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致敬青春 回望芳华” </b></p><p class="ql-block"> 赴滇支边五十周年(1971-2021)纪念文稿</p><p class="ql-block"> 特别再次发布曹蓉撰稿并于2017年4月18日 为纪念支边四十六周年制作的美篇:<b>《再返南疆》</b>(时过境迁情愫不变,有的老领导老战友今巳作古,故此美篇弥足珍贵,特此纪念。本次更新又添加了部分老照片。2021年4月15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编者按:今年4月18日,是我们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去云南支边51周年纪念日。回望芳华,可歌可泣可以值得骄傲的往事多多;遥望耿马,那山那水那里的人和事萦绕心中……。</p><p class="ql-block"> 真可谓:相思南定河 情系红土地!</p><p class="ql-block"> 特别再次发布曹蓉撰稿并于2017年4月18日 为纪念支边四十六周年制作的美篇:《再返南疆》,以飨读者。</p><p class="ql-block"> 《再返南疆》记载了2015年10月我们十几位成都支边战友,应邀自驾游回云南,与来自上海、昆明、成都的二百多名战友共同参加国营勐撒农场60周年场庆暨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县庆的情景。真是激情澎湃感概万千!</p><p class="ql-block"> 特别分享我2007年回农场时写的一段感概: “故地三十六年前,恰同学少年,烧荒、斩坝、开带、挖穴,种橡胶、开果园、筑公路、修电站,屯垦戍边把青春奉献。今日重游意景变迁,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那批人,山更绿,天更蓝,路更宽。当年豆寇年华的知青如今已是鬓添华发;当年的连长指导员如今已至耄髦之年。令人慨叹的是岁月沧桑而非沧海桑田,令人欣慰的是农场旧貌换新颜果林变茶园”。 </p><p class="ql-block"> 支边八年转眼间,农场喜度甲子年!</p><p class="ql-block"> 曹蓉 2022年4月14日</p> <p class="ql-block">(一) 相邀启程 </p><p class="ql-block"> “ 情系红土地,彩云之南去”,这是我们云南支边战友几十年来孜孜不倦的情愫,魂牵梦绕的故地。 我们于197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八团,(现已改制为云南农垦总局国营勐撒农场),从我们的16岁花季开始,在那里渡过了艰苦奋斗的八个年头,挥洒汗水和青春,种植橡胶和果林,磨练意志并成长。转眼间光阴已过44年!那里有太多的故事,那里有太多的情趣,那里有太多的记忆……。 </p><p class="ql-block"> 获悉勐撒农场六十周年场庆并邀请知青回场参加庆典,战友们奔走相告,我们要回农场去!</p> <p class="ql-block">图1-2为高高的橡胶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3-4为特别的胶碗</p> <h3> 我们即将启程,重回边疆去,去看看那山那水和还在那里的战友以及父老乡亲。 </h3><div> 特别转载陈建战友的报道: 为参加勐撒农场60周年场庆,顺道游览美丽云南,由10名支边战友、2名战友家属组成的“南行记”自驾游全体成员,加上送行的4位战友,共计16人,2015年10月26日在“新通惠酒店”召开了行前预备会,商确行程,签署承诺书,同时为参加场庆晚会合唱节目《我站在巍巍的高山上》积极作准备......。</div><div> (图6: 行前预备会)</div> <h3> (图7.8.9: 为参加场庆晚会合唱节目《我站在巍巍的高山上》积极作准备)</h3><div><br></div> <h3> (图10: 战友集结出发)</h3> <h3> (二) 天堑通途<br></h3><div> 10月28日,清晨六点半,我们从家里出发,接上朋友,从G4201绕城高速上成雅高速,开往新津服务区与战友集结。