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座湖写两种中国——读评吴光辉长篇新著《寻梦九百年》 陈 辽

美文

<h3><br></h3><div>  一座湖是洪泽湖,两种中国是旧中国和新中国。</div><div>  洪泽湖是一座非常的湖,它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因人祸而扩展形成的。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冬,金军第二次攻打开封的前夕,东京留守杜充不敢迎战,竟然下令在李固扒开黄河大堤,黄河便夺泗入淮,经泗水南流,夺淮河后注入黄海。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一带的百姓至少淹死二十万人以上,因流离失所和瘟疫而造成的死亡数倍于此。洪泽湖原来所在地的小湖小泊、湿地洼地,突然注入亿万立方米洪水,遂扩展形成为洪泽大湖。这是它的“非常”之一。洪泽湖形成后,因上游淮河承载不了黄河的汹汹来水,洪泽湖一带每到汛期,洪水漫滩,满目浊黄,激流滚滚,涛声如雷,令人魂飞魄散。人所共知,洞庭湖、鄱阳湖是长江的蓄水库,而洪泽湖在那时却是苏北人民的灾难源。这是洪泽湖的“非常”之二。然而,就在洪泽湖扩展形成以后,洪泽湖及淮河两岸周遭土地上的千百万民众及民众中产生的仁人志士、英雄先烈、治水能手、杰出作家们却在九百年间,始终与自然灾害奋斗,与外来入侵者奋斗,与自身的缺失奋斗,前扑后继地坚持寻梦,即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而奋斗不懈。终于在1949年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于1979年迎来了新中国的改革开放,部分地实现了他们美好的梦想。这是洪泽湖的“非常”之三。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吴光辉创作的《寻梦九百年 解读一座湖的前世今生》(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以下简称《寻梦》,本文中引文凡未注明出处者,均引自该书)即是一部以一座湖写两个中国的纪实体、散文化、系列式的优秀长篇叙事作品。</div><div>   一</div><div>  即使从洪泽湖的“前世”——北宋写起,至“今生”也有九百多年的历史。九百多年间,洪泽湖及淮河两岸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可写的东西太多了。吴光辉思之再三,决定以民族精英与具有“残缺性格”的人们之间的斗争作为贯穿线,或交叉或同时地描写这场斗争,勾勒寻梦过程,从而艺术地体现以一座湖写两个中国的创意。我认为,《寻梦》的成功即肇始于此。鲁迅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div><div>  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载《且介亭杂文》)这是中国国民性中的正面。鲁迅又把国民性中的负面称之为“劣根性”。吴光辉把“中国的脊梁”称之为“民族精英”;又给国民性中的“劣根性”取了个新名词“残缺性格”;在《寻梦》里,他饱蘸激情,浓墨重彩地叙写了两者之间的对立和斗争。</div><div>  在北宋与南宋之交,梁红玉和杜充,便是当时民族精英和具有“残缺性格”的人的代表人物。梁红玉曾经协助她的丈夫韩世忠在京口一带堵截金兀术的归路,她亲自击鼓,策励所部,大败金军,逼得金军退到黄天荡内。若不是汉奸为侵略者划策,金兀术已成瓮中之鳖。其后,1135年,梁红玉不顾自己重伤未愈,带领女兵们与金兵拼杀,又被汉奸指认,敌将放出连珠箭,一箭射入梁红玉的小腹。这时,战前被汉奸投过毒的食物在她腹中毒性发作,她终于落马殉国。