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昕晨兄的这本书我是在正式发行之前先睹为快的,这十多天来一边断断续续地读,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在手机的备忘录里写下这些。作为一名18线的配角,我也在书中露了几次小脸,与有荣焉。)</h3> <h3> 20多年前,昕晨兄曾经是晚报分管采编的老总,我的顶头上司,上班时常给我们这帮年轻记者布置任务跑条线,一起改稿画版值夜班;闲暇时,他是跟我一样的体育迷,是跟我一起聊马拉松、聊环法、聊意甲的兄长。不过,他基本属于光说不练的那一类。我强烈怀疑他看比赛更大的旨趣在看风景、看人、看故事。这是体育赛事的另一大视角,就像好多人当年看德甲,就是为了听黄健翔、看"狮子王"(卡恩);周日追看拳王,顺便瞄两眼举牌女郎一样。我自己看环法,更多的是醉心于赛道旁连绵不绝的绿草地,老在琢磨荒郊野外这么漂亮的草坪是谁去打理保养的。</h3> <h3> 昕晨的训练绝大多数集中在语言上,而且严格按"三从一大"的标准几十年执行不辍。所以,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都达到了体育健将的标准——动作精准,手感细腻,协调性好,功底扎实,富有弹性。</h3> <h3> ( "如同时光,带走了岁月,也带走了许多人那一颗澎湃的心。</h3><h3> 人生如飘蓬,何日再相逢?")</h3> <h3> 精练成诗歌,他是诗歌黄金年代有影响力的一员,写下过"我的一支烟在上升/我的一万年的祖国在变凉","你的梯子只有两把/一把叫做腐烂/一把叫做燃烧","更远的流水拒绝了朝廷/更清澈的天空被人类遗忘","在冬天里住久了/你不能不惊讶/这些种子还记得/在春天里开花";通俗成段子,他是朋友小聚和旅途中随时在线的开心DJ,或调侃,或逗趣,或睿智,为沉闷的旅途增添生动和色彩。一位曾与他一起赴陕西等地采访、颇有些侠气和匪气的女记者,20年后谈及那次西行,还眉飞色舞地向我复述一个个当时的场景和片段,并毫不讳言那趟旅行之后他就成了她的偶像。对同事用上了这个在女文青中十分忌讳的词,让我颇有些意外,同时也很能理解和接受。</h3> <h3> (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简化成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梭罗 《瓦尔登湖》)</h3> <h3> 介乎上述两者之间的,就是昕晨在这本书中呈现出来的第三种状态。诚如庞余亮所言,诗人似"葛优躺"般松弛和自由,他的"活思想"像漏了的裤口袋里的草种子,走到哪里,那些绿茵茵的草就开始占领哪里。绿色的封面,就是烟花三月的村口,步入其中,青草野花杂树,阡陌沟河田畴,看似有些无序,实则有自己的肌理和内核,这种松弛和自由不失法度和分寸。这也是由昕晨的为人、喜好和文风所决定。他喜欢阅读、写作、旅行、音乐、体育,喜欢孙犁、沈从文、黄永玉、苇岸、乔治·吉辛、叶赛宁,喜欢《金蔷薇》《倾向》《四季随笔》《瓦尔登湖》,喜欢荠菜、椿树、楝树,喜欢鹭天草、野茴香。自然,简单,干净,率真,感性。心向往之,便会身追随之,慢慢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体育总是拉着我们向前,音乐又常常劝我们回头"。所以,昕晨总是笃定、从容地走在自己的路上,不徐不疾;《因为他的寂寞和澹定》,所以,昕晨甘于寂寞,沉静澹定;《九十岁了,为什么还那么有意思啊?》,所以,昕晨也是一个有意思的人。这些元素贯穿了这本集子,也贯穿他经过的这些岁月。</h3> <h3> "和植物打成一片的时候,我才是个自然的人"。如果要用一种植物来形容昕晨,那应该是荞荞,一种田埂上的野豌豆,《小雅·采薇》中所说的"薇"。昕晨在书中记述了他第一次看到这种植物的情景:<br /></h3><h3> "那天,我在麦田里意外发现一棵细柔的藤状植物,它攀缘着麦秆,一路向上,细碎的叶子丛丛对生,很是可爱;娇小的粉色花朵里,含有两个拥抱着的绛红花瓣;它的藤蔓上有一些卷曲的绿色须儿,极像姑娘细小的辫子。"