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香居 展览“出版不朽”

高小龙

<h3>这是台北最好的舊书店,舊香居,这是它的艺廊、就是不卖书,专做展示活动等等。书店在它的斜对面,八十米~</h3> <h3>这是商务印书馆的标志,对,台湾商务印书馆,和大陆香港的商务印书馆在六十八年前是一家,四九年后,各是各的了……其实,就这个标志来说,这是分家前的老商标,台湾一直在用。我喜欢这个标志,怀柔,谦逊,有古雅味道,北京那个,太硬,太白(書的形状)書角太尖,觉得会扎手。</h3> <h3>2017年是商务印书馆成立120周年,年初台北书展,商务的展位布置隆重,展陈内容就是这个题为"出版不朽"的主题纪念書展。印象深的是民国商务的经典出版物,萬有文库書系,中小学生文库書系,作家的书稿,代表出版社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物原件等等,还有近七十年来商务成为台湾商务之后各个时期的经典出版作品。</h3> <h3>台北書展结束很久了,舊香居掌门人吴卡蜜做了一个决定,她联合台湾商务,把舊香居多年收藏积攒的民国三十八年前商务印书馆的经典出版品,包括一些最近七十年来台湾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物,在舊香居自己的艺廊,做一场書店现场版的"出版不朽"圖書展。</h3><h3>在舊香居做民国書展,台北舊香居+台湾商务印书馆,天然的缘分,这不是天作之合又是什么?</h3> <h3>那天和北京三联的建良小兄一道,看完常玉大展,说去舊香居看看吧,许久没去了。</h3><h3>没走到舊香居书店,就先被舊香居艺廊里明亮的灯光和透明玻璃上几粒黑色的大字"出版不朽"给拦截了。</h3><h3>我们竟然赶上了这个展览的开幕式和嘉宾聚会……</h3> <h3>和吴老板寒暄一番,跟台湾商务印书馆的干部握手致意,而后在这间并不阔大的空间里转转看看……</h3><h3>这些舊香居集書店集藏多年的珍品图书,各个于我而言,熟悉,亲切,我看的时候是在细数,这个我有,这个曾经差点有,这个竟然没让我碰到,这个可惜我没有……藏书同好之间,我相信很多人会如我这般,羡慕仅止于羡慕,发现好东西放在对的人这里,遗憾自己无缘得到之余,是很诚心地为主人高兴和骄傲的。</h3> <h3>之前我发朋友圈,预告随后会有一个观展感受发布,属于获得全新的经验和启发的观展体验,就是这个了,舊香居吴卡密这次的布展,在我想象之中,但是亲眼看到呈现眼前的实景,着实让我意料之外~~~</h3> <h3>话说我也做过若干次规模都比这个大许多的展览,"故纸温暖,民国图书典藏展"历次巡展,都是兴师动众的架势,可是,没有一次如舊香居这次的布展这样的开放!开放到零设防,所有藏书,不加任何包装和遮掩,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或站或靠或躺,面对每一位观者,書和人眼之间,坦诚相对,互相张望打量,分不清,谁是这个场地里的主人,或者,谁都是这个空间的主人,每个人都可以觉得这是一个和自己有某种亲密关系的居停之处,这些舊書册,无忧自在地站在书桌一角,茶几一角,泰然处之,像是每个进这屋里来的家人,又像是一个了解你的所有隐私的伙伴,一切就是那么不点明,含蓄,会意地呈现,每本書和每一个站在它面前注视它的人之间,都会发生一个瞬间,那个瞬间里,只有他(她)们自己才能猜到或费半天劲也猜不到的密事~~这真是太刺激了!爱书人和书,爱书人的时代和书的时代,用这样的第X类别接触,这个小小空间里的一个严严密密地展览,瞬时呈现了巨大的能量场,人的能量和書的能量,人的灵性和書的灵性,交织,萦绕……一切都源自一个让新人和舊纸页彻底不设防地亲和,这样的一个展览,说是备受启发,只是很平庸的表述,更玄妙的联想,找不到切入的角度来给旁人做交待,各自去看去感受就好了,当然,你和这一房子的舊書之间唯一的防线、就是你不能动手去摸它们,你一伸手,这道防线刺破了,所有的美和魅魂飞魄散,就不好玩儿了。</h3> <h3>这个展览当然有很现实的问题,台湾社会民风尽管大体上是绝对的温良恭俭让,可是世间总有妄人,须防范,我问吴老板保安问题如何,吴老板说,商务人多,会每天派員来这里帮忙看护这些珍宝。对了,毕竟空间紧凑,不存暗角死角,还是照顾的过来的,我更觉得,展览不在于规模和排场,在于内容和灵魂,一个能让藏品和观众产生心意相通的展览,空间似乎反而是越紧凑,越好!</h3> <h3>北京和台北的爱书人,藏书人,出书人,买卖书人……</h3> <h3>舊香居艺廊斜对面的舊香居书店,间隔八十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