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著名的城市,这座水上城市是文艺复兴的精华,传说是因为上帝的眼泪流在了这里,让它更加晶莹和柔情,使威尼斯成了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h3> <h3>威尼斯被称作"亚得里亚海明珠",十字军东征时也曾在这里集结,而且也是13世纪至17世纪末一个非常重要的商业艺术重镇,堪称世界最浪漫的城市之一。 </h3> <h3>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400多座各式各样的桥梁缀接相连,将威尼斯连成一片。水道就是威尼斯的大街小巷,船是那里唯一的交通工具。来到威尼斯,我们就兴致勃勃地急切盼着能够早点登船游览和感受这座"水城"的市容市貌。</h3> <h3>大水道是贯通威尼斯全城最长的街道,它将城市分割成两部分,顺沿着水道观光是游览威尼斯风景的最佳方案,两岸有着许多著名的建筑,到处都是文艺复兴时期名家留下的足迹。</h3> <h3>一桥飞架如同巨龙腾飞。</h3> <h3>游艇码头,一个挺有个性的"船老大"热情地接待我们登艇上船。</h3> <h3>游艇一进入威尼斯水域,最显眼的是竖立在海水中的一根根粗粗细细的木桩,.其实这些木桩只是我们能够看见的一小部分,据说在威尼斯的城下有着几百万根木桩,威尼斯所有的建筑 都是建造在木桩之上,可以说,整座城市是用木桩托起来的。我想:其实这种打木桩加固地基的方法与现代高层建筑用打钢筋水泥桩来加固地基的原理大概都是一样的。</h3> <h3>木桩,威尼斯的木桩,它是威尼斯的根基。威尼斯,一座由千千万万的木桩托起的水城。</h3> <h3>威尼斯整座城市建在水中,水道即为城市里的大街小巷,船是威尼斯唯一的交通工具,当地的小船"贡多拉"独具特色,有些类似于我们城市中街面上乱窜的出租车。</h3> <h3>在观景拍照的同时,我留意着眼前那个穿着海魂衫的船夫,他潇洒动作,技巧高超,站在飘摇起伏的船头如履平地一般,稳稳当当,纹丝不动。他立在船头悠扬的唱着船歌,仿佛在这个国家人人都是帕瓦罗蒂。</h3> <h3>我们如痴如醉地欣赏着"街道"两旁的街景,而我们的"船老大"迎风站立,十分潇洒自如地操纵着舵盘,快艇在"水道"犁开道道梨花快速地行驶着。</h3> <h3>威尼斯面临大海的海滨大道。</h3> <h3>威尼斯国王埃马努埃尔二世的骑马铜像。</h3> <h3>威尼斯总督府,又称威尼斯公爵府。始建于9世纪,属于欧洲中世纪哥特建筑。由于当时威尼斯与地中海东部的伊斯兰国家密切的文化贸易往来,大量阿拉伯人定居威尼斯,所以总督府立面的席纹图案明显受到了伊斯兰建筑的影响。</h3> <h3>总督府后面的叹息桥始建于1600年,是已判决的犯人去往监狱的必经之桥,因此不免有几分悲剧色彩。人过桥时常忏悔叹息,因而得名"叹息桥"。</h3> <h3>圣马可小广场上,视为威尼斯门户的两个石柱,其中一个石柱上面的雕塑是带翅膀的狮子,这就是威尼斯的守护神,是圣马可的化身。</h3> <h3>圣马可小广场上的露天餐厅。</h3> <h3>一切安排就绪,随时准备开张的伙计们。</h3> <h3>圣马可钟楼高98.6米,构造简单,下半部是由砖块构成的巨大柱状建筑,每边长12米,高50米。现在看到的圣马可钟楼造型是在1514年建造的,不过圣马可钟楼在1902年突然倒塌,后来在1912年重建完成。</h3> <h3>圣马可大教堂,矗立于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上。始建于公元829年,重建于1043~1071年。圣马可是耶稣的徒弟,是《马可福音》的作者,教堂祭坛下面就安放着圣马可的墓。它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是一座收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h3> <h3>圣马可广场,又称威尼斯中心广场,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圣马可广场是一个长方形广场,长约170米,东边宽约80米,西侧宽约55米,广场四周的建筑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代都有。</h3> <h3>啊,我的太阳!</h3> <h3>热闹的街区,人头攒动。威尼斯陆地上的街道并不是直的,而是曲里拐弯的。所以在威尼斯步行,特别是初到威尼斯的游客,最好沿着路标走,否则返回时难免会迷路 的。</h3> <h3>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的美称。</h3> <h3>专业或业余的摄影师们纷纷端起了相机,留下这美妙的瞬间。</h3> <h3>威尼斯水巷。</h3> <h3>面向大海,无论是静静地坐着或者站着、眺望或者发呆,这都是一种十分惬意的陶醉。</h3> <h3>日落之前,当你坐在威尼斯大海的岸边,等待着你的将会是让你屏息凝气的美丽夕阳。</h3> <h3> 世界上有无数个水城,但威尼斯只有一个,那是一个唯一没有汽车的真正的水城。这座水上城市宛如是一个最美丽的奇迹,那华丽的传说让所有的人魂牵梦系,来这里的游人无不沉浸在其中,期待着那梦醒时的一刻永远不要到来。</h3> <h3>摄影、撰文:五爪金龙(本人照片除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