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作画‘’来展示成语,觉得很有趣……有缘相会,我好好的画,你凑合着看!《彧文的炭素笔卡通画》

彧文

<p>从年轻时就有个梦想,想把成语用笔画出来,晚年闲下来了,才东涂西抹的把它画成!成语特妙,很多模糊的观念,很多复杂的话,用图片表现出来会让你更加明了。一个成语故事配一幅卡通画,而且很有意思,从画面中你会看到充满了童真的想象抵达心里,并给予您开怀的大笑!</p> <p>《唇亡齿寒》</p><p>春秋时,晋国要灭掉邻近的虢国和虞国。晋国要打虢国,必先借道虞国。为了拉扰虞国,晋国先向虞国送美玉和名马。虞国的大夫宫之奇深知晋国的意图,对虞国的国君说:“千万别答应借路的要求啊。虢国灭亡了,虞国也难保了。唇亡齿寒一一嘴唇没了,牙齿也保不了。我们不能做那种自食恶果的事。” 虞国的国君不听劝告。晋国借道灭虢后接着也灭了虞。</p><p>(比喻互相依存的关系)</p> <p>《取而代之》</p><p>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为显示皇威,常到各地去巡游。有一次,秦始皇来到吴中江苏,少年项羽跟他叔叔项梁站在围观的人堆里看热闹。看见秦始皇威风凛凛的样子,项羽不由脱口说道:“你呀,我可以取而代之!” 说这话是要杀头的。他叔叔吓得急忙捂住了他的嘴。项羽长大后,果真成为反秦武装领袖之一。</p><p>(代替别人、别物)</p> <p>《三思而行》</p><p>季文子是春秋时人,鲁国大夫,担任过鲁宣公、成公、襄公三代宰相。他为官清廉,没有俸禄以外的任何收入。他去世的时侯,全国上下一片悲痛。季文子做事特别谨慎,能‘’三思而行‘’,处理问题很全面。教育家孔子后来评论季文子的行事态度时,认为‘’三思而行‘’没有必要,考虑两遍就行了。其实,不论三遍还是两遍,遇事多想想就是了。</p><p>(做事前要多考虑考虑)</p> <p>《大庭广众》</p><p>战国时,齐闵王想用士人(读书人)管理国家,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士人。有个叫尹文的人问齐闵王:“忠于君王,孝敬父母,对朋友诚实,对邻居和睦,这算不算士人?” 齐闵王说:“是士人,我愿意用他。” 尹文又说:“如果这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受了侮辱,他却不敢斗争,大王还用他吗?” 齐闵王急忙说:“不用他!” 尹文说:“可是,他具备士人的标准啊!” 齐闵王无话可说了。</p><p>(指人多的公开场合)</p> <p>《顾左右而言他》</p><p>有一次,孟子与齐宣王谈话。孟子问:“有人外出,求朋友照顾好他的老婆孩子,朋友根本没管,该怎么办?” 齐宣王说:“不理他!” 孟子又问:“有一个管执法的官员,连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怎么办?” 齐宣王说:“罢官” 孟子问:“全国上下治安混乱,怎么办?” 齐宣王见问到自己头上来了,就故意装不懂,宣王“顾左右而言他”</p><p>(比喻故意回避不情愿回答问题)</p> <p>《改过自新》</p><p>汉朝临淄名医淳于意,医术高明。但有一天富商的老婆用了他的药,病没治好,富商便诬陷他害死了自己的老婆。淳于意因此获罪,被押往长安服刑。他的小女儿缇萦陪父亲到长安,给汉文帝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父亲是无罪的,请别往他脸上刺字,刺字后留下耻辱,就不能改过自新了。我愿当官奴,替天赎罪。” 汉文帝决定免去了她父亲的肉刑。</p><p>(说明改正错误,重新做人)</p> <p>《老生长谈》</p><p>管辂是三国时的魏国人,相貌丑陋,是个酒鬼,常给人算卦。有一天,吏部尚书何晏和邓飏两个人请他去算卦,问自己能不能当更大的官。管辂讲了一通儿古人如何进行道德修养,借以告诫他俩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否则会有严重后果。何晏听得入了迷,而邓飏却说:“你的话都是老生常谈,没有什么新意。” 后来何晏和邓飏在一次兵变中被杀。管辂的这一卦算是蒙对了。</p><p>(总是讲一些没有新意的话)</p> <p>《曲高和寡》</p><p>战国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有个学生叫宋玉。有一次襄王问他:“大家对你的品行有些议论,你是不是不够检点啊?” 宋玉回答说:“歌唱家在广场上唱歌,唱下里巴人等通俗歌曲,能跟着他唱的有上千人;当他唱阳春白雪等高雅歌曲,能跟着他合唱的不过几十人;再唱更高级的曲子,能和的就没几个人了。这叫曲高和寡呀!”</p><p>(形容知音难得或者作品观点能理解的人太少)</p> <p>《盲人摸象》</p><p>从前,南赡部洲有个国王,叫镜面王。有一天,他把全国的盲人都请来,让他们见识见识大象,然后说说看法。摸了象腿的盲人说:“大象是根柱子。” 摸了象尾的盲人说:“大象好像一把扫帚。” 摸了象肚皮的盲人说:“大象像一面鼓。” 摸了象牙的盲人说:“大象像一只牛角。” 摸了象鼻子的盲人说:“大象好像一根绳子。” 盲人各说各的理,争的面红耳赤。