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研 展示风采 ——海口市灵山镇中心小学低年级数学组开放周展示课活动简报

妍子

<h3><font color="#ff8a00">时间:2017年4月11日</font></h3><h3><font color="#ff8a00">地点:海口市灵山镇中心小学行政楼多媒体教室<br>主题:第八周开放周教学展示课<br>主持人:陈秀妍<br>参加人员:符益瑜教研员及灵山镇全体一、二年级段数学老师<br>上课教师:梁晨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年级)<br> 陈玉妹《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font></h3> <h1><font color="#b04fbb"> 数学计算是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同时也是小学数学基础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时期,低年级教学是高年级教学的重要基础,每个年级的知识点具有很强的连贯性,每一节新知识都是以已学知识为依赖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点。那么教师如何积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实现知识上的转化和迁移,以便提高小学低年级计算课的数学能力和水平,将是我们这次展示课需要探讨的内容。<br></font><font color="#b04fbb"> 陈秀妍组长主持本次活动,她提出本次活动的三项议程:<br></font><font color="#b04fbb"> 1、承担任务的教师上展示课<br></font><font color="#b04fbb"> 2、上展示课的教师进行说课和反思<br></font><font color="#b04fbb"> 3、听课教师进行评课</font></h1><div><br></div> <h1><font color="#57a7ff"><b>一年级梁晨诗老师的课堂展示</b></font></h1> <h1><font color="#57a7ff"><b>二年级陈玉妹老师的课堂展示</b></font></h1> <h1><font color="#b04fbb"> 符益瑜教研员主持评课,首先他向全体听课教师转达了:海口市教师课堂评课的6方面指导意见。<br></font><font color="#b04fbb">1、限时讲授 <br></font><font color="#b04fbb">2、先学后教<br></font><font color="#b04fbb">3、问题导学<br></font><font color="#b04fbb">4、合作学习<br></font><font color="#b04fbb">5、积极展示<br></font><font color="#b04fbb">6、矫正及时</font></h1><h3></h3><h1><font color="#b04fbb"> 接着各听课教师,结合所听的课按上面的6点进行评课。</font></h1> <h1><font color="#57a7ff"><b> 一年级 梁晨诗老师对展示课进行简单说课和反思。</b></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1><h5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4fbb">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br>教学内容:江苏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例题1(42~43页)<br>教材分析:<br>本节课主要是认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通过情境图引出问题,列出算式,然后讨论探索口算的方法,最后学生自己说出喜欢的方法,并且试一试,使学生能够熟练口算。<br>教学目标:<br>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芳法,并能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加减一步或两步式题。<br>使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法方法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br>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自信心。<br>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理解其算理。<br>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br>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br>教学过程;<br>(一)、复习旧知<br>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们都非常的聪明,积极回答问题,什么问题都难不倒大家。今天呢,梁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客人,大家想不想跟它交朋友?(想)好,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喜羊羊,并跟大家打招呼)大家都知道喜羊羊聪明机灵,什么事情都难不倒它,今天它想带着我们全班同学去参观游乐园,大家想不想?(想)要想去游乐园,必须要闯过喜羊羊的三道难关,大家敢不敢挑战?(敢)准备开始!(读算式,说得数)<br>1、(电脑出示口算)3+2= 2+7= 6-3=<br> 9-4= 8+2= 7-3=<br> 3+5= 2+4= 2+1=<br>(教师点名一个个回答):同学们真棒,这些难不倒大家,顺利过关了,那我们接下来第二关。<br>2、我会填。<br>1、40里面有( )个十 ; <br>2、7个十是( );<br>3、4个十和3个十合起来是( )个十;<br>4、6个十减去2个十剩下( )个十。<br>恭喜你们闯过了难关,来看最后一关。<br>3、认识整十数<br>教师出示小棒<br>这里是多少根小棒?(10.20.30.....)<br>师:哇。同学们太厉害了,全部闯过了喜羊羊的难关,喜羊羊准备带着大家坐车去游乐园玩了。<br>(二)、教学新知<br>1、出示主题图<br>师:我们跟着喜羊羊来到了车站,突然,谁出现了呀?(灰太狼)灰太狼出来拦住了我们的去路,要求我们回答他的两个问题才能够坐车。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灰太狼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br>出示灰太狼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们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br>设想生:大客车有40个座位,中巴车有30个座位。(让学生自由说)<br>继续出示灰太狼的下一个问题:你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 ,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br>教师让学生自由说,并汇报,(在这里注意学生语言表达完整性,及时纠正)<br>生:大客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br>师:这个同学提出的这个数学问题非常好。(出示课件:大客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br>师:要求:“大客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应该怎样列算式?