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蛤蟆塘扶贫村的调研报告

朗溪人

<h3>"有女莫嫁蛤蟆塘,一日三餐喝稀饭,晴天晒落脑壳皮,雨天泥水湿裤裆......"</h3><h3> 蛤蟆塘,顾名思义,是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当年苗民起义军将领过此地便急拉屎被火鸡婆剌痛屁股,恼羞成怒,在池塘旁挥刀破石,出现了一只石蛤蟆,生灵活现,虾得苗王屁滾尿流,免了此地一劫.自此,被斩劈的巨石名苗斫岩,这个地方被称为蛤蟆塘.</h3><h3> 蛤蟆塘海拔在500米以上,属青朗乡的“青藏高原"全村有土地四千多亩,其中稻田不足三百亩,12个村民组,380户人家1200多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82户316人.致贫因素无非是山高水冷,交通不便,缺劳缺钱缺技术,因病因灾富不成.</h3> <h3>农家素以耕种为本,可是8组油麻冲一百多人仅只一条牛.全村总共不上十条牛.牛栏猪栏空空如也,鸡鸭家禽看不到几只.不是村民不勤,而是没有劳力为之.</h3><div> </div> <h3>我走进油麻冲真有潇条之感,这个团寨112人留守家中不足40人而且全是老人小孩,大多房屋关门闭户,举家定居县城或集镇.</h3> <h3>这里的贫困户名符其实.杨中林有两女儿都出嫁了而且嫁出外省,60多岁的老两口除两女户补贴和老年补贴4100元外没有其它生活来源.家里没有耕牛,两亩稻田全靠用锄耙挖翻,家里没养猪,过年炕上不挂一片肉.患白内障眼疾的杨中林挖来一堆死了的楠竹笋晒干后,患来一点零钱,应付团中的红禧白禧的人情礼金.买了几个土鸡蛋一个月赶两场打两次牙祭.他平日吃的就是清汤寡水.</h3> <h3>有青壮劳力的人家一年赚过几千块也只能拿回来修缮房屋,付付学费或集资修路,谈不上宽裕......</h3><div> 蛤蟆塘确实太穷,路在何方?值得认真思考.</div><div> 一是走出蛤蟆塘,穷山恶水,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没有出路,必须异地移民.已经规划全村3户进城,14户集镇集中安置,6户散迁至靠近团寨和公路.</div><div> 二是依靠金融扶贫政策发展支柱产业,发展特色农业.现已开垦茶园两百亩,以求个体经济和村集体经济有可持续性的长足发展.</div><div> 三是重视教育和科技,做到扶贫先扶智.努力提高村人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div><div> 四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美化亮化净化优化蛤蟆塘,吸引本土外出人才回家安居,带领乡亲致富,把蛤蟆塘建设成美丽富饶的新农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