</p><p>(比喻偏执一点而胡乱揣测)</p> <p>《不耻下问》</p><p>春秋时,卫国大夫孔圉很好学,卫国国君为了让人们向他学习,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人们称孔圉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对这个称号很不理解,问孔子孔圉力什么得到那么高的评价。孔子说:“孔圉勤奋好学,还经常向地位比他低的人请教,一点儿也不觉得羞耻和不自在,给他个“文”的称号是应该的。” 子贡点点头,表示明白了。</p><p>(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羞耻)</p> <p>《扑朔迷离》</p><p>我国古代有一篇著名的民间叙事诗,题为《木兰诗》。写的是一位名叫木兰的少女,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她在军中十二年,英勇杀敌,立下战功。木兰的女孩子身份在军中没被识破,诗中拿兔子打比方:‘’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意思是雄兔好用爪子抓搔,雌兔好迷缝着眼睛。如果雌雄两兔一块儿走,就很难分出公母了。成语‘’扑朔迷离‘’ 就是从这两句诗上来的。</p><p>(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好辨别)</p> <p>《井底之蛙》</p><p>浅井里的青蛙对东海的大鳖说:“我多快活呀!我在这里可以随便走,随便跳,随便休息。看看四周的小虫儿、小螃蟹、小蝌蚪,哪个能比上我啊!” 大鳖听了,想到井里看看,刚一迈步,就被井里的栏杆绊了一跤。他退回来,向青蛙介绍大海的情况:“大海啊,千里不能概括它的广阔,万丈不能形容它的深度,洪水填不满,干旱没使它浅。在大海里生活那才叫快乐呢!” </p><p>(比喻目光狭窄)</p> <p>《卷土重来》</p><p>秦未,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项羽大败。他带领败兵退到了乌江边。乌江亭长叫他坐船过江再求发展。可项羽说:“当初被我带出去的人没有一个生还的,我还有什么脸去见江东父老啊!” 当即自刎而死。唐朝诗人杜牧游乌江时写了首诗,说:“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大意是:江东能人挺多,你怎么不卷土重来,再干一番呢?</p><p>(失败了再来)</p> <h3>《八仙过海》</h3><h3>八仙参加王母娘的蟠桃会后,来到东海,吕洞宾说:‘’东海有仙境美景,今天我们各显神通,过海观光如何?八仙齐声答到:‘’有何不可?‘’ 铁拐李乘葫芦过海,汉钟离乘芭蕉扇过海,张果老骑纸驴过海,吕洞宾踩长剑过海,韩湘子坐横笛过海,何仙姑踏荷花过海,蓝采和坐花篮过海,曹国舅坐玉板过海,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h3> <p>《对牛弹琴》</p><p>有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弹得一手好琴。那优美的琴声曾令很多人感动。一天,他突发奇想:一头牛听我弹琴会是什么情景呢?他真的对牛弹起琴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老牛根本没什么反应。</p><p>公明仪很是失望。他想:大概是语言不通吧?那就学牛叫吧!他试着让琴发出哞哞的声音,老牛这才甩了甩尾巴。原来老牛只懂牛语,不懂音乐。</p><p>(比喻无法沟通)</p> <p>《挥汗成雨》</p><p>春秋时,齐国派矮个子外交家晏婴出使楚国。过城门时,楚国叫他走狗洞,晏婴说:“出使狗国时才走狗洞。” 楚王只好让他走大门。楚王问:“齐国没人了吗?” 晏婴说:“齐国都城人多的很,张开衣袖都能遮住太阳,挥一把汗就像下雨一样,怎么没人?” 楚王问:“人那么多,怎么派你来了?” 晏婴说:“无能人到无能国。我无能,所以到楚国来了。” 楚王斗不过晏婴,只好以礼相待。</p><p>(形容人多,现时也形容出汗多)</p> <p>《不屈不挠》</p><p>一年秋天,传出西汉都城长安要发大水的谣言。汉成帝的舅父王凤劝成帝逃跑。宰相王商认为这会引起百姓慌乱。后来发现是谣言,成帝赞扬了王商。王凤对王商怀恨在心。又有一次,王凤的亲戚犯了罪,王凤求王商宽容罪犯,王商没有答应。王凤更加痛恨王商,不断陷害王商,而王商始终坚持正义。“不屈不挠” 就是从这儿来的。</p><p>(指对恶势力不屈服不低头)</p> <p>《瞠目结舌》</p><p>有一位新郡守坐船去上任。儿子和新娶的儿媳跟他一起搬家。新媳妇有个陪嫁的丫头,十多岁,名叫梨花。郡守的侍从一路上发现梨花不像女孩,一问,果然是男孩。侍从问梨花:“你为何冒充女孩?” 梨花说:“人贩子说,女孩卖钱多,就把我扮成丫头…” </p><p>待从把他发现告诉公子。公子到船舱里去问媳妇。媳妇“瞠目结舌”,回答不上来。</p><p>(多指瞪着眼睛,舌头失灵,说不出来话来。)</p> <p>《大义灭亲》</p><p>春秋时,卫庄公的儿子州吁是个骄奢淫逸的家伙。卫桓公即位后,州吁与大夫石碏的儿子石厚勾结起来,篡夺了王位,但百姓不服。