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行思录第51集 蒙古民族简史(上)

阿沃亚斯

本集,我是从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蒙古民族通史”里面,摘录出一些我认为比较重要的、能够让大家清晰梳理蒙古民族发展脉络的内容,作为一个蒙古民族简史呈现给大家。<div>  蒙古史的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受到重视和喜爱,相比那些教授、博士,我们的研究非常业余。缺少理论和方法的支撑,只能是通过阅读多方面的著作,根据自己的判断,总结出一套通俗、清晰、简单的连环画式的读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div> 先介绍几个基本概念:<div>  概念一:游牧帝国构成的三个序列:</div><div> 首先要有一个核心的部落姓氏,第二是同族的主体民族,第三个时被统治的其他部落。举例:柔然人的柔然帝国</div><div> 1、核心姓氏——郁久闾氏</div><div> 2、统治民族——柔然人</div><div> 3、被统治的部落:东胡鲜卑14部16姓、敕勒9部10姓、匈奴余部2部2姓、突厥1部1姓、西域1部5姓、汉人1部3姓。</div><div> </div> 概念二:民族的融和案例<div>  1、拔也古:铁勒的一支。回鹘时代成为回鹘外9部之一。回鹘瓦解,又恢复铁勒(敌烈),后来又加入蒙古,成为巴尔虎蒙古人</div><div> 2、墩欲谷:本来是汉人,突厥南下被掠去漠北,成为突厥人的主要谋士,回鹘灭突厥后又成为回鹘人,回鹘西迁新疆后,他的后代跟着成了维吾尔人。</div><div> (上图,回鹘人从最初的蒙古高原游牧民的高颧骨、眯缝眼,逐渐过渡到大眼睛、高鼻子,这就是民族融和的结果)</div> <div>  概念三:本书(上图)认可的蒙古族源是东胡——鲜卑——室韦——乞颜部——蒙古。</div><div> 蒙古国的观点认为,匈奴和东胡是一个民族不同姓氏的两个部落,鲜卑和柔然、契丹、奚人也是同一个民族,他们都是蒙古人的祖先。这个观点,大家自己通过阅读判断。<br></div> 温习功课:我们之前讲过的游牧民族三大集团。<div>  蓝色的是突厥集团,从古到今依次有丁零、高车、敕勒、铁勒、突厥、回鹘、乌护等名称,现在形成了畏兀儿、土耳其、哈萨克、乌兹别克等混血民族。他们古老的家园,就是贝加尔湖周围和大漠以北的蒙古国色楞格河流域。</div><div> 红色的是蒙古集团,依次有匈奴、东胡、乌桓、鲜卑、柔然、契丹、奚、霫、室韦、塔塔尔、蒙古、鞑靼等名称。他们的古老家园是大兴安岭周围、辽河流域、大漠以南的内蒙古草原。</div><div> 黄色的是通古斯集团,依次有肃慎、靺鞨、渤海、女真、满州等名称,他们是以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周围为核心的。</div> 游牧民族一直是此消彼长的发展过程,经过匈奴、鲜卑、柔然的以蒙古集团为统治民族的近千年历史之后,从北朝后期到宋代,蒙古高原的主宰是突厥集团的铁勒、突厥、回鹘等。<div>  这个时代的蒙古集团的区域就都局限在大兴安岭东麓了,而通古斯集团依旧在长白山一带生活。</div><div> 上图,蓝色的蒙古高原当时是突厥(回鹘)集团的核心区域,红色区域是蒙古集团沉寂的时代,黄色区域是不变的通古斯人的山林。</div> 从契丹的大辽国开始,三大集团的割据基本形成了现今亚洲的民族国家格局。<div>  红色区域:蒙古高原、连同大兴安岭东麓,都是蒙古集团的范围了。</div><div> 蓝色区域:西域(新疆)和中亚,则称为突厥集团的范围。</div><div> 黄色区域:通古斯集团虽然后来也有过大金国和大清国,但是现在都已经融入到汉人当中了。</div><div> 上图红色区域内的黄色部分,那里的民族分散到了两大集团,左侧绿色箭头是归属突厥集团的吉尔吉斯,右侧的绿色箭头是归属蒙古集团的巴尔虎和布里亚特。</div> 蒙古民族简史<div>  一、蒙古征服</div><div> 1、第一步:统一蒙古。</div><div> 成吉思汗的蒙古征服,首先就是统一蒙古地区,从地理范围上看,主要是蒙古高原的中东北大部分地区,总人口160万,分为两大民族体系。</div><div> 一个是东部呼伦贝尔地区为核心的室韦人部落(上图红圈区域),包括35万蒙古、35万塔塔尔、15万篾儿乞、5万八剌忽。</div><div> 另一个是蒙古高原中部的突厥人部落,包括35万克烈(铁勒)、25万乃蛮、10万汪古(上图黄圈区域)。</div><div> 成吉思汗的征服和统一,使这些室韦和突厥部落融和在了一起,形成了蒙古民族。</div> 2、第二步:征服和巩固漠北(上图黄圈区)。<div>  成吉思汗征服了蒙古草原核心地区后,第二步就是征服周边地区零散草原、山林中的部落。从地理范围看,是贝加尔湖周围、阿尔泰山西部这两大块。