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濒临亚得里亚海的威尼斯四面环海,是意大利东北部重要的港口和历史文化名城。据史学家考证,城市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公元452年前,由于匈奴王阿拉提的入侵,罗马难民从帕多瓦、阿奎莱亚逃到威尼斯泻湖岛屿上安营扎寨,躲避战乱,继而填海造地,不断扩充,经数百年王朝更迭、岁月磨砺、危机考验才逐步发展起来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公元13世纪末,它已成了全欧洲最繁华的大都市,并主宰了中古时代相邻地区的商贸活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17条河流和水巷,把仅有7.8平方公里的城区分割成了118个独立小岛,401座形态各异的桥梁又重新将其整合为有机整体,因而它也被世人誉为“百岛之城”、“水城”和“桥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城区内没有公路和铁路,当然就没有了交警与红绿灯等所谓的现代陆上交通系统,除了形态各异的舟船外,明令禁止其它交通工具的界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被称为“威尼斯最长街道” 的大运河,呈S型贯穿整个城市,支撑起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水网交通系统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座水上之都风光独一无二,兴衰历史世之罕见,文化古迹比比皆是,集中了120座风格各异的教堂,120座不同时代的钟楼,64座修道院和40多座各个时期兴建的宫殿及星罗棋布的海滨浴场。</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仅运河两岸目及处,就有兴建于14~16世纪的宫殿,教堂和数不清的豪宅。</span></p> <h3><font color="#010101"> 舟行其间可饱览沿线奇丽的古都风光和错落有致、美仑美奂、古香古色的拜占庭、哥特、巴洛克和威尼斯风格的建筑精典。</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歌德、拜伦曾来此参访,并予以高度赞扬,拿破仑称其为“举世罕见之奇城”。</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独树一帜,产生了乔尔乔涅、提香、丁托列托、委罗内塞等画坛名师和大批能工巧匠。</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他们在建筑、绘画、雕塑、音乐、歌剧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全世界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至今还在产生巨大影响。</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令人景仰的厚重人文,从古至今,全世界无数文化先驱曾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足迹和绝世之作。它是马可波罗远行东方的起点,安东尼奥尼及许多著名电影导演的外景地、徐志摩忧怨愁怀的诗情、瓦格纳告别人世的故居、莎士比亚不竭才思的源泉、无数浪漫情侣爱的伊甸园。</span></p> <h3><font color="#010101"> 几个世纪以来,大文豪莎士比亚于1597年创作完成的文学巨著《威尼斯商人》反复被后人以电影、电视、话剧、歌剧等形式搬上舞台银幕而广为流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形似璀璨水晶石的威尼斯岛,距亚得里亚海岸约四公里,由西北角伸出长堤上承载的公路和铁路与陆地相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穿越式火车站采用全玻璃幕墙,是古城边缘唯一的现代建筑,其独特的造型与全岛古韵十足的风貌形成了强烈对比,成为联结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特殊媒介,将市民和游客从中世纪拉回到现实中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威尼斯港是意大利最大的港口之一,每年进出港船只均在万艘以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贡多拉被称为“水上奔驰、法拉利”。是水城威尼斯独有的交通工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种造型別致、细长轻盈的小船,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曾是威尼斯人代步和名门望族炫耀攀比的工具 。1562年元老院颁发禁令,不准在尖舟上施以炫耀门第的任何装饰,船体全部漆成黑色,只有船头形似中世纪钺戟的嵌板得以保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每艘贡多拉最多允许乘坐6人。船夫上身穿白底带红、兰条纹两种紧身衣,大檐草帽上扎与条纹同色的丝带。不知全世界水兵普遍穿着的“海魂衫”是否与之有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贡多拉纤细的身材,十分有利于它在幽深狭窄的水巷中穿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一路摇曳在波光粼粼的幻影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如今,贡多拉的数量仅有18世纪的二十分之一,几乎成了旅游观光的专用船。但仍然还有专门的工匠和工厂按古老的传统工艺在制造和维修这种小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威尼斯人的所有活动都与水密不可分,无论你身在何处都有近水楼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几步石阶上就是水码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候船的白苒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下船的金发女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气质不同的游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满街夸张的面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水中梦幻的倒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五彩斑斓的夜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叹息桥下的感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闲歇的贡多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夜渡的小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古月下的宁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华美的灯柱。</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古迹,自古就是威尼斯政治、宗教和传统节庆的活动中心。圣马可钟楼高98.6米,修建于十五世纪,每到整点时,两个机械人就会自动敲响时钟,钟声雄浑,覆盖全城。记得儿时,父亲就告诉过我这两个奇妙的敲钟小人,如今终得一见。</span></p> <h3><font color="#010101"> 广场主入口立柱上带翅膀的飞狮,是威尼斯的城市标志。</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圣马可大教堂始建于公元829年,重建于公元1043--1071年,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五个圆形穹顶参照了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教堂设计,平面采用希腊宫殿建筑最为典型的十字形布局,立面装饰大多源自拜占庭风格,15世纪又增加了尖拱门等哥特式装饰,17世纪再添上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栏杆等元素。</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建筑内外有400根大理石柱和4000平方米金碧辉煌的马赛克镶嵌画。圣马可大教堂是融汇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span></p> <h3><font color="#010101"> 圣马可广场的外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总督府的落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不夜的圣马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大运河入海口的夜晚。</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为建造威尼斯,当年意大利北部森林几乎全被砍光,大部分木材被当作木桩打入水下,经年累月,被炭化为坚硬的阴沉木成为这座城市坚实的基础。</span></p> <h3><font color="#010101"> 由于地球板块漂移影响,每100年威尼斯会下沉1.3厘米。二战后,整个城市在20年内下沉了30厘米,如今只要发洪水,圣马可广场就会被淹。全球气候变暖已对威尼斯构成了巨大威肋。</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夕阳下,远方那组精美的建筑就是著名的圣母安康大教堂。</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347年威尼斯历史遭遇“黑死病”劫难,死亡人数高达总人口的五分之三;1630年该病再度袭来,夺去四万五千多人生命,相当于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元老院祈求圣母玛丽亚护佑,并许下宏愿将专为她建造一座大教堂。1631年巴尔达萨雷·隆格纳受命设计这座教堂,1687年,在他去世五年后才终告落成。</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建造这座教堂耗时56年,仅地基就用了17万根木桩,穷尽建筑师一生精力。教堂采用巴洛克建筑风格,巨大的穹顶犹如海上宫殿华丽的王冠,主导了大运河入海口的空中轮廓线。教堂内有朱斯托·勒考特精心制作完成的,表现圣母玛利亚将威尼斯从瘟疫中解救出来的一组雕塑,由提香完成的《圣马可加冕图》绘画,由丁托列托完成的《迦纳的婚礼》等艺术作品。</span></p> <h3><font color="#010101"> 在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不断上升,威尼斯持续下沉的危机中,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全世界关注、支持下再度战胜艰险,安康吉祥,永远屹立于亚得里亚海岸!</font></h3> <p> 2016年1日23日完稿于重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