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著名记者范长江笔下的靖远黑山峡</h3><div> </div><div> “你晓得天下黄河有多少道弯?……”“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div><div> 滚滚黄河水穿山越峡,一路奔腾向东。在一座座礁石和绝壁间,制造了一个个险滩,给人们展现了黄河的神秘莫测。在甘肃与宁夏交界的峡谷地区,被称之为黑山峡,黑山峡连接甘肃、宁夏二省,起于甘肃靖远县大庙村,迄于宁夏中卫县小湾村,全长七十一公里,是黄河上游最后的大峡谷。</div><div> 黑山峡的弯多。只见河水在莽莽群山中,时而东,时而西。在黑山峡100多公里的峡谷中,仅仅V字形的悬崖峭壁,就占去了31.5公里,龙王坑、老两口、七姊妹、三兄弟、黄石旋、一窝煮(猪)、阎王砭等险滩,有人曾经统计过,过黑山峡至少要经过50多道弯。难怪筏客子中流传“远见航道去无路,过弯转舵又一村”的说法。著名记者范长江曾感叹,黑山峡山崖耸峙,极为凶险,不弱于长江三峡中的瞿塘峡。</div><div> 初进峡谷之时,河道已颇为逼仄,两岸亦颇险峻。不意至峡之内约十公里之处,峡谷竟再度陡然变窄,山崖亦更显峭然,峡内逞阴森之相,暑气顿消。两岸山崖上生长着零星成簇的蒿草,峡谷与河水的夹缝间常有青青枣树数株,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偶尔还有小屋依峡而筑,小屋的筑法,或者直接挖开山岩,或者是用几根木棒随意搭成。小屋的用途,或是供行人休憩,或是存放着一些不知名目的摆渡工具,姑且称之为“皮胎舟”吧。此物的构架极为简单,只是将一个汽车轮胎固定于木架之上,原理类似羊皮筏子。尤其令我吃惊的是,在这几近光秃的山岩上竟有山羊攀岩觅草,时为一二只,时则漫山遍岭,不计其数。然无论何时,却总不见牧羊人,令人诧异这些山羊何以竟至这样乖觉,可来去自如,不需导引。</div><div> 黄河在峡谷中穿行,滚滚向前。留下了无尽的传说和独具特色的物产,在黑山峡的众多物产中,鸽子鱼最为神奇。这是一个鸽化鱼的故事,民间传说,生活在黑山峡山崖中的鸽子,不小心就会碰到山崖而落入黄河,鸽子涉河落水后,就会变成鱼,在黄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泳。这种鱼人们叫做鸽子鱼。鸽子鱼和鲤鱼相类似,唯一的区别是它全身呈古铜色,只产在甘肃靖远到宁夏中卫200公里的黄河中。滔滔河水常常将鸽子鱼冲到下游很远的地方,但无论多远,鸽子鱼都会逆流而上,游回故乡。正如那些顺流而下的筏客,不论漂多远,最后仍然要返回故乡,返回最初的出发地。</div><div> 峡内尚有废弃村落二、三处,颓垣断壁与孤鹰为伴,凄凄凉凉,冷冷清清。此情此景不禁令人忆起子昂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再行数十公里,却又换了一番景象。两岸山峡稍显开阔,在河滩上出现了几处绿洲。茂林丰草,炊烟缭绕。古老而孤独的水车悠然地转动,发出幽邃的吱鸣,像一位老者,伫立在水边,守护着身后的村落,见证着黄河的变迁。孩童们惊异于我们的到来,呼叫着来争看,嘻闹不止。时又有妇女三五成群憩于果树之下,怡然自得。观此情状,我们便如置身于世外桃源一般,沉醉不已。</div><div><br></div><div> 据朋友介绍说:“黑山峡中有不少滩涂,大体上分南长滩和北长滩两部分。南长滩在沙坡头上游60公里处。北长滩又有上北长滩(在甘肃境内)与景泰五佛相对,下北长滩在南长滩下游10公里处,距离沙坡头50多公里。此处月牙形的长滩,就是人们称之为的南长滩。该地四面靠山,一河环流,形成了弧形半岛,像一块翡翠镶嵌在黑色的石头和黄色的河水之间。南长滩有史前岩画、古代水车、秦代长城,黄河两岸怪石嶙峋,高崖耸立,拓拔族人后裔常年定居于此。据考证,当年拓跋氏一支,为避战乱,逃命至此,发现此地没有人烟,相中黄河岸边的这块肥沃土地,于是定居于此,数百年来不被外人所知道,堪称“世外桃源”。在河滩边生长着数百年的梨树和枣树,四月中旬正是梨花怒放的时间,每年这个时候,南长滩都要举行盛大的“梨花节”。南长滩拓拔族后裔以这种独特的形式,为家道的中兴抹上浓妆重彩的一笔文化史诗。</div><div> 一方水土一方人,有了黑山峡这样险峻的峡谷,自然会有敢闯险滩的筏客,自然也有逆流而回故乡的鸽子鱼,更有让人流连忘返的与滔滔黄河水相映成趣的南北两滩。</div><div> 黄河拐向东北后,经过拦门虎、五龙旋、一窝煮等处,抵达沙坡头,黑山峡的终点在沙坡头。到了此地算是彻底出了黑山峡,筏把式们总要炫耀一番,他们常说:“七妹妹惹不下,老两口要挂一挂,三兄弟处平安过,才算走出黑山峡。”一道道弯、一座座峡谷、一个个险滩,就这样被筏客们逐个征服了。我想,走过了黑山峡的筏把式更应该算好汉了。</div><div> 黑山峡的终点在沙坡头。我们曾经多次到沙坡头大弯对面的公路边眺望风景,只见青山耸立,黄沙茫茫,黄河在沙和山之间拐了一个“S”形的大弯,滚滚向前。</div><div> (原标题:黑山峡;作者:李文杰)</div><div>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薛东明</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