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印度

不必行色匆匆

<h3>【纠结中成行】印度,佛教发源地,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释伽牟尼、㤗戈尔、还有瑜珈、宝莱坞…当然还有闻名于世的贫穷和脏乱差。印度之旅对于有点儿洁癖的我是个不大不小的挑战,2017的正月初五,终于在纠结中成行。七个半小时的飞行到达新德里,机场海关不大,却人头攒动,乌泱泱地占满了整个大厅,无序却很安静,毎个出关的外国人居然被要求按三次指纹…Oh,my god!走过很多国家,也算见多识广,还是头一次遇上入关要留指纹,难道怕我们非法居留此地,自我感觉未免太良好了吧!整整排了两小时,在海关工作人员冷漠而懒散的懈惫状态中总算入关…近一小时车程到达酒店,华丽的大堂、美好的环境、舒适的客房,丰富的菜肴,从进入大门便受到谦恭而周到的服务…短短几小时,天壤之别,留下了对INDIA难以理解的第一印象,更使我对这个神秘的国度充满了好奇。</h3> <h3>【德里】德里分为老城和新城两部分。</h3><h3> 老城,各个历史时期的遗迹散落在拥挤不堪与破旧狭窄的街头巷尾,最壮观的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红堡,它是莫卧儿王朝的皇宫,气势恢宏,虽多是残垣断壁,保护修缮又不得力,但昔日的辉煌与奢华仍然依稀可辨。老城的感觉,就像是一件千疮百孔的旧袍,但还能遮风避雨。过了印度之门进入新城,呼吸顿时顺畅许多,虽然不甚整洁,总体还是一个现代化都市的风貌。亮点是总统府和国会大厦,曾经的英殖民地时期的总督府,典雅的英伦范儿,坐拥德里山丘的制高点,视野开阔、气度不凡,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像位高权贵的英女王在俯视着她的子民。</h3><h3> 两天的浮光掠影,随处可见上流社会专属的各类俱乐部、跑马场、别墅、花园、宝马香车…同时,看得更多的是许多平民居住的生存环境恶劣的茅室陋巷、有些外来人口露宿于车水马龙的路边及隔离带上,更有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乞丐在街上游荡…而这一切竟然和平共处。这,就是新德里。</h3> <h3>  【瓦拉纳西】瓦拉纳西,印度教徒心中的"圣城耶路撒冷",而恒河则是女神的化身,心中的圣河。</h3><h3> 它是印度恒河岸边的历史名城,相传6000年前由印度教湿婆神所建,是印度教最古老的圣地,奇怪的是,历史如此悠久却没有留下任何遗迹,据说毁灭殆尽是因为宗教冲突和战争。印度教徒人生的四大乐趣 "住瓦拉纳西、结交圣人、饮恒河水、敬湿婆神"有三个都要在瓦拉纳西实现,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印度教徒,从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前来朝圣。瓦拉纳西所有庙宇都集中在恒河西侧,东侧没有任何建筑,清晨,薄雾笼罩恒河,泛舟其上,远望东方,水天茫茫一色,刹那,太阳跳出地平线,恒河撩开了面纱,小船、水鸟、河水,一抺橙红,一种神秘,一片静美…再看西侧,日出之际,祭司在岸边诵经、晨祭,朝圣者静静地走进恒河用圣水沐浴,洁净自己的污浊和罪孽,祈祷超脱生死轮回的厄运;而虔诚的苦行僧在这里打坐冥想,以感悟生命的真谛,数月甚至经年;而河畔的焚尸场是印度教徒在此火化并将骨灰洒入河中超脱生前痛苦的最佳归宿,正在焚烧的火焰是逝者最后的祈祷…这一切,还有洗浴的水牛、祭祀的香火,竟然在同一画面中,除了震撼,我不知该用什么语言来描述此时此刻的感受…生与死,神圣与污浊,快乐与痛苦,美好与残酷,就像这恒河东岸美妙的日出和西岸世俗的人生,写尽了世间万物的因果轮回,可喜可悲…身入其境,竟觉我亦大彻大悟:人生莫不如此。