同样是分为两大民族体系。</div><div> 一个是贝加尔湖周围的人口不足10万的斡亦剌7部:不里牙惕(布里亚特)、斡亦拉惕(卫拉特)、巴尔浑(巴尔虎)、秃马惕(土默特)、兀儿速惕、合不合纳思、康合思,这些部落也全面的接受了蒙古文化,成为蒙古民族的一部分。</div><div> 另外一个是阿尔泰地区乞儿吉思部(吉尔吉斯人)和失必尔8部:失必尔、塔思、田列克等,这些突厥系的部落,全部臣服蒙古,部分融入蒙古民族,部分保留自己的本色。</div> 3、第三步:统一畏兀儿和葛罗逯。<div>  蒙古高原全部统一和征服后,成吉思汗面临三个方向的征服选择:东南是大金国、西南是大夏国(西夏),这两个国家当时的实力都很强,经过长期战争和经济发展、战斗力和后勤保障力都很强,经过几次战斗,成吉思汗发现自己没有征服他们的实力。</div><div> 而西边的对手则弱的多,吐鲁番哈密地区,也就是新疆东南部是信奉摩尼教和佛教的回鹘后裔,北疆和碎叶城一带的葛罗逯人的哈喇汗国处于分裂状态,这两个地区没有经过什么艰苦的战斗就征服了</div> 上图,从隋朝开始,突厥人就不断迁移。<div>  第一批西突厥人一路向西到了中亚,最后又迁到了土耳其,</div><div> 第二批铁勒为主的迁到了中亚,</div><div> 第三批回鹘为主的迁到了新疆,</div><div> 最后留在蒙古高原的融入了蒙古人。</div><div> 当然,还有一些在隋唐五代时期,南下融入汉人当中。</div><div> 所以,泛突厥主义说从伊斯坦布尔到长城都有突厥人,广义上也是没错的。</div> 4、第四步:第一次西征,征服中亚。<div>  成吉思汗在草原上征服游牧部落只需要大量的骑兵和弓箭即可,但是征服大金、大夏这些国家,就要面临艰苦的城池攻坚战,骑兵完全无用,攻克坚固的城池需要大量的工匠、攻城器械、投石机等等,而要获得这些人才和物资,只能去西方的中亚,不允许贸易就只能去征服抢夺。</div><div> 于是,蒙古人第一次西征灭了西辽和花剌子模,占据了中亚的河中地区、并且击败了俄罗斯联军、阿兰人(北高加索的伊朗人)、钦察人(突厥后裔)。蒙古西征如愿以偿的获得了足够的工匠、财物、人口、牲畜、技术、器械,甚至是文明、文字等。</div> 5、第五步:灭亡西夏和大金国。<div>  就在蒙古人西征的时候,西夏和大金秋后算账,为了旧怨连年征战,都想灭了对方之后再来对付蒙古人。可惜,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蒙古人渔翁得利,一举灭亡了这两个强大的国家,征服了中国北方,蒙古帝国真正建立起来。</div> 6、第六步:册封8大兀鲁斯。<div>  我们通常说的蒙古四大汗国,不是这里的兀鲁斯概念。四大汗国是忽必烈时期最终形成的钦察、伊尔、窝阔台、察合台汗国,兀鲁斯是蒙古语国家的意思,是相对独立的国家。</div><div> 成吉思汗去世前就已经将征服的领土分给了四个儿子和四个兄弟。成吉思汗的弟弟们分封的更早,他们的属地在呼伦贝尔地区,二弟哈萨尔、三弟合赤温、四弟铁木哥,异母弟别力古台,他们的后裔和部众就是现在一半以上的内蒙古的蒙古人。(成吉思汗还有一个更加异母的弟弟阔烈坚,也分封了兀鲁斯,因为没有明确记载而不算在内)<div> 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也都有自己的兀鲁斯,托雷后来将自己的兀鲁斯献给了窝阔台,另外就是大蒙古国还有一块属于所有人的本土地区。</div></div> 7、第七步:长子西征。<div>  窝阔台时期,为了积蓄力量征服南宋,同时锻炼队伍,并且再次积累财物,命令四个兄弟的长子率军西征。</div><div> 1234-1243年,蒙古人在9年时间里,主要是征服了东欧地区。包括喀山地区的不里阿尔人、乌克兰、俄罗斯大部,并且攻打波兰和匈牙利,为日后的钦察汗国形成打下基础。</div> 8、第八步:托雷诸子征服。<div>  窝阔台的儿子贵由当了两年大汗去世后,蒙古汗位落到了托雷的儿子手中,并且一支延续下去直到1635年。</div><div> 这期间,托雷长子,大汗蒙哥和二子忽必烈征讨南宋,三子旭烈兀带兵第三次蒙古西征。</div><div> 最后的结果是蒙哥死于四川的钓鱼城,忽必烈夺得汗位,征服西藏、大理、南宋、朝鲜、越南,继承大蒙古国,同时建立延续中国朝代的大元。</div><div> 旭烈兀征服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建立了伊尔汗国。</div> 钓鱼城之战,说小了就是一个城堡攻坚战,说大了可以称作改变世界进程的战争。这主要是因为蒙古的大汗蒙哥死在钓鱼城下,而这个时间节点对南宋的存亡、蒙古大汗的继承、中亚东欧的局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影响,历史发展的大势依旧进行着。<div>  真正改变世界进程的是,蒙哥之死影响了埃及战场的进行,以及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教的存亡。