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宇宙浩瀚,星汉灿烂。仰望星空,见所未见。</h1> <h1> 在一九七五年八月三十日北京时间十九点三十五分,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用肉眼发现在天鹅星座出现一颗超新星。这个人,就是老乡段元星。</h1> <h1> 1975年8月30日晚,段元星像往常那样在流过乡村小学的梅江里游泳,上岸后躺在草地上休息数星星,数到天鹅座发现该星座东北多出一颗。段元星熟悉行星行踪,也会判断人造卫星(人造卫星距离近,应观察到在天球上移动),知道此天区没有亮度周期变化的变星,当即断定这是颗超新星。他取来自制天文望远镜测定了该星方位、亮度,当晚去邮电所拍电报给中国科学院天文台,由此成为当代依然用肉眼发现超新星的奇人。</h1> <h1> 天鹅座α星,在我国古代称为天津四,它的视星等为1.25m,是全天第20亮星, 它和织女星、牛郎星构成了醒目的“夏夜大三角”。</h1> <h1> 著名的夏季大三角,近似直角三角形。</h1> <h1> 段元星关于发现超新星的报告。</h1> <h1> 段元星向北京天文台发的电报。</h1> <h1> 段元星成名并非偶然,他是老家县中68届高中生,自幼酷爱天文,插队落户修理地球与代课之余仍自学不辍、坚持观天达16年、记下10余万字观测笔记。他早将星图烂熟于胸,各星座成员,五大行星走向都能如数家珍。超新星是恒星演化晚期的猛烈爆发,类似于回光返照,亮度骤然增大数以千万倍。原先暗淡看不见、此刻方露出庐山真面目。我国古籍称为“客星”,多处载有钦天监观察客星出现记录。段元星发现这颗是远距4亿亿公里之遥,约莫在大禹治水期间爆发的超新星,其爆发强光掠过4000年时空来到地球,适被老家农夫收入眼底。</h1> <h1> 段元星发现超新星的故事曾在老家广为流传。</h1><h1> 盛夏的一个晚上,学校里组织同学们观看电影。在去电影院的路上,段元星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满天的繁星,分辨哪是天鹅星座,哪是天琴星座,哪是仙女星座,结果忘了看路,身子撞到了电线杆上。他摸了摸碰痛的额头,继续仰望星空,没走多远,又双脚踏空,“咕咚”一声,摔倒在路边的水沟里。</h1> <h1> 一年秋天,老家县城连续五天五夜狂风呼啸,暴雨倾盆。坐落在梅江畔的段元星的家,被洪水淹了。第六天晚上,雨霁云散,明净的夜空露出了晶亮的星星。段元星多想到屋外去观测呀!可是,洪水还没有退去,他只得从楼上的窗口探出半个身子,巡视而后的星空。就在这天夜里,他观测到了很少见的小马星座方向出现的两颗流星。</h1> <h1> 霜冷风寒的冬夜,母亲是不让他外出看天的。机灵的段元星便等父母睡着了以后,悄悄地打开床边的窗户,静卧在床上看星星,然后将观测的结果用圆珠笔写在手掌心上。</h1> <h1> 新婚之夜,村子里的人们猜想他该不会出来看天了吧?可是,早起拾粪的大爷,依然在野外看见了他那熟悉的身影……</h1> <h1> 段元星用肉眼发现了超新星,为祖国争了光,祖国没有忘记他。</h1><h1> 报告文学《探索星空奥秘的年轻人》,被选入1979年至1983年的全国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成为万千中学生景仰的偶像。</h1> <h1> 当时初中语文课本的封面。</h1> <h1> 段元星被中国科学院破格录取为北京天文台研究生,调入该台工作,随后被送去中国科技大学深造。这期间,他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出席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当他结束了在科大的六年学习生活回到首都之后,一直在北京天文台工作。</h1> <h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录取通知书。</h1> <h1> 段元星在老家县江一一梅江晨读。</h1> <h1> 段元星在观察星空。</h1> <h1> 段元星在指导青少年观察星空。</h1> <h1> 受段元星的影响,我从小就喜欢仰望星空,钟爱在每一个有星星的夜晚,搬一把椅子,抬头仰望,繁星点点。那璀璨的星河,那耀眼的光茫,那跨越亿万光年的时空让人无限遐想,沁人心脾……</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