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设立这个节日的目的旨在推动个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div> 文化传承离不开读书,我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尤为尊崇读书人,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古代读书人是非常勤奋的,颜真卿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不朽诗句激励无数青年人发奋读书,以期实现鸿鹄之志。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民族。</div><div> 我爱阅读,自幼如此。小时候,应该是上小学三年级以前,家里有一本中国近现史的历史教科书,每次如厕,总要翻几页,因此我的历史知识要比同龄人知道得多,为此我颇感得意。到上初中,我的政史地以及语文课程学得比较扎实。及至上了高中,文理分科,我毫不犹豫地选择文科。幸好考大学那年,数学题容易,考得是基础知识,没那么多的弯弯绕,真是感谢命题人的八辈祖宗。我以全县第五名的成绩上了大学。在大学,视野更开阔,资源更多,我成为图书馆的常客。读书涉及中国古代哲学史、宗教思想史、西方古典哲学,尤其是国际共运史方面,书读得不少,难怪大学毕业时,有同学称赞我的勤奋与和好学,而我也取得不少的收益。</div><div> 小时候,主要以读小说为主,三四年级的时候每天就捧着厚厚的大部头看,我有一个木箱子,书都锁在木箱里,记得当时的藏书有,沸腾的群山>>,<<连心锁>>,<<林海雪原>>,<<山高水长>>等,其中张扬的<<第二次握手>>,书中苏冠兰与丁洁琼的曲折而没有结局的爱情故事,苏冠兰的帅气,丁洁琼的美丽,深深吸引着我,这本书我读了无数次,令人无限遐想,也对琼姐深深深同情。同样一本书,也是写爱情故事的,就是路遥先生的<<人生>>,对于当时一个农村孩子又渴望改变自己前途命运的我来说,我如饥似渴地读,应该是听,那时我上初三,在收音机里听了这本书,每天晚上7点至7点30分,我准时等候,急急忙忙到学校上晚自习。</div><div> 等到参加工作,自己有钱买书了,我把相当一部分工资用到买书上,光一部《红楼梦》,我就买了三个版本,先后看了三遍,但对于《红楼梦》的了解连皮毛也谈不上。读书,习惯在卫生间上厕所时看上几页,睡觉前看上几页,在徒步锻炼的路上,在路上我主要是下载的有声小说,我利用这个时间读了四百部各种书籍,主要以小说为主,还有礼仪、哲学、历史、散文方面的书籍,印象最深的有二月河的帝王三部曲、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铁凝的《笨花》、《三国演义》、《明朝那些事儿》以及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等文学作品和历史书籍,张家声、李野默、牟云、刘继宏等演播名家的声音令人陶醉,他们对作品重新进行创作,听起来真是享受。玩转碎片化时间,化零为整,利用一切时间读书,我做不到“马上,枕上,厕上”去阅读和写作,但我真的做到在“枕上,厕上,路上”阅读和思考。由于受我的影响,我的女儿从小就爱读书,她爱买书,小时候就在墙上写下“我爱书”,现在大了,仍爱读书。</div><div> 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电子书方兴未艾,被年轻人热宠。然而,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今天的消息,纸质书销售回暖,实体书店经营向好,但愿勤奋读书成为社会风尚,终身阅读成为每一个人的良好习惯 。</div><div> 书为勤奋者香。</div> (图片拍于焦作市民主路中段学府书店,特向支持拍摄的学府书店的员工表示感谢。书法作品为范增先生、蒙汉良先生、墨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