<br>生:40+30=70<br>师板书:40+30=70 <br>师:还有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算式的。<br>师:除了这个列法,我们还有没有不同的列法。动脑筋想一想。<br>(可不可以列成30+40=70)<br>师板书:40+30=70 (或30+40=70)<br>师:刚刚同学们都非常的厉害,直接就说出得数啦!那40+30是不是等于70呢?我们可以通过摆小棒的方法来算一算,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小棒,老师给两分钟的时间,自己动手摆一摆,用手里的小棒表示出40+30=70.<br>操作一:学生开始操作,教师下去来回巡查,同时教师找一个学生上讲台摆小棒。<br>师:停,所有同学把手放好,不能够再摸小棒。123,(请坐好)<br>师:谁来告诉老师40+30是不是等于70呢?你是怎么摆的呢?先摆多少?再摆多少?我们请你上台摆给大家看看,好吗?)<br>师:小眼睛。 <br>(让生上展示台上摆出左边有4捆小棒,右边有3捆小棒.) <br>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摆的?<br>生:(先摆4捆小棒表示4个十。再摆3捆小棒表示3个十。4个十和3个十合起来是7个十。<br>师:说的非常的好。哦。他是先摆4捆小棒表示4个十,再摆3捆小棒是表示3个十,4个十和3个十合起来是7个十,也就是70 <br> 师:非常好!现在我们来看看这道算式,在仔细想想刚刚我们摆小棒的过程,刚才我们摆了4捆小棒是4个十(板书),又摆了3捆小棒是3个十(板书),4个十和 3个十合起来是7个十,7个十是70(板书)。(结合板书说) <br>板书设计: <br> <br> 40 + 30 = 70 <br> ↓ ↓ ↓<br>板书→(4个十 + 3个十 = 7个十)<br>师:这个同学用小棒表示出了40+30=70,这个方法非常好。大家跟他摆的一样的请举手。(举手,)<br>师:好,老师把大家的摆法也展示出来,小眼睛,(看黑板)(点击幻灯片)老师这一捆小棒也是10根,(点击幻灯片)那老师先摆出4捆小棒表示几个十?(点击幻灯片)(4个十)(点击幻灯片)再摆3捆表示几个十?(点击幻灯片)(3个十),那么合起来是(点击幻灯片)(7个十),那就是70.<br>师:那除了用摆小棒的方式,我们还可以用计数器来拨一拨,请看大屏幕。(出示幻灯片)<br>师:大家仔细看一看,现在有多少颗珠子。(4颗)那他们在什么数位上?(十位)那十位上的一颗珠子代表几?(生:10)那4颗珠子也就代表4个(),4个十也就是我们的40,那加上30怎么加呢?你们跟着老师一起来数一数。一个十,二个十,三个十。三个十就是30.<br>那大家再来数一数现在十位上一共有多少颗珠子(7颗)7颗珠子就代表有7个(十),也就是70。所以4个十加3个十就等于7个十。<br>师:通过刚刚我们动手摆小棒和拨计数器,最后算出40+30=70,是不是对的?(是)最后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个)<br>师:好,我们在一起来回想一下刚刚是怎样算40+30=70的呢?我们是先把40看作4个十。30看作3个十,4个十加3个十就等于7个十,也就是70。<br>师:我们刚讨论了整十数加整十数的算法,那接下来老师出一道更深的题考一考大家,看看你们会不会<br>教师出示:70-30=(板书)<br>师:大家一起来试一试:70-30等于多少?<br>生:40(板书)<br>师:你们是怎样想的?<br>教师让学生举手汇报:<br>1、7个十减去3个十等于4个十,就是40.想加算减。因为40+30=70,所以70-30=40<br>2、摆小棒:先摆7捆代表70,从7捆中拿走3捆,剩下4捆,就是40.<br>3、7个十减去3个十等于4个十,就是40.<br>4、计数器<br>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下这两个算式,30.40.70我们都把他们叫做什么呀?(整十数)对了。30+40=70这是什么法?(加法)(师:整十数加整十数)这是70-30=40这是什么法?(减法)(师:整十数减整十数)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揭示课题板书)<br>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是爱动脑筋,个个都很厉害,喜羊羊和灰太狼都非常的佩服你们。<br>师小结:刚刚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同学们掌握的都非常棒!那现在头脑里面想一想刚才是怎样算的,老师想考考大家看谁算的又对又快。拿出我们的口算题卡。我喊开始就动笔,(写完就自己举手)<br>(教师巡视查看,拿一张上讲台来改分评价,让学生自己跟着改,并说出5道算式的算理出来,最后给分)老师在上面打钩,你们在下面也给自己打上一个小勾,有没有全对的同学,请举手。<br>三、练习巩固<br>师:我们解决了灰太狼给出的问题,和喜羊羊一起坐车来到了游乐园!(教师出示3张游乐园风景)<br>师:游乐园好热闹啊!(出示一张游乐园图片)我们一起来先坐小火车进去吧,咦!火车上有习题,我们一起先来回答!<br> 1、第一关开火车<br>教师出示火车算式,让学生开火车回答。回答完毕给予表扬:恭喜你们!<br>2、第二关“一图四式”<br>(1)师:我们乘着小火车来到了奇妙商店,瞧,这是什么?(是小花串成的手链),让我们来数一数每串手链上有几朵紫色小花朵(每串有10多小花)。 <br>(2)、左边一共有多少朵小花呢?右边呢?你能根据这幅珠子图完成下面4道算式吗?(能) 好,动脑筋思考,举手回答。<br>交流: 50+40=90怎么算的?90-40怎么算的?(复习一图四式)教师让学生回答。<br>3、第四关:解决问题<br>师:这节课我们就是学习课本42和43的内容,请大家翻开课本43的第5题,认真看一看,看懂的小朋友请举手,(举手)这里老师需要两个同学扮演,一个读羊伯伯的话,一个读小兔子的话。<br>四、课堂总结<br>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教师点评并作适当补充) <br>板书设计:<br>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br>40 + 30 = 70(个)<br>4个十 + 3个十 =7个十<br> <br><br></font></h5><h5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4fbb"> </font></h5><h5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4fbb"><br><br><br><br><br><br><br><br><br><br></font></h5><div><br></div> <h3><font color="#39b54a"> 教学反思</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通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多种不同的算法,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br>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借助参加游乐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愉快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看图)、想一想(想问题、想算法)、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摆小棒)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br>1、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借助带学生去参观游乐园的生动情境,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 <br>2、在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交流、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 <br> 教学环节的不足之处是学生在说算理的过程中表达的不是很流利,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加强训练,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感悟。