</h3> <h3>鹿野苑位于瓦拉纳西西北10公里处,是公元前五世纪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悟道成佛后,向先期到此苦行的五位侍者布道,初转法轮之处,五人证悟并出家为僧,佛教历史上的第一批信众也诞生在瓦拉纳西,后来佛陀又派遣他们到各地弘扬佛法,鹿野苑因此成为佛教史上最著名的圣地之一。公元七世纪,唐朝高僧玄奘曾到这里朝圣,他当年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要到的极乐西天指的就是瓦拉纳西。</h3> <h3>虔诚,膜拜,敬畏,感恩~祭司与信徒的恒河夜祭PUJA</h3> <h3>【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为爱后泰姬·玛哈尔于1631~1648历时十一年,于阿格拉建成的一座陵墓清真寺。它的所有建筑全部采用白色大理石,并镶嵌玻璃、玛瑙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集&quot;完美建筑&quot;、&quot;印度珍珠&quot;、&quot;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quot;、&quot;印度穆斯林艺术最完美的瑰宝&quot;、&quot;世界遗产经典杰作之一&quot; 等各种美誉于一体…却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不识泰姬真面目,只缘它在妖霾中…印度的空气污染闻名于世,且比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至少我们很重视,而他们仍十分漠然,难道这就是印度人的安于现状?</h3> <h3>【斋浦尔】从德里到阿格拉,参观了四个风格近似于红堡的古堡,严重审美疲劳…一切变化从斋浦尔开始,越来越干净,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有风情。斋浦尔,拉贾斯坦邦首府,拥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琥珀堡及简塔·曼塔天文台(Jantar Mantar),是一座有着粉红之城美誉的历史古城。</h3><h3>之一:琥珀堡</h3><h3> 它是莫臥尔时期斋普尔藩王的王宫,依山而建,城墙蜿蜒曲折,下方有一条护城河…远远望去十分壮观,竟有几分中国长城的气势。它由许多小宫殿群组成,风格迥异、雕刻精美,兼有伊斯兰建筑风情,其中的镜宫是琥珀堡最漂亮的宫殿,宫墙上镶嵌着无数小镜子和宝石,在阳光明媚的蓝天白云下流光溢彩,而几何图案有角度的大理石格子窗棂,是为了方便妃子们看外面的世界,外面却看不到她们姣好的面容…用老外的话就是:Amber Fort and Palace is very interesting.</h3> <h3>之二:简塔·曼塔天文台(Jantar Mantar)</h3><h3> 简塔·曼塔天文台(Jantar Mantar)是斋浦尔城的设计者斋 · 辛格于1738年设计并建成。</h3><h3> 走进这座天文台,看到的不是天文望远镜等观测仪,而是一个个造型独特的立体几何建筑,原来这些就是天文观测仪,真是太神奇了。它们用当地石材或大理石与铜建造而成,原理来自古印度梵文典籍,并结合了莫卧儿时期获得的伊斯兰天文学数据,所以天文台内每一座独特的建筑都是一个仪器,有日规、经纬仪、子午线仪…利用日照和投影,推算时间和宇宙星体的位置,预测月蚀等,是当年星象家用来观测天象的场所,所有测量结果都异常准确,其中世界上最大的穆拉日晷,时间的误差精确到两秒,还有光影交割黄道十二星座仪,能精确地提供星象图,修正历法…这座印度现存最大的古天文台,至今还能为天文学家所用。</h3><h3> 斋·辛格用立体几何对天象进行科学的雕刻,是古代印度智慧的结晶,在印度这个处处透着宗教和信仰的国度里,是一个超越了宗教的存在,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他们的祖先很早就具有对宇宙的认知及探究能力,这就是印度向世人展示的另一面。