州吁派石厚向石碏讨主意。石碏听后,叫儿子到陈国去找解决办法。石碏暗中告诉陈桓公:等州吁和石厚到了,把他俩抓起来。陈桓公照他说的做了。州吁被卫国来的人杀死,石碏派家人杀了石厚,做到了大义灭亲。</p><p>(为了正义事业,制裁违法的亲人)</p> <p>《临危不惧》</p><p>春秋时,鲁国的阳虎曾侵犯过宋国的匡地,孔子的学生颜剋参加了侵匡战争。几年后,颜剋随孔子重游旧地,又讲起了那段侵匡往事。孔子长相像阳虎,匡人以为阳虎又来了,将孔子团团围住。学生子路被人冲散,回头找他的老师,见孔子正与其他学生弹琴说笑。子路很奇怪。孔子说:“你知道什么是圣人的勇敢吗?那就是临难而不惧。” “临难不惧”也叫“临危不惧”</p><p>(形容面临危险而不惧怕)</p> <p>《车载斗量》</p><p>三国时,吴国的孙权派赵咨出使魏国。魏文帝曹丕问赵咨:“吴国能不能被打败?” 赵咨说:“大国有讨伐的兵,小国自有坚守的办法。” 又问:“吴国怕不怕魏国?” 赵咨说:“吴国有全副武装的百万大军,又有江汉之防,如城池一样坚固,有什么可怕的?” 又问:“像你这样的人,吴国有多少?” 赵咨说:“车载斗量,不可胜数啊!” 曹丕对赵咨敬重起来。</p><p>(形容东西和人才很多)</p> <p>《宾至如归》</p><p>子产是郑国的大夫。有一年,他陪同郑筒公出访晋国。晋国以大国自居,找借口推迟接见。子产命随从拆掉宾馆的围强,把车子赶进去。子产对前来指责的士文说:“这个宾馆的门太小了,车子进不来。晋文公当政时,宾馆宽敞,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而现在,客人来了却不接见,不是故意刁难吗?” 晋平公得知意见后,热情地接待了郑简公。</p><p>(指宾馆或主人招待周到)</p> <p>《满城风雨》</p><p>宋朝有个叫潘大临的穷诗人,很有才气。一次,他的朋友谢无逸写信问他最近又写了什么好诗,他回信说:现在秋色虽好,社会上的坏风气却令人厌恶,躺在床上听秋风秋雨打着树叶,起身在墙上写了一句‘’滿城风雨近重阳‘’的诗,就有人来催租,把诗兴给搅没了。现在就把这句诗寄给你吧。</p><p>(原意指秋天风雨,后指事情被沸沸扬扬到处传)</p> <p>《钱能通神》</p><p>唐朝有个叫张延赏的相国,接手办一个案子,头绪很乱,他限令狱官十天之内办出个结果。苐二天,他发现案头有张贴子,上写道:“钱三万贯,请不审此案。” 张公十分愤怒,催促狱官加速办理。苐三天,送钱五万贯;苐四天,送线十万贯…张公犹豫了,心想:钱出到这分儿上,就是神仙,也会动心的,还有什么不能挽回的事情呢?暂且放放吧,免得自招其祸。</p><p>(比喻钱的作用很大)</p> <p>《画饼充饥》</p><p>三国时期的卢毓,在魏国做官,他给魏文帝出了很好的主意,文帝很看重他。有一次,文帝对他说:“国家选拔人才的事就交给你了。选人的时侯,不要只看他的名声。名声不过是画在地上的饼,能看不能吃。” 卢毓说:“看名声也能发现人才,但主要是对他们进行实际考核,看他们是不是有真才实学。” 魏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p><p>(比喻以假当真,靠虚妄的设想处事)</p> <h3>《叶公好龙》</h3><h3>叶公对龙有特殊的爱好,在他的屋子里,到处有龙的图形:龙形的钩子,龙形的凿子,门窗上着龙,柱子上雕着龙,屋子里可称得上是龙的世界了。天上的老龙知道叶公好龙,跑到叶公家里来串门儿,它把头从窗户伸进来,进而尾巴挂在房梁上。叶公一看,魂儿都吓掉了,跑到外边大喊救命!他哪里是好龙啊,不过是喜欢似龙非龙的东西罢了(比喻爱好与实际不符)</h3> <p>《邯郸学步》</p><p>据说古时候,赵国人走路的姿势很美。燕国寿陵的几个少年,一起来到赵国的首都邯郸,每天早早起来,到大街上观察赵国人如何走路。少年们看花了眼,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脚怎么迈,手怎么摆,都注意观察,摸仿。直到身上的钱花光了,他们也没学会,却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忘掉了,最后竞然是爬着回国的。</p><p>(比喻学习不顾自己的特点,生搬硬套)</p> <p>《华而不实》</p><p>春秋时,晋国大臣阳处父访问卫国返回时,经过鲁国的宁城,该城的大夫宁赢见阳处父仪表堂堂,气度不凡,想投靠他,就跟他走了。可走到半路,又跑了回来,他妻子很奇怪,宁赢解释说:‘’看相貌,我觉得这人不错,可听了他的谈话,觉得他华而不实,叫人讨厌。我怕跟上他没好处,还可能受连累,就跑回来了‘’。一年后,阳处父果然被人杀了。</p><p>(形容外表好看,内心空虚)</p> <p>《才高八斗》</p><p>谢灵运是南北朝时的大诗人,博学多才,性格旷达孤傲。因在官场上闹矛盾,一再遭贬,官趆做趆小,他一气之下,告病还乡,以写诗为乐。他以山水寄托自己的情怀,成了著名的山水诗人。他曾对人说:“天下的诗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从古到今所有诗人总共得一斗。” 他唯一佩服的是三国诗人曹子建。才高八斗由此而来。</p><p>(比喻文才高超)</p> <p>《别无长物》</p><p>东晋人王恭有个朋友叫王忱,他们两个人都在宫中给太子当过老师。