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欧洲(一):散步柏林

牧石

<h3><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出发!去欧洲看看……</h3> <h3><br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北京转机,正点准时。西安三航站楼出发,北京二航站楼到达,就地中转,无需连滚带爬赶飞机摸不着门径。这是个经验,应该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h3> <h3><br /></h3><h3> 近10个小时的飞行,银鹰翩翩然降落在柏林西北的勃兰登堡国际机场。六边形的航站楼使人很有方位感,进出十分便捷,一点不觉得折腾。首先吸住眼球的是这个小小的挂牌,乍看还以为是二三十年代上海滩上的"白狗子"。再看,原来是表示德国海关要验证你的护照,非常萌趣好懂。</h3><h3> 柏林到了……</h3> <h3><br /></h3><h3> 一出机场,迎面而来的新奇感是这片筑满鹊巢的小树林,心情一阵喜悦。在故乡,由于滥用农药种种,如今已是很难见到喜鹊了。非常怀念少时背着书包去上学,清早一出门首先看到的就是大门外高耸入云的白杨树上,喜鹊在它的巢边跳来跳去的叫着,仿佛在向你祝福致意,由此一天都会兴高采烈。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黑白分明的精灵们群聚在一起,的确震撼!</h3><h3> 好兆头,我喜欢喜鹊!叫喳喳的声音像是在为我们的到来致辞欢迎!</h3> <h3><br /></h3><h3> 孩子们早已从美洲先期抵达这里,等候着亲人们从不同方向来此集中。接机、租车、下榻一气呵成,全然用不着我们再操心揣摸欧洲的多种语言齐用所表达的意思。紧张的心绪顷间释去,一下子找到了家的感觉,真好!</h3> <h3><br /></h3><h3> 酒店外观朴素平常,如同国内的一些大点的旅馆。要不是门前的旗帜标示,几乎看不出酒店的气势。但内部设施齐全,装修豪华典雅,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贯穿于整个空间。点点滴滴,难足细数。</h3> <h3><br /></h3><h3> 这是柏林市的中心区域,当地时间才18点,车少人稀,店铺大多已经打烊。我们真不敢相信这是德国的首都,"门庭冷落鞍马息",宁静的有点像故乡的县城。二战结束,柏林一片瓦砾,德国人把精力主要放在了基于生存和生活的内功修炼上。现在产品质量、机械工具、工业自动化、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等等,已遥遥领先世界,让世人瞩目,赢得了尊重。</h3> <h3><br /></h3><h3> 除了教堂、馆塔,几乎没有什么特别宏伟的建筑,六层左右的楼房非常普遍。</h3> <h3><br /></h3><h3> 这算是比较大的建筑了</h3> <h3><br /></h3><h3> 马路牙子上的青铜雕塑,想必也是不凡之尊。无奈饥肠辘辘,填饱肚子当紧,只好擦肩而过。</h3> <h3><br /></h3><h3> 满街转悠,也没遇见有餐馆营业。孩子们说正值复活节假期,欧洲人要享受假期的欢乐,并不在乎赚钱的所有机会。更何况我们点名说想吃中餐。还算运气,在这里终于吃到了面包片和蔬菜沙拉,喝点红酒。很好👍!全家的团聚胜过一切美味佳馔。</h3> <h3><br /></h3><h3> 柏林计划两天时间,只能算是在施普雷河边散了散步。</h3> <h3><br /></h3><h3> 酒店住宿带早餐似乎已成国际惯例,西餐还是人家老外的地道!</h3> <h3><br /></h3><h3> 这是六月十七日大街。</h3><h3> 听这街名怪吧?导游简介:这是为了纪念1953年6月17日东柏林事件,西柏林通往勃兰登堡门的大街被命名为"六月十七日大街"。</h3><h3> 远方那醒目的金色便是德军胜利纪念柱,细雨中仍不失光辉。</h3> <h3><br /></h3><h3> 举世闻名的柏林墙遗址,倒塌已28年了,遗址痕迹仍然被德国人用这种特殊的方法清晰的保留着。我揣摸着,这不单单是一个尊重历史的标记,而是德国人想告诫自己: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h3> <h3><br /></h3><h3> 这是柏林墙拆除时保留下来的一段墙体,德国特邀来自21个国家的117名艺术家在1316米长的墙面上涂鸦绘画作品,使得历史的厚重与顶尖艺术完美结合,墙因艺术而登峰,艺术籍墙而扬名。如今,价值连城……</h3> <h3><br /></h3><h3> 柏林墙其实很薄,只有20厘米许。这与我们的万里长城根本无法比肩。秦始皇用墙抵御外患,柏林墙则主要用于试图阻隔信仰的直通。</h3> <h3><br /></h3><h3> 《兄弟之吻》,柏林墙上最著名的涂鸦之一。作者,莫斯科艺术家迪米特里·弗鲁贝尔。取材于以前一个场合中勃列日涅夫亲吻前东德最高领导人昂纳克。可能是表达苏联和东德的关系的意思,如今看来,用以表达一衣带水,睦邻友好,世界和平有何不好!</h3> <h3><br /></h3><h3> 勃兰登堡门,德国的标志,柏林市的中心。