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篇

G ~ Y

<h3>九门口长城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世界文化遗产地。</h3><div>据明万历三十八年郭造卿编《卢龙塞略》记载:“洪武十四年,大将徐达发燕山等卫屯兵万五千一百人修永平、界岭等三十二关”,始建九门口关。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都御史邹来学修喜峰口,修筑城墙与长城相接绵延至一片石,从此营垒相望、蔚为壮观。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有人根据九门口的扼要险奇,在西城门额上题下“京东首关”的雅号。</div> <h3> 九门口,见证过历史的烽火硝烟,更彰显着民族的智慧和骁勇,它以雄浑之姿傲然挺立,每一个春秋都是风景。</h3> <h3>尤为称道的是此建筑方式打破了修筑长城“遇山不断,遇水而绝”惯例,它外用巨大条石包砌起8个梭形桥墩,形成9个水门,城桥上是高峻的城墙,城桥两侧各有露天方形围城一座,呈现了“遇山而断,遇水不绝”的奇观,以其上筑长城九门、下走九江河水的独特风貌,别具一格、独领风骚。  </h3> <h3>水上长城位于辽宁葫芦岛九门口村,古时称此地为“一片石”。这也是李自成的大顺军与吴三桂的关东铁骑厮杀之地。当时,吴三桂的队伍已渐渐不支,一旁窥视已久的满清八旗,在多尔衮的指挥下大败李自成。由此,清兵入关夺得明朝天下。在此地,能否臆想出当时的昏天黑地。</h3> <h3>明长城修筑完成后,智慧的先贤又根据九门口长城所处的险要地理位置,开凿出一条从长城内侧校军场出发,绕过九门城关直通关外的地下秘密暗道。该暗道有点将台和一片石两个入口,一个出口直达关外,暗道全长1209米,内凿大小岩洞29个,军事和生活设施十分完备。<br></h3> <h3>碣石宫遗址为六处遗址中最大的一处,经考证为当年秦始皇东临碣石的驻跸之地,是整个遗址群的主体建筑。其总体布局为长方形,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h3> <h3>秦始皇是最早登碣石观沧海的皇帝,之后汉武帝于公元前110年到达碣石。魏武帝曹操在公元207年征伐乌桓的回军途中登临碣石观海,写下了壮丽诗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又过了400多年,唐太宗李世民亲率精兵出征辽东时,也曾仿效秦皇、汉武来到这里,“临观沧海”,并留下了诗句。</h3> <h3>相传魏武帝曹操当年平定了三郡乌和辽西、辽东后,登临此处,极目远望,纳百川,汇江河,一碧万顷、水天一线,沧海浩瀚无际。不禁心旷神怡,感慨万千,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句——《观沧海》。</h3> <h3>在碣石宫对面的海中,耸立三座奇形礁石,称为碣石,也是历史传说中的孟姜女坟。碣石近海而立,别具一格,站在不同的角度观赏此石有不同的效果。在黑山头观此石,其仿佛是一只褐色的公鸡屹立海面,扬颈啼鸣;在墙子里正面观此石,其又宛若一位少妇携着一双儿女望海盼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