而杜充继掘开黄河大堤、害死二十万民众后,却为宋高宗所信用,一个小小进士,竟一路飙升到了南宋建炎年间的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兼江淮宣抚使,驻守建康。但杜充在金兵渡江后,就弃城逃往真州,“旋即降金”。民族精英与有着“残缺性格”的人的对立,一直赓续到南宋灭亡。岳飞与秦桧;辛弃疾、陆游与朝庭宵小;文天祥与投降元朝的留梦炎;等等。值得深思的是,南宋一代,往往是民族精英受迫害、受压制,而那些有“残缺性格”的人却常常是平步青云,志得意满。元王朝统治中国期间,洪泽湖及淮河两岸的民众,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在淮安发生的本土故事《窦娥冤》,悲剧发展到了杀头的关键时刻,窦娥在被冤杀行刑之前,发了三桩大誓,其中就有两桩关于自然灾害的,一是要六月下雪,二是要三年大旱;这是窦娥喊出了被压迫被损害被侮辱的民众的反抗心声。及至明代,施耐庵在《水浒传》里叛逆是为民除害;吴承恩在《西游记》里叛逆是斩妖除魔。但在明王朝建立后,施耐庵“成了明朝政府追捕的逃犯,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隐匿和逃亡。”他俩“一起用反叛的灵魂,将自己打造成为苏北黄泛区灾民的精神座标。”明代淮安状元沈坤,喝着苏北白酒,带着状元兵抗击倭寇,是“我国第一位抗日英雄”,却被诬陷为“私自团练乡勇,图谋背叛朝廷”,嘉靖皇帝居然轻信谗言,将这样一位智勇双全的抗日英雄治罪下狱。给他送行的是他的同窗好友吴承恩。沈状元将那碗凄苦的苏北白酒,和故乡一起永远地留在自己的生活。“他一去不返,魂断他乡。”有清一代,治河能臣潘季驯、靳辅,为治河竭思殚虑,在工地上跌打滚爬。潘季驯“一生四任治河,前后二十七年之久,以借水冲沙,筑堤束水,为河漕兼利之策,取得治水明显效果。”但他多次被黜,七十三岁那年得了风痹病,半身不遂,“在郁郁寡欢中去世”。靳辅也是被革职,在他革职后的第二年春天,康熙皇帝南巡到淮安实地考察,才“感到自己错怪了靳辅,重新起用“熟练河务及其未甚老迈”的靳辅。然而,此时靳辅已体衰老病,“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在治水工地上日夜奔波了”。康熙三十一年(1692),这位为治理黄淮运(河)和洪泽湖水患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功臣,“满怀悲愤地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终年只有五十九岁。”他俩出师未捷,壮志未酬,也是因为受到朝庭里那些有着“残缺性格”的人们的构陷。及至民国,黄、淮、运河和洪泽湖地区仍是水灾不断。特别是在1938年5月,为阻拦日军,在蒋介石的策划下,“割耳将军”蒋再珍仅用三天时间掘开了黄河大堤,淹死了几十万百姓,简直是1128年杜充掘堤淹死二十万民众事件的重演。真是“长夜难明赤县天”,“残缺性格”舞翩跹啊!</div><div>  “残缺性格”舞翩跹的历史,是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基本结束的。毛泽东在建国初两个月内四次就淮河治理进行批示;1951年5月,毛泽东为治淮作了专门的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周恩来总理制定了“蓄泄兼顾以达根治之目的”的治淮方针。“三只虎”陈克天、熊梯云、吴觉指挥十多万治淮大军,新建规模宏大的三河闸,整修入江水道;1952年在高良涧以东修建苏北灌溉总渠,用以灌溉里下河平原,兼作排泄之用;1958年又增辟淮沭河,引洪泽湖水北上到沭阳入新沂河。新时期到来,2003年再开挖淮河入海水道,洪泽湖又可以从二河闸放水,紧贴苏北灌溉总渠入海。至此,整个淮河流域已经基本建成了防洪、除洪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水利体系,可以防御新中国以来发生的流域性最大洪水。