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黄埔清缘 谱杏坛新篇

徐徐💤如風

<h3><br></h3><h3> ——余干三中赴沪学习行记(回眸篇)</h3><div><br></div><div><br></div><div> 文/徐淑美</div><div><br></div> <h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font color="#ed2308">&nbsp;一&nbsp;&nbsp;出发</font></h1><h1></h1><h1><br></h1><h1>&nbsp; &nbsp; &nbsp;高铁列车,在婉约明丽的水乡四月,弹起了阳光的金色琴弦。<br>&nbsp; &nbsp; &nbsp;伴着车轮碾过铁轨匍匐的颤音,窗外的风景飞速地向后退去。那些曾经漫透纸扉,湿透心灵的江南原野,如今鲜活地呈现在眼前。待耕的水田摇曳着镜子的悠扬,交错的田埂淡描着翠绿的春妆。错落的村庄恬静闲适,起伏的远山朦胧绵长。竹影依稀,乔木秀奇。活脱脱一黛精致隽永的水墨模样。<br>&nbsp; &nbsp; &nbsp; 在长江中下游的这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土地上,G1386高铁车依然执着地秀着灵动的身躯,朝着心中的远方,疾速驰去。<br>&nbsp; &nbsp; &nbsp; 出发,是饱蘸了一份激越的情怀。<br>&nbsp; &nbsp; &nbsp; 出发,是轻携了一份炽热的信念。</h1> <h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nbsp;</h1><h1><br></h1><h1><br></h1><h1> &nbsp; <font color="#ed2308">二 &nbsp; 重任</font></h1><h1></h1><h1><br></h1><h1>&nbsp; &nbsp; &nbsp; &nbsp;07号车厢,静谧的空气,被偶尔路过的服务员的叫卖声打破。<br> 05~06号长座上,有八个乘客。他们时而低声细语,时而蹙眉沉思。原来,这八人,领队的正是余干三中的周有景副校长,一起的还有政教处张铭忠主任和语文老师徐淑美,英语老师周绍芳以及瑞洪中学和杨埠中学的四位同仁。在车厢漫漶着浓重睡意的时刻,他们几位却在商议行程规划,以至于显得与众不同了。因为他们深知,大家肩负的,是所在学校托付的“取经寻宝,东引活水”的重任。<br>&nbsp; &nbsp; &nbsp; &nbsp;&nbsp;说到重任,对于三中的叶喜昌校长来说,并不陌生。因为自从踏进三中校门的那一刻,重任,或者说是挑战,就接踵而至,形影不离了。</h1> <h1>&nbsp; &nbsp; &nbsp; &nbsp; 三中的发展史,稍有掌故的人均不陌生。从建校起,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寻找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从以前的教师进修学校开始,然后又接手了一中在东门路的旧址。特别是近三年来,几乎是一年一搬。先是从东门路校区借至玉亭学校,然后又迁到韩家村新校区。笔者对所任教的这届初三的学生玩笑中带有无奈地说:你们是最牛的一届,一年换一个学校!事实确是如此。就连最近的这次搬到的新校区,初来时也是满目苍痍,百废待举。路面坑坑洼洼,雨天稀泥黏脚,晴天扬灰扑鼻。脚手架林立,工程车轰鸣。供水时断时续,供电时有时无……</h1> <h1>&nbsp; &nbsp; &nbsp; &nbsp;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叶喜昌校长来了!<br>&nbsp; &nbsp; &nbsp; &nbsp; 首先,他从最重要的学生安全工作入手。除了日常的一般安全教育之外,还特别与工程项目组及时沟通,科学筹划,凝聚共识,有效错开了大型工程机械施工和学生上学放学的时间。既保证了学生上课学习的顺利进行,也没耽误工程建设的进度。<br>&nbsp; &nbsp; &nbsp; &nbsp; 其次,对于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涉及到工程建筑的问题,叶校长都能亲自出面,协调解决。