同行的战友是:邓天雄、朱建蓉、程裕华、秦蓉凤、吴清蓉、蒋忠华、钱采慧、常蜀曼、骆兴华、韩渝蓉、项葆明、曹蓉,以及闻讯赶来加入的洪山、张云秀等,共计14人。7点50集结完毕,我们迎着朝霞,沿G5京昆高速向南奔去。</div><div> (图11:途中继续练歌)</div> <h3><br></h3><div> 雅西高速贯通后,南下之路一路畅行。世界第一高的钢构跨桥高达182米,让你体验什么是天堑变通途。长达10007米的泥巴山遂道,让我们轻松穿越雅西间著名的泥巴山。记得1971年我们奔赴云南边疆,乘坐火车汽车一共六天五夜才到达驻地。记得2007年五一节我们自驾回云南时,翻越泥泞而拥堵的泥巴山,整整用了大半天。过去到西昌是翻山越岭,如今则是穿山越岭,雅西高速主要由跨桥和遂道组成,几百公里路程仅用半天时间轻松略过,驾车体验这云端上的高速公路,确实很爽,很为祖国自豪。中午12点40我们到达西昌之前的西宁休息区,午餐后继续南行,经攀枝花至永仁方山越过川滇界(行驶700公里)进入云南,到永仁下高速换S217省道,于晚上八点到达大姚县歇息。 </div><div><br></div><div> (图12.13.14: 途中)</div><div> </div> <h3> (三) 回眸青春</h3><div> 再返南疆的天气真好,一路阳光普照。一路走来,摆不完的龙门阵都是我们青春时期的云南往事。</div> <h3> ( 图15: 1971年4月18日,乘火车奔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的成都市百花潭中学同学。就从这天起,我们从同学成为了战友。那年我们十六岁。)</h3> <h3> (图16:新一连五班的战友,前排右三为作者曹蓉。背景为原始森林中开荒斩坝出来的营地,以及我们用竹笆茅草为自己搭建的营房。)</h3> <h3> ( 图17.18: 新一连战友,我站在巍巍的山岗上)</h3> <h3> (图19: 新一连战友,我站在悠悠的南定河边)</h3> <h3> (图20: 新一连战友,屯垦戍边练枪法。左:元嬿,右:曹蓉)</h3> <h3> (图21: 新一连战友,定植橡胶)</h3> <h3> (图22: 新一连战友,改良柑橘)</h3> <h3> (图23-27: 新一连战友,科研小组)</h3> <p class="ql-block">新一连战友:左:杨海虹,右:曹蓉</p> <h3> ( 图28-30: 新一连战友,爱学习爱生活)</h3><div><br></div><div><br></div> <h3> ( 图31: 穿佤族服装秀一秀,姐四十五年前就玩过了。作者曹蓉1972年摄于勐撒坝。)</h3> <h3> ( 图32: 二营五连战友,飒爽英姿)</h3> <h3> ( 图33: 二营五连战友,意气风发)</h3> <h3> (四) 到达勐撒</h3><div> 10月29日,继续前行,顺道旅游。我们一行,途经祥云、云南驿、丽江、大理、洱海、巍山、剑川、南涧 、云县 、祥云等地,于10月31日下午过澜沧江大桥、河底岗边境检查站,这可是以前当知青时需要边境通行证才能通过的边卡,如今只要出示身份证就可过卡上路。之后于下午5点到达我们阔别的兵团八团(勐撒农场)驻地。</div><div> (图34:澜沧江大桥)</div><div> (图35:胜利会师)</div> <h3> 今天的勐撒坝,虽然下着小雨,依然充满激情和喜气。因为兵团知青们都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或乘飞机或坐火车或乘大巴或自驾小车,分别从昆明、上海、成都向这里集聚,勐撒农场60周年场庆,也是新中国橡胶人的节日,是我们兵团战友支边知青的盛大节日! </h3><div> 我们到农场管委会报到后,便被头天到来的昆明知青吴新亚等接到段洪文的家里,热情周到的段洪文安排了丰盛的家宴为战友们接风。段洪文的父母,以及特地赶来帮忙的几位昆明知青,做了两大桌菜品款待大家。这几位昆明知青是:机务连的吴新亚,工程连的王玲、李琼昆、曹桂英,一营一连的马菊芬、陈溪娟,新六连的郑凤云。这浓浓的盛情和暖意,让我们感动不已,这就是兵团战友的情谊!</div> <h3> (图36: 再次回到勐撒农场)</h3> <h3> (图37: 再次回到勐撒农场)</h3> <h3> 为了便于联系和行动,我们一行14人以车为单位,分三处住在热情好客的连队老工人的家里。