</div> 旭烈兀势如破竹的扫荡阿拉伯帝国,攻下了巴格达、大马士革,在埃及被一个突厥人后裔的将领击败。本来是可以重整旗鼓再战的,可是蒙哥大汗之死引发了蒙古汗位争夺战的展开,旭烈兀只能收兵帮助哥哥忽必烈,防止钦察和察合台汗国的出兵回到蒙古本部加入汗位战争。<div>  于是,阿拉伯帝国的北非保住了,伊斯兰教也有了继续发展的基地,信仰基督教的旭烈兀夫人也被阻隔在基督教世界之外。伊斯兰教势力继续发挥影响力,及至后来西亚和中亚的蒙古统治者接受了伊斯兰教,现今世界宗教的格局由此形成。</div> 9、四大汗国和大元建立,蒙古征服完成。<div> 忽必烈时期,他的大堂哥拔都在乌克兰俄罗斯建立了钦察汗国(金帐汗国),三弟旭烈兀在西亚和中东建立了伊尔汗国,二大爷察合台的后人在中亚建立了察合台汗国,三大爷窝阔台的后代在新疆建立了窝阔台汗国,而忽必烈继承了蒙古本土,征服了中国、西藏等地,建立了大元。<div>  蒙古人口在蒙古帝国的辉煌时代,迅速增加,从1206年的150万,到1271年的300万,最后在1307年左右达到500万的高峰。这里面,很多契丹人、唐兀人、速哥人、畏兀儿、钦察、阿速、康里人融入到蒙古民族中。</div></div> 二、四大汗国、元与欧亚国家关系<div>  1、窝阔台汗国</div><div> 蒙古等游牧民族没有中国儒家的种种尊卑礼教、长幼嫡庶的说法,实力强的征服和统治实力弱的,是一件合情合理、很值得称道的事情。所以,兄弟国家的兀鲁斯打仗,没有什么不道德、不是什么违反礼教的事情。</div><div> 四大汗国和大元,除了伊尔汗国和大元没有直接打仗外,其余都是常年混战。(伊尔和大元是亲兄弟建立的国家,这是一个友善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距离太远,完全不接壤,否则,阿里不哥还是忽必烈的四弟呢,不也是刀兵相见吗)</div><div> 夹在察合台汗国和大元之间的窝阔台汗国,最先被消灭瓜分(上图,窝阔台汗)</div> <div>  窝阔台和托雷的儿子们争夺汗位,率先结下怨仇。</div><div> 窝阔台的儿子贵由死后,托雷的儿子 蒙哥当了大汗,窝阔台系的多次作乱、与蒙哥发生战争。蒙哥则将窝阔台汗国划分出很多小块重新分配,削弱了窝阔台汗国的实力。</div><div> 后来,窝阔台的孙子海都(上图)一度兴起壮大,与察合台汗国为争夺领地大战数次,最后逼迫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举行大会结盟,共同反对托雷系的大蒙古国政权。</div><div> 大蒙古国有个规定,有些征服的城市是蒙古黄金家族共同的财产,应该由大汗派人管辖并收税,而察合台汗国的布哈拉、撒马尔罕等几个大城市就是这样,于是,察合台汗国和蒙哥忽必烈的大蒙古国也产生了矛盾。</div> 察合台汗国的八剌(上图)承认窝阔台汗国的海都所占的土地,联合对付忽必烈(此时,忽必烈以哈密吐鲁番为基地,积极进取征服中亚西域)。窝阔台汗国则承诺帮助察合台汗国攻打伊尔汗国。蒙古各大汗国从亲情、利益、领土等等方面结盟、战争。<div>  1271年开始,忽必烈与窝阔台汗国的海都、察合台汗国的笃哇连续多年大战,反复争夺新疆,直到1307年双方停战,以火州为界(吐鲁番)。趁此机会,察合台大汗笃哇,攻入窝阔台汗国,废除了窝阔台汗国的大汗,窝阔台汗国灭亡,领土大部分被察合台汗国吞并,东部的哈密地区,则成为大元的领土,属民纷纷逃回漠北蒙古草原。</div> 2、察合台汗国<div>  察合台汗国瓜分窝阔台汗国之后,向西与伊尔汗国、向东与大元继续开战,经过1306-1316的10年战争,实力大损,不得已谋求和平。1320年开始向大元朝贡,双方进入和平期。</div><div> 1331年,笃哇之子继承汗位,由于他长期居住在东伊朗的呼罗珊边境,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放弃了佛教,皈依了伊斯兰教,并且拒绝了蒙古大汗要他定期前往东部的规定。此后,他的兄弟们纷纷反对他,最后杀了他。此后,察合台汗国开始分裂,各王纷纷称汗。</div> 1348年,察合台汗国东部的被欧洲人称为蒙兀尔斯坦的地区(新疆),拥立了图鲁铁木尔为大汗,统一了东部,建都别失八里(新疆昌吉)。<div>  西部的察合台汗国在中亚地区继续其统治地位,直到最后被瓜分、分裂。察合台汗国最后亡于伊斯兰教势力,其蒙古后裔少部分迁居蒙古中国,大部分融入新的民族。</div> 3、钦察汗国<div>  蒙古汗国时期,钦察汗国因为距离遥远,一直与蒙古大汗和大元保持良好关系。蒙古大汗还在中原封地给钦察汗国,税收给钦察汗国:平阳4万户、晋州1万户、永州6万户。</div><div> 钦察汗国后来也逐步分裂,蒙古统治者与当地的白人、突厥后裔融和,形成了乌兹别克、哈萨克、土库曼等民族,并深刻影响到了现在的俄罗斯克里米亚、车臣、鞑靼等共和国。