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徐徐清风入画来</h3><div>□ 张斌 </div><div> 徐志宏,生于1975年,甘肃靖远人,号半僧,又号鲁风堂主人,现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白银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黄河石林书画院山水创研室副主任。作品被多家单位和艺术馆收藏,先后入选全国青少年书画、全国画院作品邀请展等。</div><div> 徐志宏从靖远县走出来,自小行走于屈吴山下,受自然感召,得山水滋养,使他从喜画、习画进而步入画坛有所成就。观其画作速写,如观其人,形神、品德、性情均跃然纸上。</div><div> 小时候,家中有的老人见他整天痴迷在画画上,不以为然地说:“我们那娃还能画画?画画能有啥出息嘛!”然而,没过几年,这位老人偶然间在一大户人家的堂屋里,看到了年仅十来岁的徐志宏的画作后,大为吃惊。后来逢人便夸:“我们这娃出息得很,将来肯定是个能成的人!”</div><div> 至今,三十多年过去了,许多乡亲家里还保留着他十几岁时画的作品。</div><div> 而今,也许是家乡的古木清泉的自然精华焕发了他先天的灵气,他一旦拿起笔来,就总有一种情寄故园,描摹山水的激情,他的作品便多表现大西北,特别是秦陇地区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尤钟情于家乡浩荡奔流的黄河水、巍巍矗立的屈吴山。他创作的《我的高原我的家》《房前清水》等作品就充满着浓厚的地域特色,洋溢着他对大西北的无限热爱和深厚的乡土情怀。</div><div> 生活中的他,穿着举止儒雅,步履沉稳,一如他的做人和作画。</div><div> 徐志宏常常沉浸在书画的世界里,他的心神几乎全部被书画所占领。如果不涉及书画的话题,他总是默然无语,以至于我们经常一起谈论其他事情的时候,他总是答非所问,或者突然冒出一两句和话题毫不相干的话来。而少有的一言半句却多是奇言妙语,让人忍俊不禁。比如,他曾向我讨要诗歌来看,我开玩笑说:“你一个画家,诗歌你能看懂吗?”他却回复道:“师妹我都能看懂,诗歌(师哥)有什么看不懂!”此话一出口,任谁听了都要捧腹大笑。</div><div> 总之,只要无关于书画,而对于他人的谈论,徐志宏多时只是以笑释怀。正像市书协副主席赵志诚谈起徐志宏时说:“只要让给他一棒子烟,就在那里坐着抽,看别人说笑,从不插话,你们笑了,他也跟着笑……”</div><div> 徐志宏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因为崇尚艺术自由,不愿受世俗约束,早年他就放弃了稳定的企业工作,痴心追逐艺术之梦。又由于爱人也没有工作,唯一的女儿正上高中,仅靠徐志宏以画养家,生活难免拮据。于是,每次只要拿到润笔费,徐志宏必定一分不差地交给“掌柜的”。朋友笑谈他惧内,他呵呵一笑说:“家里安顿好才能请上假,好自由自在地外出画画啊。”一种憨态可掬的模样。</div><div> 徐志宏总能把日子过得充满童趣,过得诗情画意。比如他的宠物龟,就被他“宠爱”得只吃一种食物——干面条。徐志宏称他的龟是素食主义者,其实,谁晓得那龟有多无奈哩!每天阳光正好时,他就带着龟到广场上散步,等龟在地上疯跑够了,徐志宏就呵呵地笑着,和它说几句无关痛痒的话,揣入衣兜回家……再去作画,完全和没长大的孩子一样。他将生活中的禅意、童趣用于作画中,得之厚重而不乏空灵,意境深远而又有笨拙之貌,大约与这样的生活情趣不无关系吧。</div><div> 徐志宏作画,非常注重笔墨,以至于许多画面都有着黑、白、灰的调子,墨色变化运用十分丰富,加之浓淡干湿往复相交,一收一放之间乱而有序,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墨中有墨、黑中透亮。也终是得到“下手时他人寻起止不可得”的境界。</div><div> 若遇厅堂素雅,画案整洁,再有佛乐声声,徐志宏在其中创作,就会感到神清气爽、灵感喷涌。