邓天雄和程裕华等四人住赵德云家,吴清蓉和常蜀曼等六人住段洪文家,我和韩渝蓉等四人住二营三连指导员王硕宝家里。</h3><div> (图38: 成都昆明知青会聚段洪文家)</div><div> (图39: 成都知青住到王硕宝指导员家里)</div> <h3> (五) 欢聚南疆 </h3><div> 11月1日。清晨,从梦中初醒时我还在哼唱: “兵团的早晨,绚丽的边疆,我要为你,放声歌唱…”我睁开眼睛环顾四周,下意识地告诉自己,这不是做梦,这就是兵团的早晨。我闭上眼睛,继续哼唱: “我站在巍巍的高山上,晨风送来黎明的曙光。展望这美丽的山岗,一片綠色的海洋。层层的胶林,散发着清香;洁白的胶水,闪耀着银色的光芒…”。这首七十年代由上海知青徐萍莉作词作曲的“我站在巍巍的高山上”,是我们一代兵团知青广为传唱的歌曲,它象时光穿梭机,把我带回四十年前的胶林……。</div><div> (图40.41.42: 兵团的早晨)</div> <h3> 到食堂早餐时,我们分批从各地先后到来的战友聚在了一起。好热闹、好高兴、好惊喜!有的战友甚至阔别了几十年才在这里相见,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了一起!真心感谢农场为回来的所有知青免费安排食宿,而这公社式的大食堂真的让大家感到很温馨。</h3><div> (图43.44: 农场为返场知青安排的团圆攴)</div> <h3> (图45.46.47.新一连知青)</h3> <h3> (图48: 三营各连的五位文书会聚一堂)</h3> <h3> (图49:成都知青曹蓉与上海知青陈育新四十年后再相聚)</h3> <h3> 早餐后,我们分四批到达的新一连战友及家属十余人:程裕华、项葆明、曹蓉、常蜀曼、陈斐昌、刘光弟、王大兴、李蓉清等,后来徐祝也赶到了,我们相约去看望尚还健在的老领导。我们在老工人王乃君的三儿子王海的带领下,一家一家地拜访了指导员黄树森、二排长赵成玉、三排长刘连升、司务长张上英及夫人钟孃、王乃君家。 真是相见不易相见难,相见家常拉不完。感慨岁月匆匆去,留得情谊慢慢谈。 </h3><div> (图50-55: 拜访连队老领导老同志)</div><div><br></div> <h3> (图56.57: 闻迅赶来的新一连副连长陈建国,中间这位,专门让我们给知青们捎句话:过去管得太严了,对不起你们,请你们原谅。)</h3> <p class="ql-block"> 此时我想起2007年我回农场来时写的一段感概: “故地三十六年前,恰同学少年,烧荒,斩坝,开带,挖穴,种橡胶,开果园,筑公路,修电站,屯垦戍边把青春奉献。今日重游意景变迁,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那批人,山更绿,天更蓝,路更宽。当年豆寇年华的知青如今已是鬓添华发;当年的连长指导员如今已至耄髦之年。令人慨叹的是岁月沧桑而非沧海桑田,令人欣慰的是农场旧貌换新颜胶林变茶园”。 八年转眼一瞬间,农场喜度甲子年!</p><p class="ql-block"> (图58: 回农场的知青都将自己的感言写在了赵德云修建的知青之家的墙上。)</p> <h3> (六) 欢乐场庆</h3><div> 11月2日,今天是勐撒农场六十周年场庆的日子。场部虽未张灯结彩,却是人来人往,喜气洋洋。</div><div> 勐撒农场,位于云南省耿马县勐撒镇,毗邻中缅边境,成立于1955年5月,总人口5000余人。橡胶7333公顷,年产干胶800吨;投产茶园有 3公顷,生产毛茶1200吨,每公顷产值40500元。农场已发展成为边疆新兴小城镇。所生产的“洛凌”牌系列蒸酶(青)茶、红碎(条) 、普洱茶,品质优良,供不应求,被评为省名优茶……。这是百度上的简介。</div><div> 根据段洪文收集的史料,农场的实际建制沿革是这样:1955年5月,由13军14军4000多名复员官兵,在滇西南边境地区首批建立10个军垦农场,归属地边防军分区领导。1956年4月,划归云南省农垦局领导。1969年10月6日,中央军委和国务院下令组建云南生产建设兵团。1970年3月1日,由昆明军区和云南省农垦局机关组建成立建设兵团。建制归昆明军区,为正军级单位,由昆明军区和云南省双重领导。兵团有5个独立团,4个师18个团116个营1038个连队,4个直属企事业单位。