比如哪里管子漏水堵水了,哪里开关出故障了,或者干脆是电没来了,水不见了。叶校长都能具体而微,事必躬亲。每天,你都能看见叶校长带着主要负责的班子成员,在学校周围巡查。每个清晨,站在校门口迎接师生到来的,有叶校长;每个夜晚,站在校门口送走师生的,还有叶校长。<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再次,学校的灵魂是老师。为了给奋斗在一线的老师送去学校的关怀,在学校食堂还没有建起来的情况下,叶校长通过班子决议,另请工人,专门为早晚自习的老师预制早晚餐。这个方案一实施,让从没有吃过学校食堂的三中教职工们,都感叹地说:事虽然不大,但却暖透了心。确实,以叶校长为核心的三中新班子,就是这样“润物细无声”,让温暖和关怀无处不在,无时不刻。<br>&nbsp; &nbsp; &nbsp; &nbsp; 另外,作为一所知名学校,教学质量是决定学校生存,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名老战士,叶校长也深深知道这一点。在一边抓安全管理,促工程进展的同时,他还把稳定和提升三中教学质量作为重点来抓。细化常规程序,创新教学制度,严格日常管理。并亲自现场听课,参与教研活动,指导教学过程,传授教学经验。在他的带动下,三中老师热情高涨,干劲十足。2017年上学期,在将近推迟二十天开学的情况下,全县举行的学科竞赛,我们三中依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h1> <h1>&nbsp; &nbsp; &nbsp; &nbsp; 虽然没有天时地利的眷顾,我们却充分激发出了人的潜力。这一切,看似闲庭信步,云淡风轻,实则耗费了班子领导的大量时间和精力。统筹兼顾,激浊扬清,才能拨云见日,举重若轻。<br>&nbsp; &nbsp; &nbsp; &nbsp; 而今,正如叶校长所言:万里长征,我们才刚起步。</h1><h1> 确实,雄关漫道,正等待着三中人不断去跨越!</h1> <h1><font color="#ed2308"> &nbsp;</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r></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三 抵达</font></h1> <h1>  江沪大地,依托长江水系,血脉相连,生生不息。江沪两地,一衣带水,血浓于水。余干境内的信江,自古就与上海保持着密切的水上贸易联系。不过现在有了高速公路和高铁,即使天涯也成咫尺了。</h1><h1> 我们从长江中下游的鹰潭北站出发。一路往东,横穿绿意葱茏,芳菲遍地江浙,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行程。终于抵达目的地,长江下游入海口——黄浦江。<br> 下午两点的上海,毫不掩饰它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的骄傲。就像一个高大健壮的大男孩,匆忙中迸发激情,悠然中溢满大气。孔武有力地呼吸着初夏时节来自海面的清新的气息。它伟岸的身躯,也不客气地阻挡了目光的每一次远巡。只有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车流,在快节奏地书写着一个中国经济引领者的高贵气质。同时,它也作为中国文化的前沿,又在深情地召唤我们追寻的脚步。<br> 于是,我们就来了。<br> 于是,大家也来了。人们在急急忙忙的前行中,努力寻找着自己的价值定位和人生方向。只见车站里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热烈而紧迫。我们一行八人,也很快淹没在滚滚的人流之中。幸亏有两位young girl导航识路,买票转车,才让一行几个能顺利地下了动车转地铁,转了地铁上公交。经过约四十分钟的穿梭辗转,我们终于踏着了上海市普陀区大街的地面,拥抱了这里的第一缕阳光。为了节省数百元坐计程车的费用,领队周校长忍着脚痛,带着队伍,经过约20分钟的揣摩加打听,终于找到了预订酒店,入住下来。