有一次,王恭到会稽山观光回来,王忱去看他,见王恭坐的新竹席很漂亮,心想:席子一定是从会稽山带回来的,而且不止一张。他就向王恭要一张,王恭把自己坐的竹席送给了王忱。实际上,王恭只有这一张席子。王忱得知后,跑来道歉,说他不知道就这一张席子,王恭笑道:“我平生别无长物啊。”</p><p>(形容生活穷困和俭朴。长物,多余的东西)</p> <p>《害群之马》</p><p>轩辕黄帝要到县茨山去见大隗,一下子迷了路。他向一个小牧童问路。小孩指出去县茨山的方向,还说了大隗的住处。黄帝见小孩挺聪明,就问:“你知道很多事情。那么,你知不知道该怎么治理国家呢?” 小孩回答说:“治理国家有什么了不起,就像我放马一样,把害群之马除掉不就行了吗?”</p><p>(比喻危害集体的人)</p><p><br></p> <p>《善自为谋》</p><p>王僧虔是王義之的第四代族孙,南北朝时的南齐人,也是小书法家。齐高帝萧道成也爱好书法。有一次,萧皇上与王僧虔比赛书法。写完了,萧道成问:“你我谁苐一?” 萧皇上以为王僧虔会说他苐一。王僧虔笑了笑说:“臣苐一,陛下也苐一” 王僧虔又说“我在大臣中苐一,陛下在皇帝中苐一。” 萧道成大笑。说:“你真能善自为谋啊!”</p><p>(比喻对自己有周到的考虑)</p> <h3>《解铃还须系铃人》</h3><h3>传说中有个和尚叫法灯,虽然很聪明,但对佛法、佛规不太在意,别的和尚都瞧不起他。法眼法师却对他另眼相看。有一次,法眼法师突然问大家:‘’一只老虎脖子上系了一个铃铛,谁能解下来?‘’ 众和尚愣在那里,谁也答不上来。这时,法灯和尚说:‘’谁把铃铛系上去,谁就能解下来。‘’ 大家都佩服法灯聪明,再也不敢轻视他了。(比喻谁造成问题谁来解决)</h3> <p>《不义之财》</p><p>田稷子在齐国当宰相,接受了下属两千两金子。他把金子带回家送给母亲。母亲一脸严肃地问:“儿啊!你当了三年的官,全部奉禄加起来也没有这么多,这些金子是哪儿来的?” 田稷子说了实话。母亲说:“有道德的人应当修身洁行,不苟且贪婪。不义之财不归我有,带上你的金子走吧!” 田稷子跪在母亲面前表示悔过,并把金子退了回去。</p><p>(指用不当手段获得的钱财)</p> <p>《家贼难防》</p><p>唐玄宗年间,范阳、河东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在洛阳自称“燕”国皇帝。安禄山体重三百多斤,大肚子垂到膝盖下,身上生疮;称帝后,眼睛瞎了,脾气暴躁,常常鞭笞侍从。他身边的高官严庄和宦官李猪儿难以忍受,就与安禄山的大儿子安庆绪策划谋杀。夜里,李猪儿拿刀去砍安禄山的大肚子。安禄山伸手向枕边摸刀没摸着,大喊:“是我家贼啊!” 肠露而死。</p><p>(说明家里的贼不好防)</p> <p>《守株待兔》</p><p>从前,宋国有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有一只兔子拼命逃跑,急不择路,一下撞死在地里的树桩上。农夫捡了只肥肥的兔子,高兴的不得了。农夫想:但愿每天都有兔子撞死在这个地方。那样的话,我的生活就不用愁了。于是,农夫坐在树下,等着第二只倒霉的兔子撞死在树上。可是,他再也没捡到兔子,反惹来了别人一片耻笑。(比喻用侥幸心理等待意外的收获)</p> <p>《不入虎穴,焉得虎子》</p><p>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与各国交好。西域的鄯善国王把他当做贵宾。可是,从与汉朝为敌的匈奴派来使者后,国王对班超就冷淡起来。班超知道国王受了匈奴使者的挑拨,就对跟自己来的三十六人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匈奴使者带来一百人,我们只有主动出击,才能取胜。” 当天夜里,班超领人偷袭匈奴使者的营地,杀了匈奴使者及同行人员,终于争取了鄯善王。</p><p>(指为达到目的不怕虎)</p> <p>《克己奉公》</p><p>祭遵是东汉人。刘秀起兵反王莽时,他投奔了刘秀,任军中执法官。有一次,刘秀身边的侍从犯了法,祭遵毫不客气,砍了侍从的头。刘秀觉得很没面子,想治他的罪,一个侍从劝刘秀说:“祭将军执法如山,秉公办事,为什么要处罸他呢?” 刘秀听后,不反没处罚祭遵,还封他为刺奸将军。史书上评论祭遵时说: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克己奉公”</p><p>(严格要求自己,忠实履行公职)</p> <p>《别开生面》</p><p>唐太宗在世时,凌烟阁内悬挂着二十四位建国功臣肖像。到了唐玄宗的年代,那些画像己褪色。唐玄宗命画家曹霸重新描摹一番。经曹霸从新涂上颜色,二十四功臣像鲜亮如初。诗人杜甫赠诗称赞这件事:“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诗的意思是:凌烟阁里的功臣像褪色了,曹将军又别开生面地给画出来了。</p><p>(另外开创新局面或创造新形式)</p> <h3>《安步当车》</h3><h3>战国时,有个叫颜斶的齐国人。他才华出众,但不愿做官,一天,齐宣王召见他。他一进宫,宣王就说:‘’颜斶,过来!‘’ 这种傲慢态度把颜斶惹火了,颜斶以同样的口气说:‘’齐王,过来!‘’ 齐宣王赔着笑脸,说:‘’颜先生果真名不虚传。我请你当我的先生。跟我同吃,同住,同游乐。‘’ 颜斶说:‘’我不需要,不在宫中,我可以‘安步当车’,自由自在,比当官好多了。