</div> 4、伊尔汗国<div>  同属托雷儿子的旭烈兀建立的伊尔汗国和大元关系最好,通过陆地、海路贸易与大元保持联系。他们的主要对手是钦察汗国,争夺的地区就是高加索地区。</div><div> 1305年伊尔汗国的合赞汗进行宗教改革,几万蒙古人皈依了伊斯兰教,与伊朗人同化。汗国不久就分裂,最后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取代。</div> 忽必烈的大元帝国,中国的元朝,我这里就不讲了。这段历史非常清晰。如果按照中国的历史来看,大元的一大亮点就是把西藏和东北拿下了,西藏和东北地区归到中原政权版图,是大元时代才实现的。<div>  大元12个皇帝,除了忽必烈之外,都比较平淡,虽然有两个稍微振作一点的,但是相对还是平庸。大元失去了游牧民族靠实力当大汗的传统,改为世袭皇位,注定了他们的战斗力不断下降,最后被逐出中原。下面,我重点梳理一下明朝之后的蒙古民族历史。</div> 三、北元及明代蒙古历史<div>  北元是指1368年,元大都失陷,朱元璋的大明改大都为北平,此后,对于出走塞外的蒙古政权,大明称之为:元、故元、前元,而高丽人称之为:北元。但是蒙古人自己依然延续大蒙古国和大元双重国号,到了1388年之后,蒙古弃用了大元的年号,仅保留大蒙古国。</div><div> 所以,有统一大汗的大蒙古国总共429年,分为四个阶段:</div><div> 蒙古帝国1206-1271;</div><div> 元1271-1388( 北元1368-1388);</div><div> 鞑靼1388-1635(上图,元顺帝)</div> 1、北元初期,军事实力依然强大,1368年,即使是长城以内,还有很多地方依旧在蒙古统治之下,所以,大明建国后的第一步,是先统一中国。<div>  1369年,明军平定山西和山西;1370年,徐达在西线、李文忠在东线同时进攻,攻克大元上都(内蒙古正蓝旗),元顺帝脱欢帖木儿病死于应昌府(内蒙古克什克腾旗)。</div><div> 1370年元昭宗即位,蒙古汗号:毕里克图汗(上图),他率领蒙古官员和民众潜至漠北(现蒙古国、内蒙古呼伦贝尔),此时明朝政权还未稳固,大部分中国的地主阶级、富商官员依然忠于大元。</div> 1372年,漠北的北元政权稳定下来,蒙古军队击败了前来进攻的徐达(上图,右)、李文忠部,取得了蒙古保卫战的胜利。<div>  元昭宗毕里克图汗算是一个英明有位的大汗,他还是努力想要恢复大元帝国对中国的统治,此时的大元帝国境内,各路蒙古部落(东部和西部)依然坚定的奉其为皇帝(大汗),但是,出于各自的小算盘,附庸国高丽王和云南的梁王(蒙古镇守云南的王爷)不敢响应号召出兵助力。</div><div> 毕里克图汗努力了8年,1378年病逝。</div> 1378年,元益宗脱古思帖木儿即位,蒙古汗号:乌斯哈勒伊汗,依旧执行光复大业。<div>  北元时期,大元在中国范围内还存在三股主要势力:</div><div> 一个是王保保在山西、甘肃、内蒙古西部的势力,这一支在1372年被西路的明军击败瓦解。此后元益宗组织蒙古部队从西路(内蒙古额济纳旗)与大明大战,但是与1382年失败。</div><div> 第二个是云南的梁王,他们在1382年被明军击败覆灭,同年,明军还在东北地区获得进展,收降了森林里的女真各部。</div><div> 第三个就是东北的大元重臣那哈出,直到1387年,才在战局不利的条件下投降了大明。</div><div> 灭了这三股势力后,1378年,明将蓝玉(上图)等与元益宗在捕鱼儿海大战(不是贝加尔湖,而是呼伦贝尔的贝尔湖),元军战败,元益宗西逃到外蒙古中部的土拉河一带,被驻牧在那里的,托雷四子阿里不哥(忽必烈和他争夺汗位胜利)的后代也速迭尔杀死,北元结束。也速迭尔称汗,就是卓里克图汗,蒙古大汗回到了黄金家族阿里不哥世系。以后的蒙古大汗就不在使用中国的皇帝名称和年号了,而回归到单一的蒙古大汗称号。</div> 2、1388年是个分水岭,1368-1378年,20年时间,是第一阶段明蒙两国战争(大明推翻大元的战争,不算是国家间的战争,所以可以归类到之前,应该算是大元国内战争).<div>  这一阶段,大明的太祖朱元璋消灭了所有的在中国范围内的蒙古军队,巩固了自己的国家。而大元(北元)的两位皇帝(大汗)则主要是力图恢复大元帝国,最后失败,中文的大元皇帝和年号到此为止。</div> 3、1389-1409年,是20年的修养时间,这时候,蒙古和大明都已经无力战争了。<div>  大明开始在东北经营投降的蒙古部落,设立朵颜三位,总体战略是:无力吞并蒙古,只求边庭无警。这期间,大明经历明成祖朱棣(上图)和他侄儿建文帝朱允炆的内战,1403年朱棣登基后,头几年巩固政权、稳定国内社会经济,无力出兵蒙古。</div> 此时的蒙古,所有的部落都已经北迁漠北,整个内蒙古一带已经没有蒙古的游牧部落(上图)。蒙古的力量在漠北和漠西(瓦剌)地区开始积蓄力量,1389-1402年蒙古换了三任大汗(阿里不哥系:卓里克图汗,额勒博克汗,坤贴木尔汗),都是没有实力的。<div>  终于在1402年被西部吉利吉思部的鬼力赤篡位为蒙古大汗(蒙古历史不予承认),从此开始了瓦剌(西蒙古)和鞑靼(东蒙古)的正式分裂,双方战争不断。