我们所在的二师,师部设在临沧地区临沧县,8团在耿马县勐撒公社,而我们3营新建1连,则是1971年4月在南定河边新建。1974年6月24日,中央下令撤销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之后改编恢复为国营农场。我们8团改为勐撒农场,三营改为其分场,而新一连则改为分场12队。</div><div> </div> <h3> 成都市1971年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知青总数为16625人,主要分布在2师和3师;重庆知青主要分布在1师4师;北京知青主要分布在1师;上海知青主要分布在1、2、3师;昆明知青主要分布在2、3师。 据程裕华回忆,成都市百花潭中学支边云南共计221人,其中100人打散分到各个连队,121人到新建一连,新一连加上复员军人当连长指导员和排长、司务长,上海知青昆明知青当班长等共有135人。后来有不少骨干调到了别的连队担任指导员或队长。</h3><h3> (图59: 段洪文著《高高的橡胶林》)</h3> <h3> 这次场庆,回农场的知青共有212人,其中成都知青108人,上海知青32人,昆明知青72人,我们新一连有十余人回来参加场庆。 </h3><div> 勐撒农场建场60周年大庆,活动丰富安排周到。有纪念座谈会、文艺晚会和篝火打歌,有体育项目比赛和农场发展成果展、知青纪念标志前合影……。中午聚歺时,耿马县县长宋正垠(傣族)、耿马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南桂香(傣族)身着民族服装前来祝酒致词:“感谢知青为农场建设做出的贡献,这里永远都是知青的故乡!” 这深情的话语,让我们倍感亲切和温馨。</div><div> 图60: 耿马县县长宋正垠(傣族)、耿马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南桂香(傣族)身着民族服装前来祝酒致词</div> <h3> 下午,在纪念耿马自治县成立60周年暨勐撒农场建场60周年座谈会上, 勐撒农场管委会汤书记激情扬溢的讲话,饱含着两代农场人对知青的深情厚谊。我们南行的队长邓天雄代表知青讲话,表达了广大知青对农场的思念之情,对农场老工人勤劳善良的敬意谢意,以及对农场明天的美好祝福。他代表知青赠送农场的扁额:“情系勐撒坝,相思南定河”,浓缩了广大知青对农场的深情厚谊。</h3><div> (图61.62.63: 纪念耿马自治县成立60周年暨勐撒农场建场60周年座谈会)</div> <h3> 会后,人们都集聚到场部的标志性建筑物纪念碑前合影留念。成都知青王仕陆撰写的《勐撒农场六十周年赋》圈了不少粉丝。</h3><h3> (图64-70)</h3> <p class="ql-block"> 当晚举行的勐撒农场风雨征程60年文艺晚会,更是把庆祝活动推向高潮。我作为成都知青参演了由上海、昆明、成都、湖南四位知青合作的诗朗诵≪我们回来了≫,并与我们二十多位知青一起演唱了云南知青之歌≪我站在巍巍的高山上≫。我们的歌声,深情而奔放,掌声和欢呼声让我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p><p class="ql-block"> (图71.72. 73: 上海、昆明、成都、湖南四位知青紧急排练并演出诗朗诵≪我们回来了≫,作者段洪文)</p> <h3> (图74:成都昆明上海知青一起演唱云南知青之歌≪我站在巍巍的高山上≫)</h3> <h3> ( 图75-81: 勐撒农场风雨征程60年文艺晚会)</h3> <h3> </h3><div> (七) 欢乐县庆</div><div> 11月3日。今天是耿马傣族瓦族自治县六十周年大庆的日子。 清晨8点半,我们从勐撒农场出发,沿幸福路、S319省道继续南行,直奔耿马。 九点半赶至耿马县一中庆祝大会现场。</div><div> “ 耿马”是一个具有神奇色彩的傣族地名, 傣语译为“勐相耿坎”,意为在神灵的保佑下跟随白马寻觅到的黄金宝石之地。耿马地处西南边陲,伴依怒江和澜沧江之怀抱,西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47.35公里,自古便是中国内地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门户和陆上捷径。