‘’ (比喻乐意以步行代替坐车)</h3> <p>《负荆请罪》</p><p>战国时,赵国的文臣蔺相如出使秦国,不畏强暴,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回国后做高官。武将廉颇很不服气,声言一定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就躲着他。蔺相如却说:“我连秦王都不怕,怎么会怕廉老将军呢?我是想,两人不合,对国家不利。” 廉颇知道错了,就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里来请罪。</p><p>(荆条是古时打人的刑具,背着荆条请罪,表明认错有诚意)</p> <p>《一枕黄粱》</p><p>传说唐朝有个读书人名叫卢生,进京赶考,在旅店里遇见一个道士,他请道士教给他得到荣华富贵的方法。道士叫他在一个青瓷枕头上睡觉。当时店主正为他们做小米饭。卢生进入了梦乡,梦见他当了大官,娶了个漂亮妻子,有五个儿子、十个孙子,活了八十岁,享尽了荣华富贵。当他醒来的时侯,店主的小米饭还没煮熟呢,梦中的一切不过是一场空。</p><p>(“黄梁”就是小米,“枕”指睡觉。“一枕黄粱”指不能实现的梦想)</p> <p>《南山可移》</p><p>唐朝武则天当政时,李元纮担任雍州司户参军,主菅那里的户口和民事纠纷。他为人铁面无私,办事公道。一次,一个和尚控告太平公主指使家奴抢了他的石磨。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女儿,但李元纮仍然判决:石磨归原主所有。他的主菅上司知道了这件事,吓得不得了,要李元纮把判决书改一改,李元纮不仅没改,还在判决书的背面写了八个大字:‘’南山可移,判不可摇‘’!</p><p>(比喻不能改变)</p> <h3>《比上不足,比下有余》</h3><h3>西晋人王湛,性格孤僻。同族人以为他是个痴呆。他侄子王济在朝中做官,瞧不起他的这位叔叔。后来,王济惊喜地发现叔叔能解读《易经》。有一次,晋武帝问王济:‘’你那位傻叔叔死了没有?‘’ 王济说:‘’我叔叔不傻,学问大着哩。‘’ 晋武帝怀疑地问:‘’他比当今学者王涛、魏舒两个人怎样?‘’ 王济回答说:‘’上比王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啊。‘’ (比喻不前不后)</h3> <p>《骇人听闻》</p><p>隋朝初年,有个名叫王劭的人,被隋文帝扬坚封为“著作郎”。王劭不搞正经著作,专门编怪事邪说拍皇上的马屁。例如,他谎报某某地方出现一只神龟,龟腹有“天下扬兴” 的字样;皇后死了,他说皇后是菩萨转世,她的死不是死,而是“返真”,丧事本是喜事。他马屁拍得皇帝很高兴,“著作郎” 一当就是二十年。史书上说他瞎编怪事邪说,是“骇人听闻”。</p><p>(形容叫人听了吃惊。)</p> <p>《如坐针毡》</p><p>晋惠帝的长子愍怀太子很聪明,但只知道吃喝玩乐。正宫娘娘贾后因他是偏妃所生,出于嫉妒心理,故意叫太监把他往坏道上领。他的老师杜锡劝太子改掉坏毛病,正经做人。太子对杜锡怀恨在心。他找来几个针,放进杜锡常坐的毡子里。杜锡上去一坐,痛得啊呀一声跳起来,鲜血直流。这个故事后来被概括为“如坐针毡”。</p><p>(形容心神不宁)</p> <h3>《千里鹅毛》</h3><h3>唐朝,一个地方官吏派缅伯高给皇帝送一只天鹅。路过沔阳湖时,缅伯高给天鹅洗洗澡,天鹅一下飞走了。缅伯高只揪下几根天鹅的羽毛。他无奈,写了一首诗:‘’将鹅贡唐朝,山高路遥遥,沔阳湖失去,倒地哭号号。上复唐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唐皇笑着收下了缅伯高带来的礼物。(比喻礼虽轻,但心意真诚)</h3> <p>《开卷有益》</p><p>宋太宗赵光义曾命令宰相李昉编了一部《太平御览》,他特别爱看。这部书共有一千卷,四百七十八万字。太宗给自己规定每天要看三卷,如果当天没有看完,苐二天要补上。大臣们见他这样勤奋,都说:陛下每天又要处理天下大事,又要读书,是不是太辛苦了?太宗说:开卷有益啊,想到读书的好处,就不觉得累了。</p><p>(‘’卷‘’指书本,打开书阅读就有好处)</p> <p>《车水马龙》</p><p>东汉章帝听从大臣的意见,要给皇太后的娘家人加官进爵。太后不同意。她说:“那些鼓动给我娘家人封官的人,都是阿谀奉承之辈。我身为太后,日常穿衣吃饭都很平常,为的是给下边的人留下好的印象,知道检点。日前我看见门外来探望我的家人,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对外戚怎么能这样纵容呢?” 章帝听从了太后的话。</p><p>(形容车来马往,繁华热闹)</p> <h3>《鸡犬升天》</h3><h3>传说汉朝的时候,淮南王刘安迷信神仙方术,这儿访师,那儿求道,忙得不亦乐乎。他的虔诚行为感动了八公仙人。仙人来到刘安的家,教给刘安炼丹的方法。刘安按八公告诉的方法练好了金丹,吃了以后,身轻如燕,有了飘飘欲仙的感觉。他想:我一人上天没意思,就把剩下的几粒仙丹给鸡狗吃了,结果鸡狗与他一起升了天,历史上刘安是自杀死的。(形容一人得势,有关的人都沾光)</h3> <p>《乐不思蜀》</p><p>阿斗是刘备的儿子,刘备死后,他继承蜀汉后主。阿斗是个无能之辈。