</div><div> 此时,明成祖多次派遣使者去交好鬼力赤,希望“可汗能遣使往来通好,同为一家。”都被鬼力赤拒绝。但是鬼力赤的地位也不稳,阿苏特部的阿鲁台、瓦剌的马哈木都击败过他,蒙古多部缠斗不休,谁也不服谁。</div> 4、1409-1424年,15年时间,算是第二阶段明蒙战争。<div>  这一阶段,大明帝国全部是在明成祖朱棣期间(直到出征病逝),而蒙古则是东西轮换、异常混乱。</div><div> 大明最近的威胁肯定是东蒙古的鞑靼,所以,朱棣先是交好鬼力赤被拒,后来转而支持瓦剌,1409年,蒙古汗位又回到了黄金家族托雷系的后代,元昭宗的孙子本雅失里手上(上图),面对鞑靼崛起和蒙古统一的态势,大明册封了瓦剌的太平、马哈木、巴图孛罗为王,给予支持,明瓦正式联合,共同抗击蒙古新汗本雅失里。</div> 1409年,也不是吃素的本雅失里全歼了前来进攻的丘福(上图)率领的10万明军。<div>  1410年朱棣率50万明军亲征鞑靼,击败本雅失里和阿鲁台太师,本雅失里西逃投奔瓦剌寻求支持,但是于1412年被瓦剌首领马哈木袭杀。</div><div> 马哈木拥立答里巴为蒙古大汗,瓦剌正式开始雄起。答里巴汗只当了4年就被马哈木的儿子杀了,此后,蒙古大汗位置空缺,直到1426年才有了新的大汗。</div> 4、面对瓦剌的咄咄逼人,大明于1414年出征瓦剌,打了一仗小胜之后,双方议和,开始了通好的阶段。<div>  此后,东蒙古鞑靼逐步恢复实力,阿鲁台太师逐渐强大,1416年阿鲁台击败马哈木,1421年阿鲁台进攻大明获胜,于是晚年的朱棣就像唐玄宗晚年一样,好大喜功牛逼哄哄信心爆棚,一定要征服四夷。</div><div> 从1422年开始,大明陆续组织了五次大型军事进攻,但全部宣告失败,其中80%的时间都是在蒙古高原上四处转悠,根本找不到蒙古主力。终于,1424年朱棣病死在出征的归途。自此,大明帝国闭关锁国,全力防守,直至灭亡,再也没有大规模进攻蒙古的军事行动。</div> 5、1424-1454年,30年,又是一个新的时期——瓦剌时代。<div> 这期间,蒙古换了四个大汗,本雅失里死后,在阿鲁台的帮助下,阿岱汗于1426年即位(蒙古大汗空缺1-2年甚至好多年都正常)当了12年大汗。<div>  鞑靼瓦剌互相战斗不止,开始的时候是鞑靼占优势。后来瓦剌逐渐胜出,马哈木的儿子脱欢太师杀了阿岱汗,扶持了新的黄金家族大汗脱脱不花,也叫岱宗汗(太宗汗,上图)1439-1452年,当了13年的大汗。</div></div> 岱宗汗的前期,瓦剌全面占优,脱欢太师统一了东西蒙古各部,虽然大汗名义上是东蒙古的岱宗汗,但是国家的实际控制人是瓦剌的脱欢。<div>  此后,脱欢的儿子额森继承父业,在爷爷马哈木和老爸脱欢的长期积累下,额森实力雄厚,开始了统一天下的征程,这也是瓦剌(卫拉特蒙古)历史上最辉煌的第一个时代(后来是准噶尔汗国),额森,被中文记录为——也先。</div> 卫拉特的老家是蒙古国西部,大元崩盘后,他们开始露头,向西翻越阿尔泰山,占据了新疆北部草原,西南与察合台汗国(别失八里)、哈密相邻。<div>  也先向西方扩张,首先就是征服了哈密,这里当时是多民族杂居之地(回、畏兀儿、蒙古、哈拉灰),实力较弱,很快臣服于瓦剌。</div><div> 其次,也先又征服了沙洲三卫(这些是投降大明的蒙古军队,被大明安置成沙洲三卫,就是甘肃一带)。</div> 第三就是攻击蒙古人称为东察合台汗国(中国先叫别失八里,在新疆昌吉为中心,后来迁到伊犁,叫亦力八里,西方人叫蒙兀儿斯坦)。<div>  脱欢和也先父子先后与东察合台汗国打了61仗,胜了60次,瓦剌的势力从阿尔泰山扩张到了巴尔喀什湖。</div><div> 第四是往北攻击吉利吉思人(明朝也叫乞儿吉思),很快征服之。这四大扩张,最费劲的还是属东察合台汗国。</div> 也先并没有吃掉察合台汗国这个蒙古兄弟国家,并不是瓦剌当时没有实力,我认为两个原因,<div>  一个是西边的土地对于瓦剌人来说,并不是特别适应的优良牧场,他们对于这些土地和复杂的各民族臣民兴趣不大,尤其是当时那里已经大部分是黄白混血人和伊斯兰教徒(上图)</div><div> 第二就是,瓦剌当时真正梦想的国土和臣民,他们最想统治的、彻底征服的还是东蒙古的鞑靼,蒙古高原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div><div> 而此时,黄金家族的蒙古大汗岱宗汗,利用也先西征的时机逐渐恢复了一定的实力,背后支持他的,就是东北地区的科尔沁等蒙古后王的部众,以及原来投降大明现在已经自立的朵颜三卫,蒙古人叫兀良哈三卫。</div> 也先从中亚新疆,一路东进到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废了老鼻子劲,击败了兀良哈三卫,打击了岱宗汗,还顺便把有点想法的弱小的女真人狠狠的教训了一下,巩固了自己在蒙古的实际控制地位。<div>  这个时候的也先,开始相当全蒙古的大汗了,为了这个目标,他还要击败一个对手,就是岱宗汗的盟友——大明。