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4月21日,起个大早,匆忙吃了简单早餐就出发去参观漳州南靖土楼。导游说山区路不好走,需要三个小时。其实带我们去保税区购物,没办法,这也是行程的一部分。</h3><h3> 厦门岛地域狭窄,其旅游车不像其它地方固定跟团走,而是卸下人就走,说是不用停车,周转快。这也带来些弊病,有时因故车来不了,让游客苦等。我们就赶上这事了。好在一番周折总算坐上车奔了漳州。</h3><h3> 由于前面的因素,我们越发感觉车慢,迫不及待想一下就到了南靖。路上隔着车玻璃就拍上了。</h3> <h3> 这几天有雨,山头云雾缭绕。我们顺着盘山道往山里走。</h3> <h3> 中午12点,终于见到了云水谣景区大门。这地方原来叫长教镇,现在为配合旅游的兴起,改名叫云水谣古镇,听起来貌似高大上。</h3> <h3> 已经到了午餐时间,导游安排大家在游客服务中心吃饭。这时不远处乌云翻滚,山雨欲来,顿时有种不安在心里滋生。</h3> <h3> 说起南靖土楼,它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指遍布漳州市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县山区的土楼,以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以前看过图片,本想真实感受一下,不巧碰上这倒霉天气。</h3> <h3> 午餐未毕,大雨滂沱,心想完了,雨中看土楼,景致一定大打折扣。</h3> <h3> 都说山区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还真应验了,大约20分钟后,雨戛然停止。刚沉下去的心又浮了起来。被雨水冲刷过后,各种植物绿的耀眼。</h3> <h3> 我们进了景区,顺着这条搭着棚子的路开始参观。</h3> <h3>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方形结构的土楼。名为和贵楼,又称山脚楼,建于清代雍正十年,由简次屏公建造,总投资一万五千两银子,是座占地1547平方米的建筑,为南靖最高土楼。</h3> <h3> 这座土楼建在沼泽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保存完好。</h3> <h3> 楼前院子里的水井。</h3> <h3> 和贵楼每层有28个房间,共有140个房间。楼正中开一个大门,东西南北四方各有楼梯上下。不过,现在楼上不对游客开放,游览仅限于一层。</h3> <h3> 据说当初选址建楼,开始并未发现这是块沼泽地,楼建了一层,忽然整层楼像沉船一样,慢慢下沉到了烂地里,建楼的简姓族人无可奈何,只好在下沉的楼墙上打了100多立方米的排桩,他们觉得地基这下牢固了,就从头开始夯墙,建起了一座五层高的方楼。他们似乎很有把握,从不担心大楼会倾斜或者下沉,果然两百多年来,和贵楼固若金汤,风雨不动安如山。走进这楼中学堂的小天井跺跺脚,天井整片的卵石便会涟漪般震动,非常奇特。</h3> <h3> 楼中有两口水井,相距十八米,井水水位均高出地面,左边那口井,清亮如镜,水质甜美,井中几条红鲤鱼翩翩游动,有如精灵,而右边这口井却混浊发黄,污秽不堪,完全不能饮用。这是由于两口井材料构造的不同造成的。由于沼泽地浅层是腐烂的沼泽水,而深层是可饮用的地下水。此现象成为一种奇观。</h3> <h3> 离开和贵楼继续参观。</h3> <h3> 山路蜿蜒。</h3> <h3> 整个景区依溪水顺流而下,一派田园风光。如果不是游客充斥,这地方山清水秀,真的非常棒。</h3> <h3> 刚下过大雨,溪水略显浑浊。</h3> <h3> 又一座方形土楼。</h3> <h3> 几只鸭子在溪水里清理自己的羽毛,这画面静谧安详,充满诗意。</h3> <h3> 这些大树枝繁叶茂,估计有百年以上树龄。</h3> <h3> 土楼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揉、舂压、夯筑而成。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土楼一般高三至五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h3><h3> 这座圆形土楼目前还有人居住。</h3> <h3> 游客如织,在景区小溪上搭建的墩桥间来回穿行。</h3> <h3> 好大一棵树。</h3> <h3> 各种为旅游服务的店铺一字排开。</h3> <h3> 土楼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是闽南地区自唐以来“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漳州土楼数量最多。目前成为世界遗产的有:怀远楼、和贵楼、田螺坑土楼群及河坑土楼群。</h3> <h3> 树压水面。</h3> <h3> 搭在溪流上的石拱桥。</h3> <h3> 这里的大树造型都很漂亮,浑然天成,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h3> <h3> 架在溪流上的水车,处于静止状态。眼下实用价值已经不大了,主要用于观光。</h3> <h3> 对岸一从茂密的竹子和房舍、远山等,在静静的水面投下美丽的倒影。</h3> <h3> 游客对在水面上跳跃行走乐此不疲,这也是到此旅游的兴奋点之一。</h3> <h3> 这棵树更大,斜伸出去的树干几乎横跨水面了。</h3> <h3> 即便不是土楼,这里的民房也有很多围墙借用了建造土楼的夯土工艺完成。</h3> <h3> 水流湍急处形成了小跌瀑,也很壮观。</h3> <h3> 当然,除了自然形成的跌瀑也有人工打造的,整齐倒是真整齐,就是失去了溪流的原汁原味。</h3> <h3> 最后我们来到怀远楼。此楼建于1905-1909年,是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堪称传统民宅建筑艺术的佳作,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 怀远楼内。</h3> <h3> 怀远楼的命名有几层意思:一是怀念远方的亲人;二是楼的主人来自河南“怀”地(现焦作市)的远方;三是训示简氏的子弟要胸怀远大志向,更上一层楼。没想到还是咱的老乡,合影留个纪念吧。</h3> <h3> 其实漳州土楼还分布有许多,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参观到此离开。不能尽兴,是跟团游的弊病之一。</h3> <h3> 再看一眼这伟大的建筑吧。</h3> <h3> 左边不远处还有一座圆形土楼。好像还在使用中。</h3> <h3> 当地客家人的简氏大宗祠。</h3> <h3> 空灵秀美的地方,真要离开,还莫名有些不舍。</h3> <h3> 来去匆匆,在大巴车上看着这山区的云雾,仿佛做梦一般。要赶火车了,下一景点是武夷山,还有更美的风景在向我们招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