只见他仿佛登台进入某种角色之中一般,目不斜视地展纸、调墨间,已是额头发亮,随着笔端酣畅淋漓,挥洒自如时,他的面色渐渐潮红,如饮美酒,几近忘我,渐进佳境,如有神助。画毕,徐志宏毛笔一掷,大呼:“醉了醉了,把人画醉了!”见过他作画的人,无不为他沉湎其中、如梦般的状态所感染。</div><div> 常有人对他的一些山水作品看不懂,总认为远山少了,徐志宏解释道:“我喜欢雄浑、博大、有力度之美,多用高远法表现(山水画有高远、深远、平远之透视变化)常人大多看到的是生活中的山山水水,而画家已由生活转化为胸中丘壑,因心造境,在写生中我看到的全是线条,笔墨的节奏,韵律,而非常人眼中的山水。”</div><div> 徐志宏对画画有许多见解,都出自日常心得,并用他特有的语言形式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使闻者心领神会,这着实让人暗自惊叹。平日里内敛不善言谈的他,只要谈及书画也娓娓道来,甚至口若悬河,这种豪壮洒脱,气宇不凡,真正把大西北人的豪放、淳朴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得益于年少的农村生活、年轻时的厂矿工作经历和后来的社会阅历。</div><div> 其十多年前一幅《萧山鸣琴图》可以窥见其与众不同的作画方式。画中山脉蜿蜒、云雾逶迤,山溪流经之畔、虬枝怪松之下,只见茅屋现身半间,但与落款题目一呼应,方悟暗藏“鸣琴”之奥妙。</div><div> 良好的艺术天赋和后天的勤奋刻苦,使徐志宏逐步突破了艺术瓶颈。他尊崇传统,有着深厚的绘画功力,其书法和绘画都极具个人风格和艺术特点,尤其擅长山水画。他从小生活在黄土地上,出于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将全部身心投入到了他所追求的书画上,其作品体现出一种具有中国神韵和东方气质的审美取向。</div><div> 创作之余,对于人民大众、社会公益的关注和热爱也是倾注所有、在所不辞。有一次我与他参加书画进军营活动,他的一幅《铁铸江山图》充满了无尽的生命活力,蕴含时代的张力。整幅作品大气磅礴、浑然天成;若俯身细观,则见树木有铮铮铁骨,浑浑然生长在山川岩壑之中……画作以墨色为主,浓淡干湿游刃有余,将书法作画的运笔发挥到极致。如此,送文化下乡、进基层、入校园、义务评奖等更是不厌其烦。</div><div> 徐志宏画画从不走捷径、不取小巧、不博浮名、不落俗套,在观察生活和游历山川中得滋润、取营养。当年在鲁风堂,每日的必修课就是习石鼓,二十多年坚持不辍。他作画非常讲究笔墨,达到“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的效果。他看不惯不临习、不刻苦,而直接去画所谓的“文人画”,称其就是三板斧的唬人玩意,有肉无骨与“墨猪”无异。</div><div> 徐志宏除了刻苦用功,便是谦虚好学。他先后修学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西安美院、陕西国画院,并数次奔赴全国各地,潜心拜师学艺,曾入长安画派创作基地(陕西省美协创作中心)创作班封闭式学习,得诸多名师指点,并深受长安画派注重写生、伸向生活的画派作风影响,几十年来坚持写生。水川、四龙、武川的山沟河谷都留下过他的足迹,每次都是搜尽奇峰打草稿,越偏僻、越没人去过的地方,他越是前往,每次也都是备足干粮,一画就是一整天。通过在现实中大量观察、写生,熟记于心、反复练习最终化为己有。</div><div> 我曾随他一起去关家沟写生,徒步跋涉,上山观察、选角度,在荒草堆里席地而坐,两腿一盘支起画板,几个小时不挪窝。</div><div> 徐志宏的山水画,初看妙不可言,再观依旧妙不可言,如徐徐清风拂面而来,让人心舒气爽。此时,正当春风扑面来,志宏正在闭门潜心作画,为即将赶赴新疆参加书画交流作准备,也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儿筹措学资。祝愿志宏旗开得胜,一雅一俗各得其所。</div> <h3>以上画作均为徐志宏先生近期所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