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兵临成都,阿斗主动出城投降。魏设宴招待他,故意叫人演奏蜀地的乐曲,阿斗身边的降臣伤感落泪,阿斗却一副笑嘻嘻的模样。可马昭问他:‘’还想念蜀地吗?‘’ 阿斗说:‘’此间乐,不思蜀。‘’</p><p>(比喻乐而忘返)</p> <h3>《塞翁失马》</h3><h3>有一位老人住在边塞,人们叫他塞翁。有一天,他的马跑丢了,塞翁说:‘’丢马是祸,可也说不定是福呢!‘’ 几个月后,丢失的马跑回来了,还拐回来一匹好马。塞翁说:‘’唉,白得匹马是好事,说不定会变成坏事呢!‘’ 几天后,儿子骑马摔断了腿。塞翁又坦然地说:‘’儿呀,腿摔坏了未必就不是好事啊。‘’ 不久,发生了战争,儿子因为腿瘸当不了兵,在家里过着平安的日子。(比喻好事变坏事,坏事变好事的辩证关系)</h3> <h3>《此地无银三百两》</h3><h3>书生张三出远门,把三百两银子埋在院子里,上边插了一个‘’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木牌,放心地走了。住在对面的李四看见了木牌,心想:无银何必告诉别人呢?挖挖看!他挖出了三百两银子。为了避免怀疑,李四也写了个木牌放在原地:‘’对门李四未曾偷。‘’ 书生回家,找李四要银子。李四说:‘’没银子,偷什么?‘’ 书生说:‘’你没偷,为什么要写木牌?‘’ 两个人都无法回答对方的问题。(指自作聪明,留下做某事的痕迹)‘√</h3> <p>《分道扬镳》</p><p>南北朝魏孝文帝时,出身皇族的元志当了京城洛阳的地方官,他坐车子从街上路过,跟御史中尉李彪的车子走了个对头碰。李彪比元志的官大,元志应当让李彪的车子先走。可是,元志十分傲慢,偏偏不给李彪让路,李彪很生气,找皇上来评理。李文帝听了他二人的申诉,说:“洛阳是寡人的京城,你们应当分道扬镳,各走各的路。”</p><p>(“镳”为马嚼子。形容各走各个路)</p> <h3>《寸草春晖》</h3><h3>唐代诗人孟郊,一生贫穷,对母爱深有体会,他写过一首题为《游子吟》的诗:</h3><h3> 慈母手中线,</h3><h3> 游子身上衣;</h3><h3> 临行密密缝,</h3><h3> 意恐迟迟归。</h3><h3> 谁言寸草心,</h3><h3> 报得三春晖?</h3><h3> 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小草的爱心哪能报答太阳三春的光辉啊!(比喻儿女难于报答父母的恩惠)</h3> <p>《百发百中》</p><p>养由基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名将,楚、晋两国在鄢陵交战,晋国的将领魏锜一箭射伤楚共王的眼睛。楚共王怒不可遏,交给养由基两支箭,说:‘’给我射杀魏锜。‘’ 养由基翻身上马,看准了魏锜,弓响箭发,一箭射中魏锜的咽喉。他回营把剩下的一支箭交给楚共王,说:‘’大王的箭仇己报!‘’ 据说养由基百步之内射柳树叶,可以百发百中。</p><p>(比喻射手技术好或办事情件件成功。)</p> <p>《疾风劲草》</p><p>西汉末年,颖阳人王霸带领一些朋友参加了刘秀的部队。一起反抗暴权的王莽,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刘秀转战河北时,战局多次失利,当年跟王霸一起参加部队的人,有许多离开了刘秀,只有王霸死心塌地跟着刘秀继续战斗。刘秀夸奖他说:“当年在颖阳投奔我的人都走光了,只有你还为我出力,真是疾风知劲草啊!”</p><p>(比喻经得起风浪的考验)</p> <p>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p><p>这一典故说明:一旦责任分散,人们就希望其他人去挑水,然后自己享清福。结果呢?都没喝到水。</p><p>(插了一张,小沙弥挑水。:这可不是成语呦)</p> <p>《耳熟能详》</p><p>宋代的大文学家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死了,母亲把他拉挺大。为了教育孩子,母亲经常讲一些父亲的生前事迹,还用父亲的言论开导欧阳修。成年后,欧阳修曾为父亲写了一篇碑文,记录了母亲讲述的父亲的言行,生动感人。碑文里有一句话是:‘’我耳熟焉,故能详也。‘’ 这是母亲对他说的话:因为我听熟了,才能详细地讲给你听。</p><p>(听得熟了,就能详细知道)</p> <h3>《胸有成竹》</h3><h3>北宋有个画家叫文与可,很会画竹子。他把竹子种在自家院子里,天天观察竹子的生长形态,以及一年四季和阴晴冷暖中竹子的变化,熟记在心里。到了画竹子的时候,这儿勾勾,那儿抹抹,几笔就画成了。他的朋友看了他的画,称赞道:‘’与可画竹子时,胸中有成竹。‘’ 意思是说:文与可画竹子的时候,胸中早就有了竹子的生动形象了。(指办事情心中有数,很有把握)</h3> <p>《独当一面》 </p><p>秦未,刘邦与项羽作战,吃了一次败仗。他对谋臣张良说: 谁能替我出这口气,我就把函谷关以东的这块地盘分给他。张良说:九江的黥布、梁地的彭越,应派人快去联络,你手下的大将中,唯韩信可嘱托大事,独当一面。有了这三个人,孙可以打败项羽。张良介绍的这三个人,都在战胜项羽的战争中,起了很关键的作用。