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宗接通天地的买卖,持续了400年。

张一般先生

<h3> 现代货物买卖依靠电商,门店。然而在古代物流不便的时期,人们就选定一个良辰吉日来集中于一个地方贩卖货物就形成"圩"。</h3><h3> <br /></h3><h3> "圩"指的是货物贩卖的地方,"圩日"就是买卖货物的日子。用现代的文化理解,其实就是跳蚤市场。而这种择日择地买卖货物的习俗,如今依然流行于中国各个乡镇。</h3> <h3> 而在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却衍生了一个持续了百年的奇特"圩"日。</h3><h3> ——井尾坡阴阳圩</h3><h3><br /></h3><h3> &nbsp;农历三月二十二日(4月18日) &nbsp;</h3><h3> 一年仅得一逢,一片荒凉的坟茔坡地竟成为圩场;坡上人山人海,摆卖的、购物的、品尝小食的、观看游神的……各得其所,自得其乐!</h3> <h3>  因传说鬼神赶圩而得名</h3><h3>  </h3><h3> 井尾坡阴阳圩,名称古怪,神秘兮兮,历史古远,说是圩,圩上却没有一条街道,没有一间铺面,没有一间民房,而是一片荒坡野地,位于两条村落之间,面积约有200多亩。这里野草丛生,林木扶疏,坟茔墓堆密布。如此荒僻之地成圩场,实令人叹奇。</h3> <h3> 阴阳圩上摆卖的商品种类繁多,有卖服饰类的、水果类的、饮食类的、农用物资类……十足的农贸市场,场内货物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其中最为特出的要数竹器。</h3> <h3> 放眼望去,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竹器令人眼界大开。这真是雷州竹器大荟萃,也是雷州竹器的大展示。百姓徜徉其中,无不为阴阳圩上那商品交易中所呈现的古朴民风和数百年所流传的俚俗所吸引。</h3> <h3> 圩市上有农家用的竹筐、谷围、簸箕、竹笼、竹筢、竹筛、扁担;有居家用的竹凳、竹躺椅、竹笾、竹锅盖、饭桌盖;有日常用的竹笠、竹烟筒;还有专门用于捕鱼的竹笱、竹筌等。</h3> <h3> 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有的只摆卖几件,有的摊前却是堆如小山的竹器。逛一逛,随时都可买上称心如意的竹器,且价钱十分便宜。</h3> <h3> 据说从阴阳圩上购回的竹器,虫不蛀,经久耐用。特别是圩上有一传统,凡是来赶圩的,每人至少要买上一件竹器,切忌空手而归,以图来年吉利。</h3> <h3> 井尾坡阴阳圩的圩名由来,缘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清朝康熙年间,有一年圩日凌晨三时,一个屠户挑着猪肉来到井尾坡圩上摆卖,刚放下担子,便有一个人急匆匆地赶来,说要买7斤7两猪肉。屠户从未碰到买肉讲定两数的事,虽心里纳闷,但为图个开市大吉,也没多问,当即割下一大块肉,一称量,恰好是7斤7两。当天,屠户的生意奇好,货俏价高,日上才三竿时,猪肉已卖光,收市清点钱数时,屠户觉得有枚铜钱奇轻,便将其浸入水中。岂料,铜钱竟浮在水面。屠户大惊失色,"啊"了一声后便跌坐地上。众人询问何故,屠户回过神后便说出了开市时遇到一个声音怪异顾客时的情景。</h3><h3><br /></h3><h3> 此后,"阴间的鬼神也来赶井尾圩"之说便不胫而走,"阴阳圩"由此得名。</h3> <h3> 传说归传说,至于阴阳圩源于何时,现已难于考究。</h3><h3><br /></h3><h3> 几百年来,当地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首雷歌:"井尾上圩不开铺,单单搭棚遮毛露(露水),也没乜卖和乜买,只是赌钱到暗摸(天暗)。"从歌中可了解到当时这个圩的落后和萧条。</h3> <h3>这片荒坡野地,这一年一逢的阴阳圩,这欢乐的人流,这热烈的氛围……从中可看到阴阳圩于悠悠岁月中走过来的沧桑史,同时更令我们感受到雷州民俗风情的无穷魅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