洪泽湖及淮河两岸九百多年来民族精英与有“残缺性格”的人们的斗争,以民族精英们战胜水害、寻梦胜利而告终。</div><div>   二 </div><div>  《寻梦》以一座湖来表现两个中国的创意,至此已经有了具体、形象、生动地呈现。但是,《寻梦》不只以创意取胜,它还以对“残缺性格”剖析的深刻令读者受到了一次震撼心弦的启蒙教育。</div><div>  吴光辉在《寻梦》中揭示,“残缺性格”不只统治阶级中的反面人物有,就是被统治阶级视为正面人物的人也有。譬如说,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句为后人广泛周知的范仲淹,他写《岳阳楼记》但从未去过岳阳楼,仅凭一幅《洞庭秋晚图》作参考,就吹捧不大不小的贪官滕子京上任一年之内就“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至少是得了滕子京的好处的。晚年,范仲淹“一口气买下了千亩良田,办了一个义庄,专门接济范姓子孙。”他任鄱阳太守时,结识了一位名叫甄金莲的妓女,甄时年仅十四岁。后来范仲淹任期满了调去上饶,继任鄱阳太守就花费千金为甄金莲赎身,送去上饶给他。范仲淹高兴得不得了,甄金莲到上饶的第一天,范仲淹就和甄进了洞房。他发现甄居然还是处女之身,“范仲淹喜出望外”。这是不是范仲淹这位名人的“残缺性格”?再如以《醉翁亭记》知名后世的欧阳修,有人指控他与外甥女张氏有染。“这张氏出嫁后与仆人私通,奸情败露被送往开封府审理时,居然交待出自己出嫁前就与欧阳修有私情。”最后,欧阳修又因为一起绯闻郁郁寡欢而死。原来,这一次不再说他与外甥女,而是说他与儿媳了。“他的政敌就上书弹劾他有违人伦,败坏道德。”不久,欧阳修“就在郁闷之中去世了。”自然,这样的“残缺性格”仍然不影响范仲淹、欧阳修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但他们的性格中存在“残缺”的另一面,是不必为尊者讳的。</div><div>  《寻梦》的作者吴光辉进一步展示,“残缺性格” 即使在精英人物身上也有。吴承恩“崇尚仕途,迭恋官场”,五十五岁了仍参加科举考试,结果“是第七次名落孙山”。直到这时,他才无可奈何地仰天长叹道:“功名富贵自有命,必须得之毋乃痴。”他自己一辈子也就当过几个月的小吏,而在神话世界里却让孙悟空当上了“齐天大圣”,“一品大员”,“简直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是不是吴承恩的“残缺性格”一面?</div><div>  还不仅如此。《寻梦》作者吴光辉更深入一步地剖析“残缺性格” ,显示平民百姓也有“残缺性格” 的一面,他称之为“灾民性格”。贫民本质与拜官情结同存;反抗剥削与烧杀抢掠共在。淮剧《琵琶记》里的赵五娘,让赵五娘到京城向相府千金备述前情,感动了相爷和千金,使夫妻得以团圆,然后又请旨祭扫,最后皇上下旨,满门荣封,赵五娘便心满意足地穿戴上一品夫人的凤冠霞帔,与牛相爷的千金亲如姐妹,然后两个女人跟随共同的丈夫荣归故里,光宗耀祖。这和秦腔《琵琶记》里赵五娘的悲剧结局完全不同。捻军是农民起义军,但正是他们在攻占清江浦后,“纵火焚烧,三日不绝,焦烟墨土,繁华皆尽。”他们还对全城进行大屠杀,掳掠财物,强奸妇女。可捻军原先也是平民百姓呀!他们这样做,只能解释为他们也有“残缺性格” 的一面。</div> <h3>《寻梦》的作者吴光辉更以在真理面前无所畏惧的勇气,道出即使在我们的干部队伍里,一些人也有“残缺性格” 的一面。治淮“三只虎”中的吴觉,直接参与领导了新中国治淮最大工程佛子岭水库的建设,也指挥着治淮大军奋战在淮河岸边。但在后来被某些人诬告,结果全是无中生有。1955年8月,由于吴觉当年组织的苏北抗日同盟会是李宗仁批准的,又有人认定吴觉是国民党特务,并将吴觉办公室里的收音机认定为发报机。因此吴觉被逮捕送监。还召开公开批捕吴觉的大会。直到1962年才被迫公开承认这是一桩冤错假案。到了“文化大革命”,1966年,吴觉再次被抓,被开除党籍。十年后,他才被“解放”,恢复名誉,平反昭雪。