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人生,生生世世。说一世而终也好,说往复循环也罢,总逃不脱“现在”每时每刻所经历的事、走过的路、思过的物。</b>前两项是基础,后一项是升华。没有前两项的思,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觉得,前两项有就可以了,并不是越多就一定越好,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需要付出时间的,而且,有很多事情又会被淹没在这些时间中),只有前两项而无思,不过是“一潭死水上的精彩瞬间”,这三者组合起来可被视为一艘船,举目望去,在一片汪洋之上,有孤舟、有铁轮、有巨舰、有航母......,就一般情况而言,我们最终所能到达的“目力所及”之远近,取决于它们的大小,但当我们给这些船都加上一只锚,一只“心灵之锚”,那便会“无小无大,无早无晚,锚之至正,虽未扬帆,却已齐至”。走了吗?可能还没走。能到吗?行过这片欲望之洋,一定会到的。<br></h3><div> </div> <h3> <b>总是避讳死亡,而不能直面它,就会生出盲目的“永生”。</b>我们好像总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挥霍,而后,终有一天,伴随着惊然醒悟,是倒吸凉气、手忙脚乱、全身拔凉、怨天恨地、想吃后悔药、再借五百年......等等不一而足。清代赵翼有首诗:“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功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即使今生已然注定平凡(<b>人的一生中,有很多的难以接受,我个人认为其中次甚者是接受自己的平凡,最甚者是接受孩子的平凡。但一切的伟大,又是寓于平凡之中</b>),哪怕我相信生生世世,这世的时间也不该因自己的平凡而自暴自弃般的用来挥霍,世世挥霍哪里可来七分天?世世的积累,根本也不会是物质层面的,物质不过是一个卑躬屈膝的随从。“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我们就处在这样一个无限诱惑的世界里,很多人是义无反顾跳进去享受它的(这类人不在讨论的范围内),还有很多人在很多环境、条件下选择染上各种各样的“瘾”,比如“网瘾”、“赌瘾”......等等,还有很多隐形的“瘾”,而后再跳出来,以证明自己的自律等非凡能力。这也许是人生修行的一种,但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有些事情是不需要你去证明你可以的,因为证明本身就是件自身心里没底的且没有意义和尽头的事情,在证明了自己能潇洒自如进出于各种各样的“瘾”,看到好多人却还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的时候,得到的只是心理上的一丝满足,失去的是时间连同对自我的最本真的完全自信。当在你本心的源泉处,把结果作为一个证明的时候,它就会变得略逊一筹。对于一个个的个体,时间也许仅是一个概念,既不应该是它给我们带来什么压力,也不应该是它带走我们什么。做一只闷锤挺不错,“砰、砰、砰、砰”地敲击在不同的阶段的不同的几件事情之上,永不停歇,此时身外万籁俱寂,唯有沉闷的敲击声落在你的心上,听在你的耳内,所有一切的事情已不需再去证明或是去要个什么结果了吧!</h3> <h3> </h3><div> 那么,“心灵之锚”是个什么?首先,我现在是比较享受一种模糊的感觉,因为有清晰就必然有模糊、必然有混沌,科学是最需要把所有的事情讨论、解释、做清楚的,但我总感觉很多的最后一点,都存在于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事实存在、不言而喻之中,这其实挺符合这个宇宙的本来(但前提是这个清晰我们做了多少);其次,我得承认,有很多话、很多文字,我们真的在听过、看过后就好似是进到了同一段绕来绕去的路,又好似是闯入了一团软绵绵的薄雾,它是留下了点响声和文字的,但给我们的感觉确是一目了然的多此一举,有时又让我们感觉是说了点啥。哈哈!(这里,真不是想要耽误各位的宝贵时间);最后我得说,它可以是非常非常简单的几个字,用一个字表述就是“爱”,用三个字表述就是“真、善、美”,用长篇大论表述就是......。哎,有时就是这样,即便用长篇大论去解释永生的美好源头,最后的那一点点模糊之路还是得靠各位去跳跃思维一下,但就算留有那一点点的影影倬倬,没有什么可以遗憾,足够用了。</div><div> <b>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b>无论做什么事情,至正至纯的发端对结果的影响力,我觉得应该在80%以上。比如:当载着一群希望自由、独立、梦想的清教徒的五月花号抵达马萨诸塞,第一个严冬过后便有一半人死去的情况下(可见当时的条件是多么的艰苦),活下来的人中,在第二年船只起航的时刻,没有一个人再愿意登上它返回英国了。由此,便有了《普利茅斯联合协议》,到之后的《独立宣言》、《邦联条例》,1787年的《联邦宪法》以及之后它的通过和各种宪法修正案的出台,在不排除有谋取各自邦权、党派私利的前提下,他的根基实实在在是为了人民的自由与独立,这就是如今美国人内心的种子。也好似我们国家在各类机关前面都冠以人民字样,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公安、人民检察院......。比如: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们将眼光放在要求孩子读书用功,仅是希望他们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上,与仅仅把眼光放在简单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或者是为了满足自己当年的种种遗憾相比,效果会是天差地别。一个从容有序,一个紧张混乱。其实,花开有早晚,一切也都没有来不及。但我现在是不敢跟孩子说起的,因为怕他生出不同的概念,而放弃了努力,我受了太多的学习是件苦差事的荼毒,现在却越来越能享受到它的乐趣了,也很希望让孩子感受到。</div><div> 如果说,看到了至正至纯的发端是对最终良好结果的先期大概率预判的话,那么对运动、变化与发展这一亘古不变的客观定律也是需要认真加以对待的。发端是好的,剩下的就是如何始终把握好它了!无论是个人或是国家,清醒的群体都应该明白,很多目前的“胜利”不过是在各种各样的无奈、妥协和折中中收获到的不足以让人欣喜的事情,我们不应迷失其中,(好比我们现在头昏脑热着呢,不能因为看到别人急性阑尾炎痛的满地打滚便忘了我们也是一个病人)而是应该不忘初心,因为没有一种由发端至正至纯而出的方法或制度是可以一尘不变来应付变化的,敲敲打打、时时修正、不断在路上,才能慢慢逼近最完美的结局。</div><div> <b>年轻挥霍过、自认看透过、激动咒骂过、消极颓废过、时间扼颈过,他们简单的如此复杂,他们伟大的如此平凡,已经触摸到这个至正至纯的“心灵之锚”的一角,它只会慢慢浸进血液之中,那就跟旧的自己说声再见,一切都需要沉淀,沉淀需要时间,就如同螺旋上升途中也会有躁动和反复,也许十年、二十年或者更久到看不到头,但我们从容不迫。</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