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刘邦不读书

轩雅居主人

<h3><br /></h3><h3><br /></h3><h3><br /></h3><h3>汉高祖刘邦成功的一个因素,就是生在乱世,遇到了他的黄金时期。假如生在盛世,不是一个混混,就是一个混混头,文不能写(&quot;刘项原来不读书&quot;),武不能打。</h3><h3><br /></h3><h3>在史记里,我们看刘邦带兵,基本上以跑路为主,跑急了,就推儿女下马车。乱世不好,乱世也有好的。乱世出思想家,春秋战国够乱吧,谁都可以胡说八道,谁也不服谁,反正谁都不是权威,所以说出了&quot;百家争鸣&quot;。</h3><h3><br /></h3><h3>民国也够乱,一个时代已结束,另一时代尚未开启,属于思想三不管时期,什么&quot;中学为体,西学为用&quot;&quot;旧学为体,新学为用&quot;&quot;德先生&quot;&quot;赛先生&quot;,乱象丛生也大师辈出。禁锢出不了思想家。乱世出英雄,英雄也包括痞子们,乱世是痞子的黄金时期。刘邦出身低微。</h3><h3><br /></h3><h3>在中国600多位皇帝里,出身最低的,除了朱元璋(跟叫花子不好比),恐怕就数刘邦了。刘邦发迹前是混混,后来正式身份是一个亭长,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但没有派出所所长威风。</h3><h3><br /></h3><h3>刘邦很长时间娶不上老婆,连贺喜随礼的钱也出不起。所以刘邦是一个传奇,传奇就是把不可能的变为可能,越是落差大,传奇性越强。</h3><h3><br /></h3><h3>刘邦以一介草民,飞登大宝,靠的是什么?原因很多,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刘邦不读书。这并非讽刺,读书当然是好处多多,但事情都有两面性。开卷未必都有益,书呆子也大有人在。假如是死脑筋,又读成半吊子,多半坏事。对于一些人,读书少反而少受干扰。</h3><h3><br /></h3><h3>莫言开玩笑说,自己能创造风格,就是因为读书不多。刘邦不是读书人,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一个重要表现在善于伏低做小,该放低身段时毫不含糊,没觉得什么丢人。比如对韩信,刘邦本来看不上,可是萧何对他说:&quot;你要据守汉中,那就用不着韩信,假如你要夺天下,一定要有韩信。&quot;</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一说可以得天下,刘邦马上斋戒沐浴,以最隆重的礼节筑台拜将,拜韩信为大将,那时韩信不过是无名小卒。刘邦自己不读书,也最看不起读书人,经常取下读书人的帽子便溺,轻视无过于此。</h3><h3><br /></h3><h3>儒生郦食其拜谒时,刘邦一边洗脚,一边接见。郦食其进去说:&quot;您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quot;刘邦骂道:&quot;你个奴才相儒生!天下的人同受秦朝的苦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们才陆续起兵反抗暴秦,你怎么说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quot;</h3><h3><br /></h3><h3>郦食其说:&quot;如果您下决心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推翻暴虐无道的秦王朝,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倨慢不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quot;于是刘邦立刻停止了洗脚,穿整齐衣裳,把郦食其请到上宾的座位,并且向他道歉,还跟他一道吃饭。能够放在身段,这对一名统帅来说,是大不易。</h3><h3><br /></h3><h3>战国四公子之所以名垂青帛,也没别的什么才能,无非就是能够礼贤下士,不端架子,一帮食客为他们服务。刘备最有名的事件,就是屈驾三顾茅庐,感动了整个历史。</h3><h3><br /></h3><h3>士人往往好面子,讲气节。&quot;饿死事小,失节事大&quot;,读书人做事顶真,说穿了就是硬头颈,最有名的莫过于读书种子方孝儒,宁可被夷十族,也不能给朱棣拟诏,多大的事啊,其实都是朱家的天下,谁当皇帝没那么重要,要你搭上那么性命干嘛。可是方孝儒就是坚持。人往往受制的不是条件,而是自身理念。所以士人能成事,但不能成大事。你想刘备为什么能放心托孤,就是看准了诸葛亮不会篡位。</h3><h3><br /></h3><h3>他临死前假惺惺地说:&quot;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quot;吓出诸葛亮一身冷汗。诸葛亮是一个正统的读书人,崇高理想是当良臣贤相,只会累死,不会造反。这些约束刘邦没有,出身底层的他胆子大,顾虑少,转得快。唯一指导他的就是生存法则,怎么最有利就怎么做,怎样利益最大化就怎样办事。</h3><h3><br /></h3><h3>比如对项梁。项梁是项羽的叔叔,跟张良关系好,本来是给张良通风报信的:&quot;你快逃吧,项羽要打刘邦了,不逃必死无疑。&quot;张良把信息告诉了刘邦,并介绍两人认识。</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刘邦听说他是项羽的叔叔,马上和他结为儿女亲家,这样利益就牢牢粘在一起了。楚汉之争,关键时候项梁没少出力。底层出身对刘邦还有一个好处:社会历练让他成为一位通透的心理学家,熟谙人的心理。</h3><h3><br /></h3><h3>凭借丰富经验和先天直觉,他在驾驭人方面威、利、恩并用,技巧娴熟,笼络了一大批人。取得天下后,他与人分享经验,不无得意地说道:&quot;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quot;</h3><h3><br /></h3><h3>当然,不读书能有这样的好事,不适合于任何人,仅限于天赋禀异之人,刘邦就是。左岸记:一个能够完成伟业的人,他的成功是系统性的,既是他个人的特性,也是时代的造就,更是群雄的成全。</h3><h3><br /></h3><h3>对于普通人,我还是喜欢《傅雷家书》里的一段话:&quot;事情总有正反两面:…温柔的人有时会显得懦弱,刚强了又近乎专制。幻想多了未免不切实际,能干的管家太太又觉得俗气。只有长处没有短处的人在哪儿呢?…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而且有了这三样,将来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风波也不致变成悲剧。&quot;</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 </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