</h3><h3> "那是一种简单、干净、安静的,独自开放又默默凋零的美。人间如果有初心,就该是这个样子吧。"</h3> <h3> 昕晨对"荞荞"、对"荞"字的喜爱是不言而喻的,在另外一种意义上,"荞荞"就是昕晨的文字,是他的孩子,是他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h3> <h3> "那些明亮的河水洗过忧伤的石头;那些苍郁的青山濡湿过多少女子的云鬓","书是先生的眼睛,我看着他,又怕他知道我的荒芜","这是收割后的村庄。像产后安详的母亲。草垛与草垛之间有一轮红月亮,那是我悬着的心脏。"书中,昕晨娓娓道来,这些自然流淌的语言,在我眼前描摹出一幅幅画面,我仿佛看到翠绿的藤蔓挽着星星点点的"荞荞"花,开在屋后的麦地和田埂的草丛中,散发出清淡的草香。这是他的第一本散文集,几十年磨一剑,他永远都有文字的洁癖,永远都会惜墨如金。自己删改了一百次,就是不让别人再动一个字。我曾编发过他数篇甚至一整版的随笔,对这一点深有体会。所以这本书可以确信是一份干货,篇什和文字挤净水分再烘干,没有花哨的插图、噱头的留白,简净朴素,也亲切,也孤单,适合一个人、安静的夜晚,慢慢读。 (完)</h3> <h3>相关链接:</h3><h3> 最好是春天,</h3><h3> 沏一杯新茶,</h3><h3> 享一缕晨曦,</h3><h3> 如果再有一本好书,</h3><h3> 安静地品读。</h3><h3><br /></h3><h3> 现在,一本安静的书来了——</h3><h3> 诗人孙昕晨的散文集《也亲切 也孤单》</h3> <h3> 这是孙昕晨的第一部散文集,精选作者近年在《人民文学》、《南方周末》、《青年文摘》等几十家报刊发表的散文作品,是作者几十年来,除了诗歌之外作品的精华结集。</h3><h3> 作者孙昕晨,1980年代末曾因诗歌闻名诗坛,在中国当代诗歌的光辉岁月,如日中天的《诗歌报》曾经隆重推介过他的作品。其散文写作秉承了诗歌写作的品质,内敛而丰盈,有独特的个人面目和美学气质,有"思与诗"的互文与激荡,恰如《人民文学》"卷首语"对他的评论——"颇有诗人哲学家的气度",金句闪烁,且余韵悠长,从中可以看见一个人的"诗歌与远方"。<br /></h3><h3> 一本书自有它的命运,或许这本书就像它的书名——《也亲切 也孤单》,适合于那些安静于世间的某个角落,并有内心生活的"见"与"识"的读者。</h3><h3> "活在人间,也亲切,也孤单。惟愿你能够遇见——遇见你的美好,遇见你的期待,遇见对的人,遇见不一样的遇见。"这是孙昕晨在散文集"后记"里的一段话,也愿这本书能够抵达喜欢它的人身边。</h3><h3> "陌上花开,当缓缓归。"春天,惟愿你能够遇见!</h3> <h3> 作者简介</h3><h3> 孙昕晨,江苏射阳人,无锡日报文教专刊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雪地上的音乐》、《江苏青年诗人七家》(合著)、散文集《也亲切 也孤单》。1980年代末,作为国内有影响的青年诗人,曾经被最具先锋精神的《诗歌报》郑重推介。散文、诗歌、文学评论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青年作家》、《南方周末》、《文汇报》等报刊。作品被《读者》、《诗选刊》、《青年文摘》等多种报刊转载,并收入多种选集。<br /></h3><h3><br /></h3><h3>名家友情推介:</h3> <h3>王家新(著名诗人、翻译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h3><h3> 孙昕晨的这部散文集,让我深感亲切,也深深吸引了我。作为一个诗人,昕晨不仅有一颗诗心,有敏锐的精神洞察力和诗性感受力,写起评论和散文来,其文字和语调也都令人感到温暖。读他这些文字,如沐春风,如听友人恳谈,如同生活中灰暗的一角再次被照亮。