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张爱玲?

蕤の世界

<h3>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是因为有支持她读书认字的父亲和丈夫赵明诚,之后八九百年间无女作家。五四运动以后,出现了女作家谢婉莹,她的作品大部分是儿童文学。直到三十年代才出现了左派女性作家丁玲和萧红,她们的代表作分别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呼兰河传》,具有反抗、批判意识,很难从作品中透露出女性特质,很明显地表现了妇女能顶半边天。</h3><h3><br></h3><div>张爱玲是四十年代出名的女作家,她生长在上海租界区没落的贵族书香门第,当时的上海,人称十里洋场繁华的大上海,比较早的西化了的城市,中西文化交流地,抗战时期,上海变为“孤岛”,她的作品被称为孤岛文学,大多数发表在杂志、报纸上,面对大众的文学,作品背景就是如此。2002年我曾出差路过上海逗留过三天,看到外滩排排欧式建筑,高耸的世贸大厦,在建的据说最大的shopping mall,瞬间感觉国际化大都市,较之我们古都是繁华了许多,那时我们的高新区还在建设当中。</div> <h3>张爱玲之所以到如今还被人喜欢,是因为她以城市独立女性的角度,冷酷地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普通人隐秘的心理与情结,展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西方文化交汇时人们的情感、婚姻生活,揭示了传统与现代融合下男权社会中女性难以摆脱的悲剧性。</h3><div><br></div><h3>最近在看法国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Ⅰ、Ⅱ,其中就讲到女性为什么长久以来是男性的附属品,首先是有生理原因,其次就是历史原因。女人们的正常命运是婚姻,婚姻使她们实际上仍然从属于男人,男性的威信依然建立在牢固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上。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也提到妇女的从属地位。</h3><h3><br></h3><h3>我觉得这个历史原因很重要,张爱玲的作品能反映出这个问题说明她很理智,一般人认为女性写爱情容易滥情,但是读她的作品却不会有这种感觉,相反却很冷静地刻画出了人物的性格。能长久的深入人心,是她真实的反映了女性的内心情感,那些悲哀、孤独、痛苦、心酸、压抑被她真实的描写出来,适婚女性要去谈恋爱、相亲,都想嫁个有钱人家,在面对一个即将和自己共度一生的陌生男人面前种种的小心思,女性的那种小诡计等等,把女人婚后那种孤独感描写的淋漓尽致,描写夫妻生活,不仅符合当时社会,也适合现代社会,表面看似恩爱夫妻,可实际还存在家暴,那就是没有爱情的婚姻;性应该是爱、温暖的代名词,在她的笔下女人却成了男人的发泄工具,没有感情的性生活简直是种受罪,如此大胆而真实的描写,还是很贴近生活。不仅女性喜欢,更是提供给了男性作反省的思考,能更进一步了解女人而去读她的作品。<br></h3><h3><br></h3><h3>张爱玲清冷孤傲、独立脱俗,靠自己稿费生活,能自食其力,有过两次婚姻,从来没有那种依附于男人的行为。她和胡兰成因小说结缘,后相知、相恋,开始的确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她不是个世俗的人,由于胡的殷切与主动,她单纯的认为找到了懂自己的人,所以就有了她的爱低到尘埃里,好的爱情让人变成傻子,坏的爱情让人变成疯子,最好的爱情让人变成孩子。两人初次见面胡觉得张幼稚而可怜,胡比张大14岁,张因在原生家庭所受到的伤害,她能在胡身上找到那种既有父亲又有恋人的感情,想必就是那种孩子般感觉。在他们交往期间是张爱玲写作的黄金时代,谁知胡却是个滥情的人,放在现如今就是标准的渣男,不顾廉耻的背着张勾引了周护士、寡妇范秀美,这成了张爱玲生命中的劫数。不过有因就有果,他最后的结局也很不好,不想用“报应”二字去总结他。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在他们分手时候,张还给胡寄去30万接济他。她能满怀热情,穿过租界的层层封锁去看望胡兰成,结果看到的是他和别的女人在一起,她满腔热忱瞬间幻灭,分手是绝对的高明。他如雨露,既然无情,你便是低到尘埃里也开不出花,只能腐烂成泥还不如早早抽身。有兴趣看看由三毛作为编剧的老电影《滚滚红尘》,就是写张和胡的爱情,如梦人生芳心碎,空对落花清泪垂。张爱玲后来到了美国改嫁剧作家赖雅,不久,赖雅瘫痪,张照顾他至死。</h3><div><br></div><div>正因为有如此经历,她的作品写出来很贴近大多数城市上班族的生活,晚上躺在床上能听到电车滴铃铃的响声,那份孤独只有她懂。</div><div><br></div><div>她的《倾城之恋》,一座城市的<u>沦陷</u>,成全了一段感情。和那个“倾国倾城”典故没有一点关系。故事主人翁白流苏和范柳原,各怀心事,各取所需,白小姐的无奈,只能委屈求全。身处困境,只能如此。原生家庭的冷漠使得白流苏的选择显得有点明智,至于真爱是否存在可另当别论。平日里算的精细的两个人,却在战争中相互扶持、敞开心扉,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患难见真情、生死与共吧。在生死边缘的人,仿佛会一下子洞察人生,豁达与清醒也是前所未有的。</div><div><br></div><div>倾城之恋,人生中的幸事莫过于在战乱中幸存,与所爱之人,携手与共。也算是意外中的圆满结局。</div><div> </div><h3>她的《金锁记》中曹七巧,一个菜市场卖麻油的女孩,出身卑微,嫁于不中用的丈夫,她每晚感觉丈夫像块冷冰冰的死猪肉压在她身上,与季泽的爱恨纠缠,“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留给读者思考,在没有得到爱情时受到侮辱与迫害,为追求金钱、权利、爱情,最后变为施暴者的扭曲心理,展现人性恶的一面,压抑的人生,时代的悲剧。张爱玲是抓住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活灵活现地刻画了人物。</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鸢尾花 花语:绝望的爱</i></h5> <h3>现如今出现的大龄单身女性,大多数学历高,自己有房有车,有工作甚至有企业,不再依靠男人去征服世界,但是在张爱玲的笔下这类人有着骄傲背后的心酸,试想一个人独自享用孤独是个什么滋味呢,也许两个人的孤独胜于一个人的孤独,与其活在两个形如陌生人的有隔阂的婚姻中还不如单着,也不平添莫须有的烦恼!估计是比张爱玲的小说还理智,害怕了婚姻!</h3><h3><br></h3><div>一个女人不管有多么的风华绝代,才华出众,如果没有爱情,那也不过是一朵等待枯萎的玫瑰而已。不想枯萎,先读懂自己,再去读懂张爱玲,然后读懂爱情,避轻就重,去寻找自己的爱情!未进城的人擦亮双眼,那人还在灯火阑珊处;进了城的人有没有这道点心也无妨,一样日升,一样日落,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是心中的乌托邦,实现与否?大多数人都是寂寞惯了的,走完生命的渡口,终会相聚。</div><div><br></div><div>喜欢她有各自的理由,不管是她自己的故事吸引人,还是看重她的作品,无需解释,心领神会就好!</div><div><br></div>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z1bd2nl?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小团圆》并非都团圆</a><br></h3> <h3><b>文字、图片来自蕤の世界原创</b></h3><h3><b>严禁个人公众号转载!违者必究!</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