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又到四月山花烂漫时节,北京周边的山区,也有能看到野生杜鹃花的地方</b></h1> <h1><b> 在密云大岭村的深山里,老刘一家人,依旧坚守着山沟里的几分薄地跟半山坡的果树,过着朴实且自给自足的生活。</b></h1> <h1><b> 翻过一个小垭口,眼前豁然开朗,一个宛如世外桃源的小山村呈现在眼前。</b></h1> <h1><b> 溪水边的几间老屋,是老刘的父亲几十年前盖的,现在已经没有人住了</b></h1> <h1><b> 清澈甘甜的山泉水,缓缓的流过小院儿,融入到房后的龙潭水库里</b></h1> <h1><b> 老刘今年68,老伴儿过了六月份也65了。大儿子在镇政府工作,不经常回来。小儿子十几年前经过民选,成了大岭村的村书记。</b></h1> <h1><b> 山沟里一年四季花开不断,老刘原本养了不少窝野蜜蜂,谁知去年蜜蜂得了烂仔病,十几窝的蜂子都死了。</b></h1> <h1><b> 这大岭村儿,过去是抗日根据地,就连日本鬼子,都摸不进来</b></h1> <h1><b> 这里除了山还是山,道路崎岖,要想带领村民奔小康,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b></h1> <h1><b> 这地儿,进来虽然不容易,风景绝对是一流。</b></h1> <h1><b> 每年的四月下旬,山沟里到处开满了一束束的野生杜鹃花。</b></h1> <h1><b> 天气晴好时,红红粉粉的山花,映照在山间水库里的倒影,更平添了几分秀丽。</b></h1> <h1><b> 这周末,正赶上小学同学聚会日,大家一商量,干脆去大岭山,体验一下人间的四月天。</b></h1> <h1><b> 一行十五人六辆车,浩浩荡荡杀奔了大岭山村。</b></h1> <h1><b> 去年,这一带遭遇了几十年一遇的泥石流,进山的道路给冲毁了十之有七。<br /></b><b> </b></h1> <h1><b> 快到村口时,公路的左边,就是拦河大坝,登上几十阶台阶,龙潭水库一览无余,水绿天蓝。</b></h1> <h1><b> 就连久居国外的同学,对这里的景色都赞叹不已</b></h1> <h1><b>合影的、自拍的、各忙各的</b></h1> <h1><b> 远处发现了一片盛开的杜鹃花,浩哥已然成为了我镜头中的风景</b></h1> <h1><b>大家三三两两的寻找着自己心仪的景色</b></h1> <h1><b>一大帮老爷们儿,也往花丛中一通乱钻</b></h1> <h1><b>这几天来的正是时节,恰逢山上杜鹃花的盛花期</b></h1> <h1><b>小蜜蜂更是不落空,</b></h1> <h1><b>这两口子在秀恩爱</b></h1> <h1><b> 老朱平时看着大大咧咧,其实心也细着呢</b></h1> <h1><b> 顺着山路往里走,就到了抗日根据地纪念馆了</b></h1> <h1><b> 班长带领大家,认真的参观了纪念馆,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b></h1> <h1><b> 花儿也看了,爱国主义教育也受了,该解决温饱问题了。大家从各自的车上,搬下了各种准备好的野餐用品,我的小拉车又派上用场了</b></h1> <h1><b> 刘家老宅的院儿里,成了我们一行人的乡间别墅</b></h1> <h1><b> 在领导的监督指挥下,三哥麻利的支起来烤肉炉子</b></h1> <h1><b> 你别说,宋同学的烤猪颈肉,绝对是今天野餐的点睛之笔,大家赞不绝口</b></h1> <h1><b>胖叔居然还会拌沙拉</b></h1> <h1><b> 最忙的当属燕霞。烙饼、摊香椿鸡蛋,那叫一个香</b></h1> <h1><b> 浩哥的烤串儿,也是一绝。就是电话太多,愣是把好好的苞米都烤糊了,不过那也</b><b>没剩下</b></h1> <h1><b> 浩哥电话刚消停会儿,宋三哥的海外来电也响个不停,张爱宝也不比他俩少。这仨人,都有一个毛病,就是必须要进刘家老屋里嘀里嘟噜接电话。为了不再吃烤糊的肉,我们赶紧把大门锁了起来。据这几位说:"老屋里空,有回音,对方听着显得底气足"</b></h1> <h1><b> 房子后面就是水库,惠杰前好几天就嚷嚷着给大家钓鱼烤着吃。眼看着这哥儿们扛着鱼竿拎着桶去了两个时辰,连个白条儿都没钓着。</b></h1> <h1><b>刘大妈说:这钓鱼的,技术不咋地。</b></h1> <h1><b> 连吃带聊了半天,桌子上还是满满的。这帮人,战斗力不行,看样子徒步的距离还是太短,还是不累</b></h1> <h1><b>在我们小四班,晖宇绝对是驴友级别的,能吃能喝能干活</b></h1> <h1><b> 但也有例外的,老王跟前的酒瓶子已空了大半。此时,估计神仙也就是这样了</b></h1> <h1><b> 这顿饭,直吃到下午4点。由于按照计划,晚上还要返回到</b><b>五十公里外的核桃园继续大吃大喝</b></h1> <h1><b> 燕霞忙打电话回去安排晚饭,一听说晚上给我们大家包野菜馅儿团子、虾米皮棒碴粥,配上咸菜丝儿,再加撒上葱花儿的臭豆腐,这两位原本想赶回家的主儿,也犹豫起来了。好吃这口的还不止他俩,据说从百十来公里外的市区,有两家子人,正拼命往核桃园赶呢。</b></h1> <h1><b> 贼不走空这句话也适用咱这位女强人,看着满地的小黄花儿,先挖它几颗回家种去。</b></h1> <h1><b>崔老师也顺了一颗百合花</b></h1> <h1><b> 大家一想到晚上的臭豆腐虾皮棒子面儿粥,顿时精神百倍,一个个走的飞快。</b></h1> <h1><b> 老远看见这俩口子,不知在照什么?我跟浩哥分析,估计是在拍电线杆子上的专治XXX病的小广告</b></h1> <h1><b> 总结一下这次活动:今天气温达到了摄氏三十度,遇上了难得的好天气。吃饭的时间比看花儿长,走路的时间比坐着短。权班长的凝聚力自是不必多说。浩哥一个人就把老屋的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宋维华同学没少破费,据说买的鸡翅都是五十多块钱一斤的,临了儿得了一句"活该"。</b></h1> <h1><b> 曹雪萍(宋夫人)没少干活,但是嘴可一直没闲着,能吃也会吃,大家都琢磨着她怎么就吃不胖呢?</b></h1> <h1><b> </b><b> </b><b>最后上张合影,前面这个做高难动作的,就是她,别人都问:这是谁的闺女?</b></h1> <h1><b> 以后可千万不能跟浩嫂客气,冰箱里放了两年多的一听舍不得喝的咖啡,就客气了一句,没了!</b></h1> <h1><b> 老朱的确瘦了不少,就是看着没胖的时候顺眼。李浩天天骑车,肚子跟宋同学有一拼,我居然算是苗条的了</b></h1> <h1><b> 总之,活动很圆满,大家都很享受自然。相约着六月底一起去辉腾锡勒看柳兰去!</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