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同川太美了,在这梨花盛开的季节我们来了 ,王北尧新村

无花果

<h3>山西省原平市之所以被誉为“酥梨之乡”,是因为该市有一地域叫同川,同川盛产酥梨,因而得名“酥梨之乡</h3> <h3>同川是一地域合称,它位于原平市东南部和定襄县北部,具体指原平市东社镇、南白乡和定襄县宏道镇。<br></h3><div>同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隋朝开皇初年设置“铜川”县,县治在今原平市东社镇城头村。同川曾有铜川、桐川、同川三种称谓。同川山藏铜矿,故旧称铜川,同川有“檬桐”(楸树)、溪水,故美称“桐川”;境内有桐溪、石门涧与福寿山泉,三水南流汇为同河,贯穿全境,所以称为同川。还有一种说法是同川地形酷似一个“同”字,故称为同川。<br></div><div>同川一般分为北同川,南同川、西同川三部分。现原平市南白乡为西同川;以东社镇河底村中间的一条道路为界,北面为北同川,包括东社镇的大部分村庄;南面为南同川,包括东社镇的小部分村庄和定襄县的宏道镇。同川语音归属晋语区、五台片区。北同川与南同川的语言有一定区别,西同川与南同川的语言没有区别。<br></div><div>同川地处原平东南部,为驰名全国的梨果产区,依仗其独特的小盆地的自然条件,栽培梨果树具有悠久的历史。同川地域耕地面积15万亩,其中梨果园占到一半,境内总计有梨树50多万株。至今依然有两株唐梨,明清以来的老梨树约10万株。<br></div><div>同川种植梨树的历史始于北魏,盛于隋唐,驰名于宋代。明朝洪武年间同川被誉为“梨果之乡”。1986年,“同川酥梨”被评为全国名优稀特产品,同川也被确认为酥梨基地,是全国四大产梨区之一。2005年,同川被评为山西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同川梨素有“金瓜”之誉,是山西省名特产,古代曾为宫廷贡果,如今已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俄罗斯、蒙古、加拿大等国家及港澳地区。目前,全国的水果批发市场有一多半被原平同川人把持着。</div> <h3>每到梨花盛开的春季,同川地区晴雪绽放,香风不断,整个原野一片香雪海。清代诗人王佩钰曾留下“十里香风吹不断,万株晴雪绽梨花”的佳句。千百年来,同川形成了独特的民情风俗——花会。花会盛行于唐代,流传至今的东社玉泉寺阴历二月初十庙会为“迎花会”,梨乡人为祝愿梨树多出花芽而祈祷,同时祈求神灵伴佑,幸福长寿;上庄玉皇庙阴历三月十五为“冻花会”,当地群众为防天寒冻花而举行祭祀活动;南白标塔寺的四月初六则有一个“梨花会”,实为“壮花会”,是梨农企盼开壮花、结壮果,此俗兴于北魏年间。为挖掘古老深厚的梨文化底蕴,扩大“同川酥梨”的知名度,同川人1993年将盛花期的阳历4月23日定为“梨花节”。</h3><div>2009年,原平民间诗人发起承办了首届“梨花节”,至2015年已先后举办了7届“中国·原平梨花诗歌艺术节”。每年的“梨花节”,全国各地的诗人、作家及游客齐聚同川八百亩梨园,共同赏梨花、颂梨情,不仅使同川的酥梨和原平的“梨花节”声名远扬,而且展示了以原平为中心的山西诗歌的具大成就,同时也打造了原平的地城品牌。</div><div>近年来,原平及同川着于以“梨花节”为主打品牌,计划大打“香”字牌,推出以“花香、梨香、饭香、菜香、书香”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旅游项目。先以“迎花会”拉开“梨花节”的序幕,然后“冻花会”成为“梨花节”的延续和发展。在梨果收获的季节,果香满川,梨乡的秋景更是别有一番情趣。游客到此可摘果尝鲜,同时“还可吃当地的农家饭,品味地地道道的菜香、饭香,这样不仅可以发展旅游,而且可带动本地梨果产业的发展。梨农不出家门,就卖掉了梨果。初冬季节,一株株满缀红叶的老树虬枝傲立山野,“花叶节”会成为游客短线旅游的首选。同时,同河沿岸谷地平原所产的玉米、高梁、谷子、黍子、薯类、豆类、油料及各种瓜果蔬菜也应有尽有,美味的高梁面鱼鱼、榆钱钱窟垒,豆面抿面、烧土豆、烧红薯会让游客一饱口福……吃农家饭、住农家窑洞更令游客乐而忘返。</div> <h3>品过花香、梨香、饭香、菜香之后,同川还有一味“书香”令人陶醉。东社镇上社村的晒书堂、此君轩,北河底村的万卷楼依然飘溢书香。晒书堂为东晋贤士郝隆所建,“郝隆晒书”的故事妇孺皆知。据南朝宋刘义庆《世语新语》记载:“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郝隆仰卧“晒书”,是表示自己满腹经纶。如今,晋贤故里上社村石碹门楼、郝贤祠、石牌坊、隆公祠、魂塔碑、宏阁楼、木牌楼依然巍立挺拔,昭示同川后人奋进不已。</h3><div>在同川,唐梨宋槐,根深叶茂,福荫东川秋荣华;新居民宅,红砖碧瓦,雕门画壁,彰显新农村建设幸福生活。此君轩、万卷楼古风今韵,书香袭人,传承人文典故。行走在原平同川酥梨之乡,你会感受到不一般的农村田园风光。</div> <h3>魅力真情户外联盟俱乐部,梨园野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