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观王旭其人及其作品

听雨轩

<h3>文/杨尚勤(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h3><h3>摄影/王旭(摄影艺术家)</h3> <h3><br></h3><div>  王旭是一位自由职业者,是一位摄影家。 </div><div>  作为自由职业者,不像体制内人士,首先要谋生。据我所知,他干过多个行当,但都做得一般。原因很简单,他的心没操在那些事上面。其实,他对每一项经营业务还是很认真负责的,但这仅仅是对客户负责任,并不是他发自内心所爱,他爱的只是摄影。他的心是自由飞翔的,做一份事仅为谋生,挣得生活之需,补贴摄影所耗。 </div><div>  王旭原本是有职业的,本科在西工大学航空发动机,留校先做共青团,后从事教书工作。有一天他出人意料地自费去了日本学习艺术,回来后又出人意料地辞职单干。别人辞职前早已找好后路,而他竟变成了一个飘在空里的人。有人说他傻,我说不是傻,是超然,是想自由地飞。有人说这更需要极大的勇气,我说,似乎也不是。现实生活中,人的职业往往与个人兴趣有极大的错位,绝大多数人要么是在工作之余发展兴趣,要么是在退休之后重拾爱好,要么是拿着公家的薪水却在全力做自己的事,很少有仅为兴趣而辞职的。王旭是为兴趣而辞职的,真正起作用的是他对摄影艺术的那份挚爱,似乎是自然而然、心静如水,自然就少了抉择之苦,也就无所谓需要多大勇气了。 </div><div>  </div><div>A</div> <h3><br></h3><div>  说以上这些,是想让读者了解照片对面那个端着相机的王旭,了解这些片子的作者是怎样一个人,是在怎样的心境下拍这些照片的。 </div><div>  贾平凹老师在其小说《高老庄》后记里写道:“《高老庄》里依旧是一群社会最基层的卑微的人,依旧是蝇营狗苟的琐碎小事……为什么如此落笔,没有扎眼的结构又没有华丽的技巧,丧失了往昔的秀丽和清晰,无序而来,苍茫而去,汤汤水水又粘粘乎乎,这缘于我对小说的观念改变。”过去总喜欢写那些很优美的句子,现在则喜欢写那些朴实的人和事,我想这是大师的自我超越。贾老师还说过,写书法对他在经济上的重要帮助,就是写小说时不再为取悦读者、获得好的市场回报而考虑了,而可专心写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感悟。这是作家理想的状态,大多数作家是无法进入这种状态的。 </div><div>  </div><div>A</div> <h3><br></h3><div>  王旭不是贾平凹,成就和知名度皆不可同日而语,但用以上两个观点审视王旭及其作品是较为合适的。论摄影理论与技法,王旭是有深厚功底的,但从这本册子看不到他“秀水平”的影子,无论选题、画面构图,都是那样平实、质朴,就像贾老师小说中的小人物一样,这也可以理解为他对摄影观念的改变。其实,王旭以往的作品中也不乏名山大川、才子佳人,无论选题、构图、用光,都达到了十分专业的程度。但他不满足于此,他想的是用镜头记录西安城的历史,留住一个时代的记忆,存下老百姓的生活状态,于是就有了春运中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那些匆忙赶路回家过年的农民工,有了那些在老城中自得其乐过生活的普通百姓,有了充满童趣的攀爬城墙的孩子,有了生活在城乡结合部那些为追求更美好生活而辛劳的男男女女。这些看似朴实无华、甚至鸡零狗碎的瞬间集合到一起,便给了我们一个时代的印记,一幅生活的画卷,一篇生命的赞礼。 </div><div>  </div><div>A</div> <h3><br></h3><div>  王旭的作品是少有功利的,可能不会取悦于官员,甚至不会取悦于读者,当然更不会取悦于某些能给其带来经济回报的群体了。当年他接了一个为西工大两院院士们拍肖像的活儿,一般摄影家会按部就班拍摄然后拿钱走人,可王旭把它作为一次难得的创作实践。他广泛地收集十多位院士的研究领域成果、个人性格情趣,熟悉院士们的工作环境、生活场景,与院士们深入交谈、通过家人助手了解情况,愣是在把每位院士的外形气质和精神世界烂熟于心后,方才开始摄影创作。自然,有了充分的准备,加之其深厚的功底,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院士群像也就展现出来。后来,又看到他的一组西安古城景物黑白照,甚是震撼,我问是为谁拍的,他淡然地说是为在西安生活了几十年的自己留下记忆。</div><div>  </div><div>A</div> <h3><br></h3><div>  前几日,收到王旭一封邮件:“老杨,你好,久未联系,一切都好吧。今传去我十几年来拍下的西安照片,请你在百忙中给我写篇文章。我打算出个影集,正在设计,三月底在雅昌印,以此给自己个交代。”我近日很忙,又不是艺术评论家,一般约稿我是婉拒的。可想起多年前我曾对他讲过,建议拍些关于农民工和普通市民的题材,王旭当真了,我自然就不能爽约。于是连夜赶出了这个急就章,既是为王旭的精神鼓与呼,又是向照片中主人公们的致敬。 </div><div>  好像是作家王海鸰说过,小时候,幸福是一件实物;长大后,幸福是一种状态;然后,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幸福既不是实物,也不是状态,是一种领悟。写完这篇短文的时候,这几句话莫名地涌上心头,转念一想作为结尾倒挺合适。祝愿王旭在领悟中继续着幸福,也祝读者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div><div>  匆笔于2015年3月14日,北京博学胡同。 </div><div>  </div><div>A</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