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晋南土话我们常说,但好多字与词儿根本不经意它的写法,甚至会觉得好多土话只是口口相传,如果用文字表达,常常只能是用同义字代替。</h3><div> 其实不然。晋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文化的主流区域。文字的形成来自语言,因此,晋南土话大多都是有文字依据的,只不过方言在代代相传中有发音的变异,但其文字都有出处。</div> <h3><br></h3><div> 比如小时候家家炕头放针线、顶针、布头等杂物的盆状编织物,有的称笸篮(pulan),有的称箧箧(qieqie) 。</div><div> 比如吹灯的声音,噗(pu)就有专字儿。我们小时候在地里用水灌禾鼠,等禾鼠出洞,突然用手抓住禾鼠脖子叫拤(qia)禾鼠,因此,运城人平时骂人,“拤死你”与“掐死你”是两回事。再比如头发一撮一撮地没了,老百姓会风趣地比喻:头发像鸡鹐(qian)了一样,就是鸡用嘴啄的意思。</div><div> </div><div> </div> <h3> 以前常听妇女说缲(qiao)衣服边儿,其实字典就解释的很明白:用针线锁布边为“缲”。<br></h3><div> 我们平时烧柴要用报纸引燃,那时候祖母常常会说:锅灶点火先用穰(rang)柴,所说的穰柴就是容易点燃的干草与麦子碎杆物。还有,我们把纸张撕了揉了,土话是:把纸挼(rua)了,挼就是手指用力抓在手心,常常比喻手段,把某某某挼在手心里……</div> <h3><br></h3><div> 小时候与邻居孩子在一起,邻居大婶常常告状祖母:你家娃打我娃了.......祖母总是微笑到:没有打,可能是推搡(sang)了一下。搡有抓住摇晃的意思。</div><div>我家门口有一位汉子,会给猪做节育手术,就是农村人常说的骟(shan)猪,而这个骟字我一直以为是土话,没有这个字,其实不然。</div><div> </div><div> </div> <h3> 包括骂人,什么怂(song)娃、怂(song)包。人唤狗的声音“嗾”“嗾”“嗾”(sou)都能找到写法。<br></h3><div> 过去以为“门栓”与“门闩是一回事,后来才知道不但不是一回事,而且从根本上门栓的写法就是错的。栓是开关的机件或者像塞子一样的东西。门闩(shuan)的闩字就是指插在门后面的木棍,同时,闩,也可以做动词。</div><div> </div> <h3> 有时候城里人乡下人说法不一样:农村人把香菜叫“芫(yan)荽(sui)”,城里人把“芫荽”叫香菜;农村人高粱叫饀(tao)黍(shu),城里人把饀黍叫高粱。城里人叫笼馒头,乡里人叫熥(teng)馒头。城里人说卖粮食,乡间人说粜(tiao)粮食;城里人说磨面,乡里人说碨(wei)面 ;城里人说用开水拔鸡毛,乡里人把那叫煺(tui)鸡毛;城里人叫钉钉子,农村人叫揳(xie)钉子......</h3><div> 好多用土话表达起来很形象:比如,形容转来转去,走过去又折回来寻寻觅觅,农村土话叫踅(xue),有句话叫“狗踅(xue)油葫芦”就是这个字。比如,把东西举得很高,农村土话叫椆(zhou)得很高,【这个字是提手旁,因为输入字库没有,暂且】,说说某某人得势后把脸椆(zhou)得很高。</div><div> </div> <h3> 生活中,我们厨房用的抹布,土话叫搌(zhan)布。用手指展开量距离叫一拃(zha)。雨鞋有高靿(yao)与低靿(yao)之分,等等,都是土话。</h3><div> 还有一个字叫奓(zha),上面意思呢?就是张开的意思。比如,你这衣服下摆太奓(zha),就是衣服张开不合身。也有土话常说,你这个人性格奓(zha)得很,就是指一个人做事愣、怪、犟 。我们常说的万荣(zeng),也许就是“万荣奓”,奓字的发音只不过以讹传讹罢了。</div><div> 总之,晋南的土话包含很多古语与古字,我们的祖先是有文化的,方言是有文化基础的,乡音绝对不是空穴来风的。我们平时只用方言的语音交流,却常常借用同义词而忽视了他的文字概念,其实好多土话还是可以写的,特别是用于地域性文学创作,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