大明的国策就是扶持弱的,共同抗击强的,十几年前还和瓦剌友好,现在已经变成鞑靼的盟友。</div><div> 于是,1449年,土木堡之变,也先俘虏了大明皇帝(上图)。<div><br></div></div> 1450年,岱宗汗趁着也先和大明对峙的时机,率领蒙古本部人马东进,攻打兀良哈部(结仇了),征服野人女真,想要慢慢雄起。也先得到消息,挥师北返,1451年与岱宗汗大战,岱宗汗战败逃亡,被结了仇的兀良哈人杀死。<div>  1452-1453,也先扶持了一个过度的蒙古大汗之后,杀死他,于1454年正式称“大元天盛大可汗”,成为全蒙古的大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div><div> 由于不是黄金家族,也先的汗位非常不稳,各部都不服气,当了不到一年,一代伟人绰罗斯·也先(其后代是绰罗斯噶尔丹,绰罗斯策妄阿拉布坦,绰罗斯噶尔丹策零等等)就被阿剌部的人杀死。<div> 也先(上图)是从1206-1635年,蒙古帝国所有大汗里面,唯一一个非黄金家族的大汗,这主要是因为他征服东察合台汗国、哈密吐鲁番、女真人、击败大明,业绩实在是太出色了,让后人敬仰。</div></div> 6、1454-1510年,鞑靼复兴统一。<div>  也先死后,蒙古黄金家族继续担任蒙古大汗,乌可克图汗、摩伦汗、满都鲁汗(1479年去世,上图)),这50多年,蒙古虽然有大汗,但是非但瓦剌不听指挥,连鞑靼的东蒙古各部也不听大汗指挥,蒙古处于实质上都分裂时期,东西蒙古、蒙古各部混战频频。</div><div> 好在当时周围邻居都很弱,中亚的国家更是混乱,俄国人还没有崛起,女真人更是弱小,大明国闭关锁国,蒙古各部混战几十年,也是国家内政了。</div> 1480年,小王子巴图蒙克——达延汗(上图)继位,在满都海夫人的辅佐下,东征西讨,于1510年统一了东蒙古各部,分封了六万户,连同青海蒙古、朵颜三卫、瓦剌,整个蒙古,算是名义上的再次统一了。<div>  其实,当时的瓦剌是不受鞑靼控制的,达延汗被后世成为中兴之主,但是从人口、面积上看,比起脱欢和也先号令的范围,要小很多。不过,达延汗的分封,形成了现在的内外蒙古的各部割据,这是最重大的历史意义。</div> 7、1510-1635年,125年,察哈尔时代<div>  1516年达延汗去世,鞑靼经历了6位大汗,直到1635年亡于大清。6位大汗里只有图门汗(1558-1592在位34年,上图))征讨东部的达斡尔鄂温克等林中百姓,攻击大明,较有作为。因为达延汗的嫡系部队是察哈尔万户,所以从达延汗开始的蒙古大汗也叫做察哈尔大汗(有点类似蒙古帝国的察哈尔朝代)</div> 整个察哈尔蒙古朝代,最辉煌的还是达延汗的孙子阿拉坦汗(1507-1582)时代,他青年时代和哥哥蒙古大汗博迪四处征讨,中年开始独立建国(阿拉坦国,金国),晚年经营呼和浩特城,册封达赖喇嘛传播佛教。<div>  虽然不是蒙古大汗(土默特部,土默特万户的可汗),实际上是蒙古鞑靼的伟大领袖。</div> 这个时期,瓦剌无法与鞑靼抗衡,再次西迁到新疆,大部分时间是与吐鲁番等周边人仇杀。而阿拉坦汗一生经历46次大战,被蒙古人尊为圣狮。他主要的战斗有:<div>  1558年,征服南疆和甘肃的畏兀儿、撒里畏兀儿;之后,第一次西征瓦剌;</div><div> 1562年,阿拉坦的祖孙西征额尔齐斯河的土尔扈特部</div><div> 1567年,攻破大明石州,进军哈密,阿拉坦汗作为拖雷的子孙与吐鲁番的察合台子孙白帽沙汗攀亲戚,借道哈密第二次西征瓦剌;</div><div> 1574年,阿拉坦汗西征托克马克,击败哈萨克人,归途帮助兄弟征讨瓦剌,击败辉特部和绰罗斯部</div><div> 1577年,阿拉坦汗西征瓦剌失利,会见索南加错,册封达赖喇嘛,寻求佛教支持。(上图,阿拉坦汗与三娘子)</div> 阿拉坦汗时期,多次对大明用兵,主要原因是大明闭关锁国,蒙古人多次要求开放边境贸易,兑换生活用品遭到大明拒绝。<div>  1550年阿拉坦汗攻打到北京,大明被迫开放互市,仅仅两年,又关闭,于是,从1552-1572阿拉坦汗的察哈尔蒙古与大明在长城边境激战20年,使大明损失惨重,国内矛盾激烈,埋下了灭亡的伏笔。</div><div> 直到1570年之后,大明终于开始互市,并册封阿拉坦汗为王,承认他的大明金国。</div><div> 此后60多年里,大明和察哈尔蒙古都保持了友好的盟友关系,特别是土默特部与大明非常友好,这也是土默特日后不被大清信任的原因。</div> 察哈尔蒙古,也可以说整个蒙古帝国,最后一个大汗林丹(上图)于1604-1634 在位30年,从13岁到43岁,这期间,东北的蒙古各万户都已经不在察哈尔的控制之下,林丹一生都在为统一蒙古而战斗,尤其是最后几年与大清国战斗,直到病逝青海。<div>  1635年,林丹汗的儿子额哲携带蒙古大印(传国玉玺)投降大清(康熙时期,额哲被大清毒傻,他的儿子造反后被镇压,察哈尔蒙古被杀戮重组)。</div> 阿拉坦汗去世之后,蒙古各部再次失控,喀尔喀万户在漠北发展起来,他们与西边的瓦剌持续战斗,争夺蒙古高原西部的牧场,蒙古正式分裂为漠西、漠南、漠北三部。