<br></h1><div><br></div> <h1><font color="#ed2308"> &nbsp;</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r></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四 初识</font></h1> <h1>  普陀区,是老城区。这个禅意十足的名字之外,确实没有衍生大都市那特别繁华的街道和高大的楼宇。也许,历史的积淀越深厚,展现出来的一面,就越朴拙,越谦卑。</h1><h1> 其实人何尝不应这样呢? 如果我们能放下冷峻凌厉的姿态,去“卧听犬吠,晨闻鸡鸣,晴天侍农,雨天读书,自在逍遥,抵达本真……(叶校长语)”这,确为人生的真正趣味了。</h1> <h1> 上午十点,迎着热情的阳光,穿过梧桐树婆娑的叶影,再转个直角弯,往前走150米左右的路。赫然看到“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几个大字,在隐隐泛着亮光。<br> 在学校领导的引领下,我们才得以顺利进了校园。拂面而来的,是清新的花香和浓郁的书墨馨香。<br> 现在的校园环境建设,都在追求美丽和大气。但要做到精致的,就很难了。你可能见多了成排的景观树滴着翠,明亮的教室墙闪着光。但在这里,只要你不经意某个角落停留,偶然的低头间,你还会发现,有一盆小花,或一束小草,正鲜活地朝你张望,于微风中摇曳她婀娜的身姿。也许,你不自觉地抬头一看,你会蓦然发现,在墙上的某个不显眼的位置,一些文字或者图案,正在默默地注视着你,向你倾诉遥远的情愫。<br> 在教室门口迎接我们的是办公室耿主任,平和而热情的话语,一下拉进了彼此的距离。在她的引领下,我们走进了文化气息浓郁的教学楼。你可以感觉到,这楼里每一个角落,都体现出精细,写意着真诚。一段文字,一幅图片,都在诉说着附中人的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br>  在会议室,我们见识了附中王校长的亲切和友好,也聆听了他睿智而风趣的谈话。他对宏观的把握精确到位,细微的举例也生动形象。作为一名上海知名的教育专家,他对学校发展的高瞻远瞩,对办学理念的深刻周详,对未来远景的科学规划,让我们同行的三校同仁都有醍醐灌顶之感。<br>  办公室的会见结束之后,我们来到3F俱乐部小憩,所谓3F,是取“奋进,分享,发展”的首字音序合成,充分契合了校园精神的核心。俱乐部清净闲适,格调高雅,专供教工小憩,有茶有书有咖啡,舒适度可以直接给满分了。<br>  随后,中饭安排在学校食堂进行。偌大的食堂,座无虚席,师生济济一堂。空气中没有噪音,地面没有剩饭,秩序井然,淡定悠然。见不到一例挤兑插队的。就在这时,一队队学生从身旁经过,竟然不约而同地朝我们这些路人甲问好,我们不得不惊叹,这种源于内心毫不做作的文明素养。<br>  下午,我们还有幸偶遇了一场美育课题推进研讨会。让我们再次见识大上海的素质教育,在学生道德培育,艺术熏陶以及人格养成等方面的卓越表现。也让我们深深感到,我们的教育之路,要走的路修远而漫长。<br>  不知不觉中,暮色渐浓,华灯初上。在普陀的大街上,八个人,在沉思中,默默地走进了星辉。</h1><div><br></div> <h1><font color="#ed2308">  <br><br><br> 五 相知</font></h1> <h1>  前几天,偶听到一句话:人与人相遇,就有了生命;思想与思想相遇,就有了智慧。对于后面半句,我自然是没有异议的。但前半句,细想之余,发觉会有歧义,当时不敢苟同。然,在今天,我却开始慢慢认同了。因为,当手和手相握,心与心相通,生命,就会绽放新的生机和活力。</h1> <h1>  后来,通过王校长和政教处主任的介绍,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附中在教学管理和德育管理等方面的特色管理。王校长的教学质量观让人深受启迪,保障体系和年级扁平化管理令人耳目一新,精细化教学管理更让我感触颇深。也许,教学是没有定规的,但是,只要用心了,就能做出自己的特色,干出自己的成绩。政教处的主任在德育方面的管理,更加细致入微,对学生的关爱可谓尽心尽力。德育是每个学校的大难题,虽然都说各有特色,到基本原则还是有的,那就是对工作要负责,做工作精细,对学生要有爱心。</h1> <h1>  下午,为了能赶上听取学校关于“普陀区新优质项目调研会议”的汇报,我们一点之前就到了会议室(因为他们上班时间都是一点)。