</font></h3><div> </div> <h1><font color="#b04fbb"> 各校听课教师积极发言,谈谈各自的听课体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听课体会)</font></h1> <h1><font color="#b04fbb"> 福同小学的王和秋:本节课上的不错!学生合作,展示都做的很好,课堂激励表扬也不错。需要注意的是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一定要明确条件,引导学生列式计算,要注意让学生说算理和计算方法。<br> 大林小学曾弘宇:梁老师的这节课上的还是不错的,她作用了比较直观的手段,引导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加深算理的理解,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来明白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但是算法讲的少了点,可以继续使用小棒把其他方法引申出来,这样才比较系统。<br> 中心小学林开:梁老师的精神面貌值得我学习。<br> 中心小学冯海花:本节课用动物闯关很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的设计也很好。不足的是在教学生新知的时候,学习算法讲的少了点。<br> 东平小学王进:教者能引导学生观察题意,列出算式,一步步学习。最后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与算法,过程值得我学习。<br> 中心小学陈向荣:设计很好,使用喜洋洋的动画人物贯穿整节课,算法算理很好。<br> 符益瑜教研员:一节课的时间分配要好好想想,哪个环节花的时间多一点?这节课应该是让学生探究40+30=70,这个环节花的时间要多一点。作为教者一定要让学生说说算理和算法,一定要学生探究这个过程,一定要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这节课上的非常有条理,效果非常好。不足:1、引导通过摆小棒得出算理这个环节,还不够。教师不要急着说,要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这样更好。2、第三关:这里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改成“我是谁?”<br> 中心小学陈秀妍:本节课梁老师根据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为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借助参加游乐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愉快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看图)、想一想(想问题、想算法)、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摆小棒)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br></font></h1><div><br></div> <h1><font color="#57a7ff">二年级陈玉妹老师对展示课进行简单的说课及反思</font></h1> <h5><font color="#b04fbb">《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br>教学内容:<br>教科书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br>教材简析:<br>“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学习完成“表内除法”之后不久进行教学,并且以表内除法为基础,通过对比加以编排。例1通过平均分物过程的对比,教材通过“将一些草莓,每2个一份,可以怎么分”,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有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数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例2中对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法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br>教学目标:<br>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br>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br>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br>教学重点:<br>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br>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br>教学准备:<br>课件、卡片、实物果盘、小棒。<br>教法简介:<br>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借助实物分一分,摆一摆。学生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br>学情分析:<br>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较好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子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br>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安排了动手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利用学生练习做题的环节,深化22理解余数小于除数,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br>教学理念与策略:<br>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是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通过让学生经历分东西的活动,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良好的基础。整个教学过程秉承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我将教材略作表动,因此把例1和例2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课时完成。<br>教学过程:<br>(一)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br>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br>教师: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br>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br>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摆一摆。