省的表达方式备受世人喜爱。1839年,达盖尔摄影术诞生,这种兼具技术性与艺术性的新生艺术迅速成长,逐渐形成自成体系的规律和技巧。书法有规,摄影有法。学习、掌握、运用是基本基础,而热爱是最好的动力。</div><div>坚守是最长的远行。摄影既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也是一种修行的过程。就像杨菲朵说的那样,作为摄影师本人,最重要的是热爱生活,建立属于自己的审美观念,才能从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里,提取闪闪发光的精美瞬间。风格即人。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走过的路、爱过的人。</div><div>感恩是最大的升华。花开四季,岁月有情。春绿江岸,风过留痕。一叶一菩提,一树一精神。火热生活流淌着真善美,山川河流润育了风雅颂,花鸟鱼虫呈现出闲静幽。我是一名摄影新人,路虽远,行则近,路虽近,不行则远。感恩生活,感恩老师。</div> <h3>《归家》。贵州从江。家是心灵的港湾。勤劳的侗寨妇女,踏着暮色朝家里赶去。光屁股的小孩一如我年小时候一样,双眼急切地搜寻着父母的身影。</h3> <h3>《拔河》。万源山区。周末回家的小学生,随手拿起一根竹棒当成玩具,在堆满柴垛的屋檐下拔河玩耍起来。是啊,心中只要有阳光,干什么都是其乐无穷的。</h3> <h3>《侗家姐妹》。湖南洪江。童年不仅有嬉戏,还有关怀和分享。姐妹如花香,芬芳而淡雅。姐妹是秋雨,细腻而诗意。姐妹似腊梅,纯洁而傲然。</h3> <h3>《快乐童年》。贵州占里。禾晾架下,儿童们愉快地玩耍。无忧无虑的童年欢歌,是身处钢筋水泥时代不少学童的镜中花,是我们老于世故者心中的奢侈品。</h3> <h3>《姐姐加油》。大竹清水。周末,几名小伙伴骑自行车玩耍,并不时做出单腿平伸的惊险动作。三个小不点站在已属危房的古老戏台上,声嘶力竭地大声加油。</h3> <h3>《功课》。大竹石子。放学回家,像生活在这里的祖祖辈辈一样,母亲正守在火塘旁边做着晚餐。火光照亮了姐妹们的书,也照亮了她们的眼睛。</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呵护》。万源山区。奶奶的手很轻柔,扯我衣襟给我梳头。奶奶的眼很清幽,顽强艰忍宁静温柔 。奶奶的腰已佝偻,象是饱满的高粱低下了头。奶奶的家很富有,有猫有我又有丰收。</h3> <h3>《叮嘱》。万源山区。上了年数的奶奶,一边辛勤劳动一边叮嘱孙子。孙子乖巧地帮忙,幸福地倾听。</h3> <h3>《言传身教》。大竹清水。身旁的大石柱上,横平竖直的方块字述说着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母亲的言传身教,给我们内心深处烙上了深深的烙印。</h3> <h3>《四世同堂》。湖南通道。行动不便的老爷子独坐一隅,接受孙儿媳妇无微不至的照顾。最小的妞妞,端坐在婆婆的身上吃饭。家中的小黄狗也惬意地躺在厅堂歇息。</h3> <h3>《禾晾》。禾晾是贵州侗乡独有的一道田园山水奇观。侗族人民多居高寒山区,务农为主,大多种植糯禾、黄粟、糁子等。他们不仅善良勤劳,而且还有着珍惜粮食的良好传统。当收获季节来临时,各家各户都会选择寨边日晒时间长、通风比较好的地方,竖起木架,专门用作晒禾。放眼望去,一排排高大的木架,整齐地围寨而立。禾晾一个挨着一个,一排接着一排,构成了一派雅致的田园风光。</h3> <h3>《婆媳之间》。广西三江。婆婆岁数不大却眼睛不太好,外出务工的儿子媳妇们三个月一个周期轮流回家照顾。晚辈的尊重和陪伴,婆婆干起活来快乐开心。</h3> <h3>《相濡以沫》。湖南怀化。这一刻,我们仿佛进入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久远的火热年代。这一刻,我们就站在这斑驳的屋子前,注目那穿过岁月历经时光的红星和标语,倾听着历史的车轮呼啸而过。这一刻,我们见证了爱的信念和坚持,一双小手传递着温暖的相守。这一刻,各种滋味涌上心头。</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娘》。大竹乌木。娘啊,您的名字,我字正腔圆地呼喊了上下五千年,一把热泪,一把沧桑,永驻心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