</h3> <h3>【乌代布尔】印度的&quot;威尼斯&quot;,只是没有喧嚣,没有繁华。</h3><h3> 山峦叠翠间,环抱一泓碧水、一片宁静,湖边的白色建筑鳞次栉比,它们是乌代布尔当今藩王居住的宫殿、博物馆和古建改成的酒店,画龙点睛之笔是碧波荡漾中的水上宫殿,现在的Taj酒店…皮丘拉湖,这座城市的灵魂,很有些超凡脱俗的气质。在印度教徒心中,这是一个圣湖,但远远逊色于恒河的地位,却比恒河更美丽,若将恒河比喻为一位神秘莫测的圣人,那皮丘拉湖就是一位朝圣的妙龄少女…住在宫殿一隅改建而成的古老酒店中,清晨推开窗幔,迎接皮丘拉湖从晨曦中醒来,白日或徜徉湖畔,或寻一处僻静,一杯咖啡、一本书,静观湖光山色、风姿绰约;傍晚顶层餐厅,伴孤骛落霞映衬满湖温柔,直至沉入蔼蔼暮色…只这皮丘拉湖,便胜却无数风景,流连忘返、意醉神迷,好一个修行养性所在。</h3><h3> 最后必书一笔的是乌代布尔的王宫及也是宫殿一部分的博物馆,它们是这一路走来看到的设计最精美的宫殿和藏品最丰富的博物馆。</h3><h3> 乌代布尔,印度的一个美丽神话。</h3> <h3>【果阿】(GOA),一个美丽的海港城市,1509年葡萄牙人达伽玛航海时发现了印度次大陆,这是欧洲人首次在这里登陆。果阿是印度人的度假天堂,很像却逊色于我们的三亚,可圏可点之处不多,一路风尘仆仆,在这里短暂休养生息之后,便要打道回府了。</h3> <h3>【旅途花絮】</h3><h3>之一:小尼姑</h3><h3>德里飞瓦拉纳西,有一僧侣团同机,老僧老尼居多,也有些年轻的僧尼,虽是出家人,却体面知性,据说來自斯里兰卡,是来参加一个佛教法会。我们刚入座,他们也陆续登机,忽然身后传来稚嫩的童声,回头一看是位花样年华的小尼姑,也就十二、三岁,长得极其标致,虽穿着袈裟,却掩不住花容月貌,她在找座位,忍不住多看她几眼…她天真地冲我一笑,那双眼睛简直是清澈见底的泉,真是天然去雕饰的一块璞玉,太可爱了…连先生这样的老夫子也忍不住赞叹:脱俗!想起那年去不丹虎穴寺,两位僧人领着一群东南亚信徒到寺中做法事,我们拍照时,其中一位年轻僧人竟主动过来与我们合影…因此试探性地问小尼姑:"May I take a picture for you?" 她腼腆地笑着,柔声细语却决绝地:&quot;No.&quot; 意外又不意外,我也笑笑:&quot;Thanks anyway.&quot; 她双手合十,微微颔首…惊叹小小年纪便知自尊自爱,且进退自如、从容得体,抵达瓦拉纳西机场,感觉有双眼睛在注视,又是这位小尼,微微羞涩地笑望着与我道别…阿弥陀佛,被她迷到神魂颠倒,这佛国天界的小小修行者。</h3> <h3>之二:背包客</h3><h3>阿格拉的中午,于一家印度人开的中餐馆就餐,被告之专门接待外国人,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上楼看看环境还好,便选一处落座…一位20多岁的亚裔小伙儿一直在观察我们,终于试探:&quot;是中国人吗?&quot; &quot;是的。&quot;小伙儿激动了: &quot;您好!&quot; 并立刻将饭菜搬到我们的邻桌,开始倾诉异域他乡的遭遇…他是清华研究生,每逢假期便独自一人旅行,去过印尼、越南、老撾、缅甸等国,印度是第二次来,第一次是去南部感觉不错,这次是跑北部,到阿格拉后住青年旅社,室友是两个韩国青年,他们一起去吃了一次很有名的印餐,之后他就开始上吐下泻并发高烧,今天不烧了,才坚持着出来找家中餐吃点儿东西…他的脸色特別难看,用北京话说就是&quot;脸儿都绿了&quot;,&quot;没吃药吗?&quot;我问,&quot;只带了点儿感冒药,毎次出去都没事儿,没想到这次…&quot; 异国他乡同胞有难,哪能袖手旁观,先生下楼到行李箱中找到黄连素和头孢类抗生素给他,并告之如何服用,小伙子自然十分感激,而作为长者的我们却只是为他接下来的行程担心,再三叮嘱…印度种种,又一次眼见为实。背包客独自看世界,听着很浪漫,实在是不容易,特别是在印度。</h3> <h3>【我眼中的印度】</h3><h3> 还在做攻略时,先生就不至一次地问:&quot;咱们确定要去印度?你想好了?