<div>  瓦剌形成了准噶尔等四卫拉特,喀尔喀的阿巴岱汗于1587年会见达赖喇嘛,被册封为汗,此后,喀尔喀蒙古各部首领都自己称汗。</div><div> 但是,由于地理阻隔,距离遥远,喀尔喀蒙古与内地中原联系中断,以至于“终明世不见于史”,也就是说喀尔喀蒙古的历史,没有中国文献的记录。</div> 喀尔喀在明末发展成为三汗,七个鄂托克。<div>  其中,右翼(西边)的札萨克图汗趁阿拉坦汗击败瓦剌之后,占据了蒙古高原西部原来属于瓦剌的领土,并且不断进攻辉特部、土尔扈特部以及图瓦人,以至于瓦剌人不断向俄国人寻求帮助,俄国人称札萨克图汗为阿勒坦汗(黄金汗),这个名字很多人和阿拉坦汗混淆。</div><div> 瓦剌人知耻而后勇,在屡次被土默特蒙古、喀尔喀蒙古攻击后,终于在噶尔丹的爷爷时代开始,建立了统一的四卫拉特蒙古联盟,后来发展成为准噶尔汗国。</div> 喀尔喀左翼(东边)形成了车臣汗和土谢图汗两部,土谢图汗利用在喀尔喀传教的西藏高僧多罗那他(迈达里呼图克图)圆寂当年,他儿子出生,就成了转世灵童,立为哲布尊丹巴一世(上图)。<div>  大清击败漠南蒙古之后,喀尔喀才发现大敌原来是大清国,于是开始和卫拉特联合。</div><div> 1640年,他们建立了喀尔喀卫拉特联盟,订立了蒙古—卫拉特法典,这也是西藏格鲁派领导集团撮合的结果,格鲁派希望有一个统一的漠西和漠北蒙古作为他们护教的坚强后盾。</div><div> 同年,内蒙古的苏尼特部腾吉思率部脱离大清归附喀尔喀蒙古,大清出兵击败喀尔喀蒙古,这是喀尔喀和大清的第一回合交锋。</div> 8、1635-1757年,122年,卫拉特准噶尔时代。<div> 1635年大清征服了内蒙古,漠北和漠西蒙古继续战斗了几十年,直到1691年,康熙30年的时候,漠北蒙古也正式臣服大清。而漠西蒙古准噶尔汗国,直到1757年才被乾隆皇帝彻底灭掉。<div>  卫拉特的历史和藏传佛教密不可分:宗喀巴创立黄教格鲁派后,推行宗教改革,引起红教不满,发生多次争斗。索南加错到蒙古地区传教,同时寻求蒙古人扶持,他与进攻卫拉特失利的晚年的土默特阿拉坦汗一拍即合,互相册封大汗和达赖喇嘛称号,这是第一次蒙古人保护黄教。</div></div> 1630年,林丹汗想要统一蒙古各部,而蒙古各部背后的黄教势力偏向于支持大清,争取安定局面和丰厚赏赐,不愿意臣服林丹。于是林丹去西藏寻求红教支持,并联合在蒙古压迫下的西藏地方势力藏巴汗,和一直忠于红教的喀尔喀蒙古绰克图台吉(也叫确图汗),建立了反黄教同盟。<div>  他们1635年入藏(之前,1634年,林丹已经病死在青海),达赖喇嘛只好向卫拉特蒙古求救。此时的卫拉特,已经联合起来了,由和硕特的鄂其尔图台吉和准噶尔部的巴图尔珲台吉共管。于是,1635年卫拉特派遣和硕特的图鲁拜琥和准噶尔部的巴图尔珲台吉带兵进入西藏,击败反黄教联盟,确立了达赖统治西藏的地位,第二次保护了黄教。</div> 图鲁拜琥考虑到北疆地域小,卫拉特蒙古各部争夺激烈,就留在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和硕特汗国,他就是固始汗,1645年,他又册封了班禅,与达赖共管西藏(上图,藏传佛教某位仁波切画的护教法王固始汗)。<div>  和硕特汗国最后亡于大清,其原因还是因为格鲁派。1706年,和硕特汗国的拉藏汗宣布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为非法,立其私生子为六世达赖,失去了西藏的民心,被大清利用,册封新的达赖喇嘛,清兵入藏,和硕特汗国灭亡。</div> 回到1635年,入藏得到丰厚赏赐和战利品的巴图尔珲台吉回到了北疆,他带来了西藏高僧咱雅班第达(蒙古人),代表格鲁派在卫拉特传教,创造了托忒蒙古文(上图),促进了卫拉特的统一。<div>  于是,1638年,巴图尔珲台吉在和布克赛尔建立了准噶尔汗国,他建立了四个城市,以寺院为中心建立居民点,雇佣畏兀儿人种地,还有很多各地的商人来贸易,准噶尔汗国开始发展了。这一时期,他们还多次和西边的哈萨克人、柯尔克孜人发生战争,扩大领土,也结下了仇恨。</div> 1653年,巴图尔珲台吉去世,几个儿子各自联合和硕特、杜尔伯特等部混战,最后,和硕特的鄂其尔图台吉与绰罗斯姓的准噶尔人胜出,1666年,达赖依照固始汗的遗愿,册封他兄弟鄂其尔图为车臣汗,与巴图尔珲台吉的儿子僧格共掌准噶尔汗国。<div>  1670年,僧格被兄弟内讧杀死,他母亲去拉萨,叫回了他另外一个当喇嘛的弟弟噶尔丹。噶尔丹回来后,开始四处征战,于1676年击败了和硕特的鄂其尔图车臣汗,和硕特的部众一部分逃到内蒙古阿拉善,一部分去了伏尔加河投靠土尔扈特人(后来也东归了)。</div><div> 1678年,噶尔丹终于统一了卫拉特蒙古各部,占据了整个天山以北的新疆,被五世达赖(上图)封为丹津博硕克图汗,成为准噶尔汗国的大汗。