他的这种诚挚和亲和感是天生的呢,还是长久修炼出来的?对我这个老朋友来说,也是一个谜。</h3> <h3>潘向黎(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文汇报》首席编辑):</h3><h3> 孙昕晨这个人似乎不住在"现在",他更像一个"现在"的旅行者--他来自过去某个年代,那个年代与今天大相径庭甚至格格不入,因此他显得有一些若隐若现、心不在焉。不过,这个时空旅行者随身携带着他最重要的行李:清气和静气。这足够保护他,也足够成全他。</h3><h3> 清气,使他不被搅扰。静气,使他不被扭曲。他的眼光,他的角度,他的行文,他的气息,都是他自己的,都是好的。而他,这么多年,羞怯或者逍遥地躲在喧嚣之外,安静地保有、提纯着这一切,同时像个隐者,几乎销声匿迹。作为读者,我略有不满;作为同行,我非常羡慕。</h3><h3><br /></h3><h3>资深媒体人推介:</h3> <h3>孙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总制片人、主编):</h3><h3> 昕晨兄是我大学时在报社实习的指导老师。八十年代的他,风华正茂,在诗坛已有盛名。那时的"文青"是大学生仰慕的人物,诗人就更具杀伤力。如今,昕晨兄的这部散文集,记人叙事之中,依然浸透着他那特有的诗韵和意境,有意思更有意味。岁月不居,诗心永在,诗意却也更醇了。对于60后、70后来说,从这本书中,更可以嗅到一股熟悉的时光味道。</h3><h3><br /></h3><h3>出版社编辑推介:</h3> <h3>赵荔红(著名散文作家、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室主任、散文集《也亲切 也孤单》编辑):</h3><h3> 《也亲切 也孤单》,是诗人孙昕晨的一部散文作品精华结集。作者阅读博杂,行文真诚文雅,且秉承诗歌创作,用词精约,金句闪烁,意象丰富,总体内敛而丰盈,有"思与诗"的互文与激荡,每篇细细品读,余韵悠长。是一部值得慢读的书!</h3><h3><br /></h3><h3>金句选刊:<br /></h3> <h3> 凡所历之事,他会珍惜;凡所经之路,他已刻痕;凡磨砺之处,他必明亮。他写下的这些质地坚韧、光洁锃亮的文字,已经成为岁月的手印和时间的收据。</h3><h3> ——孙昕晨《我凝望过,我祝福过》</h3><h3> 献身于诗歌的人,大多是怀有希望的悲观主义者,除了作品承载自己的冥想与追寻,我们同样需要在这条寂寞长路中,解决自己内心的许多问题。<br /></h3><h3> ——孙昕晨《请用诗歌赐给我片刻的宁静》</h3><h3> 寂寞和澹定是什么滋味?先生在暗夜里递给我生命的黄金。无论默念还是诵读,无论是灯下枯坐,还是披衣推窗,我都会悄悄藏起那点点滴滴。<br /></h3><h3> ——孙昕晨《因为他的寂寞和澹定》</h3><h3> 像许多任性的孩子一样,我愿意经历许多个这样充满着幻觉的夜晚。我把头埋在自己的掌心里。我用心抱紧这样的旋律。我在为另一个我送行。<br /></h3><h3> ——孙昕晨《今宵多珍重》</h3><h3> 当卑微的生命遇上远道而来的流水,当你的茫茫旅程遇上"突然的花朵",那一刻,我会祝福那些放慢了脚步的人。因为,我也是大地上的步行者。</h3><h3> ——孙昕晨《人在走》</h3><h3> 人,总是在某一刻突然领悟到自己之外的一个强大的存在,在日渐迫近的自然之手面前,我们才会看清自己的荒芜。<br /></h3><h3> ——孙昕晨《活着的证据》</h3> <h3> 4月23日世界阅读日,《现代快报·读品周刊》刊发此文。</h3> <h3> 《也亲切 也孤单》,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2月第一版,定价48元,当当网、京东、淘宝、亚马逊、凤凰书城、诚品书店等均有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