&quot;不至一次地回答:&quot;是的。&quot; 因为它不同于欧美的历史与文化,因为它的种种传闻…探索也好猎奇也罢,总之要走一回。 </h3><h3> 从北方邦到拉贾斯坦邦到果阿邦,从北到南,历时半月,百闻不如一见,一句话,不虚此行。 </h3><h3> 一路走来,古堡、博物馆看了不少,除了实物,鲜有文字史料,只见到用大幅连环画精细地描述藩王的骁勇善战、狩猎老虎、王室庆典等等…怪不得马克思说:印度的历史就是没有历史。印度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它几千年来周而复始地被异族征服、分裂和同化,不断形成众多割据的小国,直到沦为英殖民地之后才成为一个完整的国家,因为历史上的支离破碎,至今连像样的文字史籍都没有,实为罕见。</h3><h3> 印度拥有亚洲最多的亿万富豪和全世界最多的穷人,1%的人口坐拥全国50%以上的财富,各邦之间的贫富也很悬殊。我们看到在五星级酒店举办的豪华婚宴,包了整个花园,轻纱柔幔、鲜花环绕、高朋满座,歌舞管弦直至深夜,好大的排场…而就在德里,马路的隔离带上住满了拖家带口的外来打工者,拉两根绳子,搭上破床褥作遮挡,我们坐在车上能看到他们衣衫褴褛,德里现在是冬天,晚上还是很凉的,一家老小就这样风餐露宿,而乞丐比他们还不如,又脏又痩、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不能不想起&quot;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quot; 贫富差距的极致与穷人的安之若素,不能不说是印度的又一特色。</h3><h3> &quot;没有到过瓦拉纳西,就没有到过印度。&quot; 瓦拉纳西,印度教与佛教的圣地,而每晚夜祭恒河的PUJA,是朝圣者的盛典。毎到黄昏,成千上万各种肤色的信徒与游客,或步行或骑车或乘坐汽车、三轮摩托、人力车等五花八门的交通工具,混行在破旧狭窄的马路上,场面相当壮观,却没有剐蹭、没有&quot;路怒&quot;、没有喧嚣,就这样既无序又有序地涌向恒河边…难道这就是信仰的魅力,于杂乱中向内心寻求平和?PUJA的祭司们则冲洗圣坛、供奉法器、沐浴更衣,当夜幕降临,他们庄严地走向神坛,伴着诵经声,面向恒河,开始充满敬畏和感恩的法事活动,信徒们则自始至终虔诚而热情…每位观者感受着信仰的力量,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夜祭结束往回走时,看到圣坛附近在舍粥,很多乞丐、穷人在排队领取,原来这就是夜祭时有些人自愿捐赠的10或20卢比(相当一、两元人民币),每晚这些为数不多的善款都被用来向穷人施舍,而PUJA从来不取分文,完全是向所有人开放的,这就是瓦拉纳西,印度宗教人文的浓缩…在瓦拉纳西、在德里、在印度的其它地方,都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信仰在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潜移默化:平和、乐观,当然不可避免的是消极、被动。</h3><h3> 这就是我看到的印度,一个&quot;没有历史&quot;、贫富极致、笃信宗教的神奇国度。</h3><h3><br /></h3> <h3>【后记】印度之旅,虽然之前做足了功课,住的都是条件不错的酒店,并尽量在酒店包餐,终因整体环境太差、卫生难以保证,我和先生还是轮流中招儿…好在准备充分,服药及时,未酿成大患。同时,时间短、行程长,仅境内就飞了六班次,辅以短途车程,路况时好时坏,旅途劳顿可想而知…不过很高兴,终于战胜自己,了却一桩夙愿,再过几年恐怕就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世界像个万花筒,印度是一朵奇葩,不一样的画面,不一样的感觉,去过的朋友几乎众口一词:Incredible India.(不可思议的印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