随后跟着王校长和总务处主任参观了学校特色文化校园建设情况。我们看到了琳琅满目的创新科技教室,美术拓展教室;异彩纷呈的舞蹈教室,服装室;果蔬飘香屋顶果蔬园;设施齐全的音乐教室;五彩缤纷的文化走廊;书香扑鼻的图书馆……这些让我们无不陶醉在浓厚的校园文化的气息中。也让我们深深感觉到与他们存在的差距。而且这每一个地方都能体现细节化,人性化,科学化。比如,室内体育馆的窗帘,因为太高,所以设计了电动升降;美术教室购置刻板机,印制学生的凸版画;音乐教室后面设计了台阶式合唱台;果蔬园根据不同季节种植不同的农作物;等等。<br>  参观结束后,我们又一起回到会议室,旁听了王校长向区教育局领导就项目主题“奋斗,分享,发展”的客观周详的汇报。也再一次被他们的校园文化理念所折服。</h1> <h1>  如果,相处的时间长了,你可能会主动从感官上,从内心里,慢慢去除对方冷冷的角,尖尖的刺,从而发现其温情柔美的那一面。<br>  于是,你爱意萌发了。<br>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普陀教院附中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她的魅力也渐渐呈现在我们面前。不仅有之前了解到的令人迷醉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理念创新,有令我迷恋的工匠气质。而且,还有在后来的听课过程中,学生们所表现的严肃活泼的学习态度和刻苦奋进的学习激情,以及教师们所透露出来的勤奋执着的工作热情和典雅从容的人文风貌。<br>  这一切,都源于学校执着的理念坚持——尊重差异,激发潜能,自主发展。附中王校长亲自大书的这十二个字,不仅使所有师生的外在性差异逐渐朝着既定的目标趋同,也让师生们的内源性特质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所以,如果要一种东西能永恒,要一种永恒有力量,那就是心中要有执念!我想,学校如此,人亦如此了。<br>  </h1> <h1>&nbsp;</h1><h1></h1><h1> <font color="#ed2308"> 六 后来</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nbsp;</font></h1><h1></h1><h1> </h1><h1><br><br> 跟岗学习的时间,随着这个星期的工作日结束,自然也结束了。回望大上海那高大健壮的背影,也在暮色中渐渐远去在江南的朦胧烟雨中。<br> 一周的时间,我深深震撼于他深厚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生命沉淀。一周来,我们一行八人,用我们的努力和智慧,也在这厚重的卷帙上,轻轻划下了一笔。 在这里,我了解了什么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这里,我理解了什么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执着涵义;在这里,我知道了潜心浇灌静待花开的蕴藏;在这里,我明白了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真谛。<br> 一路走来,我们不断地回眸,不断地停留。但最终,我们还是会轻启脚步继续前行。也许停留,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也许前行,是为了更好地停留。但无论何时,只要我们牢记心中的远方,最终会找到出发的初衷。如今,我们在短暂的停留之后,背起行囊,又要离去。没有太多的留恋,更没有不舍。我整整衣襟,坚定从容地启程,毅然把背影留给了身后。因为,我要回到我的诗和远方,我的心灵的彼岸——余干三中。</h1><h1></h1><h1><font color="#ed2308"> </font></h1> <h1>  夜色渐浓,我仿佛看到,在那湖山相依遍地流翠的干越大地,已然星空流转黎明将现。我仿佛看到,清风晓畅,晨曦红遍的余干三中,在叶喜昌校长的衣袂轻扬下,如萌动于东方苍穹的那轮旭日,正待喷薄!</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