这里历史文化悠久,资源物产丰富,山河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郁。傣族佤族等10个世居民族以及我们兵团战士共同开发和建设了这块神奇的土地和美丽的家园。本土文化、中原文化、东南亚、南亚文化在这里交融,滋润着她,丰富着她……。 </div><div> (图82.83: 耿马的标志性雕塑和县庆纪章)</div> <h3> 今天的耿马阳光灿烂,祥云飘荡,蓝天白云下到处可见喜悦的笑脸。今天的三尖山格外挺拔,南定河格外秀丽,因为今天是耿马县甲子华诞的祥瑞日子。我们借农场60年大庆之机回到农场,恰恰也是农场所在县的60年大庆,有幸观看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方阵巡游和民族风情浓郁的大型文艺表演,真是太棒了!今天到这里来参加县庆,看到了原汁原味的、激情奔放的、魅力四射的民族歌舞,孔雀舞、蝴蝶舞、甩头发舞、象鼓舞等等,给我美好的映像和快乐的享受。</h3><div> (图84-89:参加耿马县县庆观看文艺表演) </div> <h3> (八) 悠然凯旋</h3><div> 这趟南行,主旨回农场。我们回云南参加勐撒农场建场60周年场庆,完成了再回农场看看的心愿,而且在此见到了分別多年的来自上海、昆明和成都的200多位战友以及年事已高的老同志老领导。“情系红土地,相思南定河”是我们这代兵团战士云南情结的真实写照。</div><div> 这趟南行,顺道旅游观光。可谓是丰富多彩不虚此行。我们自驾爱车,途经西昌、攀枝花、大姚、南华、大理、剑川、普洱、南涧、云县、祥云、巍山、勐撒、耿马、勐省、苍源、澜沧、勐海 、西双版纳、景洪、普洱、宁洱、墨江、建水、红河、元阳、个旧、开远、弥勒、石林、宜良、昆明、嵩明、寻甸、东川、会泽 、昭通、大关、水富、宜宾、犍为、夹江、眉山、新津等四十多个县市,游玩了大理古城、剑川古城、剑川千狮山、苍山洱海、双廓小漁村、南诏风情岛、巍山古城、蒙阳公园、巍山文庙、耿马县白马广场、耿马总佛寺、翁丁佤寨、南滚河国家公园、西盟佤山、西双版纳基诺山寨、热带花卉园、勐泐大佛寺、原始森林公园、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雨林谷 、西双版纳总佛寺、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 、建水古城、朱家花园、建水文庙、元阳哈尼梯田等25个旅游景点,领略了多彩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秀丽的山水,千年的古城,精致的民居,奇弃的植物,以及原始部落的传奇……。</div><div> 这趟南行,轻松愉快。缘于同行朋友彼此间真诚相待亲密无间,互助友善竞相奉献。同行的十二人都是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友,几十年的“毛根”朋友,有着共同的经历阅历和知青情节云南情节,因热爱生活喜欢旅游又相约同行。队长邓天雄,负责统领指挥;领队程裕华,负责制定游程攻略,安排行程并兼任点菜师;朱建蓉和秦蓉凤担任财务总管,负责此行吃住行玩的收支计账;吴清蓉和钱采慧负责安排住宿,考察宾馆砍价还价,住得巴适性价比高;常蜀曼担当领航员,骆兴荣和韩渝蓉负责侦察路况;蒋忠华、常蜀曼、邓天雄、秦蓉凤、项葆明、曹蓉是驾驶员兼摄影师,不辞辛劳乐在其中;而我还担当战地记者,及时报道南行的“战况”,留下我们愉快旅行的游记。</div><div> (图90: 凯旋之门会泽)</div> <h3> 11月11日,我们从会泽沿G213国道(G85渝昆高速)北上,经鲁甸至昭通,上昭麻二级公路至麻柳湾,换G85渝昆高速(水麻)至水富,换G93成渝环线高速从乐山经宜宾、眉山、犍为、新津,于晚上七点回到成都我们温馨的家。 </h3><div> 本次南行历时15天,累计行程4660公里,结束再返南疆的愉快旅行。 </div><div> </div><div> 本文作者曹蓉,摘录其2015年10-11月:《彩云之南悠悠行》游记。</div><div> 美篇制作:曹蓉, 2017年4月18日 为纪念支边四十六周年特别制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