</p><p>(受委托而单独担当一方面的任务)</p><p><br></p> <p>《大腹便便》</p><p>东汉人边韶,字李先,以教书为生。他是个大胖子,肚子大,走路费劲,有时索性不走了,躺下睡大觉。调皮的学生给他编起了顺口溜:</p><p>边先生,腹便便;</p><p>懒读书,但欲眠。</p><p>边老师也编了顺口溜来回敬:肚子大,里面装的都是书;睡觉嘛,是想着书上的事呢。</p><p>(形容肚子肥大)</p> <h3>《既往不咎》</h3><h3>有一次,鲁哀公问孔子的学生宰予:‘’我想供奉土地神,你看用什么木头做好?‘’ 宰予回答说:‘’各朝代都不一样。夏朝的时候,多用松木;殷商的时候,常用柏木;到了周朝,一般都用栗木,意思是叫百姓战栗、害怕。‘’ 孔子在旁听了宰予的话,觉得欠妥当,好像有批评周朝的意思,就说:‘’己经是过去的事情了,就不要再责怪了……‘即往不咎‘嘛。‘’ (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责备、追究。)</h3> <p>《梁上君子》</p><p>东汉有个叫陈寔的人,一天夜里,家里进来一个小偷,躲在房梁上。陈寔把家里人召集在一起,说:‘’一个人要知道自尊,人不自尊,就会学坏,不信你们看看梁上这个人吧!‘’ 小偷十分惭愧,跳到地上,向陈寔磕头认罪。陈寔开导了他一番,不仅没有处罚他,还给了他两匹绢。从此,陈寔管的那个县竞然没有小偷了。</p><p>(盗贼的代称,或指不着天地,不切实际的人。)</p> <p>《杯弓蛇影》</p><p>有一天,晋朝人乐广请他的朋友来家喝酒。喝着喝着,朋友的精神有点紧张,起身告辞,回到家里就病倒了。乐广说他能治好朋友的病,又把朋友请来。他俩仍坐原位,酒杯仍在原处。朋友一见桌上的酒杯,手就哆嗦起来,说:“有蛇…” 乐广起身,从墙上拿下一张弓,问:“杯里的蛇还有吗?” 朋友一看,杯中的“蛇”不见了。原来,酒杯里的“蛇”,不过是弓的影子!朋友的病也就不治而愈了。</p><p>(比喻疑神疑鬼,自己吓唬自己)</p> <h3>《得过且过》</h3><div>相传,五台山上生活着一种寒号鸟。天气暖的时候,它长着宽大的翅膀和美丽的羽毛,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树林里,好像唱着:‘’生活多快乐,凤凰不如我!‘’ 到了秋尽冬来的时候,它的羽毛全部脱落,十分难看。别的鸟儿造好了过冬的巢,并且劝寒号鸟快筑巢。寒号鸟听不进去,好像唱着:‘’得过且过!得过且过!‘’ 寒号鸟没有自己的巢,只好站在雪地里,冻得浑身打哆嗦。(指糊里糊涂地混日子)</div> <h3>《按图索骥》</h3><h3>春秋时,相马专家伯乐的儿子,读了父亲的《相马经》,记住了良马的种种特点。有一天,他跟伯乐一起外出,路上看见一只大蛤蟆,儿子觉得蛤蟆的样子跟韦上说的良马差不多,就对爸爸说:‘’我发现一匹良马!你看它的脑门儿,眼晴……就是蹄子有点问题。‘’ 伯乐笑着说:‘’这’马’对跳,不好驾驭呢。‘’ 明朝人扬慎说伯乐的儿子是‘’按图索骥‘’,犯了教条错误。(比喻按线索查找,或只照本本办事)</h3> <p>《东施效颦》</p><p>西施是春秋时趆国的美女。她有个心口痛有毛病,一痛就皱眉按胸。有人认为这种病态的样子也很美。有个叫东施的女人,是西施的邻居。她见西施的病态很美,也学西施的样子,常常按胸皱眉。她长得本来就不好看,这样装模作样地学西施,显得更丑了。</p><p>(讽刺生搬硬套的行为)</p> <h3>《得陇望蜀》</h3><h3>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控制了中原大地以后,就向西部进军。古时侯,甘肃东部叫做陇,称四川为蜀。刘秀手下的人将军岑彭正在陇地作战时,刘秀写信给岑彭说:‘’陇地攻打下来以后,你们就带兵向南,去攻打蜀地。‘’ 人都有不知足的毛病,我得陇望蜀,每次出兵打仗,头发和胡子都要白上一些。不这样干,何时能统一天下?(比喻贪心不足)</h3> <h3>《不学无术》</h3><h3>寇准是宋太宗时的宰相。他年轻时的好友张咏说:‘’寇准是个奇才,可惜学问不足啊。‘’ 后来,两人在京城见了面,寇准诚恳地向张咏请教。张咏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啊!‘’ 张咏走后,寇准读了《汉书》里边的《霍光传》,书中说辅佐汉朝三代皇帝的霍光虽然有才,但‘’不学无术,暗于大礼‘’。寇准恍然大悟:张公在说我的缺点呢!(说明缺乏知识,不肯学习)</h3> <p>《对症下药》</p><p>华佗是汉末的名医。有一次,官府派人来找华佗给倪寻和李延看病,据介绍,两个人都是头痛,发烧。华佗看了病,给倪寻吃了泻药,而给李延吃了发汗药。别人问:“两个人的病一样,怎么吃的药不一样?” 华佗说:“倪寻外实,在于内伤饮食;李延内实,病在外感风寒。病不同,用药当然不同。” 吃了华佗的药,两位病人很快就都好了。</p><p>(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解决问题的方法。)</p> <h3>《芒刺在背》</h3><h3>西汉的大将军霍光是威严权重的人,曾把持朝政二十多年,汉昭帝死后,他先后废立了两个皇帝。汉宣帝被他扶上台后,霍光坐在宣帝车子的一边,同时去祭拜高祖庙。年轻的宣帝坐在车上,见霍光高大的个子,威威武武,目光严峻,心里惶惑不安,就像芒刺扎在背上一样。