我们干部队伍里的有些人是不是也有“残缺性格” 这一面? 吴光辉以其对“残缺性格” 的深刻剖析,证明了鲁迅大半生与国民性中的“劣根性”进行不懈斗争的正确性。读了《寻梦》以后,谁还要讳言国人存有“残缺性格” ,还不和“残缺性格” 作持久斗争,那就是讳疾忌医,掩耳盗铃,于国于党于民都是十分不利的。</h3><div> 三</div><div>然而,《寻梦》的作者吴光辉并没有到此止步。他通过以一座大湖现两种中国的寻梦过程的写作,又从历史事实出发,同时总结了三项重大的历史教训,而这对于我们今天实现复兴中国的“中国梦”是有相当借鉴意义的。</div><div>其一,吴光辉从宋王朝长久处于外敌入侵、国防薄弱的历史实际中得出教训:凡是以一己、一家族、一集团的利益为至上,而置国家、百姓长远利益于不顾者,必然得到历史的惩罚。宋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以陈桥兵变披上黄袍当上皇帝,为了使赵姓家族不被他人兵变夺去皇位。他便“杯酒释兵权”并千方百计削弱将领手中的兵权,造成了两宋“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局面。“这样一来军队虽然不会谋反了,但大大削弱了战斗力,从而导致宋军与金、辽,西夏的战争屡战屡败”。宋高宗接位后,为了长期当皇帝,不允许岳飞直捣黄龙府,以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回归。因为岳飞一旦北伐成功,徽、钦二宗回归,他的皇位就保不住了。在唐宋元明清五代王朝中、宋王朝是一个受尽屈辱的王朝,其源盖出于此。</div><div>历史教训之二,不能只重视经济、文化,而忽视军事。北宋时期,致力于发展经济、文化,而不重视军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经济的繁荣。宋徽宗对书法、绘画的喜爱已经到了“痴”、“癖”的程度 ,他的书画至今是无价之宝。但他忘记了做皇帝的职责,置国家军事于不顾。金军一来,只好被俘,后来死在异国。明王朝、清王朝也没有接受这一教训。明王朝后期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国家军力薄弱。两三千倭寇就可以长驱直入内地,可见明王朝的军务几同儿戏。清王朝还是不接受这一教训。康、雍、乾三代皇帝,都是重经济、文化而轻军事。到嘉庆时,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当时的世界第一。但是,鸦片战争一开,就吃了大败仗,此后对外作战一败再败。太平天国起来,八旗兵并无战斗力,只好放手让曾国藩、李鸿章搞湘军、淮军。但到太平天国覆灭,又大裁湘军、淮军。直到晚清洋务运动崛起,方重视军事,但为时已晚。清王朝在武昌起义后倒台。可见只重经济,文化而忽视军事,将带来怎样的后果!</div><div>历史教训之三,腐败确实可以亡国。北宋末年,宋徽崇嫖妓女,大造园林,搞“花石纲”,腐败至极,亡了国。明朝嘉靖,皇帝追求长生不老,服用丹石,甚至以房中术益寿,信用的是奸佞之臣。宰相严嵩上朝后与嘉靖皇帝切磋房中术。朝庭腐败又登峰造极。崇祯帝上台,企图挽狂澜于既倒,未有结果,在煤山自尽。清王朝的腐败自乾隆始,“乾隆带头收贿,带头浪费,银子花得像海水似的。”虽然乾隆反贪的决心很大,“却越反越贪”。《寻梦》作者认为,“究其原因还是要归结于封建皇权体制的变态”。</div><div>《寻梦》从洪泽湖及淮河自宋以来九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中总结出来的这三条教训,尽管是封建王朝犯下的过错,对于今天为实现以复兴中国为旨归的中国梦的我们,仍然具有现实意义。</div><div>以一座湖写出了旧中国、新中国九百多年的历史;深入剖析“残缺性格” 对国家、对民众的危害;总结了三条重大的历史教训;我以为《寻梦》有可能传留后世。</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