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大家好!很荣幸有机会和朋友们分享学习古典绘画有关造型方面的心得。我也在学习阶段,一些关键原理来自我的老师,希望通过我的理解和阐释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也希望和朋友们讨论,听到大家的建议。</h3> <h3>造型的本质是观察方法,即对事物构造的理解和掌握,是造型意识问题。这是研习古典大师素描技法的前提。姚宏儒老师的"图钉原理"很有指导意义。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构造(物体的基本造型由形状各异的体块穿插组合而成)就是造型意识。</h3> <h3>图钉原理:图钉是由几个不同形状的体块组成(四棱锥、圆柱、正反两个大小不等的盘子),这是它的基本构造(造型意识),画图钉只需画好几个体块的榫卯关系(建筑),类似于"搭积木",体积厚度已然呈现,明暗调子可有可无(装修)。这是大师素描笔墨简约的秘密所在。</h3> <h3>米开朗基罗的素描《利比亚女巫》,画的精彩丰富。作为雕刻家,大师不放过任何细节的起伏雕凿,前提是必须掌握人物的整体构造。</h3> <h3>这个大脚趾画的简约概括,却拥有古希腊雕刻般的坚实厚重,藏着造型的全部秘密。</h3> <h3>米开朗基罗的素描绝对堪称一流,能数出的线条中,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体量感,关键是大师的造型意识(对构造的掌握和观察)。</h3> <h3>伦勃朗的素描简单勾画轮廓,却记录下鲜活生动的瞬间。线条包裹住形体,形象是有体量厚度和纵深的。</h3> <h3>临摹大师素描总会被笔触、质感、光影等效果吸引,而忽视向大师学习造型意识,这是误区。我的画就是反面的典型例子。</h3> <h3>造型意识的建立是掌握其他造型原理的前提。"三面成体"是在二维平面里画出三维视觉效果的重要原理,其表现为对轮廓和主要转折的把握。</h3> <h3>在规则形体中,事物的边缘线就是结构线,结构线也是边缘线,理解这点有助于把握形体的构造。立体的事物都有其结构转折,有结构转折就有不同的体面朝向,并呈现横向和纵向两种主要的转折趋势。由于体面朝向的产生,在光线的作用下,事物才呈现明暗的变化(黑白灰)。</h3> <h3>圆柱体同时具有方体和球体的结构特征。</h3> <h3>米开朗基罗画的胳膊和脚,明显是方块和圆柱的契合。</h3> <h3>于老师说"丢勒是素描的一道门",通过个人实践越发认同这一观点。丢勒《祈祷的手》里有开启古典写实绘画造型和技法大门的钥匙。</h3> <h3>"刻画的秘密":二维平面画三维效果,在有色纸底(中间层次),刻画形体凹面(暗部)使画面获得向后退去的层次;再用白色提出形体凸起的部分(亮部)使画面具备向前的空间层次,从而达到前中后的纵深效果。"提白罩染"的古典技法就是以这种手段为操作方法。</h3> <h3>边缘线拐点结合内在体面起伏规律:任何形体都有横向、纵向两种主要转折趋势,类似地球仪,经纬线所暗示的体面纵深全部以边缘线上的"拐点"为转折结束处。简言之就是边缘线和体面转折一起看。</h3> <h3>结构转折决定明暗分布规律:丢勒所有调子全部落实在形体转折处,就是在画构造,明暗是手段。</h3> <h3>笔触全部朝着形体转折的方向,扎实严谨,像编竹篮,有效的表达出转折趋势使造型更结实。这方面鲁本斯也相似。</h3> <h3>临摹这双手的步骤,预设中间层次,刻画凹面,提出亮面。难点在于造型的准确。</h3> <h3>学习丢勒技法画自己的手。刻画的着眼点是结构线和边缘线:以结构线为分界刻画凹面出体积,以边缘线为分界刻画凹面出空间。</h3> <h3>丢勒的启发是观察和技法的深层次挖掘,画的工细不是目的,目的在于深入的观察和体会。</h3> <h3>造型的膨胀感需要形体间紧密扎实的契合(着力刻画边缘和转折处)。</h3> <h3>美术史中以鲁本斯笔下的形象最为饱满厚重。其手段是概括的"高棱"意识,形体凸起部分越连贯,避免琐碎的割裂,造型越完整饱满。同时拉开的虚实对比加大了形体的空间层次,纵深有了,体积自然充分。此外鲁本斯善画弧线,边缘部分多为弧度交大富有弹性的曲线,这曾强并暗示形体的厚度,也使形象显得生机盎然。</h3> <h3>鲁本斯继承了米开朗基罗的造型特点,这幅男人体的素描全然像古希腊雕刻,如同大理石般的坚实厚重。画面右上角那条透视很大的腿甚是经典,他技法的秘密在这腿里。</h3> <h3>掌握造型规律的前提下,对于造型能力训练要注意两个方向,也就是造型能力的两极:一极是精微严谨的刻画能力;一极是直接敏锐的概括能力。丢勒和伦勃朗分别是这两种造型极致的典型画家。而委拉斯开兹兼而有之,故马奈称之为"画家中的画家"。</h3> <h3>伦勃朗的素描,飘逸洒脱,画的才华横溢,寥寥几笔应该具备的关系全都有了(形体、虚实、疏密、明暗),已然成画。把第一笔当最后一笔画(姚宏儒老师语),可见其大才气!</h3> <h3>"把第一笔当作最后一笔"就是在画关系,前提要看到关系,是观察问题。</h3> <h3>这两张素描尝试从细节刻画中出来,以捕捉画面关系为目的,体验"观看"的乐趣。</h3> <h3>感谢朋友们的阅读。这个课件我视为学习的总结,感谢我的导师于小冬教授长期以来的引导与支持,以及姚宏儒教授在我学习过程中给予的指正与帮助。再次感恩感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