直到霍光病死了,宣帝王才松了一口气(形容坐立不安)</h3><h3>》</h3> <p>《不为五斗米折腰》</p><p>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当彭泽县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来县里视察。按规矩,他应当热情接待。可陶渊明一想到那种虚张声势的场面,就浑身不自在,说道:“我岂能为五斗米的俸禄向一个小官僚折腰!” 那个年代,县官每月的俸禄大约五斗米。他豁出五斗米不挣了,也不愿意应付官场上那些虚伪的礼节,当天就打行李回家去了。</p><p>(比喻不为小利而丢掉自己的尊严)</p> <h3>《门庭若市》</h3><h3>齐国的相国邹忌长相本没有徐公漂亮。他问妻子、妾和来访的客人他和徐公谁长的漂亮,他们都说邹忌比徐公漂亮。为什么要这样说呢?邹忌想了一夜,笫二天对齐威王说:‘’他们说我漂亮,原因各不相同:妻子是偏爱我,妾是畏惧我,客人是有求于我,所以都恭维我,不说真话。您是一国之君,想恭维您的人一定比我还多吧?‘’ 齐威王通令全国:说真话。结果,来提意见的人就‘’门庭若市‘’了。(形容上门拜访的人很多)</h3> <p>《不辨菽麦》</p><p>公元前573年,晋国贵族闹起了内乱。栾书和中行偃杀死了晋厉公。他们把晋襄公的曾孙子周子从周期的都城请回来,立为新君,就是晋悼公。晋悼公回国时,群臣迎接。晋悼公说:“臣民所以拥立国君,是为了他发号施令。你们立寡人在今天,废了寡人也今天。” 大臣们都宣誓服从新君的命令。周子本来有个哥哥,人们认为他“不辨菽麦”,所以没有立他为君王。</p><p>(比喻没有知识,连豆子(菽)和麦子都分不清)</p> <h3>《狼子野心》</h3><h3>战国的时候,子良任楚国司马,妻子生了个儿子,起名越椒。一天,子良的哥哥令尹子文到子良家来串门,看孩子的长相像熊,叫声像豺狼,劝子良杀死这个孩子,说:‘’不杀他会给我们带来危险。你没听说’狼子野心’吗? 豺狼的儿子生在野外,天生无法训服。‘’ 子良哪能杀死自己亲儿子。越椒长大后当了司马,杀了子文的儿子子扬,后因反叛楚庄王失败被杀。(比喻野心大,手段狠毒)</h3> <h3>《瓜田李下》</h3><h3>唐朝文宗皇帝派郭旼到陕西某地去当官。人们背后议论:郭旼所以当官,是因为把两个女儿都送给了皇帝。文宗问工部侍郎柳公权:‘’郭旼的女儿进宫是来参见皇后,跟我没关系,有人怎么胡说呢?‘’ 柳公权说:‘’这种瓜田李的嫌疑,怎么能解释得清楚呢?‘’ 柳公权指的是古乐府《君子行》中的两句话:‘’瓜下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免得人家怀疑你偷瓜摘果。(比喻在容易惹事的地方避嫌)注:纳履是提鞋子。</h3> <h3>《滥竽充数》</h3><div>战国的时候,齐宣王爱听吹竽。宫廷乐师为他找了一百多个吹竽手,集体表演吹竽。有一位南郭先生,觉得有空子可钻,就借了一只竽,混进了吹竽队伍。每到演奏时,他都装出吹竽的样子,实际什么声音也吹不出来。齐宣王去世后,齐湣王爱听竽独奏。南郭先生吓坏了;一旦被国君发现他根本不会吹竽,岂不要受惩罚吗?他急忙溜掉了。(比喻外行在内行里混)</div> <p>《画龙点晴》</p><p>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传说他曾在金陵安乐寺的墙上画了四条龙,个个活灵活现。可是,那四条龙都没长眼睛。有人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说:“如果画上眼睛,龙会飞走的。” 大家以为他是说笑话,偏要他画上。张僧繇给其中的一条画上了眼睛。刚刚画完,便风雨大作,那条被画了眼睛的龙就腾空而起,飞上高空。</p><p>(比喻绘画,字文章时用了关键笔墨、语句)</p> <p>《得意扬扬》</p><p>晏婴是春秋时齐国有名的国相。他的车夫因为给晏婴驾车,很自豪,所以驾车时,总是神气十足。有一天,车夫的妻子看见丈夫赶车挺狂傲,吓得百姓直躲,十分生气。等丈夫回到家,她提出离婚的要求,说:“你赶车那得意扬扬的架势,好像有多么了不起。看人家晏国相,坐在车上,,谦虚而深沉,不摆大人的架子。你有什么了不起!离婚!” 车夫表示悔改,妻子才罢休。</p><p>(形容自鸣得意的感觉和姿态。)</p> <h3>《哄堂大笑》</h3><h3>宋代的冯相与和相两人同在朝廷里做官。这一天,冯相穿着一双新靴子,和相觉得冯相的靴子很漂亮,就问:你这双靴子花多少钱买的?冯相抬起一只脚,笑嘻嘻地说:九百。和相一脸惊讶,说:怎么?我买的靴子却花了一千八!冯相又把另一只脚举起来,说:这只也是九百!屋子里的人一听,哄堂大笑。(形容屋子里的人全都大笑)</h3> <p>我爱一切小生灵,画鸟两幅</p> <p class="ql-block">画幅大肥猫</p> <p>画了几幅小漫画(原创)</p> <p>鄙人的100则成语卡通画东涂西抹的画完了。‘’涂鸦之作‘’就是图个乐,也是儿童学习成语的一种启蒙读物吧,有趣方便,一举多得!</p><p>成语资料:百度</p><p>配图漫画:彧文</p>

比喻

虞国

有个

形容

过海

王商

孔子

晋国

齐宣王

阿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