</div> 1679年,噶尔丹攻占哈密河吐鲁番,1682年,灭亡叶尔羌汗国,噶尔丹把伊斯兰教的宗教首领关押(大小和卓的祖父)(葛尔丹打压伊斯兰教,也是执行他的老师达赖喇嘛的旨意),扶持当地人继续统治回疆,把这里当作后勤基地,大量征税。<div>  1681-1685噶尔丹在中亚进攻哈萨克、吉尔吉斯、诺盖人,占领费尔干纳和中亚大片领土(大清后来继承了),准噶尔汗国实力大增。</div> 噶尔丹一方面抱有恢复成吉思汗伟大帝国的梦想,一方面执行老师五世达赖的命令(灭叶儿羌就是执行命令的一部分),打击伊斯兰教和其他佛教领袖,在征服西域后,他把目标锁定了喀尔喀蒙古和哲布尊丹巴。<div>  1688年,他借口两年前与喀尔喀会盟时,他们对达赖不敬而出兵大举进攻喀尔喀,喀尔喀王公和喇嘛战败,逃亡大清避难。</div> 1689年,由于噶尔丹一直扬言与俄国结盟,即将获得俄国支持,大清国也开始与俄国接洽,并通过雅克萨之战,最终与俄国议和,承认俄国占有黑龙江北部的土地,承认俄国占据贝加尔湖和布里亚特蒙古人的事实,从而换取了俄国在清准战争中保持中立。<div>  1690年,噶尔丹再次进攻喀尔喀,一直追到河北北部,于是,乌兰布统战役发生了,噶尔丹战败逃回。1691年,康熙会盟,喀尔喀蒙古全部并入大清。1697年,昭莫多战役之后,噶尔丹病死。(上图,电影:阿努哈屯,描写噶尔丹的夫人阿努哈屯在昭莫多战役中救了他的丈夫)</div> 四、清代蒙古<div>  1697-1745年,准噶尔汗国在策妄阿拉布坦和噶尔丹策零统治时期,进入了全盛阶段。由于阿尔泰山东部被大清占领,准噶尔汗国再次向西扩张,侵占伊犁河流域的哈萨克人牧场,人口达到60多万。</div><div> 1716年一度占领西藏,但没有实行占有和统治。反而是与和硕特蒙古战斗,削弱了和硕特汗国的力量,给大清占领西藏创造了条件。1720年清军借口护送新的达赖喇嘛,派大军入藏,准噶尔人返回新疆。1724年,大清击败和硕特汗国的罗布藏丹津,灭亡和硕特汗国,占领青海。</div> 1729-1734,雍正年间,清准小规模战斗不断,经过5年谈判,直到1739年乾隆4年双方正式议和,以阿尔泰山为国界,进入了和平期。<div>  1745年,噶尔丹策零去世,汗国再次内讧,达瓦齐(巴图尔珲台吉的玄孙)、阿睦尔撒纳等争夺汗位,最后被大清彻底击败,1757年准噶尔汗国灭亡,90%的蒙古人病死或被杀。</div><div> 1771年土尔扈特想要趁准噶尔被大清消灭,大清在新疆驻兵不多的机会,东归占据卫拉特故地。由于沿途人口牲畜损失大半,抵达边境后又发现大清严阵以待,无奈归降大清,大清设置盟旗在天山南北安置。</div> 下面讲讲大清国对蒙古的民族政策,也是大清的重要的基本国策<div>  大清国的最大敌人是蒙古人,大清国对蒙古采取了多面政策</div><div> (1)第一位的核心政策就是削弱,不论表面如何联姻亲善,大清知道,蒙古人随时会威胁他们的统治,所以,想尽一切办法削弱蒙古人,是大清国的首要国策。</div><div> 这里面又有好几个细则,</div><div> 第一个是让蒙古人当喇嘛,通过佛教宣传,让三分之一的蒙古男人当喇嘛,逐步减少蒙古族人口,</div><div> 第二个是让蒙古各部出人参加历次军事战争,通过立功受奖来激励蒙古人,实际上也是为了减少蒙古士兵数量;</div> 第三个是驿站制度,通过驿站的名义,说是为了军事需要,保护蒙古人的牧场,实际上是带给当地蒙古人沉重的经济负担、人力负担;<div>  第四是大力提倡蒙古人信佛教,皇家赐名、建寺、册封活佛等等,通过慈悲的理念弱化蒙古人的战斗力,并把哲布尊丹巴等活佛的转世,规定为藏人,不允许蒙古人当灵童,削弱蒙古人的力量;</div><div> 第五是划分盟旗,不允许蒙古人跨界迁移,不允许蒙古人互相往来,逐步减少蒙古人口和牲畜数量;</div> 第六是保持满蒙联姻,对于忠诚的部落赐婚联姻,维持王公的忠诚度<div> 第七是斩草除根,对于再次造反的察哈尔、准噶尔、青海和硕特等部落,80%以上杀光;<div>  第八是用金钱珠宝美赏赐蒙古王公,让他们腐化堕落;</div><div> 第九是保护蒙古地界,不允许汉人进入,名义上保护蒙古地区的森林、牧场、矿产,不允许外人开发,实际上是不让蒙古人接触外界的文明和信息</div></div> (2)清末,优待保护蒙古人的政策发生了该变,原因是大清认为两三百年的慈悲思想、好吃好喝,蒙古人的已经衰弱了,尤其是清末几次回乱、太平军、洋人的战斗,发现蒙古人的战斗力已经很差了。<div>  于是,清政府开始大胆的允许汉人进入蒙古地区开垦土地、开矿,全面获取利益。</div><div> 1911年,大清倒台,蒙古自治运动开展,最终导致蒙古国成立。<div><br></div></div> 蒙古历史内容特别多,这一集只是梳理一个大概的脉络,尤其是明朝时期的蒙古历史,需要多次阅读才能搞清楚,非常乱。<div>  还有很多内容,比如瓦剌、达延汗、三娘子、阿鲁台等等,我以后陆续分专题的连环画发布,一边学习一边和大家分享。</div><div> 下一集,将是蒙古民族简史的下集,也就是20世纪的历史,包括蒙古独立、内蒙古自治、内蒙古革命等等。</div><div> 谢谢大家的转发。</div>