<br>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br>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br>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盘)<br>教师:你能说说为什么选择用除法来列式呢?<br>生:因为是平均分。<br>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br>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三盘” (设计意图:回顾除法算式的含义,及各部分的名称,是学生能够坚强记忆。)<br>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br>(1) 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br>教师:如果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实物来摆一摆。<br>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br>生:剩一个草莓。<br>教师:这一个草莓为什么没有摆到盘子里,它能在摆一盘吗? 生:不能<br>教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br>生:因为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br>(2) 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br>教师:你们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学生写出除法算式。7÷2=3(盘)„„1(个)<br>教师:谁来把刚才写出来的算式读给大家呢。<br>生:学生汇报。<br>教师:板书。省略号后的数字,我们把它叫余数。<br>(3) 归纳总结,完善认知结构。<br>(设计意图:再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br>(二)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br>动动手:8根小棒能摆2个正方形,如果用9根,10根,<br>11根,12根呢?先摆一摆,并写出算式。<br>8÷4=2(个)8根<br>9根<br>10根<br>11根<br>12根<br>13根13 ÷4=3(个)……1(根)<br>14 ÷4=3(个)……2(根)<br>15 ÷4=3(个)……3(根)14根15根<br>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br>2.组织交流。<br>3.通过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br>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br>1.余数可能是4、5、6吗?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br>2.余数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想的?<br>板书:余数小于除数<br>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的活动,写出了这么多有规律的算式,大家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了除数要比余数小的规律。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br>(三)巩固练习。<br>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br>2.抢答:下面的算式中,如果有余数,可能会是哪些?<br>3.我会选:下面的算式中,余数可能是答案中的那一个?<br>4. A:6 B:8 下面这些算式中,除数可能是答案中的哪一个?<br>A:8 B:4 C:3 D:5<br>(四)课堂总结。<br>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呢?<br>板书设计:<br>有余数的除法<br>例1、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br>6÷2=3(盘)<br>例2、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br>7÷2=3(盘)„„1(个)</font></h5><div><br></div> <h3><font color="#39b54a"> 教学反思<br> 本节课教学了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性下昂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的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个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br> 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合作很好,到后边由于时间原因,导致自己手忙脚乱,有点慌,学生也有些急。不过整体来看课堂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学生也能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此类算式的含义,能认识余数,理解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font></h3><div><br></div> <h1><font color="#b04fbb">《有余数的除法》听课体会:<br></font><h1><font color="#b04fbb"> 中心小学陈丽萍:本节课重合作交流,值得借鉴。教师在讲有余数的新知时,分析太少,引导的也较少,出现的太快。尽可让学生多说,多体会。<br></font><font color="#b04fbb"> 桥东小学吴海兰:感觉良好!通过猜谜语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具和学具准备充分,不足是学生出现问题时,老师没有及时解决,比如学生列2×3=6(不对),应该是列除法6÷2=3,老师放过了。讲解余数比除数小的时候,不够灵活。<br></font><font color="#b04fbb"> 符益瑜教研员:本节课的各个环节衔接很好,教师的语言组织也不错。不足之处是老师说的过多。<br></font><font color="#b04fbb"> 中心小学陈秀妍:最欣赏的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猜谜语以及猜数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学习的奥秘,寻找数字的规律,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到很好的铺垫。</font></h1></h1> <h1><font color="#010101"> 一节课不管成功与否,背后都蕴藏着上课教师的艰辛付出,感恩!希望以后的课堂能呈现出令人振奋的精彩瞬间!</font></h1> <h1><font color="#57a7ff">图文编辑:陈秀妍 </font></h1><h1><font color="#57a7ff"> 摄影:陈秀妍、冯海花、孙小蕾</font></h1>

余数

学生

除法

十数

算式

教师

教学

小棒

除数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