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市小学教师优秀家访系列报道之二</h3> <h3> 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虚心请教,在“三尺门外”,倾心奉献,让更多的孩子不断进步,快乐成长。从教七年来,对于班上的学困生,大多都是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交流的内容也是缺点多于优点。但我发现这样的方式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有了前车之鉴,我明白了在家访的时候要善于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h3> <h3> 我执教的是毕业班,教学任务繁重,所以只能利用午休与放学的时间进行走访,同时为了避免走空,我们提前就与家长联系好,并根据学生的住址分成四个片区,一家一家的走访。</h3> <h3> 匆匆的吃完中饭我们就出发了,太阳似乎也特别的热情,温度很高。来到石灰坳片,我们走进了胡昕知同学家,她可是我们学校的广播员呢!我们选择第一家走访的另一个原因是附近的同学家在哪她都知道,有了这个“小导游”,可以事半功倍啦。她的爷爷是一位老中医,在与我们交谈一番之后,明白了我们的来意,亲切的说:“谢谢老师对我孙女的关心……”话音未落,只见胡昕知同学端起两杯清凉的茶水,瞬间扫去了心中的炎热。走出家门,其他同学争先恐后的邀请道:“老师,去我家吧,我妈妈知道您今天来,昨晚就从上饶赶回来了……”</h3> <h3> 记得有这样一段话: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作为教师,既要喜欢“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又要容得下“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因为,站在我面前的总是一群天真无邪、烂漫如花的孩子。</h3> <h3> 在孩子们期待的目光下我们来到了一位学困生的家中,映入眼帘的是一位辛勤母亲的背影,她瘦小的身躯,正忙着做家务,看样子生活条件不太好,房子也比较破旧。看到我们的到来,孩子低下头,也许是因为在校表现不好吧,也许是担心老师来告状,爸妈会打骂她。见到她母亲后,我第一句话就说:“你好,邱艳红同学最近写的作文越来越好了,进步很大呢!”看这位妈妈的眼神有些怀疑但还是掩盖不了内心的欣喜,嘴角微微的上扬着。她说道:“那是因为你们老师教的好,以前每次问她作业写好没,都说写好了,结果第二天又没写。现在好了,你们每天的作业都发布在智慧校园的平台,我们都能随时看到并监督她完成。记得有一次我把她写作业的照片分享在班级圈,你点赞了,她高兴了一整天,每次回家都会主动写作业了。”“是的,她这个学期成绩还是进步的挺快的,做数学作业的时候还需要多动脑筋,这个星期四期中考试,争取考出好成绩!”“我会的,老师。”这是她开口说的第一句话,虽然小声却很有信心。我和她妈妈都笑了……</h3> <h3> 时间过的很快,我深知这样的机会很少,我多想再唠叨几句,再交代两声……可又要匆匆的赶回学校上课了。</h3> <h3> “叮铃铃,叮铃铃”放学的铃声响了。</h3><div>我和张艳老师又来到冷水片家访,这儿的学生比较集中,我们先来到了祝佳怡家中,她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她的父母对她也给予了很大的希望,但是她缺乏自信,所以我们总是鼓励她,在肯定的时候也时刻提醒她,要戒浮戒躁。</div> <h3> 一直到晚上七点半钟,点点霓虹灯照亮我们回家的路,我们又何尝不是孩子们人生的灯塔?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傍晚家访的几位学生中,其中有两位同学是单亲家庭,很是震惊,庆幸的是她们都生活在乐观友爱的家庭中,她们热爱生活和学习,有着幸福的童年生活。虽然在经济上有些许困难。其中一位学生的外婆说:“这孩子从小失去父爱,但是特别懂事,一回家自己就做作业,作业做完就帮忙干农活。”是啊,小小的身板已经学会什么是责任了,突然间,我觉得他长大了许多。</h3> <h3> 最令我烦恼的还是吴素静和吴素园姐妹,一直以来语文成绩还是比较优异的,一个爱写作文,一个爱看书,上学期就获得了“阅读小博士”的称号。但是这个学期,我看到她俩上课总是无精打采,喜欢爬在桌子上,课外书不怎么看了。那天我可别生气,严厉的批评了她,吴素静委屈的和我解释道:“老师,我不是不看书,相反的我可喜欢看课外书了,可是我没时间看。”我再三的问她,才得知她家境十分困难,家里有五姐弟,一直租住在亲戚家,直到去年家里才盖了新房,家里欠下很多钱。于是,妈妈就让她姐妹俩每天在家做手工挣钱,这才耽误了学习。我的心里特别焦急,恨不得马上去她家和这位糊涂的母亲好好谈谈。来到她们家,和她们的母亲细谈起来,分析了利弊,这位母亲无奈的说道:“我们家的生活实在太困难了,根本无法承担孩子的学费,我们也无能为力啊!实在不行,毕业以后就出去打工吧!”她的声音有些许哽咽。我一直觉得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已经越来越好了,从没有担心过还有哪个家庭连孩子九年义务教育的费用都承担不了,偏偏这样的现实就摆在眼前。我又继续和她母亲讲了一些法律知识,包括孩子的受教育权,她大概也没读什么书,似懂非懂,但她却感受到我们的诚心实意,握着我们的手说:“老师,太谢谢你们了,我安排好孩子的学习时间的,不会耽搁孩子的学习,我也会努力挣钱让她们读书的。”分别的时候,她还远远的向我们挥手。</h3> <h3> 家访,进入学生生活、成长的家庭——那是孩子接受教育并长大的另一所学校,在与学生家长交流过程中,总有共同的话题和近似的体悟,置换一种空间,临访学生的另外一所学校——家庭,是我们向教育致敬的一种形式。</h3> <h3> 家访的路还没有走完,家访的故事也还有很多,走过这些孩子的家,让我们都深有感触。孩子的成长就像一粒种子,需要很长的一段周期,并且种子的花期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我们应像农民种花那样,用爱与智慧静静地倾听花开的声音,看着他慢慢懂事、成长起来。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教育孩子就像牵着蜗牛散步,需要我们不时放慢脚步,蹲下身子去聆听需求,欣赏他们的成长。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想的更多的也许是怎么教育他,却忘了教育最需要的是“守望”——等待他慢慢地成长。(作者:夏祝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