游人必去,有"不到勃兰登堡门,就不算到过柏林"之说。导游是个山东学艺术的留学小伙,如今在柏林改行从事提供租车、驾驶、导游等一揽子服务工作。像德国人一样严谨,只载你到必须去的地方,一路并不多作解说,一旦问及,有问必答,言简意赅,高度精炼的概括性介绍,节约了同胞不少时间。</h3> <h3><br /></h3><h3> 柏林勃兰登堡门旁边的美国大使馆前,荷枪实弹的警察很随意的混在人群中巡逻值勤,此时中雨,人家似乎并不在意!</h3> <h3><br /></h3><h3> 站在"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群"中北望,美国大使馆高大醒目;远处飘着的德国国旗是总理府邸。不知为什么,此时此刻,脑际南京的影子浮生连篇……</h3> <h3><br /></h3><h3> 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群就是这个样子。安放着2711块混凝土墩,在一个斜坡上以网格图形排列,远远望去,如同一片灰黑色的波涛起伏汹涌。置身其间,仿佛置身棺材群中。的确有一种心神不安缠扰不清的气氛。据说还有另外的寓意:每个雕塑代表一个原有秩序,因人为因素而远离人类。</h3> <h3><br /></h3><h3> 你大概不会相信,背景像一个超市的建筑物竟然是德国总理府。</h3> <h3><br /></h3><h3> 柏林博物馆岛上的建筑群是一组独特的文化遗产。岛上的五座博物馆形态各异,却又和谐统一,施普雷河从两侧流过,使它们的气势更加宏伟磅礴。1999年,这组博物馆群落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h3> <h3><br /></h3><h3> 宪兵广场上的法兰西大教堂与柏林大剧院遥相辉映。</h3> <h3><br /></h3><h3> 宪兵广场前的马路上时而走过冷兵器时代的马拉车,在古城堡的背景中使人愰若穿越了中世纪。</h3> <h3><br /></h3><h3> 柏林大教堂,建造于1894年~1905年,是威廉二世皇帝时期建造的文艺复兴风格的新教教堂,也是霍亨索伦王朝的纪念碑。很多王室成员都长眠于此。首先就被大教堂雄浑的气势和无与伦比的造型所震撼,全家留痕纪念。</h3> <h3><br /></h3><h3> 每人七欧元可以进入教堂参观。不愧是皇家的教堂,至高无上的教权和皇权合二为一,威廉二世给世人留下了一个不朽的传奇。造就了教堂里壁画耀顶,金塑银裹。高大空旷的教堂穹顶之下烛火闪烁,福音绕绕,肃穆庄严。</h3> <h3><br /></h3><h3> 上到教堂顶,又是另一番景致和感受。近距离观赏顶部的雕像,或禽或兽,或风或马,人物风格表情也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远眺四周,逸人景色尽收眼底。震撼无处不在!</h3> <h3><br /></h3><h3> 参观结束,我们经由地下室出口走出教堂。地下室是一个大型王室墓葬,叫霍恩索伦墓室。这里存放着四个世纪以来近百具棺木。棺椁如阵,昏暗阴森,均为历代皇室成员。我们中国讲究入土为安,不喜打扰。在这却是希望人们参观瞻仰。东西方理念差异的确很大。</h3> <h3><br /></h3><h3> 柏林苏维埃战争纪念碑。纪念碑全部采用花岗石建造,在第二个平台两边基座上陈列着坦克,据说是首先突进柏林的那两辆"T34"。第三个平台两边陈列的是苏军攻克柏林时使用过的两门榴弹炮。第四个平台上是一座花岗岩苏军战士雕像:披斗篷、挎行囊,背步枪,凝视地面,威武豪迈有加。</h3> <h3><br /></h3><h3> 散步到这,我们站在空旷萧默的前苏联人建造的苏军胜利纪念碑广场中央,静静的追溯着时空的脚印,仿佛看到了柏林战役那场惨烈的历史画面:炮弹如雨,装甲排潮,电石血火,百里柏林半月成瓦砾!远处,象征普鲁士辉煌的德军胜利纪念柱高耸入云,金灿灿矗立在柏林最抢眼的十字路口。这张扬民族辉煌战绩与代表战败耻辱的两处印记,就这样遥相对视着。德国人的气度顿时令我们生敬,愿意久久徘徊在这里,去感悟德国人在历史的反思中崛起的强大的精神内涵种种……</h3><h3> 由此也想起我们的那个邻国种种,二战休矣,那个狂人时代早已灰飞烟灭,但历史的教训人类能否永久记取?</h3><h3> 柏林,我们还会再来!</h3> <h1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r /></b></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h1 style="text-align: left;"><b>敬请期待:</b></h1></b><b><h1 style="text-align: left;"><b>我们看欧洲(二):漫步捷克</b></h1></b><b><h1 style="text-align: left;"><b>我们看欧洲(三):信步瑞士</b><b> &nbsp;</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我们看欧洲(四):浪漫威尼斯</b></h1></b></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