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云户外两天走了三个第一:中华黄河第一桥,中国农民第一桥,世界第一古梨园。

<p class="ql-block">回首2017年4月15~16日我们户外快乐的日子,享受春天的花季,见证世界的奇迹,领略了世界的奇观。时隔五年的今天,只要我们居家守住绿码,有吃有喝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愿来年我们再聚首。</p> <h3>天下黄河第一桥。</h3><div> 从黄河源头的青海玛多县到入海口山东惠民,黄河干流上不同结构的桥梁如长虹般凌空飞架,装扮着5640公里的黄河,在兰州市白塔山脚下,一座铁桥横跨黄河,远远望去犹如一般巨大的波浪漂浮在黄河之上,这座名为“中山桥”铁桥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桥”。</div><h3> 白塔山黄河铁桥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清政府宣统元年(1909年)六月竣工,桥长230多米,宽7米多。造桥的工料共用银16.5万两,而运费则用了14万多两,这种高比例的运费在世界建桥史上是少见的事情。</h3><h3>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的兰州黄河铁桥人们都熟悉,却很少有人能说得清她近百年前那段堪称创举的兴建历史。</h3><h3> 说她是创举,是以为她的建设发生在20世纪初叶中国积贫积弱的时代;说她是创举 是因为她是僻居西北、地瘠民穷的甘肃与西方人在自主、自愿前提下的第一次成功合作;说她是创举,是因为她的建设材料,包括一个铆钉一根铁条乃至建成后刷铁桥的油漆,都是在当时国内极其落后的运输条件下从德国碾转万里运至兰州的;说她的创举,是因为她的建设是德、美两国工程师、华洋工匠与甘肃各界通力合作的结晶;说她是创举,是因为她的建成一举结束了黄河上游千百年来没有永久性桥梁通行的历史……</h3><h3> 百年风雨,不过弹指一挥间,惊心动魄的历史已然远去。幸运的是“保固80年”的黄河铁桥雄姿依旧。更难得的是当年“甘肃洋务总局”为筹建兰州黄河铁桥所形成的各类公文也仍完整的保存在甘肃省档案馆内。这份档案共568份文献,分为“筹备案”、“运输案”和“转运案”三大案,上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五月,下至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完整地记载了兰州黄河铁桥从筹备、材料运输、到工程建设竣工,经费报销,铁桥使用维护的全过程,是关于铁桥建设历史保存完好的最权威的第一手历史文献。兰州黄河铁桥档案以其独特的价值,被列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h3> <h3>1942年,即明国三十一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h3> <h3>“中国第一古梨园”之称的甘肃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万亩梨园,连片梨园面积12000余亩,树零大多在三百年以上,梨树纳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至今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园内梨树千姿百态,景象十分壮观,堪称“中国一绝”,日本植物学家称之为“世界植物界的奇迹”,全球罕见的“活植物标本”,难得的“梨园博</h3><h3>物馆”。2013年正式录入“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被誉为“世界第一古梨园”。</h3> <h3>友友一路欢歌笑语</h3> <h3>羊皮筏子</h3> <h3>正宗的兰州牛肉面</h3> <h3>很感谢群主的朋友热情的给我们当向导。</h3> <h3>白塔山</h3><h3>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去攀登。</h3> <h3>兰州风车园</h3> <h3>夜市</h3> <h3>中国农民第一桥,1969年什川南庄、长坡、上车三个村农民自筹资金24 万元成立建桥委员会,用自己的双手建起了这座钢索吊桥,建桥工程于1969年11月13日动工,1971年5月20日竣工,桥全长435米,其中主桥165米,引桥270米,桥宽7米。载重8.5吨。</h3> <h3>暮春四月,这片古老的梨园正以一种绝美的姿态等我们为她驻足。</h3> <h3>犹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